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煙標見證蘭州小西湖往事
煙標,其實就是香煙的外包裝,俗稱煙盒。上個世紀90年代前,玩煙標是那個時代男孩子們最為愜意的遊戲。集煙標、疊三角、打三角……是當年許多男孩子的最愛,如今這已經深藏在他們的記憶深處了。
一張張煙標上,或一座標誌性建築,或一段神奇的傳說,抑或是一處令人神往的風景……這些精美的圖案背後,就是一段段難以忘懷的故事。
不久前,甘肅省集郵協會理事高羔看到一張珍稀的「西湖」煙標,這是上個世紀30年代甘肅的煙廠最早生產的捲煙品牌之一,這張經歷八十多年的煙標,它有哪些故事呢?
西湖煙標
1948年的螺亭
清乾隆時期的蓮盪池示意圖
蘭州八景之一,悄然走上煙標,留下珍貴史料
那是一張紅色的煙標,圖案是黑白的,一切看上去非常簡陋,但卻不損它承載的歷史信息。煙標的主體圖案是一個亭子,畫面很簡單,為白描勾勒,寥寥幾筆就表現出了亭子斗拱飛檐的不俗氣質。亭子上方的圓形商標寫著「華隴」兩字。
除此之外,煙標上還有「西湖香煙」「中國華隴煙公司」等字樣。
這張幾十年前的「西湖」煙標能保存到今天,非常難得。乍一看「西湖」,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想,它是杭州的西湖嗎?其實,它不是杭州的西湖。這張煙標上的西湖指蘭州的小西湖。這麼一說,人們就恍然大悟了。對今天的人們來說,小西湖是個很寬泛的概念,似乎從小西湖公園東面開始一直到義烏商貿城,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到小西湖東街這一帶,都被人們含含糊糊地叫做小西湖。小西湖留給外地遊客的感覺也模糊不清。
實際上,小西湖是蘭州最早的園林之一,元代就被稱為蓮盪池。明代肅王蓄神泉水為池塘,將其建成周長5里的園林。這時的小西湖,南依明長城,北臨黃河,以九州台、白塔山為屏障。這裡長蘆葦、種蓮藕,大有江南風光,滿足了肅王及其他遷蘭的江南人士的思鄉之情,帶著濃濃的江南西湖的神韻。
煙標上的亭子名叫螺亭。螺亭是八角三重,修建於小西湖北。
那麼這個亭子是如何走上煙標的呢?它背後隱藏著什麼故事呢?
集資建廠,抵禦洋煙入侵,只收國人入股
說起這張煙標的背後故事,就不能不說華隴煙廠。蘭州很早就種植煙草,張鴻汀在《蘭州古今注》中也記載:五泉山「泉水下灌城南田,產煙葉頗盛,製為煙絲,銷及川、陝、津、滬以東至牛庄、營口。凡絲煙以蘭州為佳,蘭州又以紅泥溝為佳,故蘭煙則標紅泥,而隴煙無不蒙蘭州之稱。」還有人說,蘭州水煙還曾在上海《申報》頭版連續刊登廣告,可見蘭州產煙歷史久遠了。民間傳說,蘭州水煙是諸葛亮北伐時傳入的,故而蘭州水煙業以諸葛亮為始祖。
自1885年,杜克父子煙草公司的洋煙進入中國,隨後英國、呂宋、土耳其、日本等煙廠相繼在華設廠。這些煙廠成了他們掠奪中國的又一重要手段。到了上個世紀30年代,「三炮台」「老刀」「孔雀」「雲龍」「銅鼓」等牌捲煙充斥國內市場。當時,僅甘肅就要消耗3000箱捲煙,價值達200萬元之巨。甘肅消耗捲煙中以英美煙草公司產的「哈德門」「前門」「炮台」捲煙為最。洋煙的傾銷,導致大量真金白銀外流。
同時,社會上吸捲煙已成為流行和時尚。就連當時的省政府主席朱紹良也是位老煙槍。曾有人回憶說,朱紹良從五泉山下張家莊到小西湖的路上,一支接一支吸煙,這讓車內其他人感到十分不自在。蘭州既盛產煙葉,人們又有煙草掠奪真金白銀的切身體會。許多有識之士,為振興民族經濟就聯合起來,準備創辦一家煙廠,同國外煙草公司抗爭。
筆者查閱煙標的相關資料時,意外地發現了一份煙廠的招股啟事。如今讀起來尤為感人。這是「中國華隴煙草股份有限公司招股啟」。在招股啟事中,有幾點非常有意義。第一點說,煙草是甘肅的大宗特產,而人民墨守成法,固步自封,所以要辦煙廠打破這種思想。第二點說,舶來煙草每年消耗非常大,「竭甘民之脂髓,供外界之吸收」。第三點說,創設制煙工廠,股本金10萬元,認股者以本國人為限。這幾點說出了當時人們創辦煙廠的目的。尤其是認股者以本國人為限,這一條就說明煙廠創辦是為了抵禦洋煙的經濟侵略。
當時煙廠創辦的發起人有65人,其中有邵力子、朱紹良、楊虎城、馬鴻賓、鄧寶珊、張鴻汀、裴建准等人。這些人或為高官,或為名流,他們就是看到了洋煙橫行的弊端。
儘管有這麼多的名人出頭呼籲,但股本招募得並不理想。計劃招募10萬元,其實最後實際到賬的只有6萬元。即便如此,他們還是不畏艱難,開辦了工廠。先精選外地上等煙葉種子,在蘭州試種,成功後,從河南聘請技師烤制煙葉萬餘斤,又用木製器械捲煙,走出了第一步。據有關資料記載,華隴煙廠的工藝儘管落後,但捲煙的質量和外來的洋煙不相上下。
華隴煙公司最初開設在暢家巷,後來遷到了南稍門,有「西湖」「握橋」「北塔」三個商標,起初兩年共產211箱,行銷甘肅、青海、寧夏等地。抗戰爆發後,東南地區煙廠損失巨大,同時大批人口遷移到西北,產銷矛盾突出,市場需求急劇擴大,煙廠盛極一時,資本增加到了50萬元,添置了一批設備,年產捲煙2800箱。基本和以前洋煙在甘肅銷量持平。
一張煙標,留下一段難忘故事
為何華隴煙草股份公司會選用「西湖」作為商標呢?原來當時小西湖在蘭州名頭很盛,能列入蘭州八景的,自然也是首屈一指的景點。
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巡撫劉斗在原先基礎上重建蓮盪池。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人們又進行了修葺。然而,比較大規模的修葺,則要數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陝甘總督楊昌浚主持的修葺擴建了。
楊昌浚為湖南湘鄉人,曾長期在浙江為官,因「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受牽連被貶官。後來,由左宗棠保薦,幫辦甘肅、新疆善後事宜,才又逐漸起複。左宗棠離開甘肅後,他繼任陝甘總督。許多人讀過一首詩:「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是楊昌浚的詩作。不過人們以訛傳訛,將詩的第一句弄錯了。據楊昌浚詩集《五好山房詩稿》中記載,第一句應該是「上相籌邊未肯還」,這樣才符合當時情形。楊昌浚整修蓮盪池後,便將這座園林命名為「小西湖」。
曾經的小西湖,波光瀲灧,堤柳如煙,水鳥咸集,蘆葦搖蕩。隴上末代進士楊巨川曾為此撰聯:「數行楊柳,十里煙波,載酒尋詩,不減蘇堤韻事;北塔抽簪,南屏擁翠,濃妝淡抹,依然西子風浪。」
「西湖」煙標上的主體圖案是小西湖重要建築——螺亭。這座亭子,如同髮髻一樣,所以叫做螺亭。它緊挨小西湖北圍牆,登臨其上,湖光山色,黃河波濤,盡在眼前。抬頭仰望,遠方群山聳峙,藍天白雲,黃河滔滔東去。民國時,甘肅督軍陸洪濤為螺亭題寫了對聯:「放眼最高層蠡海任憑人揣測;置身安穩處蝸居容得我迴旋。」五泉山人劉爾炘也曾為螺亭題寫了一副對聯:「淘不盡滿腹憂愁,九曲安瀾,任眼底大河東去;看得開浮雲富貴,一場春夢,覺懷中爽氣西來。」
當時,華隴煙廠的「握橋」「西湖」「北塔」等煙標,可以說是眾所周知,尋常事物,但是八十多年後,這些煙標卻異常珍貴,存世量很少,可以用鳳毛麟角來形容了,人們很難一睹其真實面目了。
一張煙標,一段往事,曾經風雨波濤,近百年滄桑往事,盡在其中。
本文來源:蘭州晨報
推薦閱讀:
※【方誌】百年青龍橋鎮,說不盡的興衰往事
※當愛成為往事
※讓往事如風又如夢
※曾經的愛,已成往事【傷感美文】
※【原創】往事,掠過煙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