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獨二孩」遇冷 應將生育權利還給家庭
08-04
「單獨二孩」遇冷 應將生育權利還給家庭1月12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衛計委宣傳司司長毛群安在會上介紹2014年「單獨二孩」政策實施情況時表示,截至2014年12月,全國有近100萬對單獨夫婦提出再生育申請,其中92萬對獲得批複。「單獨二孩」實施首年,實際申請量低於預期一半,二孩政策為何遭遇「沒人生」的尷尬?政策遇冷,對我國人口結構、經濟發展有何影響?就此,光明網記者採訪了北京大學社會學系陸傑華教授,以下是訪談實錄。「單獨二孩」遇冷,對現代化帶來的生育觀念變革評估不足2013年12月,中央宣布啟動單獨二孩政策。按照當時測算,全國有1.5億一孩家庭,9000萬夫婦將再生,其中單獨夫婦有1100萬對,預計每年將增加200萬對夫婦申請二孩。但至今27個省區一年來總申請數不到100萬,實際出生65萬。實際申請量低於預期一半,說「基本符合」難以令人信服,應該是實際情況是大大低於預期的。此外,即使是目前的九十多萬,能否真正有這麼多的出生率還要打個問號。因為這其中有部分夫婦可能由於各種因素,這兩年並不會生。還有部分人是擔心政策會有變化,存在先申請拿到許可證的情況。衛計委的預期數據實際上是基於政策調整前進行的調查,當時調查中詢問了單獨家庭的生育觀念,結果顯示有百分之六七十是希望生的。而現在我們已經看到,生育意向和生育行為發生了很大的背離,這是始料未及的。過去,我們認為生育意願和生育行為是趨同的。按照國外的研究,傳統社會中,生育行為大於生育意願。但現代社會,生育意願大於生育行為已經在很多國家如泰國、新加坡等得到證明。所以,經歷現代化、城市化發展後中國也在走這樣一條路。之前在做預期數據時,更多地考慮到在這麼多年生育政策相對「壓抑」的情況下,一旦放開,會有很多民眾有生育意願和需求,但現實並非如此,原因就在於我們對城市化對民眾生育觀念的影響評估還不夠。當前我國人口生育率過低,低生育意願令人擔憂目前,我國實際上已經進入低生育率期,甚至某種程度上是超低生育率。按照普查數據,2010年「六普」生育率僅為1.18,而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1年生育率只有1.04,遠遠低於世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2.3。生育率過低是勞動力短缺、老齡化等一系列人口結構性問題的總根源。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面臨的人口問題主要是生育率過低、出生性別比嚴重失衡、少子老齡化發展速度太快。出生性別比失衡嚴重與深度老齡化等不僅會影響人類自身的繁衍,也對社會的和諧穩定帶來巨大的影響。僅僅放開單獨家庭的生育限制,難以改變當前老齡化問題突出的人口結構。正是基於此,全面放開二胎已是大勢所趨。此外,即便全面放開,仍有個問題令人擔憂,即放開以後,大家會不會依然不願意生,政策會民眾生育意願的影響會不會太微小。因為一方面,生育二孩,意味著生活成本、教育成本、住房成本都會相應增加;另一方面,民眾觀念變化,孩子已經不再是「必需品」。所以,一旦真的出現這種情況,整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就很危險,甚至會出現「人口負債」。而出現人口負債就意味著人口負擔已經太重,超出了其合理的範圍,創造的財富多用來消費,積存較少,極端情形時還要動用以往的積蓄,從而用於積累與投資的資源不足,進而限制了經濟增長,經濟因此可能出現停滯甚至是倒退,日本的今天就具有這方面的特徵。應儘早放開全面二孩,將生育權利還給家庭中國早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現代化、城市化進程仍在加速推進,民眾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多變化,追求亦日漸多元化。過去,孩子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消費品」,承擔很多功能,比如養老等。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孩子不再是「必需品」,有了很多替代物,如日漸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等。之前有個調查就表明,城市居民的理想子女數呈現出隨年代發展而逐漸下降的趨勢,在80年代是以1、2孩為主,90年代以後則是以1孩為主。而據2010年的統計,北京市育齡男女中約有10%選擇不要孩子,廣州、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中已經有60萬個「丁克」家庭。這些「單獨二孩」的適用夫婦主要就來自城市。政府必須看到這一變化,並做出更快的調整,全面放開二孩實乃勢在必行,惟有如此,才能真正促進我國人口結構能夠長期平衡發展,為今後的人口福利、養老等做好儲備。此外,要使人口政策改革更有效率,需要轉變思路,不以計劃經濟的思維看待人口,不將人口作為一種資源來進行管理和干預,而是將生孩子的權利回歸家庭,生還是不生,生一個還是兩個,選擇權要留給夫妻,留給家庭,這既符合老百姓的呼聲,也對國家未來發展有利。(光明網記者宋雅娟採訪)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育兒心得之一: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
※住院病人請假,誰有權利批准?
※重磅深度 | 特朗普的權利邊界在哪裡?
※能夠握實權,掌管一定的權利的八字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