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41

▲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趙子龍單騎救主

曹操欲取樊城,令徐庶為使勸降劉備,劉備不肯,曹操大怒。無奈下,劉備棄樊城往襄陽撤退,新野、樊城兩地百姓隨其同行。眾人勸劉備棄民先行,劉備不肯。來到襄陽城下,劉琮、蔡瑁拒絕劉備人城,劉備只好前往江陵。操至襄陽,蔡瑁、張允被加之厚爵,殺夫人及劉琮。劉備不忍捨棄百姓獨行,因此行動遲緩,每日只能走十餘里,很快被曹操的五千鐵騎追上。劉備一行在長坂坡遭到曹操夜襲,劉備與部將、家眷失散。在混戰中,夫人受傷,投井而死。趙雲單騎救主,七進七出救下阿斗,懷抱阿斗,左右衝殺,連斬曹操五十多員大將,威震長坂坡。

思考題1:請分析本回書先疑趙雲降操後寫趙雲殺敵救主所用寫作手法,並根據趙雲單騎救主的言行概括其形象。

參考答案:欲揚先抑手法。先抖出糜芳說趙雲反投曹操的「包袱」,再借張飛之口說出「待我親自尋他去,若撞見時,一槍刺死」,以加強懸念;隨後又道出劉備堅信「子龍從我於患難,心如鐵石,非富貴所能動搖也」。接下來是趙雲衝殺奔突、單騎救主的情節,一連串的惡鬥,趙雲不僅從亂軍中救出夫人與阿斗,還刺死曹軍將領五十餘員;奪得青釭劍,力戰四將,曹操贊他「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趙雲是忠勇的化身。趙雲近乎完人,縝密,沉穩,忠勇,自律……正是這些性格特點,讓劉備和一生謹慎的孔明都對其欣賞有加,愛把其帶在身邊,將大任委託給辦事妥帖的他。

思考題2:結合劉玄德「攜民渡江」的情節,分析作者的思想傾向。

參考答案:作者細緻敘述了劉備從樊城撤退時,不顧自身危急,堅持攜「民眾數萬」渡江,感動百姓的情景,突出了劉備「愛民如子」的「仁君主」形象,寄寓著「仁政」理想:把恩澤加到每個百姓身上,爭取其支持,也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第四十二回:張翼德大鬧長坂橋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趙雲救得阿斗,但被困長坂橋。曹操大軍隨後追來,張飛巧設疑兵,叫隨從的二十餘個騎兵在馬尾上拴上樹枝,往來奔跑,衝起塵霧,使曹軍莫知虛實而不敢輕進。張飛橫矛立馬橋頭,面對橋西的曹軍,發出三聲巨雷般的斷喝,竟然將曹操的一員大將夏侯傑嚇得肝膽碎裂,墜馬而死,一時亂了曹軍陣腳。曹操幾十萬大軍被嚇退。事後,曹操率兵追襲劉備敗軍,路遇關羽率領的江夏士兵,關羽擊退曹軍。關公、孔明、劉琦接應劉備投江夏,荊州軍民投降曹操。曹操計點馬步水軍共八十三萬,詐稱一百萬,水陸並進,沿江而來。東吳孫權集眾謀士商議御操之策,孫權想借曹劉大戰之機,奪取荊州城.因為荊州不僅地勢險固,而且土地富饒,物產豐富。孫權派魯肅到江夏,借弔唁劉表為名見到了劉備和孔明,而此時諸葛亮正欲前去東吳聯合孫權抗曹,於是兩家共商聯合抗曹之事。

思考題1:你如何評價劉備擲子於地的言行。

參考答案:說法一:「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兒擲馬前」,收買人心。說法二:趙雲在劉備艱苦創業的艱難時期,確實比阿斗重要。他們有同生共死的深情厚意,劉器重且愛惜趙雲,劉備沒有必要演戲,籠絡趙雲。劉備把妻小託付給趙雲保護,可見高度信任。之前,劉備還勸張飛不要錯誤地懷疑趙雲。

思考題2:本回中,張飛是如何嚇死曹操一方的夏侯傑的?劉備又為何說他「勇則勇矣,惜失於計較」?請簡要敘述。

參考答案:長坂橋上,面對曹操大軍,張飛怒目橫矛,三聲大喝,使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而亡,曹操及眾軍也倉皇逃竄。張飛見曹軍已退,便令拆斷橋樑,示怯於曹方,致使再度追擊,因此劉備說他:「吾弟勇則勇矣,惜失於計較。」

▲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為了促成孫、劉聯合大業,諸葛亮跟隨魯肅來到江東。孫權邀文武百官商議,東吳張昭等力主投降,魯肅不同意,孫權傾向於魯肅。孔明面見江東眾謀士,諸葛亮和眾人展開舌辯,駁得眾人無話可答。東吳糧官黃蓋和魯肅引孔明見孫權,諸葛亮用言語激孫權,孫權變色入後堂。亮怪孫權不問己破曹之策,肅又引孔明入後堂敘話。孔明向孫權說明操兵弱點、孫權聯合可破敵曹操的道理,孫權信其言。張昭等人又力主投降,提醒孫權不可中孔明之計,孫權最終還是猶豫不定,只得請周瑜(字公瑾)從柴桑回來商議對策。

思考題:分析諸葛舌戰東吳群儒的論辯藝術。

參考答案:這是一場精彩絕倫的舌戰,通過這場舌戰,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智慧之星諸葛亮的形象。論辨技巧嫻熟,或斥論點,或批論據,或駁論證,諸葛亮雄辨滔滔,舉重若輕,一個大儒大智的形象躍然紙上。

●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

周瑜從鄱陽回柴桑議事,在周瑜面前,東吳的文官武將各持已見,爭論不休。孔明巧妙地改動了《銅雀台賦》中「二喬」二字的含義,以獻二喬可退操兵智激周瑜,瑜決計抗操,向孫權詳細地分析了曹軍的劣勢。權聽瑜言,以劍賜瑜,拜周瑜為大都督,使其率軍抗曹。瑜向亮問破操之策,亮言權懼操兵多,未決絕;瑜入見權,孫權果懼操兵多,瑜為之開解。周瑜於是嫉妒諸葛亮之才,認為諸葛亮的才能對東吳構成了威脅,便派諸葛謹以兄弟之情說亮事吳,反被亮以骨肉之情說其事劉備,只得無功而返。

思考題:孔明本為聯吳抗曹而來,卻為何認同周瑜降操,這是一種怎樣的論證方法?

參考答案:歸謬法,欲擒故縱之計。降曹本為保全妻子,而操擁有東吳後又要佔有二喬(銅雀台賦為證)。孔明故意提出獻二喬與曹操的建議,以證明降曹乃自取其辱。

▲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會蔣干中計

孔明與周瑜一方面商議聯合抗曹,另一方面又相互鬥智。瑜欲殺亮,調亮領兵劫操屯糧之所聚鐵山。亮言瑜不能陸戰,瑜怒欲自往。亮點破劫糧必被擒的理論,教魯肅諫周瑜以拒曹為重,不要相互謀害。周瑜誑騙劉備來中軍賬,見雲長立於備後,瑜大驚,未敢加害。瑜於三江口敗操兵。周瑜夜探曹操水寨,決定用計除掉曹營水軍都督蔡瑁、張允。曹操見周瑜夜窺水寨,便召集部下商量對策。蔣干為了立功,自稱是周瑜的同窗,自告奮勇往江東去說降。周瑜將計計就,設下群英會款待這位舊友,故意做出狂態,大談東吳兵強糧足的情況,讓蔣干無法陳述勸降之意。晚上,周瑜又邀蔣干入帳共寢,假裝醉酒,故意讓蔣干看見並盜走偽造的蔡瑁、張允與東吳私通的書信;又故意兩次說夢話,並讓蔣干偷聽到所謂江北密保,使其信以為真。蔣干回到江北,將書信獻給曹操,曹操下令處斬深得水軍之妙的水軍都督蔡瑁、張允,中了周瑜的反間計,為孫劉聯軍除去了水路進攻的一大障礙。

思考題:俗話說:「曹操倒霉遇蔣干。」請結合《三國演義》中「群英會蔣干中計」的情節,概括蔣干中計的多方面原因。

參考答案:一是周瑜計設得高明;二是蔣乾的盲目自信;三是曹操的生性多疑。

【內容賞析】

1.周瑜用了什麼方法除去蔡瑁和張允的?本回的主線是什麼?

參考答案:使的是借刀殺人、反間計。誘騙蔣干盜書,離間蔡、張與曹操的關係,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張二人。設計、用計、中計是情節的主線。

2.曹操來信,封面措辭帶有對東吳輕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惱火,毀書斬使。①以此抗議示威;②表示自己決一死戰的態度;③鼓舞士氣。

3.周瑜毀書才有三江口之戰;曹操三江口戰敗,才有蔡、張訓練水軍之舉;二人整治水軍得法才引來周瑜的探寨並下定除此二人的決心。此部分是周瑜設計的背景。

4.為什麼蔣干對密信深信不疑,忙將它暗藏於衣內?後來又能使曹操信以為真?

參考答案:密信措辭設計周到備至,富有迷惑性。①「某等降曹,非圖士祿,迫於勢耳。」——蔡、張新降曹操,還未得到信任,容易使蔣、曹理解為投降非出真心。「已賺北軍困於寨中」,蔡、張訓練水軍的確是「青、徐軍在中,荊州軍在外」。②「但得其便,即將操賊之首,獻於麾下」容易使對方激動。④「早晚人到,便有關報」為當晚假探子報訊伏筆。蔣干在曹操處誇下的海口「「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正無法實現時,看到密信認為天賜良機。

5.周瑜的反間計包括三個組成部分:①密信,②夢話,③假密報。密信是基礎,後兩者使蔣干對密信深信不疑。兩次說夢話:「教你看操賊之首」。好像是酒醉失言,醒來假裝不知床上睡的是誰。假託北方有人來報密:「張、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與密信內容相互印證。用計環環相扣、天衣無縫,使蔣干深信不疑。

6.曹操為什麼會中計?為什麼又馬上省悟?為什麼又知錯不認錯?

參考答案:曹操對降將蔡、張二人本來不大信任,三江口折兵,回去就怪他們「汝等不用心耳」,所以後來會一時相信密信內容。看到首級想到水軍的重要,失去兩將也就意味著失去水上優勢。但他剛愎自用,主觀自信,不肯承認錯誤反而找殺蔡、張兩人的借口,說他們「怠慢軍法」。

7.人物形象

(1)周瑜:他勇敢善戰(三江口初捷的布置指揮),足智多謀,反間計是在他夜探曹軍後定下的,實施過程步步緊逼,精密周到。他又是年輕瀟洒,豪放自信。有卓越的軍事才幹。周瑜的每次「笑」的不同原因及反映的思想性格特徵:①笑謂諸將曰:「說客至矣。」(自信之「笑」。為蔣干送上門來抓到使反間計的契機而高興,表現出他在與敵鬥爭中操著主動權,極為自信。)②瑜笑曰:「吾雖不及師曠之聰……」(嘲諷之「笑」。表示自己早已看透了蔣乾的來意,嘲笑蔣干欲蓋彌彰,心虛而說假話。)③瑜笑而挽其臂(做作之「笑」。虛情假意地對蔣干表示親切,表示相信他,以穩住他,以便讓他上鉤。)④大笑暢飲(麻痹之「大笑」。表示見故人而高興,讓蔣干感到毫無戒心,以便麻痹蔣干。)⑤佯醉大笑曰(自得之「大笑」。表示為自己今日的成就地位而自豪,讓蔣干認識到周抗曹之心不可動搖。)⑥言罷大笑(這個「大笑」進一步顯示自己在東吳的地位,譏笑蔣干竟來勸降,以絕蔣干勸降的念頭。)三次「笑」,三次「大笑」,表明周瑜胸有成竹,瀟洒自信。

(2)蔣干:他愚蠢而又自作聰明。他自以為「周郎同窗交契」,能憑三寸不爛之舌說降周瑜,並說了「必要成功」的大話。來江東時「昂然」之態說明他盲目的自信。在周瑜施計中根本無開口的餘地,反而步步走進圈套,還自以為得計。

(3)曹操:他剛愎自用,驕傲輕敵,自恃「率兵百萬」而不重視水戰劣勢。他天性多疑,對降將不信任、不重視,以致後來會一時上當中計。他急躁而奸詐,因急躁,會錯用蔣干,因奸詐,知錯不認錯,還要尋找借口。(在當時也的確不能認錯,隨意錯殺降將,會使荊襄降將不滿而動搖軍心。)

▲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

諸葛亮在魯肅前揭穿周瑜使蔣干中計之事,使周瑜更加嫉恨,欲害諸葛亮,故意讓諸葛亮在十日內造出十萬支箭,而孔明以為只需三日即可。諸葛亮算定三日後有大霧,乘草船帶魯肅前去曹營水寨,曹操下令放箭,十萬支箭全部射在了草船上。亮與瑜各寫破操策於手心,皆「火」字。曹操連連失手,派蔡瑁族弟蔡和、蔡中詐降東吳,周瑜再次將計就計。為了周瑜火攻之計成功,黃蓋夜見周瑜,願為詐降之人,決定用苦肉計騙過曹營細作,也去詐降。(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思考題1:簡述周瑜實施的「苦肉計」的內容。

參考答案:為了讓曹操上當,以便火攻曹軍。(目的)黃蓋和周瑜密探了一番,想出了苦肉計。第二天,在周瑜與眾將商議退敵之策時,黃蓋假裝不服從軍令,與周瑜頂撞起來,周瑜大怒,將黃蓋打得皮開肉綻,卧床不起。(內容)隨後黃蓋詐降曹操,率船火燒曹操水軍,立下大功。(結局)

思考題2:「草船借箭」成功的因素有哪些?作者是怎樣刻畫諸葛亮的?

參考答案:因素:知天:三天後必有大霧;知地:回來時順風順水;知人:魯肅忠厚必能相助,曹操多疑不敢出兵。多次以魯肅的「不解其意」、事事被動的愚鈍反襯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神機妙算。

思考題3:魯迅認為,《三國演義》表現孔明的機智太誇張了,「多智而近妖」。你認為呢?請以「草船借箭」為例分析說明。

參考答案:(1)同意。孔明「料定」三日後有大霧且沒有誤差,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不符合客觀實際。何況,「對面不相見」的大霧中,孔明的20條船確實難以接近曹軍水寨。再說,長江水流很急,曹軍船隻可以靠岸停泊,孔明的20條船無法在江流中停泊。可見,太誇張了。(2)不同意。孔明「算定」大霧,是有科學根據的。孔明抓住曹操多疑性格,利用大霧,大膽冒險,完全符合心理情感的真實。曹軍弓弩手「約一萬餘人」,每人射幾十枝,就有幾十萬枝箭;同時,孔明20條船,「各束草千餘個」,每船得箭「約五六千」,並不難。

▲第四十七回:闞澤密獻詐降書龐統巧授連環計

東吳參謀闞(Kàn)澤受黃蓋之命前去曹營獻詐降書。二蔡(蔡中、蔡和)使人密告黃蓋受刑之事,操不疑澤,令還東吳。操對甘寧、黃蓋之降持疑,蔣干再次自告奮勇前往東吳探聽虛實。周瑜與龐統經過密議,又一次將計就計。周瑜把蔣干安置在西山,蔣干夜訪龐統。龐統受周瑜之命隨蔣干見操,獻「連環計」,使得曹操將全部戰船釘在一起,為周瑜火攻成功創造了條件。後回東吳,卻為徐庶識破。

思考題1:相比於闞澤獻書時的謹慎,曹操為何對龐統的連環計深信不疑?

參考答案:闞澤獻書時曹操並未輕易相信,而是再三尋找破綻,如「非公能辯,則蓋徒受苦矣」(黃蓋語)。深信龐統,原因有三:一是蔣干中計引薦;二是龐統名聲在外,司馬徽老先生曾揚言:「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曹操亦想得之以與諸葛亮對抗;三是「連環計」表面上似乎真能曹軍解決「水軍多疾」的困難。

思考題2:試分析本回書在赤壁之戰中的作用。

參考答案:承接前回書中的反間計、苦肉計及本回中的詐降計、連環計,實際上東吳多計連環,引曹上鉤,而曹操連連中計,決定了勝利的天平已經傾向吳蜀聯軍。

●第四十八回:宴長江曹操賦詩鎖戰船北軍用武

徐庶為報劉備厚恩未揭穿龐統連環計的目的,徐庶利用龐統的妙計,終於從曹營脫身而去守西涼。曹操以為勝券在握,於大船之上置酒設樂,大會諸將,面對長江,橫槊賦詩《短歌行》,劉馥(fù)指出曹操詩中不吉之處(失敗已有先兆),曹操大怒,刺死劉馥。操試調遣,西北風起,大喜,程昱提醒曹操防備火攻,操言隆冬只有西北風不會有東風南風,不以為意。曹操開連環戰船與東吳交戰,袁紹的舊將焦觸、張南自告奮勇前去挑戰,卻被吳將韓當、周泰所殺。周瑜見曹操的黃旗(三國時的黃旗即為官旗)被風吹倒,旗角於瑜臉上拂過,想起一事,口吐鮮血昏倒。

▲第四十九回:七星壇諸葛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

周瑜見沒有火攻的好風向,焦急而病。諸葛亮為治周瑜的心病,稱能借來東南風,助周瑜火攻曹操,周瑜聞言,雖未用藥,病已痊癒。瑜派人於南屏山築七星壇,孔明在七星壇上祭拜整日,終於颳起了東南風。周瑜見風起,派丁奉、徐盛往殺孔明,孔明在趙雲的接應下回到了夏口。周瑜調軍有方,亮亦調兵遣將。黃蓋出發往赤壁,程昱提醒操防詐防火,文聘前往阻止黃蓋而不得。火船順風而下,火燒北船,曹軍戰船頓時一片火海,陣營大亂。大火借著風勢,一直燒到岸上的大營,曹操八十三萬大軍損傷大半。操被張遼救下小船,黃蓋追之,被張遼射中肩窩,翻身落水。

【赤壁之戰】曹操統一北方後,決定南下一舉統一。劉備派諸葛亮舌戰群儒,在周瑜、魯肅支持下,孫權決定抵抗。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慣水戰及發生疾病等弱點,定下火攻策略,並實施苦肉計,派黃蓋詐降。龐統受周瑜之命隨蔣干見操,獻「連環計」,使得曹操將全部戰船釘在一起,為周瑜火攻成功創造了條件。曹操輕信,登上用鐵索連在一起的戰船。諸葛亮借來東風,黃蓋順風直撲曹軍水寨。曹操大敗北還。

思考題1:結合具體的情節思考赤壁之戰中為什麼孫劉聯軍能以弱勝強?

參考答案:(1)天時勝:劉備漢室宗親,操乃漢賊;曹軍流行疾病;東南風起。(2)地利勝:南方多地方,北軍不善水戰。(3)人和勝:曹操驕傲,心氣浮躁;荊州新降,人心未附,士氣低落;孫劉背水一戰,決心很大;周瑜、諸葛亮等人計謀精妙。

思考題2:對比分析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中曹操成敗的原因。(參見上題)

參考答案:官渡之戰是曹操與袁紹爭奪北方霸權的轉折點,官渡一戰之後,曹操終於一反之前對袁紹的劣勢,為自己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曹操在戰事初期處於劣勢,當中全賴劉曄、荀攸、許攸三人為曹操扭轉困局。曹操是一個懂得運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納他人之言,故袁紹兵多也不足為懼。袁紹則不善用人。

赤壁之戰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只不過這回曹操變成了失敗的強者。公元208年,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州戰役,然後討伐孫權。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是孫、曹、劉各家都派出主力參加的唯一的戰事。曹操之所以會遭受慘敗,主要在於:(1)軍事錯誤,犯軍事大忌,如43回、44回諸葛亮和周瑜分析:勞師遠征、水土不服、舍長取短(不習水戰的北方軍以水戰方式戰鬥)、軍心不一(相當一部分士兵是降來的)。(2)戰鬥思想準備不足。曹操在戰鬥之前就已經開始盤算勝利後在江東如何享樂,完全可以說明他驕傲、輕敵、匆忙出擊,想一口吞下江東,對戰鬥的結果過分自信,有著這樣輕浮的心態導致了他在赤壁之戰中全線敗北。(3)諸葛亮借來東風,正當東吳軍發起火攻時,大冬天突然颳起東南大風,風助火威,正好燒了處於江北的兵船。(4)對方周密謀劃,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黃蓋、龐統等人先後設施的反間計、連環計等。(5)從當時的戰略角度考慮,曹操之所以在赤壁慘敗,重要的原因在於沒有及時攻擊屯駐於夏口的劉備殘餘勢力,促成了處於弱勢的孫、劉之間的聯盟,並以夏口為據點向曹軍發起反攻。

▲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華容道義釋曹操)

韓當救被射落水的黃蓋回大寨醫治。三江水戰,赤壁鏖兵,曹操敗逃。在奔往烏林的路上,被呂蒙追殺;在去合肥的路上又被太史慈、陸遜伏擊;在往彝陵逃命時,又先後被諸葛亮在路上布下數路伏兵(趙雲、張飛)衝殺,曹操被殺得膽戰心驚。曹操中了諸葛亮「虛虛實實」之計,率兵走華容道,卻遭遇關羽的伏兵,曹操向關羽求情,關羽念在曹操往日的恩情上放走了曹操。到此,赤壁之戰以曹操的全面失敗而告終。後,諸葛亮欲斬關雲長。

【諸葛亮的失算】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有人認為派關羽守華容道是諸葛亮的失算之一,其實還有很多:失街亭;未燒死司馬懿;五丈原增壽失敗;過分操心,事事巨細,導致後主無能;西蜀強大後,戰略方針(沒有認清當時三國蜀國最弱的形勢,窮兵黷武,導致蜀國亡國)錯誤。

【曹操的「笑」「怒」「求」「哭」】

曹操敗走華容道時,他倉慌逃竄險些喪命,但他竟能夠三次大笑,笑周瑜、孔明,無智謀,他以笑來穩定軍心。但當他逃回到據點的時候,已經脫離了危險,他又仰面大哭,哭謀士郭嘉已死了。哭郭嘉,是說其他軍士無能,把戰敗的責任推卸掉了。「三笑一哭」這一情節把曹操的奸詐和權術刻畫得淋漓盡致。

曹操的八十萬大軍灰飛煙滅,他卻能在惶惶逃命中連連大笑,這「笑」寫出了他雖大敗卻不氣餒,不認輸,還要發表議論笑話對手「智謀不足」,「是無能之輩」。這是用環境描寫來反襯曹操之「頑強」「狡譎」的一面,說明他仍然雄心勃勃。

曹操削平北方群雄,欲鯨吞孫、劉,為的是統一天下。目下,雖敗而大志不改,日後還要重整旗鼓再作較量。正因為這樣,所以他要以「笑」來穩定軍心,鼓舞士氣,度過難關。所以說曹操敗中的大笑是一種策略,真是狡譎之至。

作者用反常的「笑」來表達人物複雜的內心世界,又用正常的「怒」和「求」來對照笑,寫出曹操性格的多側面。華容道上因積水難行,曹操命令士兵運草堵塞,又命令人馬踐踏而行,死者不可勝數,哭聲於路不絕,他怒曰:「有死之命,何哭之有?如再哭者立斬。」他把人馬分為三停,有一停填了溝壑,他就踐踏著士兵的屍體過溝。等過了險境回頭一看,只有三百騎隨後。這怵目驚心的一幕,說明了曹操極端自私和殘忍的本質。曹操的人生哲學是「寧教天下人負我,休叫我負天下人。」為了保全自己,他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狠毒到了極點。為了保命,殺氣騰騰的曹操,也能低聲求饒。華容道上他欠身向關公求饒,用「春秋之義」打動關公。

曹操安全逃回南郡以後,總結這場戰爭,他不承認自己驕傲輕敵,指揮失誤。在飲酒時他仰頭大慟,以哭死去的謀士郭嘉郭奉孝,這時曹操就以此來影射這些謀士沒有為他出謀劃策。就這樣,他狡猾地推卸了戰敗的責任,使得那些謀士聽了以後,默默地、慚愧地退了下去。由此可見,曹操是多麼狡猾、陰險。

作者在赤壁慘敗這個最尖銳特別的環境中,通過曹操的「三笑」、「一怒」、「一求」、「一慟」,描繪出了一個奸雄的形象。人物動作描寫很傳神生動,「馬上仰面大笑」、「坐於疏林之下,仰面大笑」、「在馬上揚鞭大笑」,「忽仰天大慟」,「捶胸大哭」,動作幅度很大,誇張而有戲劇色彩,寫盡了人物的奸詐虛偽。

思考題1:以華容道「捉放曹」為例,分析說明作者是如何突出關羽「義絕」形象的。

參考答案:先寫關羽想捉曹操並立「軍令狀」的理由,再寫華容道上情感鬥爭:關羽以為「誅顏良斬文丑」解曹操「白馬之圍」已不欠他人情,要捉他;後想到自己「過五關斬六將」曹操沒派人追,還是欠他人情,於是放了他。通過理性與感性的矛盾對比,突出關羽有恩必報、義薄雲天的「義絕」形象。

思考題2:「華容道上三笑一哭,銅雀台前大論古今」。在華容道上曾「三笑一哭」的是何人?簡要敘述這一情節。並分析從這一情節上可以看出他的哪些性格特點?

參考答案:曹操。在敗走華容道時的三番大笑,引出了孔明的三路追兵;而當他一旦脫險之後卻又忽然「仰天大慟」,捶胸痛哭郭奉孝。對此,毛宗崗評價道:「宜哭反笑,宜反哭,奸雄哭笑,與眾不同」。曹操為什麼在該哭的時候笑,而在該笑的時候哭?我們如何理解這種反常心理?

曹操三次嘲笑諸葛亮無智,恰恰三次中了諸葛亮的計,每一笑都以一驚一敗收場,曹操縱然足智多謀,到底不是孔明對手。所以,關於「三笑」,後人的一般理解是:曹操三次大笑,皆是自以為是之笑,用以反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其實曹操這三笑還顯示了他作為一個優秀統帥的智慧和品質,說明其敗而不餒,心猶不服,傲然自負,處亂不驚。首先,曹操說這三處應該伏兵,若伏兵後果如何;諸葛亮果然在此三處伏兵,後果也和曹操所料無差,這恰恰說明曹操和諸葛亮英雄所見略同,客觀上表現了曹操高超的軍事智慧。其次,曹操深知用兵之道,在危難時刻大笑可以掩飾軍情,穩定軍心,表達自己用兵的信心和智慧。

而後來當曹操被曹仁接入南郡安歇,到了安全之地時卻仰天大慟,重在表現他的痛定思痛。表面上是思念哀悼遺計平定遼東的謀士郭嘉,但實際是責備當時手下謀士的無能,無一個可及郭嘉,鞭策其他謀士更加盡心輔佐。當然,這也是掩飾自己的過錯,而把責任推給謀士,以維護自己的形象。畢竟,荀彧曾經等人提醒過曹操,但是曹操不但沒聽。這種虛情假意的哭,把曹操的心理性格表達得非常充分。幾個哭、笑的細節,相當典型地表現了曹操奸詐、狡猾和自負等性格。 責任編輯:zhrs
推薦閱讀:

三國此四人號稱四大瑞獸,為何司馬懿能笑到最後?
三國軼事:周瑜要軟禁劉備,孫權不僅不聽,還借出荊州
此人1萬對10萬面不改色,連滅三國成中國三個省
臉譜三國|貂蟬為何離間董卓呂布?只因背後藏著一個秘密!
三國劉備一生痛失的三大奇才,若得之可一統天下!

TAG:三國 | 三國演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