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背後的7個驚天大秘密(家長千萬要看)
yanni1218 樓主
2015-12-09 14:24
調查顯示,56.8%的小學生覺得「學習真沒什麼意思!令我們頭昏腦漲!」厭學似乎越來越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孩子不願意上學怎麼辦?」、「孩子不用功讀書怎麼辦?」、「孩子小學很愛學習,升學後慢慢開始厭學了怎麼辦?」諸如此類的問題整天困擾著中國的父母們。
在不少家長眼裡,厭學就是孩子未來的絕症,是一個家庭希望的滅絕,在他們看來,如果孩子厭學,未來將一片灰暗。於是,厭學被像病一樣地開始治療,無法對厭學免疫的孩子自然就成了病人。
揭秘孩子厭學背後的秘密
孩子厭學主要表現為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孩子往往對學習失去興趣、學習目的不明確,甚至恨書、恨老師、恨學校,嚴重者一提到上學就噁心、頭昏、脾氣暴躁甚至歇斯底里。
孩子為什麼厭學?原因有很多:
一、動機缺失
學習生活被貪玩好動主宰,對學習沒有需求欲,需要被動地在老師、父母的監督下完成學習任務,這是無動機;認為讀書是苦差事,讀書無大用,對學習的認識消極甚至錯誤,這是負動機。沒有動機就沒有動力。
二、興趣轉移
對於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處於成長中的青少年,興趣的顯著特點是動搖性,只要干擾因素強烈,就會發生轉移。看小說、打遊戲、上網、早戀甚至黃色書刊,當興趣逐漸轉為這類活動,學習興趣也就隨著降低了。
三、缺乏信心
一些孩子曾經努力過,但仍然常常失敗,很少甚至沒有體驗到成功的歡樂。一次次的失敗,讓他們認為自己天生愚笨,智力低下,不是學習的材料,因而主動地放棄了努力,這便是典型的習得性失助感現象。
四、情感遷移
孩子的情感容易延伸與發散,當由於某種原因對某位教師產生不滿時,不聽他講的課以致對該課程的情況是普遍易見的。
五、家庭變故
家庭變故,父母離異,情感孤獨,缺乏溫暖,這些缺失的情感很難用學習這件辛苦的事來尋求補償。於是當孩子通過其他渠道獲得了心理滿足後,厭學也就自然發生了。心理疲勞「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真味被過重的學業負擔壓塌。
六、心理疲勞
導致厭倦而厭學,對孩子而言這是他們緩解壓力的一種途徑。學習像沉重的大山,年少的孩子怎能承得住苦海無邊的酸楚。
七、過高期望
盼子成才是父母再合理不過的期望,但當這份心過於急切、過於不切實際,父母卻全然不知時,逆反心理也就這樣產生了。面對父母採取的不正當措施,孩子最可能的想法就是「反正達不到要求,索性就放棄了。」
厭學情緒的產生,除了孩子自身,家長、學校及老師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小來想說的是不要把厭學當成孩子的病,人生的1/5是在學習中度過的,有點厭倦情緒實屬正常。孩子討厭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也是正常的生理、心理反應,我們真正要思考的是,如果學習是必須做的事情,怎麼讓它更有趣些。
孩子厭學的危害:
輕者,厭學的孩子對上學不感興趣,但迫於家庭或外界壓力又不得不走進學校。在校學習狀態消極,學習效率低下,人也會變得煩躁不安,多思多慮,容易發怒,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看什麼都不順眼,對自己和別人都感到厭煩,每天如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重者,當覺得自己無論如何再也學不進去的時候,當他覺得上學學習對他來說簡直就是一種折磨的時候,他就可能會從心底產生對上學和學習的厭惡情緒,最終可能會選擇退學、離家出走等極端行為。對於孩子的厭學問題家長一定要給予重視,輔導孩子走出厭學的情緒,曾經我家孩子也出現了厭學的行為,為了幫助孩子愛上學習,我了解了很多應付孩子厭學的方法,其中在「德瑞姆網校」中查找到的「 兒童常見心理問題的教育輔導」課程,讓我印象最深刻,讓我學會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現在我的孩子學習成績特別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推薦家長們也去德瑞姆網校搜索這個視頻課程看看。看完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打賞小小賞金只為給深夜碼字的樓主買杯咖啡!
脫水模式 只看樓主 爆:千萬巨獎頻頻中出,美少婦揭秘驚天內幕!!廣告
yanni1218 樓主
2015-12-10 14:43
1樓孩子愛頂嘴的背後隱藏了哪些不能說的秘密?
孩子逐漸長大,就會以自認為對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也不希望被別人否定。家長常常會認為這是孩子愛頂嘴的表現。我們都希望培養出聽話的好孩子,而不是「小惡魔」,但是孩子愛頂嘴的背後,有怎樣的潛台詞,作為父母的你,是否真的了解呢?
潛台詞1:「我長大了!」
當孩子頻繁抗拒爸媽的要求時,爸媽應該感到欣慰。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恰恰是孩子證明自己成長的方式。想想吧,我們不可能養育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當孩子有自己的看法時,就是提醒爸媽,應該要換一種方式去對待他了。這個時候,爸媽就不要再包辦孩子的一切,而是採取商量的方式,多了解孩子的想法,把孩子當作一個小大人吧!
潛台詞2:「爸爸媽媽,你們要以身作則!」
也許你會經歷這樣的事情:晚上跟孩子看電視的時候,會突然把孩子趕走。「已經9點了,快去睡覺!」但是孩子就會不理解:「為什麼爸爸媽媽可以看電視,我就要去睡覺?」久而久之,孩子就很容易頂嘴了。其實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爸爸媽媽既然是孩子的好榜樣,那就要以身作則。想要孩子乖乖睡覺,自己也應該關掉電視;想要孩子不偏食,自己也不能挑三揀四;想要孩子不說髒話,自己也應該杜絕說髒話……家長只有積極地改正這些缺點,才能讓孩子認可並接納家長提出的要求。
潛台詞3:「你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孩子想要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可能會採取哭鬧、頂嘴的方式和爸爸媽媽僵持。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要了解,這是孩子在測試你的底線。當你輕易妥協了,孩子就會得寸進尺,讓你更加頭疼。正確的做法是,表達出你的底線,讓孩子明白,不行就不行。沒有第二種可能。
香港明星張柏芝有兩個非常聽話的兒子。曾經她在某節目中談及她的育兒觀。每次逛街,不管兩個兒子挑選了多少玩具,最後她都只能讓他們決定只買一個,兩人共享。而且,不管孩子怎麼哭鬧,她都不會妥協。慢慢地,孩子就算很想要買多一個玩具,因為他們心裡都會清楚:「別做傻事了,媽媽不會答應的。」這恰恰就說明了,當孩子發現用吵鬧和頂嘴的方式沒辦法打破大人的底線時,他就不再用這種錯誤方式了。
潛台詞4:「快點注意我!」
有些孩子不聽家長的話,動不動就頂嘴,也許是想要引起大人的注意。比如家裡來客人了,爸爸媽媽想要孩子進去房間寫作業,孩子可能會頂嘴說:「我就要在這裡看電視!」其實這可能就是孩子害怕被家長忽略而做出的偏激舉動。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懂得安撫孩子的心,告訴孩子你這麼做的理由。
潛台詞5:「我的話是對的!」
想像一下,當你的孩子大吵著不願意圍你買的藍色圍巾,理由是它太丑了,圍出去一定會被同學嘲笑。這個時候,也許你覺得孩子這麼小,哪懂什麼審美觀,又或者害怕孩子受凍,而強行要孩子戴圍巾上學。其實何必呢?當孩子明確地說出「不」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理解孩子說,「原來是這樣,但外面這麼冷,你有更好的辦法嗎?」這樣一來,就能跟孩子協商,把選擇權交給孩子。只要孩子做出他喜歡的事情,他就會高興,你也實現了自己的目的。哪怕他要穿一件你覺得完全不能搭配衣服的外套,你也要暗示自己,「沒關係,孩子能保暖就好!」。
潛台詞6:「我就是喜歡鬧!」
如果孩子真的在胡攪蠻纏,亂耍性子,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就要警惕是不是平時太過溺愛孩子了。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不要著急,不要跟孩子比誰的聲音更大更激烈,而是停止爭吵,溫和地說:「我知道你現在情緒不好,但是有什麼事情,我們好好說。」或者是「我不喜歡你這樣講話,有什麼問題,你慢慢講,我覺得有道理的話自然會聽你的,好嗎?」
在孩子放鬆下來,點頭的時候,趁機摸摸他的頭,說:「真是個好孩子。來,爸爸(媽媽)最喜歡你了。」孩子也會感覺到,原來爸爸媽媽真的不喜歡自己吵鬧,自然也就會慢慢避免了。
各位爸爸媽媽們,重要的是耐心地幫孩子提高認知,合理溝通,而不是打罵孩子。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重要的不是你說,而是孩子理解了什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也會理解家長的心態,成為懂事明理的孩子了。
評論 只看樓主yanni1218 樓主
2015-12-16 13:58
2樓父母應該如何和孩子說話
我們經常會說這樣一句話:把最壞的一面、最糟糕的一面留給了親人,把最好的一面留給了朋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有人說是人際交往的需要、是社會的需要;有人說是因為我們親人比我們朋友更懂我們,他們理解我們的意思,並不是有意的傷害她......可是你們誰又知道這無情話語背後傷了誰,又害了誰?我們今天本文的主旨是針對兒童的,所以就離不開對孩子的言語教育。
在中國的家庭中,這樣的話語常見「你怎麼不如鄰居的小明」、「不要理你爸爸,他是大壞蛋」、「你怎麼這麼笨啊」等等,在中國小孩上小學期間這些話語都司空見慣了。我們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可是在家長爭吵的時候,受氣的一方總是把氣撒在孩子頭上;在孩子考試成績不合格的情況下,對孩子言語傷害,有的甚至拳腳出擊;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並不是給予建議而是比較,傷害小孩等等。這些偏見會影響孩子一生。
有研究發現,小時候學的東西,很多是屬於內隱的學習,即使得了失憶症,小時候學的壞習慣和偏見都還在。多倫多大學的研究者在研究孩子習得偏見的年齡的時候發現,越小的孩子越會受到大人偏見的影響,而偏見的形成很難改掉。研究者找了150名一、三、五年級的孩子來玩遊戲,請他們閉著眼睛抽籤,抽到紅簽的就是紅隊,抽到藍簽的就是藍隊,但是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其實根本沒有藍隊,是假的。研究者再把紅隊分成兩組,對A組說:「藍隊的孩子很討厭紅隊,對你們不好,你們要小心」。對B組則沒有這麼說。玩遊戲時使用代幣,研究者說:「這些代幣可換禮物,你可以送給你喜歡的人」。研究者給A組的孩子代幣時告訴他,這是藍隊同學送給他的。最後,研究者問孩子:「你覺得藍隊的孩子對你好嗎?你有多願意跟藍隊的孩子玩?」請他們從一(不願意)到十一(很願意)來表示 。結果發現,一年級的孩子最容易受大人語音的影響,即使藍隊的孩子送他禮物,他還認為藍隊不好,不願跟他玩;而五年的孩子就比較會用自己的經驗來判斷:既然他送我禮物,就表示他喜歡我,我可以跟他玩,但是意願不高,表示研究者的話還是左右孩子的判斷。因此,大人不可以灌輸孩子的錯誤觀念,因為孩子會因信任而把大人所說的話全收。所以在孩子面前說話時,大人要特別的小心,不要因為個人的偏見污染孩子純真的心靈。
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愛,有話要好好說。參加過這次主題活動的君子們可能知道我們對孩子說話是有技巧的,不是一味的陳詞老調而是注意說話的層次和技巧。就如表揚的三重境界一樣。為了給孩子一個純真的心靈,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童年,給孩子一個美好的幸福的未來,請有話好好說,因為有愛!
溫馨提示:對孩子的言語教育很重要,特別是父母說話的語言和技巧,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偏見,潛意識的影響他的一生。因為偏見難以改變在潛意識層面。
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多麼重要,如果你的兒子還在讓你操心,女兒還在讓你煩惱,如果你不缺少一顆愛心的話,那一定是缺少愛的智慧了。教子是一種責任,愛子是一種天性,身為父母的你如何做智慧父母,德瑞姆特為0-18歲孩子的父母開設了一系列孩子教育課程,教你如何正確的愛孩子。搜索「德瑞姆網校」的「智慧父母」課程,立刻試聽。
評論 只看樓主
yanni1218 樓主
2015-12-16 14:21
3樓智慧父母總結的11條教子箴言
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該怎樣教育孩子,恐怕是困擾中國父母20年的一個問題。
教育孩子不僅需要耐心,更需要智慧。
讓我們一起看看智慧型的父母總結出來的教子經驗吧!
1、「沒有絕對的完美,只有相對的優秀,我的孩子是最棒的。」
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最棒的人,但是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唯一的寶貝,也是父母最棒的孩子。不要去羨慕「別家的孩子」成績有多好、多聽話,真 的大可沒必要,你要相信你的孩子就是有其他人沒有的地方,每個人身上都會有閃光點,你要做的事情是發掘孩子的有點,並且將他的缺點轉化為優點。合格的教師?與父母:發現孩子的優點,告訴孩子什麼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師與父母:發現孩子的缺點,告訴孩子什麼地方不行,變「你不能」為「你能、你行」。
無論孩子做了什麼,我們都要往孩子好處想。成功者使用光明思維。同樣是半瓶酒,成功者說:「還好,還有半瓶酒」,失敗者說:「怎麼只剩半瓶酒了」。
蘋果只能結在蘋果樹上,好的結果只能產生於好的過程,多往孩子好處想是這一過程的起點。
哪怕天底下多有的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作父母的都應該眼含熱淚地欣賞他、擁抱他、讚美他,為自己創造的生命而自豪。您要堅信您的孩子能做到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最好的別人。
2、對孩子要多說「你行的!」
孩子進步的動力來源之一是你的鼓勵,別吝嗇你對孩子的鼓勵,你的一句簡單的「你是最棒的!」或者「你能行」都是孩子前進的動力!有些聰明的孩子 成績並不理想、或者沒有成為眾人眼中的「優等生」,這其實並非孩子的資質不夠,而是作為父母的你沒有給予足夠的鼓勵;有些孩子本來就做得很出色,但是過分 謙虛,覺得自己沒有什麼閃光的地方,那也是父母沒有及時給予鼓勵。這樣一來,年齡尚小的孩子不會對自己沒有明確的定位,如此下去,你可以想像到,孩子的潛 力怎麼發揮出來呢?
3、教育孩子不妨改變一下你的思路
問題會引導我們的思考方向。習慣於問「為什麼」會把我們的思路引向找理由,找借口的方向,而習慣於「如何」這樣的句型,比如說「我們如何做才能做的更好呢?」這樣的句型會把思路引導到找方法的方向。
孩子上課遲到了,你一般會很不耐煩的問「你怎麼又遲到了?」,「你為什麼遲到了?」,這樣問除了讓了學生感覺你在抱怨和責怪他之外,解決不了任 何問題。當你了解到孩子因為起床晚了而遲到的時候,你可以說「你以後如何做才能準時起床呢?」這樣的問法不但沒有任何的責怪的意思,卻讓孩子感覺很貼心, 覺得老師是在幫助他解決問題。
4、身教重言教,遺德勝遺金
人的行為習慣95%屬於習慣性的行為,而習慣性行為主要是由潛意識指揮。家長應該不斷的輸入積極思維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改變 和影響潛意識的方法就是做積極的暗示,向孩子輸入積極的信息。然而,你更應該做到的是言傳身教!只要你在孩子面前起到一個良好的作用,就會久而久之地影響 孩子,因為如果你沒有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孩子會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的父母就是對的。
不論你是否做得對,只要你想給孩子傳遞一種積極而正確的信息,用你的行動吧,那是最好的方法!
5、「給孩子摘星摘月,不如教孩子自己學會點燈」
從學會系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在生活的能力上,作為父母的你更應該教導孩子解決問題。孩子不懂得綁鞋帶,你可 以幫他綁一次、兩次、三次,但是你不可能一輩子幫他綁鞋帶。你可以試想,孩子找不到工作,你可以代替他一輩子打工嗎?在你的羽翼之下,孩子永遠成為不了雛 鷹、永遠不能翱翔藍天,因此,請放開你保護的翅膀,讓他去闖蕩、去跌倒。最終,孩子的能力才會有所提升。
6、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扎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 動、或是拿著畫筆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7、批評與讚美都要講究藝術
積極的批評是在充分肯定的前提下,指出他應該如何做就更好了。賞識批評,充分肯定,指出不足;幽默批評,幽默風趣,輕鬆自如;沉默批評,此時無 聲勝有聲。對於孩子的一些調皮搗蛋的行為,你與其去嚴厲的批評,不如不去理會他。你不撥弄他那根淘氣的腦神經,他自然覺得沒趣。
而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主動 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 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8、抽點時間,用心聽聽孩子的心聲
當父母否認孩子的感覺時,孩子覺得他得不到理解。只有當孩子的情緒被接納,他的感覺舒暢了,他的行為才會良好,因為孩子是生活在感覺的世界裡。
傾聽孩子的心聲。有經驗的父母提出,通過說話來了解他們的感受,是非常有價值的一種方式。不論孩子提出的問題是大還是小,都要儘可能找時間立即 去傾聽他所說的話,而不要讓孩子等你有了空閑時間再說。與孩子說話,為父母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導孩子的機會。立即傾聽孩子的談話,有助於贏得孩子的信任, 這樣孩子才願意把所有的事都告訴父母。
9、在一定範圍內讓孩子去選擇
隨著孩子的成長,給他越來越多的自由和生活的權力是很重要的。你必須有意識地剋制自己的那種什麼事都為孩子做的想法,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們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會更加尊重我們,愛我們。
在一定範圍內給孩子選擇權,通過提供選擇,可以避免緊張氣氛,給孩子提供做決定的實踐機會。如「睡覺時間到了,你是要聽昨天的故事呢,還是想聽 一個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紅色的上衣,還是藍色的T恤?」做選擇並讓孩子負責任都是日常的行為,對於發展孩子的自我價值觀是至關重要的。
10、教孩子的話要正向說
父母的目光像陽光,找到哪裡哪裡亮。你希望孩子具有什麼品質你就說他已經具備了什麼品質,希望孩子聰明,就說孩子智慧,希望孩子膽大就說孩子勇敢。不是聰明的孩子被誇獎,而是誇獎使孩子越來越聰明,不是愚笨的孩子被指責,而是指責使孩子越來越笨。
越是經常重複的信息,對潛意識的影響就越大,雖然我們在主觀上否定粗心,可是客觀上不斷重複的粗心二字,天長日久、不知不覺就進入了孩子的潛意 識,結果孩子變得越來越粗心你越不想做的事情,越不想發生的事情,往往越容易發生,因為你的大腦裡面已經出現了一系列糟糕的圖像。
不要說我不能貧窮,應當說我要富有;不要說我不能落後,應當說我要領先;不要說我不想失敗,應當說我要成功。
11、給他一個表演的舞台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 選價格便宜的東西。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我們身邊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無慮的生活環境而已,他們需要 大人陪伴他去「經歷」它的成長過程。請記住這句話:「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得先蹲下來,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評論 只看樓主推薦閱讀:
※人彘的背後
※洞悉疾病背後的根源
※朱亞文曬老婆「丑照」被全網diss後,一個細節暴露了幸福背後的真偽。
※幸福的背後,往往是傷痕
※漲知識:史上最嚴防霾令背後的「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