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與西憲
儒家與西憲
吳鉤
許多人都認為晚清儒家在這個大變局中扮演了頑固的守舊角色,然而,如果我們去研究晚清頑固守舊派的構成,則會發現,多數極端排外的守舊派都屬於滿族官僚與親貴,如剛毅、文悌、載勛、載漪、啟秀、懷塔布;儒家當然也有抱殘守缺、泥古不化之人,但也不宜誇大化。事實上,最早提出學習西方的恰恰是儒家,而且他們主張學習西方的憲政制度,而不是洋務派關注的「堅船利炮」,也不是後來「五四」啟蒙主義知識分子執著的「先進文化」。晚清的儒家發現,西方國家優良的治理秩序,有如是中華「三代之治」的再現。徐繼畬、王韜、馮桂芬、鄭觀應、郭嵩燾、薛福成等人,不約而以地都認為「西憲」的實踐跟「三代」的理想是相通的。這裡略舉幾例:
王韜這樣描述英國的議會:「觀其國中平日間政治,實有三代以上之遺意焉。官吏則行薦舉之法,必平日之有聲望品詣者,方得擢為民上,若非閭里稱其素行,鄉黨欽其隆名,則不得舉,而又必准舍寡從眾之力,以示無私。」
薛福成評論歐洲的虛君共和制:「秦漢以後,則全乎為君主矣。若夫夏商周之世,雖君位皆世及,而孟子『民位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之說,猶行於其間,其猶今之英、義(指義大利)諸國君民共主政乎?」薛福成又認為,「西洋各國經理學堂、醫院、監獄、街道,無不法良意美,綽有三代以前遺風。」
魏源評價美國的民主制:「議事聽訟,選官舉能,皆自下始,眾可可之,眾否否之,眾好好之,眾惡惡之,三占從二,舍獨徇同,即在下預議之人,亦先由公舉,可不謂周乎!」「三占從二」即為「三代」的民主議事原則。今人只知道魏源首倡「師夷長技以制夷」,卻不知魏源對於「夷邦」的憲政體制也是稱讚不已。
徐繼畬則認為美國的「推舉之法,幾於天下為公,駸駸乎三代之遺意」。徐還將英國的下議院翻譯為「鄉紳房」,這個譯法很有意思,賦予「議院」這個陌生的概念一種中國人熟悉的意象。上引王韜對英國議會的描述,同樣使用了原湯原汁的儒家語言。這種儒家式的描述,可以消除人們對於「西憲」的陌生感與異己感。事實上,十九年紀的英國代議士,多為紳士,跟中國的士紳也無太大的不同。
我們看到,在西方政治思潮湧入中國的晚清時期,儒家一下子就接受了其中的憲政思想(在時間點上不會晚於洋務運動)。若不是有源於傳統深處的價值認同,若不是因為「西憲」與儒家集體記憶中的「三代」理想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晚清儒家如何能夠毫無心理障礙地採納「西憲」之說?
也許以嚴格的學理相衡量,晚清儒家對「西憲」的理解可能有穿鑿、附會之處,然而,從憲政發生學的角度來看,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三代」給予了儒家一個憲政治理秩序的美好想像,現在這個美好想像在「西憲」那裡獲得驗證。儒家治理理想與西方憲政學說之間,並非「天人相隔」,而是「曲徑互通」。當心存「三代」理想的晚清儒家第一次接觸到「西憲」時,他們一定有「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熟悉感覺,有「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親切感受。更重要的,「三代」與「西憲」共同為晚清儒家提供了改造滿清部族專制政體、重建憲政治理秩序的藍圖與動力,恰如鄭觀應所言,「所冀中國,上效三代之遺風,下仿泰西之良法」。
在儒家立憲派士紳的推動下,朝廷開始試行新政,立憲列入新政日程表,國會與責任內閣的誕生指日可待,地方自治的訓練次第展開,作為議會準備機構的諮議局(地方)與資政院(中央)相繼設立……一個與皇權專制大不相同的君主立憲政體呼之欲出了。可惜由於新政推行時機的延誤,越來越焦灼的變革訴求已經對清王朝缺乏耐心了。君憲未成,革命已起,最後,這個打算立憲的王朝連同君主制,一塊終結於辛亥年底。不過,從清末到民初,儘管王旗變換,但就憲政構建而言,它是延續的,只是從「君主立憲」換成了「共和憲政」。民國的締造者孫文也有一個「迴向三代」的夢想,他說:「中國有一個道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相繼不絕。我的思想基礎,就是這個道統,我的革命,就是繼承這個正統思想來發揚光大。」
從這個視角出發,我們會發現費正清先生的「衝擊—回應」模型未必能精準地解釋近代中國的憲政轉型。來自西方的「衝擊」當然存在,而且確實對當時的儒家士君子產生強大刺激,就如明王朝由專制而覆滅的命運也曾給明末士君子造成震撼性的「衝擊」,從而引發三大儒對於皇權專制的深切反思,但晚清社會向著憲政與自治的方向艱難演進,則不僅由於外在的「衝擊」,更是基於儒家自由傳統的積累與擴展。西學固然帶來了「衝擊」,乃至提供了憲政的鏡像,但儒家本身也有構建憲政秩序的動力、藍圖與經驗,晚清至民初的憲政轉型,既是開放的,也是內生的。外來的「衝擊」只是加速了中國的近代轉型,並不是唯一的動力源。「衝擊—回應」模型假設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停滯、缺乏內在驅動力的封閉型「死局」,將外來的西方「衝擊」當成近代社會變革的唯一動力源,這顯然是失之偏頗的。
當然我們也知道,晚清—民初的憲政轉型最終受挫了,但這並不是因為儒家傳統阻礙了憲政,恰恰相反,而是傳統的憲政積累遭到毀滅性破壞,內生、演化的憲政進程被外來強加的「徹底革命」風暴摧毀掉的緣故。
分享到: 閱讀(80)評論(0)
推薦閱讀:
※話說儒家的修身
※何為中正?
※走向世界的儒家文化
※為什麼中國的佛教寺院里供奉關公、將軍、土地爺……等等和佛教毫不相關的人物呢?
※孔子怎樣解構道德——儒家道德哲學綱要
TAG: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