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評書喜與憂--李娟娟

今天,是一代評書大師袁闊成先生離開我們一周年的日子。袁闊成用他獨特的聲音和語言,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滋潤了一代又一代的聽眾。正是這些藝術大師的努力,才使得評書這種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代代相傳。

雖然大家對評書不陌生,但不少人對它的歷史和現狀並不熟悉。

明末清初,是評書的第一次大發展時期,多種形式和內容的評書層出不窮;清末到民國初年,評書藝術第二次大發展的繁盛時期,湧現出了許多評書大家,也誕生了很多經典作品。

而在進入21世紀的今天,評書又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發展狀態呢?對此,當代評書界的觀點雖然各有千秋,但有一點大家都認同,總結起來那就是:有憂亦有喜。

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袁田老師是評書藝術大師袁闊成的女兒,也是目前袁氏家中唯一從事評書表演的後人。袁田自幼喜愛評書表演,在父親袁闊成的指點培育下,不僅表演技巧嫻熟,更為觀眾創作了眾多傳統與現代評書經典作品。如今,她雖已年過花甲,卻依然活躍在評書藝壇。談起當今的中國評書,袁田說:

「比起新中國成立後評書興盛時期的上世紀60年代,現在曲藝團少了,評書演員就更少了。那時各省市都有曲藝團,評書名家人才薈萃。現在,生活中的娛樂節目很多,評書表演卻很少。評書表演受冷落的原因,在於它全憑一個人表演的單一形式。一個好的評書演員應該是雜家,要有深厚的文化積澱,通曉天文地理,熟知風土人情。這就要付出很長的時間學藝,時間長,見效卻很慢,而且待遇低。比如一個評書演員創作一部作品,從創作開始到登台表演,付出的精力很多,可是每段書的稿費只有一百多元。收入少也是評書表演隊伍人員流失的原因之一。記得父親在世時曾說過,現在全國的青年評書演員加在一起還不到30人……」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如今袁田老師常受邀去學校講課,春節前還帶隊去基層表演「紅色經典」評書,受到熱烈歡迎,為此,她決心繼續為評書藝術的傳播貢獻力量。

袁田說,要培養青年演員學好評書,首先要繼承,這樣才能傳承和發展。而評書表演年輕人才的流失,正體現了當今中國評書現狀的「憂」。

不過,著名青年演員張偉有自己的看法。張偉畢業於遼寧科技大學曲藝表演專業,拜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斗先生為師,後經李金斗的介紹跟隨袁闊成先生學習評書多年,並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講過多部作品,得到了很好的反響。張偉也是當今評書界為數不多的進行過系統專業表演學習,具有大學學歷的青年評書演員之一。目前他還承擔著北京城市學院曲藝表演專業的教學任務。對中國評書的現狀,張偉談得更多的則是「喜」:「很慶幸的是,現在評書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有了不同地域不同派別的評書傳承人。比如,北京評書的傳承人連麗如先生,遼寧鞍山評書的傳承人單田芳先生、劉蘭芳先生,本溪評書的傳承人田連元先生,營口評書『袁派評書』的傳承人袁田先生。此外,全國各地還有很多省級、市級等不同級別以及不同地域的評書傳承人,受到了國家的重視和保護。」

當前,我國對評書人才的培養日益注重並逐漸走入正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相繼開辦了專門培養曲藝人才的各類中專和大學。比如20世紀80年代,在陳雲同志的大力支持和關懷下成立的天津北方曲藝學校,為曲藝界輸送了大批人才。學校開辦至今三十餘年,一直很紅火,深受社會各界的歡迎。

大學方面,除了遼寧科技大學的曲藝表演專業,北京城市學院也在培養曲藝人才。近年來,不僅每年招收曲藝表演專業學生,而且還得到了北京曲協和中國曲協的大力支持,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斗先生是該校的教學顧問和專家,姜昆先生、張蘊華老師等也親臨課堂為學生授課指導。學校還邀請著名相聲演員和教學專家劉穎先生、馮巍先生、韓學軍先生執教。今年經過4年系統學習的學生,成為曲藝表演的第一批大學本科畢業生。李娟娟

推薦閱讀:

全本《西遊記》——唐僧取經念詞寶卷
王根權品評書譜第38講 智巧兼優
網路文學都是垃圾嗎?
寧教天下人負我,莫教我負天下人——「窩囊人」單雄信

TAG:評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