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洞見》第268期:楊絳與時代

導語:2016年5月25日凌晨,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楊絳先生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終年105歲。評論人葉克飛回憶起兩年前讀《洗澡之後》的感受,無論是結構還是藝術性,都不能與《洗澡》相比,卻讓人對作者感到心疼。葉克飛最不能接受的是崩壞時代下的大團圓結局,正如楊絳以及其他早已逝去的這代知識分子的人生,在歷經磨難後,強行以一個大團圓結局作為文字生涯的句號,當然有睿智豁達的一面,可它並不真實。或者說,一個無法讓人直抒胸臆的時代,辜負了文字與美。

楊絳

前兩年讀《洗澡之後》時,一度感慨萬千。也許當時很多人都會百般不情願地想到,它將是楊絳的遺作。老人家自己似乎也心有所感,她在序言里寫道:「假如我去世以後有人擅寫續集,我就無法阻擋了。現在趁我還健在,把故事結束了吧。」

對這本以百歲之身寫成的小書,似乎不該苛求,但客觀來說,它在結構和藝術性上都遠遜於《洗澡》。人物的面孔也讓人忍不住想起張愛玲那句「小時候看紅樓夢看到八十回後,一個個人物都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起來」。最讓我不能接受的,也許是那崩壞時代下的大團圓結局。

《洗澡之後》

在《洗澡之後》里,知識分子們遭遇了又一輪政治運動,那是更為殘酷的反右。許彥成卻未受衝擊,他和杜麗琳離婚,與姚宓牽手。這是個大團圓結局,當初錯誤的婚姻宣告結束,「姚太太和女兒女婿,從此在四合院里,快快活活過日子」。這是全書中最讓我不滿的一句話,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未來等待知識分子的絕不是現世安穩。

這似乎是楊絳人生的一個縮影。今人提起楊絳,無不讚頌她的淡泊優雅,作為歷經百年動蕩離亂的知識分子,她確實也無負讚譽。但反過來說,這百年來的大時代,實在配不上楊絳以及其他早已逝去的這代知識分子。在歷經磨難後,楊絳以一個大團圓結局作為文字生涯的句號,當然有睿智豁達的一面,可它並不真實。或者說,一個無法讓人(不僅僅限於楊絳)直抒胸臆的時代,辜負了文字與美。

即使是當年《洗澡》,大背景原本酷烈,但楊絳寫來仍是不緊不慢,穿插著各種閒情逸緻,絲毫看不出血雨腥風的味道。當年我初讀《洗澡》,便在喜歡之餘,惋惜它僅局限於「洗澡」,未能見證之後的時代。

拋開這並不真實的大團圓,楊絳在記錄真實人生時,也總以平淡文字和內斂感情鋪陳。在文學技巧和感情上,這當然極為高明,但如果聯繫文字背後的大時代,就不免讓人唏噓,甚至對楊絳感到心疼。

《幹校六記》

《幹校六記》見不到一句控訴,只有苦中作樂的達觀。即使是寫到因不堪批鬥凌辱而自殺的女婿得一,也只是平平淡淡。先是在開篇寫「得一和善忠厚,阿圓有他在一起,我們可以放心」,大有佳婿可依託的欣慰,可幾頁之後,就成了「這次送我走,只剩了阿圓一人;得一已於一月前自殺去世」,這隻言片語中的沉痛,固然令讀者撕心裂肺,但也許太難為了作者本人。還有幹校中的自殺者被草草埋於菜地的殘酷,生病不能請假,被毫無經驗的赤腳醫生打上兩針的荒謬,都平淡道來,不見驚心動魄。

就像平淡達觀的筆調多少沖淡了《幹校六記》里的殘酷與荒謬一樣,愛情和大團圓也沖淡了政治運動的跌宕與殘酷。《洗澡之後》里也有洗澡,但卻不是改造思想,而是真實的洗澡。許彥成離開杜麗琳後,「臨走利用學校熱水方便洗了一個乾淨澡,好像把過去的事一股腦兒都沖洗掉了」。也是在這一天,他和姚宓領結婚證,「姚太太就叫女兒洗澡,這是照例規矩」,許彥成「連內衣也換了乾淨的」。可是,一個崩壞時代,又怎能用大團圓遮掩?

這個刻意而為之的大結局,也許真的與楊絳的心境和身體有關。她要親手給自己喜歡的角色譜寫命運,但限於精力不免匆匆,大家在四萬多字的篇幅中輪番上場,面目模糊。但另一方面,或許也與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的境遇和命運有關。

楊絳在《幹校六記》中寫道:「改造十多年,再加幹校兩年,且別說人人企求的進步我沒有取得,就連自己這份私心,也沒有減少些。我還是依然故我」,一句「我還是依然故我」,當然是極高的境界。可讓人唏噓的是,中國知識分子似乎最多只能做到這樣,多半情況下則求而不得。歷次政治運動下來,不肯被改造靈魂的人,往往連肉體都被消滅,靈魂得到「改造」的人,又有幾個心甘情願?

楊絳並非沒有憤怒過。文革時,中國社科院文學所貼了錢鍾書的大字報,楊絳就在旁邊貼小字報辯白。革命群眾對楊絳此舉自然不滿,將這個「牛鬼蛇神」揪到千人大會上批鬥。當時文學所同被批鬥的名家們個個低頭不語,任由革命群眾發威,只有楊絳據理力爭。

這不平之氣,極少見於文字,於楊絳而言是豁達,於時代而言則是悲涼。倒是有句話讓我有極深印象——「我有一個明顯的變,我從此不怕鬼了,不過我的變,一點不合規格」。這「不怕鬼」與「不怕規格」,便是知識分子的不平之氣,只是,惜之太少。

推薦閱讀:

這世上果真有勢均力敵的愛情,楊絳&錢鍾書
楊絳:她是火了一個世紀的中國最後貴族,如今離世1年,仍用一生告訴你什麼是最好的婚姻
楊絳vs冰心:誰的愛情更好?
楊絳走了,有些人又開始扣帽子了
楊絳在文革中

TAG:楊絳 | 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