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學效率 打造高效課堂

發表時間:2010-6-12  來源:枝江教育在線社會的發展,教育的改革,需要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強調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並要求實施五天工作制,把時間還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這對一線教師來說,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盡量在有限的時間裡,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打造出高效課堂。 對此問題可分為兩個方面去探究:1、什麼是教學效率?什麼樣的課堂才是高效課堂?2、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造出高效課堂?一、什麼是教學效率?什麼樣的課堂才是高效課堂?何為「效率」?何為「教學效率」?字典里的解釋為:「效率就是單位時間內所完成的工作量」。對老師和學生而言,教學效率就是一節課內所完成教學任務的質量的高低和數量的多少,數量越多質量越高教學效率就越高。也可說師生以盡量少的投入(時間、精力等),獲得盡量多的收穫。那麼又何為「高效課堂 」? 高效課堂作為一種教育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真正的高效課堂就是師生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收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認知:1、高效課堂教學原則:學生主體—教師引導—訓練能力(1)教師的抉擇:把「課堂」變「學堂」 (把課堂主權還給學生,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2)教師定位: 教師是導遊者、導演者、是廚師、組織者、引導者。(知識是學生「學」會的,不是「教會的,教師的課堂語言不是講知識的,是引導、組織學生學習的。)(3)學生學習方式: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 探究學習(興趣是動力,師生交流、生生交流:避免一問一答式教學,讓學生分小組充分討論,讓小組變為互動組、動車組,爭取每個學生都能發言,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時間以及空間上的保障)2、高效課堂必須符合「四個標準」:(1)教師有激情,要關愛每個學生,讓學生共同發展,相互提高。高效課堂是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沒有情感的參與就不可能有對於真理的執著追求。新課標下,強調關注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個時間段都有事做。這堂課下來,不只是讓少數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提高,而是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人人有事干,人人有收穫,全班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發展和提高,這是保證課堂高效的必須條件。(2)增強學生素質,提高學生能力。厚積知識、破疑解難、方法優化、能力提高、學習高效.一節課中,學生的學習是有意義的,不僅學到了知識,提高了能力;還學得投入、主動、自主。(3)學生在課堂上心情舒暢,有良好的學習心理環境。師生之間的交流是真誠的、實在的,使學生或受激勵、或受啟迪,或受教益、或引起反思,絕不是虛偽的、造作的。(4)高效堂課是合作的、融洽和諧的、有效的、師生共同發展的課堂,課後學生有收穫,教師有體會。合作既指以學生間的「小組合作」、「多邊合作」、「全班合作」,又指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融洽和諧是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過程中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幫助。有效是指合作有目的、有標準、有內容,要發揮組內成員的優勢,人人參與,而不是讓優等生唱獨角戲,讓差生坐冷板凳、充當旁聽者的角色。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不僅做聆聽者,還要做參與者和解惑者,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創設學生之間互學、互補、互促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之間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產生思維的碰撞,實現個性差異互補,使他們在合作中競爭,在交流中發展。3、高效課堂要符合三個「量」:(1)信息量 (2)思維量;(3)訓練量。4、高效課堂要達到三「動」:(1)形動,課堂上學生動起來了(2)心動,思維在動(3)神動,情感在動。總之:高效課堂應該是學生學會學習的課堂,是樸實、紮實、真實、簡易的課堂:沒有學生的認真自學、預習---------不新授;沒有學生充分獨立的思考,------不交流;沒有發現學生學習的障礙,----不講解。讓學生在自主嘗試中探究學習,在質疑問難中探究學習,在討論合作中探究學習,在自我展示中探究學習,在問題解決中探究學習,在實踐活動中探究學習。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強調、提升、點評、歸納、總結方法規律,形成知識結構,以拓寬知識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讓學生主動參與並積極思考,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更高。講清易混點,講通易錯點,講細易漏點,講明質疑點,學生自己已經會了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突出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營造「追求成功、體驗成功、獲得成功」的積極向上的濃郁學習氛圍。二、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造出高效課堂?我們了解了教學效率和高效課堂的含義,那麼怎樣才能在實施教學中做得盡善盡美呢?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談一下我的認識:▲ 更新教學觀念,是打造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重視教學設計,是打造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 轉變教學方式,是打造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一)、更新教學觀念,是打造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1、更新課程觀更新課程理念,對於同樣的內容,課程理念不同則教學方式不同,教學效果也不同。2、更新課堂觀課堂不是舞台,學生不是道具,教材不是劇本,教學不是表演。評價課堂效率高低不是看老師講了多少,而應該看學生接受了多少、感悟了多少、體驗了多少。3、更新教學觀 ,在新理念指導下應實現三大轉變:△從「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轉變為 「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從「教師由原本圍繞著「本本轉」轉變為「圍著學生轉,以學定教」,關注的是學生人格全面發展,不是注重智力;是全體學生,不是部分學生;是個性發展,不是同一模式;是可持續發展,不是局於當前發展。△從「以教材作為教學內容」轉變為「以教材作為師生展開教學活動的材料」。(二)、重視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更重要的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1、要求教師必須提高三個能力:(讓師生間的調、導、學、互動融為一體。)提高備課中的「廚師」能力;提高課堂上的「公關」能力;提高教學中的「導演」能力。備課中的「廚師」能力:教師要調出課堂的品味,調出學生的口味。優化教學方案,在抓住「重點」、凸顯 「難點」、破解「疑點」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學生能力的「支撐點」上下功夫,在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的「興奮點」上下功夫。教學時的「導演」能力:教師要努力使每個學生的學習心態達到最佳的投入狀態,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的表演舞台,靈活使用教學手段,做到寓教於趣,寓教於樂,寓教於情,使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亢奮狀態,讓課堂充滿魅力。課堂上的「公關」能力:教學中教師必須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2、教學設計原則(高效):使學生以盡量少的投入(時間、精力等),獲得盡量多的收穫。3、重視教學目標設計:實用:準確、清晰和可操作。適度:少而精。4、重視對教學過程的整體設計:為了實現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策略,應採取不同的方法步驟,無論是聽說讀寫,還是講練研討,無論是教學過程的編排,還是教學手段的謀劃,都應精心備至。要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有針對性、可行性,使學生能夠接受並配合起來,有利於學生的活動表現,這樣才能保證他們參與的實效性,否則,教師孤掌難鳴。⑴重視新課導入設計(用文字材料、圖表數據、圖片創設問題導入)精彩的導入——是高效課堂教學的良好開端。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能源,是最好的引導老師,有了它,學生就可以積極地汲取知識完善自己的能力,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的導入。精心的導入是學生快速回歸課堂的催化劑,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充滿疑問和期待,讓學生以積極的心理狀態快樂地投入課堂。(導入設計要從學生的生活和學生的實際切入,學生生活學生樂於接受,學生實際學生能夠接受)。⑵要重視課程情境設計:關鍵把握五個「什麼」教材的要求是什麼?設計什麼內容?用什麼形式展示?讓學生從中思考什麼問題?要感悟出什麼道理?課程情境設計——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切入,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調控學生的專註力,催生課堂活力,以動擊動,讓學生合作競爭,快樂參與,讓他們在課堂當中去思考,去學習,去訓練。⑶要重視探究性問題設計 :師生互動,讓教、研、學、導相互配合。【一個有意義的、適合探究的問題應具備以下特徵:①問題要具有針對性。②問題必須考慮到學生認知結構的最近發展區。③問題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④問題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通過設計提問可以把學生調動起來。為此設計問題要反覆推敲,使所提問題既能體現出教學的重點,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有利於學生思維活動的充分展開。還要預先考慮問題提出後,學生可能會提出哪些類型的問題,教師應採取什麼辦法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為導、學研、問做好思想準備。比如,對於枯燥的問題,教師可以給它設計生活實際背景,使問題鮮活起來,讓學生看得見,感受得到,也便於提高學生的討論熱情和興趣;對於思維含量較高,學生直接體會困難較大的題目,教師可以先作適當鋪墊,搭好梯子,讓學生能夠攀援而上,使問題化枯燥為有趣,化抽象為直觀,教師在提問設計時,不僅是記憶的重現,而是調動起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自己去認識,去感受,去體驗,去品味。課堂學習的氣氛也真的活了起來,每個學生也都成了參與的一員,彼此交流,展示自我,也真正最大程度地的實現了學習目標。⑷要重視教學方法優化設計,課堂時間科學管理 。(案例教學法;構建知識結構;優化設計教學內容;重視板書設計;課堂時間分配合理;重視講練結合;課後師生反思。)師生角色的分配要科學。好的教師,不是教給學生知識,乃是教給學生怎樣學知識,教給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這如同授之於魚,不如授之以漁,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創造高效課堂的重要保障。 我們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讓學生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我們老師的教學方法要有根本的改變。我們要讓學生先學,讓學生按照老師揭示的學習目標,在導學提綱的指導下進行看書、自學、探究。然後老師再根據學生自學的情況進行下一步的「教」。在這個「教」的過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漁」。讓學生在自學中自己發現問題,並且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過程中教者要針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引導,引導學生參與合作探究。讓老師的「教」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完全融入到一起。一節課美妙的結尾,是學生掀起學習高潮,記憶深刻的回味劑。最後幾分鐘,是教師最容易忽略的,是重新喚起學生對本課內容學習的好機會,也是使本課所思所想,得以升華為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最佳良機。如果說引人入勝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那麼,良好的課末設計,可再次激起學生的思維高潮,如美妙的音樂一般耐人尋味。因此要精心設計一堂課的結尾,使它象一台文藝節目的壓軸戲,能夠緊緊地吸引學生。課堂結尾要幫助學生認知,做好小結和知識建構;要對學生進行啟發鼓勵;要使學生愉快,以消除疲勞而精神飽滿;使本節課有一個圓滿的結局,也給學生留下永久的回味。(三)轉變教學方式,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核心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強調「改變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目標之一。為此,教育部頒布的各科課程標準都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2、在教學方式上,應實現三種轉變方式:第一,在轉換師生角色上,積極探索和構建和諧民主的新型師生關係。(師生角色變)第二,在變革教學方法上,積極探索以活動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變)第三,在轉變學習方式上,積極探索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模式。3、在教學方式上,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當一個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準備付諸行動時,他才有動力,有激情,而當他想到的事情,準備付諸行動時,那就激活他創新,所以在課改中我們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去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去做、去發現、去創造。4、教、學過程中確立一個 「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準備」的思想,採取四種方法。(1)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其體驗成功的快樂。(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5、高效課堂教學下的八動方式:課堂內容力求「生動」、教學模式經常「變動」、內容安排靈活「機動」、激發情感讓人「感動」、教學方式多搞「互動」、學生思維善於「發動」、課程內容配合「活動」、引導學習重於「心動。總之,新課標下高效課堂學習方式要靈活多樣,形式活潑多彩,用新鮮的刺激形式與氣氛提高學生的興奮點,課中教師要用激情和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以廣博知識吸引學生,以奇思妙問啟發學生,讓學生從學習、生活實踐中「找」知識,使知識生活化、實踐化;在情境中「問」知識,使知識問題化、過程化。(情境導入→主動參與→有效建構)6、我校的教學方式如下,僅供大家學習參考:(1)運用雙主體「互動」式課堂教學(「活」動課堂):教師是「導」的主體,要「導」得精當,「撥」得恰當;學生是「課堂中學習探究的主體,要「學」得愉快,「探」的投入。教、導是一門藝術,學、研練是一種技術,導、學是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完成的,讓師生間的導、評、學、研相互結合,實施以學定教,當堂訓練,以動擊動,讓學生合作竟爭,快樂參與,師生間的情感、知識以多種方式平等互動,開展多元活動,調控學生的專註力,催生課堂活力,並注意評價激勵學生,抓機會點表揚學生,讓他們在課堂當中去思,去學,去練、提高。互動式課堂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互動的課堂更容易暴露教育教學的很多隱性問題(如學生的知識、行為、習慣、性格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教師擁有更全面的素養,如令人仰慕的高尚師德,知行合一的人格魅力,精湛的專業知識技能,靈活有力的組織協調能力等。這些要求會不斷驅動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研究,銳意創新進取。互動式課堂更能有效調整學生心態。傳統課堂是靜態的,學生靠的是內在有限的自覺、自治,靠的是家長教師的感化引導。而互動式的課堂則是調動學生的內驅力,進一步生髮情趣、激勵志趣。互動式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他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規範意識與適應能力,沉溺於自己的愛好,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集體活動來矯正,而其優點如獨立性強,追求平等與權力,接受新鮮事物無障礙,有較強的創造精神和表現意識等,這也可以在合作與競爭中得到強化。通過課堂交流可以暴露學生行為習慣的若干問題(如情感習慣,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教師要積極引導,集體矯正,做到優者發揚,劣者矯治。也能夠有更多機會培養學生的習慣,如進行適時表揚,讓學生感受學習樂趣;通過集體幫扶感受成功,得到自尊;引導他們掌握學習的規律與方法。學生經歷一次次的洗禮,日久內化為習慣,習慣進一步鑄就成性格。總之,教師在思想上、學法上、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點撥學生,熏陶學生。改變其學習方式,讓學生的手、口、腦、心並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學習,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引導學生積极參与自學—研練—反饋,課堂大舞台,人人展風采,達到學習氣氛濃厚,人人成功快樂,讓學生體味到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成功,我自信,我參與,我快樂;學生用心了才可把「學」做的更好,有效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互動式立體課堂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健全性格、和諧發展、展示自我、張揚個性的平台,可以培養學生主動進取的精神和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創新能力。【課堂的主要環節:定學習目標(由預案定)、合作學習、展示提升(見學案)、達標反饋檢測與矯正、小結反思。】(2)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運用多媒體教學集影、音、色、像、文圖、動畫、視頻等於一體,用多種先進的方式教學,創設直觀、形象、生動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刺激學生主動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接受信息的興趣和能力,為課堂教學增添活力與生機。(注意多媒體教學方式的運用要得當、適度)界著名心理學家特瑞赤拉經研究表明,一個人的知識是通過人的五覺獲得的,通過味覺可獲得1℅、嗅覺1.5℅、觸覺3.5℅、聽覺11℅、視覺83℅,合起來就是悟覺即人的悟性(靈感),由此可見人的悟性關鍵是由聽覺和視覺決定的,人通過聽覺對聲音、語言的接受能力為4.4比特/秒,而通過視覺對畫面、構圖中信息的接受能力為46比特/秒(比特是信息量的單位),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儘可能利用影、音、色、像、文圖、動畫、視頻等教學媒體,將教學信息通過多彩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廣泛運用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去感知、理解、想像和記憶,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思索的心理狀態,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可以提高學生接受知識、信息的興趣和能力,提高教學效率。【我校教師都學會了運用多媒體教學,師生一致認為教學效果好、效率高】(3)運用「導學法」方式教學:導學法是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相結合的不同於傳統教學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法寶。它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直接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傳統教學從根本上抑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扼殺了學生受教育的主體性。導學法是以學生的自學、探索、研究為主,教師的引導、指導為輔的教學模式,它真正實現了學生作為受教育的主體能動性。這種教育模式把學生從教育的枷鎖中解脫出來,學生可以自由主動的去探索掌握知識,真正成為教育的主體,把課堂給了學生。教師要既備教材又要備學生,了解什麼樣的學生會出問題,會出什麼樣的問題,比了解學生出了什麼問題更重要,教師備課對教材和學生都要深思熟慮,巧構妙思,寫出導學案,制定出導學流程。在導學法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導(引導、指導、輔導)起著導航和催化作用。教師要適時、適當的引導、點撥、指導學生自學、探索新知,其中課前導入的作用是很基礎、很關鍵的,如果課前的導入沒有進行好,它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開展,就吸引不了學生,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課前導入應注意導入內容的科學性和趣味性。另外教師適時、適當的點撥、指導,在導學法的教學過程中起著催化劑的作用,如果教師能給於學生適當的點撥,那麼它起的作用和帶來的效果將是不可估量的,學生既對新知識進行探索研究,又可對新知識進行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點撥與指導一定要適時適當,千萬不要太過於急於求成,應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真正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索中,真正享受到求知的快樂。教師的輔導在導學法中起著盡善盡美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對那些對知識掌握不是特別透徹的學生,給與相應的輔導,幫助他們掃除障礙,最終達到新知識的彼岸。而對於那些對知識掌握比較熟練的學生,教師也要給與一定的輔導,對他們進行拔高,讓他們精益求精,真正領悟到知識的靈魂與奧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深入到學生中去,對於他們提出的一些反饋信息,要及時給與解決與輔導,另外教師在輔導時,也要做到因材施教。總之,導學法不管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是一種科學、有效、可行的教育理念與模式,它真正體現了教育的主旨與靈魂,是推行實施素質教育的動力車頭。●學案導學流程:(1)自主學習:即先由學生個體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生自學能力比較低的起始階段,教師的主導作用尤為重要,採取「學案目標導學法」,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導學案,進行自學,然後師生共同認定目標。(2)合作交流: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可在組內交流或打破小組進行交流,從而達到兵教兵,兵練兵。課堂上,學生首先就自己的預習情況,在小組內進行交流,互相幫助,取長補短。並要求每位學生為每一學科配備一個「問題筆記本」去搜集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並通過合作交流,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3)自我展示:該環節既能鍛煉學生展示的能力,也是兵教兵的重要環節,既能彰顯學生個性,又能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4)反饋矯正(小組評價):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及時給於優點的歸納、病例的糾正等。(5)當堂達標:這一環節是為驗證學生學習目標達到與否而精心設置的,對學生來說是學後即練,練後即評,學生全員參與,反饋面100%,測評方式靈活多樣,測評結果當堂反饋。(6)課堂小結:知識的建構、系統歸納。(7)課後師、生反思:4運用「教學案」教學:教案:是主要從教師角度考慮,只反應了教師「教什麼,怎樣教「的過程,不能反映學生如何去學的過程,教師把課堂看成了自己的表演舞台,形成了教師唱「獨台戲」,學生只能是觀眾和配角,形成一種灌注式教學模式,使教、學脫節,效果較差。教學案:是集教法、學法、作業、測試、預習資料於一體的師生供用的教學文本。是主要從學生角度考慮,解決學生「怎樣學,學什麼「的問題,以學生的自學為主線、按照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來設計的,是教案和學案的統一。教學案的設計原則:主體性: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導學性: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探究性:設計供學生在探究中學習的內容。層次性:關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開放性、創造性:試題具有開放性、創新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民主性、實踐性:師生共同參與,讓學生在做中學。教學案的結構與用法:<一>學習目標:三維課程目標<二>學法指導:給學生建議,由「學會」變為「會學」,為學生「授之以漁」。<三>學習重、難點:<四>學習過程:(1)預習導學:(新課導入,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現問題)(2)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解決自主探究中遇到的問題)(3)展示自我:(把探究中獨到的發現,告訴大家,共同學習,相互提高)(4)鞏固練習當堂檢測:(形成性、達標性、智能性檢測,教師注意精講點撥,反饋矯正,)(5)應用與拓展:(知識擴展、能力提升練習,教師點撥小結。)<五>盤點收穫,知識小結:(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學到了什麼,達成知識建構。)<六>師生反思:(教師教前思過程、教中思導法、教後思提高與得失,學生學前思問題、學後思收穫。 學習—反思—積累—提升—創新—能力提高)。學生適時的總結、反思、沉澱是高效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們每一堂課都要給學生留出一段時間,讓他們自主進行歸納、總結和提煉,將教師的思路、方法內化為自己的東西。給一個空間——讓學生自己去填充;給一段時間——讓學生自己去安排;給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給一個機遇——讓學生自己去抓住;給一個困難——讓學生自己去解決。<七>預習前置:(安排下節預習內容-----導學方案):(也是一種教學方式)科學的預習是課堂高效的前提,教師布置的預習問題,要有很強的針對性,並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預習題目要精心準備反覆斟酌,以求真正達到預習目的。學生 經過課前預習再去聽課,上課時的目的性會更明確,學習積極性也會有很大提高。學生經過課前預習,對將要學習的知識已經有了初步認識,那麼對新課學習的目的性,就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就更有益於新知識的掌握。經過課前預習,學生對一些問題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為了驗證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聽得就會格外認真,回答問題也會非常積極。經過認證以後,學生對自己做出的正確答案會獲得一種成就感,對知識的掌握就會牢固;不太準確的會自覺去修正反思,對新知識的印象就會加深,課堂效果將大大提高。( 教師要布置好學生的預習任務:一是針對預習的內容,看看那些能看得懂的,能理解的;二是找一找預習內容中看不懂的,把它做上記號,三是對於預習的內容,還有什麼想法的,也把它記下來。這樣讓每一個學生面對新知識之前都有一個充分的知識與心理準備。課堂上學生會講的讓學生講,學生會做的讓學生做,學生能完成的讓學生自己完成,課堂教學的重點就放在學生存疑、模糊的地方,使教學過程做到有的放矢,既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又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八>作業布置:(適度、有代表性、有智能性)教學案的使用如下參考:教師在課前一天將教學案發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根據教師提供的學習方法進行自學,在自學基礎上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優勢,進行合作學習,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合作討論,讓學生去思考、去解決問題、去構建知識體系,擴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並注意給與及時鼓勵,然後由小組代表將學習成果展示出來,在此過程中,教師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矯正,做到以學定教,精講點撥,再用學案變式練習,當堂檢測,查看學習效果,做好小結,最後師生共同反思,將本節內容歸納升華。總之,使用教學案可由先教後學變為先學後教,由教、學分離變為教、學合一,使教與學找到了最佳有效的結合點。5、實行了「集體備課」制度: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我校又實行了「集體備課」制度,建立了集體備課領導小組,由學校領導分別包學科組織進行,主備內容如下:集備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方法、教中導法、學生學法。備學生、備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備如何提高學生能力、備知識的拓展、探討高效的教法,以實現資源供享,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儘管合作學習已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在課改實踐中運用,但合作學習方式在操作層面上還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來自教師指導方面的,主要表現有以下方面:(一)合作學習方式形式化,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低;(二)教師提出問題不當,難易無度;(三)教師不能正確把握合作學習時間,達不到應有的討論效果。(四)學生知識層次的差距,參與的積極程度不同,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另外,部分學生有「厭學」現象,學習興趣有「三分鐘熱度」現象。四、改進的舉措:通過對以上課堂教學實踐的學習,我們發現在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不少的多問題。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還要做好以下方面的改進工作:1、認真學習和理解課改的新理念。2、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實踐、總結、反思、提升。3、為營造優良的課堂教學氛圍,要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要從重知識的掌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4、課堂教學在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雙基」的主導性作用。5、對厭學的學生,教師發揮廚師、導教能力,調出學生的口味,激發學生興趣,導在學生的心上,學生有了興趣,用心學了,學習才會高效。總之,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有限的45分鐘時間,科學地把握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像藝術家那樣潛心設計,精心雕琢每一堂課,全情的投入,注重研究,於細節處下功夫,那麼就一定能呈現「學不厭,教不倦」和諧高效課堂。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是精品,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造出高效課堂。
推薦閱讀:

如何練琴?!效率第一!
既然任何器械都不能省功,那麼為什麼步行比騎車要累?
一些提高效率的小習慣
訪談 | Treation 團隊正在使用哪些工作利器

TAG:效率 | 教學 | 提高 | 高效 | 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