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白起生平

  出身:  說法1:祖先是秦穆公的將領白乙丙  《新唐書·卷七十五下·宰相世系表》:一曰西乞術,二曰白乙丙,其後以為氏。裔孫武安君起,賜死杜郵。  說法2:先祖是楚國公族白公勝  《太原白氏家狀二道·故鞏縣令白府君事狀》:白氏芊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建奔鄭,建之子勝居於吳楚間,號白公,因氏焉。楚殺白公,其子奔秦,代為名將,乙丙已降是也。裔孫白起,有大功於秦,封武安君。後非其罪,賜死杜郵,秦人憐之,立祠廟於咸陽,至今存焉。及始皇思武安之功,封其子仲於太原,子孫因家焉,故今為太原人。  相貌: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上·言語》引嚴尤《三將敘》:平原君勸趙孝成王受馮亭,王曰:「受之,秦兵必至,武安君必將,誰能當之者乎?」對曰:「澠池之會,臣察武安君小頭而面銳,瞳子白黑分明,視瞻不轉。小頭而面銳者,敢斷決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見事明也;視瞻不轉者,執志強也。可與持久,難與爭鋒。廉頗為人,勇鷙而愛士,知難而忍恥,與之野戰則不如,持守足以當之。」王從其計。  軍事生涯記載  前294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為左庶長,率軍攻打韓國的新城(今河南省伊川縣西南)。  前295年,在魏冉的推薦下,白起升任左更,接替向壽出任主將。同年,韓、魏、東周聯軍以魏將公孫喜為主帥,率兵進軍至伊闕(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鎮)與秦軍對峙。戰爭中秦國方面兵力不及韓、魏聯軍的一半,聯軍方面韓軍勢單力薄,希望魏軍主動進攻,而魏軍則倚仗韓軍精銳,想讓韓軍打頭陣。秦軍主將白起利用韓、魏兩國聯軍想保留實力、互相推諉、不肯先戰的弱點,先設疑兵牽制韓軍主力,然後集中兵力出其不意猛攻魏軍。魏軍戰敗後致使韓軍潰敗而逃,秦軍乘勝追擊,取得大勝。伊闕之戰秦軍共斬首24萬,佔領伊闕及五座城池,公孫喜遭擒殺。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為左庶長,將而擊韓之新城。其明年,白起為左更,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又虜其將公孫喜,拔五城。起遷為國尉。涉河取韓安邑以東,到乾河。  《戰國策·卷三十三·中山策·昭王既息民繕兵》:韓、魏向率,興兵甚眾,即可所將之不能半之,而與戰之於伊闕,大破二國之軍,流血漂鹵,斬首二十四萬。韓、魏以故至今稱東藩。此峻之功,天下莫不聞。  前290年,白起與司馬錯合兵再次攻下垣邑。  前291年,又率軍奪取了魏國的蒲阪(今山西省永濟市北)、皮氏(山西省河津市西)。  《睡虎地秦簡·編年紀》:(秦昭襄王)十七年,攻垣、枳。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起與客卿錯攻垣城,拔之。  《史記·卷五·秦本紀》:秦以(應為攻)垣為(應為及)蒲阪、皮氏。  《睡虎地秦簡·編年紀》:(秦昭襄王)十八年,攻蒲反。  前282年,林下之戰白起黑的最愛  《秦本紀》:二十四年,與楚王會鄢,又會穰。秦取魏安城,至大梁,燕、趙救之,秦軍去。魏冉免相。  林下之戰是楊寬先生提出的,大致上是說這段時間只有白起有可能伐魏的記錄,故林下的主帥可能是白起。  依據:  《戰國策·卷二·西周策·蘇厲謂周君》:蘇厲謂周君曰:「敗韓、魏,殺犀武,攻趙,取藺、離石、祁者,皆白起。是攻用兵,又有天命也。今攻梁,梁必破,破則周危,君不若止之。」謂白起曰:「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過曰:『善射,可教射也矣?』養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葉者,百發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氣衰力倦,弓撥矢鉤,一發不中,前功盡矣。』今公破韓、魏,殺犀武,而北攻趙,取藺、離石、祁者,公也。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過兩周,踐韓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盡滅,公不若稱病不出也。」  對於林下之戰與蘇歷說白起,我認為是兩次不同事件  林下之戰發生時間:《秦本紀》:(前283年)二十四年,與楚王會鄢,又會穰。秦取魏安城,至大梁,燕、趙救之,秦軍去。魏冉免相。  蘇歷說白起時間:《周本紀》(前281年)三十四年,蘇厲謂周君曰:「秦破韓、魏,撲師武,北取趙藺、離石者,皆白起也。是善用兵,又有天命。今又將兵出塞攻梁,梁破則周危矣。君何不令人說白起乎?曰『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左右觀者數千人,皆曰善射。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養由基怒,釋弓扼劍,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詘右也。夫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氣衰力倦,弓撥矢鉤,一發不中者,百發盡息」。今破韓、魏,撲師武,北取趙藺、離石者,公之功多矣。今又將兵出塞,過兩周,倍韓,攻梁,一舉不得,前功盡棄。公不如稱病而無出』。」  由於史記時間多有錯誤,總會有堅持不懈的起黑認為這是時間記載錯誤故還有其他證據可表明這是兩次不同事件  蘇歷說白起作為一次遊說是沒有記載結果的,說白起被蘇歷說動或是沒有被說動都是沒有史料依據的。  戰國策:關於伐梁,實際上不止《戰國策·卷二·西周策·蘇厲謂周君》一篇實際上還有一篇《戰國策·魏策·獻書秦王》與之相關  《戰國策·魏策·獻書秦王》:獻書秦王曰:「昔竊聞大王之謀出事於梁,謀恐不出於計矣,願大王之熟計之也。梁者,山東之要也。有蛇於此,擊其尾,其首救;擊其首,其尾救;擊其中身,首尾皆救。今梁王,天下之中身也。秦攻梁者,是示天下要斷山東之脊也,是山東首尾皆救中身之時也。山東見亡必恐,恐必大合,山東尚強,臣見秦之必大憂可立而待也。臣竊為大王計,不如南出。事於南方,其兵弱,天下必能救,地可廣大,國可富,兵可強,主可尊。王不聞湯之伐桀乎?試之弱密須氏以為武教,得密須氏而湯之服桀矣。今秦國與山東為仇,不先以弱為武教,兵必大挫,國必大憂。」秦果南攻蘭田、鄢、郢。  《獻書秦王》雖然沒有記錄時間,但最後一句「秦果南攻蘭田、鄢、郢。」還是基本可以把時間確定在前280年秦國攻楚之前。  前280年《秦本紀》二十七年,錯攻楚。赦罪人遷之南陽。白起攻趙,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馬錯發隴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  《獻書秦王》可以表明秦國確實有意伐梁,但最後放棄了,而且此事件與攻楚的時間也應當非常接近。《戰國策·卷二·西周策·蘇厲謂周君》沒有記載結果也很正常,秦國放棄伐梁與蘇歷無關,是秦昭王被魏國使者說動,故·《蘇厲謂周君》無結果可言,因此白起與林下之戰無關。  前282年到前280年,這個時間段白起都是在伐趙國  秦伐趙的原因大致有兩個:  1、秦怨趙不與己擊齊  2、和氏璧  《趙世家》十七年,樂毅將趙師攻魏伯陽。而秦怨趙不與己擊齊,伐趙,拔我兩城。十八年,秦拔我石城。王再之衛東陽,決河水,伐魏氏。大潦,漳水出。魏厓來相趙。十九年,秦取我二城。  《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其後秦伐趙,拔石城。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  伐趙這段白起大致取藺、離石、祁、代、光狼城五城左右,斬首3萬一說2萬。  所以別說什麼白起避戰廉頗白起伐趙也一樣沒見誰挺身而出。  《戰國策·卷二·西周策·蘇厲謂周君》:(周赧王三十四年),蘇厲謂周君曰:「敗韓、魏,殺犀武,攻趙,取藺、離石、祁者,皆白起。  《趙世家》十七年,樂毅將趙師攻魏伯陽。而秦怨趙不與己擊齊,伐趙,拔我兩城。十八年,秦拔我石城。王再之衛東陽,決河水,伐魏氏。大潦,漳水出。魏厓來相趙。十九年,秦取我二城。  《史記·卷五·秦本紀》:(秦昭襄王)二十七年,白起攻趙,取代、光狼城。  《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秦昭襄王)二十七年,擊趙,斬首三萬。  《廉頗藺相如列傳》其後秦伐趙,拔石城。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  伐楚  原因:  1、魏國使者建議伐楚  2、楚國有意聯絡諸侯抗衡秦國  《楚世家》:欲以激怒襄王,故對以此言。襄王因召與語,遂言曰:「夫先王為秦所欺而客死於外,怨莫大焉。今以匹夫有怨,尚有報萬乘,白公、子胥是也。今楚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猶足以踴躍中野也,而坐受困,臣竊為大王弗取也。」於是頃襄王遣使於諸侯,復為從,欲以伐秦。秦聞之,發兵來伐楚。  《戰國策·魏策·獻書秦王》:臣竊為大王計,不如南出。事於南方,其兵弱,天下必能救,地可廣大,國可富,兵可強,主可尊。  前280年:《秦本紀》:二十七年,錯攻楚。赦罪人遷之南陽。白起攻趙,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馬錯發隴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  前277年:《六國年表》二十二秦拔我巫、黔中。  貌似有二次攻取的嫌疑,楚國可能有所反擊。  前279年,澠池之會,白起轉向伐楚。  白起轉向伐楚的原因可能有兩個  1、秦攻楚不順利  2、白起伐趙遇上了地震,不吉利。  前280年:《六國年表》二十七擊趙,斬首三萬。地動,壞城。  前279年白起率軍數萬人沿漢江東下,攻取沿岸重鎮。白起命秦軍拆除橋樑,燒毀船隻,自斷歸路,以此表示決一死戰的信心,並在沿途尋找食物,補充軍糧。而楚軍因在本土作戰,將士只關心自己的家庭,沒有鬥志,因而無法抵擋秦軍的猛攻,節節敗退。秦軍長驅直入,迅速攻取漢水流域要地鄧城(今湖北省襄陽市北),直抵楚國別都鄢城(今湖北省宜城市東南)。鄢城距離楚國國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很近,楚國集結重兵於此,阻止秦軍南下。秦軍久攻不下之時,白起利用蠻河河水從西山長谷自城西流向城東的有利條件,在鄢城西百里處築堤蓄水,修築長渠直達鄢城,然後開渠灌城。經河水浸泡的鄢城東北角潰破,城中軍民被淹死數十萬。攻克鄧、鄢城後,白起赦免罪犯遷往兩地,又率軍攻佔西陵(今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西)。  《戰國策·卷三十三·中山策·昭王既息民繕兵》:故起所以得引兵深入,國倍城邑,發梁焚舟以專民,以掠於郊野,以足軍食。當此之時,秦中士卒,以軍中為家,將帥為父母,不約而秦,不謀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楚人自戰其地,咸顧其家,各有散新,莫有鬥志。  《史記·卷五·秦本紀》:(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鄧,赦罪人遷之。  《水經注·卷二十八·沔水中》:夷水又東注於沔,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長谷水,即是水也。舊堨去城百許里,水從城西,灌城東,入注為淵,今熨斗陂是也。水潰城東北角,百姓隨水流死於城東者,數十萬,城東皆臭,因名其陂為臭池。  《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楚頃襄王)二十年,秦拔鄢、西陵。  前278年,白起再次出兵攻打楚國,攻陷楚國國都郢,燒毀其先王陵墓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向東進兵至竟陵(今湖北省潛江市東北),楚頃襄王被迫遷都於陳(今河南省淮陽縣)自保。此戰秦國佔領了楚國洞庭湖周圍的水澤地帶、長江以南以及北到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雲夢縣一帶)的大片土地,並在此設立南郡,白起因功受封為武安君。次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為主將、蜀郡郡守張若為副將,奪取了楚國的巫郡和黔中郡。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其明年,攻楚,拔郢,燒夷陵,遂東至竟陵。楚王亡去郢,東走徙陳。  《韓非子·初見秦》:秦與荊人戰,大破荊,襲郢,取洞庭、五渚、江南。荊王君臣亡走,東服於陳。  《睡虎地秦簡·編年紀》:(秦昭襄王)廿九年,攻安陸。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  《史記·卷五·秦本紀》:(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為黔中郡。  伐魏  前276年,白起伐魏取兩城,趁這個時候楚國反攻秦國15城。  《秦本紀》三十一年,白起伐魏,取兩城。楚人反我江南。  《楚世家》二十三年,襄王乃收東地兵,得十餘萬,復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為郡,距秦。  前273年,趙、魏兩國進攻韓國的華陽(今河南省鄭州市南),韓國國相派陳筮求救於魏冉。魏冉請求秦昭襄王出兵,秦昭襄王命白起和客卿胡陽率軍救韓。秦軍採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方針,長途奔襲八天後突然出現在華陽戰場,然後趁趙、魏聯軍不備發動進攻,大敗趙、魏聯軍。此戰秦軍共俘虜三名將領,斬首魏軍13萬,魏將芒卯敗逃;趙國將領賈偃被擊敗,秦軍殺死潰退渡河的趙軍2萬人。秦軍佔領華陽並乘勝攻取了魏國的卷縣(今河南省原陽縣西)、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中陽(今河南省鄭州市東)、長社(今河南省長葛市東北)和趙國的觀津(今山東省觀城縣西)。  《資治通鑒·卷四·周紀第四》:趙人、魏人伐韓華陽。韓人告急於秦,秦王弗救。韓相國謂陳筮曰:「事急矣!願公雖病,為一宿之行。」陳筮如秦,見穰侯。穰侯曰:「事急乎?故使公來。」陳筮曰:「未急也。」穰侯怒曰:「何也?」陳筮曰:「彼韓急則將變而他從;以未急,故復來耳。」穰侯曰:「請發兵矣。」乃與武安君及客卿胡陽救韓,八日而至,敗魏軍於華陽之下,走芒卯,虜三將,斬首十三萬。武安君又與趙將賈偃戰,沈其卒二萬人於河。魏段乾子請割南陽予秦以和  前272年秦楚和  前272年,秦昭王已命令白起同韓國、魏國一起進攻楚國,春申君黃歇上書勸說秦王,昭王讀了春申君的上書後說:「真好。」於是阻止了白起出征並辭謝了韓、魏兩國。同時派使臣給楚國送去了厚禮,秦楚盟約結為友好國家。  前272年《秦本紀》:三十五年,佐韓、魏、楚伐燕。初置南陽郡。  前272年《楚世家》:二十七年,使三萬人助三晉伐燕。復與秦平,而入太子為質於秦。楚使左徒侍太子於秦。  《春申君列傳》: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黃氏。遊學博聞,事楚頃襄王。頃襄王以歇為辯,使於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韓、魏,敗之於華陽,禽魏將芒卯,韓、魏服而事秦。秦昭王方令白起與韓、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黃歇適至於秦,聞秦之計。當是之時,秦已前使白起攻楚,取巫、黔中之郡,拔鄢郢,東至竟陵,楚頃襄王東徙治於陳縣。黃歇見楚懷王之為秦所誘而入朝,遂見欺,留死於秦。頃襄王,其子也,秦輕之,恐壹舉兵而滅楚。歇乃上書說秦昭王曰:…昭王曰:「善。」於是乃止白起而謝韓、魏。發使賂楚,約為與國。  前265年,范雎為應侯  前265年《秦本紀》:四十二年,安國君為太子。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陽酈山。九月,穰侯出之陶。  前264年,秦昭襄王命白起進攻韓國的陘城(今山西省曲沃縣東北)、汾城(今山西省臨汾市北),斬首5萬並沿汾河修築防禦工事到廣武(今山西省代縣西)。次年,又率軍封鎖了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的道路。  前264年《史記·卷五·秦本紀》:(秦昭襄王)四十三年,武安君白起攻韓,拔九城。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韓陘城…斬首五萬。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陽太行道,絕之。  《史記·卷七十九·范雎蔡澤列傳》:昭王四十三年,秦攻韓汾陘,拔之,因城河上廣武。
推薦閱讀:

知乎熱捧的知乎軍事家諸葛亮,到底打下多少地盤?
戰國第一名將白起被稱為殺神,那他究竟殺了多少人
不想再當黑天鵝了? 那就趕緊白白白起來吧! !
(轉)我為大家推薦幾種既簡單又神速的小秘方,讓你白起來(我都試過哦)
長平之戰,面對數以十萬計的降卒,如果白起施加刖刑會如何?

TAG:白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