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 科學認知血液病 戰勝病魔不是夢

科學認知血液病 戰勝病魔不是夢

  血液在人體內流動,它的健康對人體至關重要,一旦出了問題就會引發各類疾病。血液病有很多種,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白血病,而最致命的是急性白血病,其他血液病還有淋巴瘤、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貧血也不能小覷

  王椿教授說,正常人體的一個功能是造血,血液維繫生命,但是生活中常常可以見到忽視血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很多人把「貧血」不當一回事,但是長此以往,血液內的壞細胞變多,就可能影響血液健康。

  你不要看上海這麼發達的城市,還是可以見到很多營養不良性貧血的群體。例如很多老人,子女不在身邊,年紀大一個人不願意做飯,牙齒又不好,硬的食物吃不下去,就天天煮點爛糊面吃。我常常對病人說,你又不是沒有條件,又不是吃不起,為什麼不燒兩個菜呢?

  有的人喜歡吃,但吃得不對,同樣造成營養不均衡。他們要麼不喜歡吃綠色蔬菜,要麼牙齒咬不動。有研究表明,綠色蔬菜中的葉酸對血液健康非常重要。病人出院以後,我會建議他,你先把牙換掉,或者假牙裝得不行就重換一個,牙好,胃口才好,否則容易造成營養不良。

  當然,臨床上也會遇到一些吃保健品引發的血液問題。例如前幾年流行吃蛇粉、泡酒等等,吃得身上出血了或者白細胞降下來,有的人還出現嚴重感染,本來倒是想補補身子,沒想到結果出了問題。

  裝修導致血液病嗎

  說到血液健康,城裡人就會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裝修。現在公眾普遍認為,裝修是導致各種血液病的罪魁禍首,尤其是白血病。

  在此我要糾正一個概念,因為白血病是一個細胞癌變的過程,需要較長的時間,當壞細胞數量達到10的12次方才會發病。從一個壞細胞長到10的12次方,大家算算需要多長時間?

  那麼,這個數字是怎麼判斷出來的,數據從哪裡來的?當年,美國在日本的廣島、長崎投下了原子彈,第一批人當時就離世了,致命原因是再生障礙性貧血,過量輻射將體內的血細胞全部破壞了。還有一部分人也受到了輻射,但沒有立刻致命,他們還是活下來了,5年以後,那個地區白血病發生率顯著增高,一直到1989年達到了高峰。也就是說,當一個細胞受到照射,要變成血液病,至少需要五年的時間。

  所以大家要看到,最近家裡裝修了,發病是不是跟裝修有關係?我們說並沒有那麼絕對,裝修是一個因素,但要得白血病也不太容易,需要受到多種影響,可能是環境污染、也可能是病毒感染,多種因素才會使得壞細胞越來越多。

  這樣的話,如果壞細胞越長越多,正常細胞沒有了,紅細胞沒有了,就貧血了;血小板沒有了,就出血了;白細胞沒有了,就感染了,各種血液的毛病就出來了,直到後來骨髓里都變成壞細胞,那就可能是致命的惡性血液病。

  急性白血病最為致命

  在各類血液疾病中,最為致命的是急性白血病,如果不治療的話,三個月可能就會死亡。慢性白血病不要緊,戴上白血病的「帽子」,如果治療得當不影響壽命,臨床上有的患者70歲得病,照樣活到90歲。因此,大家不要怕戴這個「帽子」。

  臨床上碰到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家人被這個名字嚇死了,我安慰他們,其實這沒有什麼關係,等於得了糖尿病、高血壓,過一段時間治療一下沒有什麼影響,所以,不是所有血液病都那麼恐怖,需要引起重視的主要還是急性血液病。

  淋巴瘤不同於「血癌」

  淋巴瘤是起源於淋巴造血組織的惡性腫瘤,在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中占第8位。像上海、歐洲、美國,越發達的地方,淋巴瘤就越多。

  淋巴瘤和人們常說的「血癌」並不是一種疾病,兩者雖然都屬於血液疾病,但淋巴瘤主要是淋巴細胞的惡性疾病,表現在淋巴結的腫大,部分患者可能有臟器受累,甚至是血液中查到淋巴瘤細胞。

  「血癌」一般是指白血病,可以是淋巴細胞,也可以是粒細胞、漿細胞等血細胞的惡性疾病,主要表現在血液中和骨髓中有很多的癌細胞,預後非常差。

  淋巴瘤主要是與病毒有關係,根據病理不同分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兩大類。兩者在病理和細胞來源、生物學行為、治療等方面都有很多的不同。

  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效果比非霍奇金好,治癒率更高,十年生存率可以達到70%到80%,化療效果非常好,這是血液病50年來的重大進展之一,但是非霍奇金淋巴瘤難度要大一些。

  再生障礙貧血不再可怕

  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anemia,AA,再障)是一種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現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細胞減少和貧血、出血、感染徵候群。原子彈投到日本後,最早死亡的這批人,他們的血細胞全部被照射完,這種病人很難生存下去。

  過去的染髮劑用來染黑頭髮,有時一染就染成一個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裡面造血細胞沒有了,所有細胞都沒有了,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都沒有了,這個比較危險。這種緊急的搶救,只能做幹細胞移植。

  從臨床表現來看,如果你不知道是再生障礙性貧血,還是得了白血病,只有做骨髓穿刺才能看出來。你不查骨髓,這個病沒辦法診斷。跟白血病治療一樣,最後也是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種子」都沒有了,就要重新想辦法種下去,這樣才可以把病人救過來。

  2000年,我們治療了一位6歲的小女孩,上海人,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接受一份臍帶血移植,移植成功,恢復良好,現在已考上大學。

  2012年8月22日,我們治療了一個12歲的山西小朋友,叫做葉凡,很可愛的一個小男孩,他患有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在我們這裡接受了臍帶血的治療方案,目前恢復得很好。

  2012年12月31日,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的5歲男孩小博,體重16公斤,配到一份5/6位點相合的臍帶血,接受臍帶血移植治療後,目前血象已恢復正常。這兩份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均來自於上海臍血庫。

  惡性血液病不再是「絕症」

  上述血液病均為血液系統中的惡性疾病,在過去,這類疾病是一種不治之症,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現在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它也不再是不治之症,造血幹細胞移植現在逐漸成為惡性血液病的唯一有效治療手段。造血幹細胞的來源為骨髓、外周血和臍帶血,分別對應了骨髓移植、動員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和臍血移植。

  骨髓移植是需要直接抽供者的骨髓幹細胞,這樣會很疼,需要對供者麻醉。很多願意捐獻的供者一看見要抽骨髓就打起了退堂鼓。而動員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不需要麻醉,臍帶血更是舊觀念中的廢棄物,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這兩類幹細胞移植方式。


推薦閱讀:

Live with your brain
專題筆談│基於腦科學的兒童神經認知發育障礙評估與干預
第五課 十神認知(2)
HSP高等感覺認知
顛覆你認知的投資小知識

TAG:科學 | 認知 | 血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