海底撈「後廚事件」折射——人性化管理的漏洞
上周,法制日報爆出一篇暗訪海底撈的文章和視頻,驚掉了所有人下巴。
01
記者在海底撈暗訪四個月,發現海底撈「老鼠爬進食品櫃,店員用漏勺挖堵掉的下水道還有洗碗機外部乾淨內部油層堆積」等不堪入目的後廚狀況。
文章一出,多數人憑藉曾經感受過把顧客當成「上帝」的海底撈「變態」服務,質疑這是一篇胡編亂造黑海底撈的文章。
結果,文章爆出沒多久,海底撈就貼出了致歉信,誠懇地承認問題,沒有任何辯解,沒有提當前餐飲業狀況,對批評全盤接受,並表示道歉。
保護員工,權責高層,承諾全面排查,主動停業關門整改。
甚至,預計實現透明化後廚,供顧客監督。
隨後,網上評論一邊倒的誇讚海底撈公關做得好,出了問題不會像某些企業閃爍其詞,或者直接放著不管,等時間將問題漸漸「掩埋」。
團隊能夠坦誠認識錯誤,是海底撈一慣處事風格。
02
張勇,海底撈創始人。
貧窮是他在簡陽縣兒時唯一的記憶。
初中畢業之後,聽從父母的要求,讀了一所包分配的電焊技工學校。
18歲,技校順利畢業,被分配到他父親工作的四川拖拉機廠。
張勇眼看著父母辛苦了一輩子,意識到他不能在工廠庸碌一輩子,就辭掉了工作開始做買賣。
1994年之前,張勇曾「小打小鬧」經營賭博機、倒賣汽油、賣麻辣燙想發財,但都栽了跟頭沒成事。
1994年,張勇想好好的做一件事,開一家火鍋店。
1994年3月20日,兩對夫妻、8000塊錢、四張火鍋桌,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應運而生。
火鍋店的名字來由比較有意思,當張勇正為取名字發愁的時候,一旁正在打麻將的老婆就胡了一把「海底撈」。
於是,公司就有了「海底撈」的名字。
初創業的張勇是個十足的「門外漢」,尚且不說他懂不懂廚藝,他不會炒料、不懂熬湯、不會做菜,更別說火鍋了。
每天左手捧著書,右手炒著料,現學現做。
作為一個新手,果然擺脫不了廚藝欠缺的魔咒,火鍋口味一般。
店裡生意冷清,但由於其日漸周到的服務,有不少回頭客上門成為熟客。
據說客人吃火鍋張勇給客戶拎包、看孩子;有熟客誇他的辣醬好吃,他隨即送顧客一瓶;有一次一位幹部下鄉來店裡吃火鍋,由於遠程奔波鞋髒了,張勇便安排一個小夥計給客戶擦鞋子。
張勇總說「只有雙手才能改變命運」。
五年後,海底撈從四川簡陽縣走出來,發展到西安、鄭州……直至湧進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
2012年至今,海底撈已經陸續在海外開有9家直營店。
據其官網數據來看,海目前海底撈在57個城市裡有190家店。
隨著海底撈直營店迅速增加,相關人士透露出海底撈服務創新的腳步放慢了,無法做到持續推陳出新吸引消費者,目前存在增加門店而不增加收入的問題。
黃鐵鷹寫《海底撈你學不會》時,張勇曾與他談過對規模快速擴張相繼帶來的問題表示擔憂。
以前店少能親自管理,現在層層幹部分管下去,不能及時的發現問題。
03
對於此次北京兩家店面發生的「後廚事件」,張勇就曾多次表達過自己的焦慮:管理跟不上了。
餐飲行業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最難管的就是人。
海底撈是出了名的人性化管理,把員工當家人,把客人當上帝。
服務好員工,一切堅持以人為本,培養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新員工入職前會進行四天崗前培訓,員工宿舍都配有空調,專人負責保潔,通勤時間不超過20分鐘,配有電腦,據說一個門店一年得在員工宿舍上花費50萬人民幣。
員工管理上張勇沒少走彎路。
曾經試過各種KPI考核方式,比如詳細到令人髮指的考核標準,像杯子里的水不能少於多少、客人披長頭髮就遞皮筋、戴眼鏡的話要給眼鏡布等等,否則就扣分。
於是,造成客戶不需要,員工怕扣分「霸王硬上弓」式的服務。
最終,張勇決定去掉KPI考核,引入計件工作多勞多得,讓員工發自內心的工作,給客戶最好最適宜的體驗。
完全人性化的管理在「後廚事件」後依然體現的淋漓盡致。
海底撈公告表示員工不用怕,主要責任有高層董事會承擔。
但是,全盤人性化管理對企業來說真的好嗎?
張勇很懂人性,很會拿捏人性。
但是,人都有劣根性,在激發員工善的同時,也要出相關的機制來遏制人性的惡。
04
從到達火鍋店,迎賓小姐端瓜子、倒茶甚至免費美甲無微不至的「等候文化」;到餐桌上手機袋子、粉色橡膠皮圈、寶寶椅等相關服務;甚至吃完火鍋後打不到車,都有店長開車親自送。
不得不說在客人看得見的地方,海底撈做到了只有你想不到,沒有「我」做不到的體貼。
在賓至如歸的體驗中,客戶口口相傳,口碑的建立無比之快。
作為消費者眼中中國最頂尖的火鍋店,要想成為屹立不倒的大品牌,就必須做到「人前、人後」一致性,讓客戶「看得到」的服務與「看不到」的服務保持一致的高標準。
至於,海底撈承諾透明化開放後廚,必將是整個餐飲行業的新走向。
作者:七七
推薦閱讀:
※什麼時候讓你深切領悟到「小孩才不純潔呢」的道理?
※江歌事件:人性的大戲
※從不幸逝世的三輪車老人中我們能看出什麼?
※梟神或梟神庫為忌神之人性格偏頗,感情怪異
※人性,靈魂,律法,空性,輪迴結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