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神經科學:愛因斯坦的腦
|
艾柏特?愛因斯坦的腦袋怎麼了? |
|
|
這個人 在西元一九五五年四月十八日,一個偉大的數學家兼物理學家過世了。他享年七十六歲。愛因斯坦於當時要求將他的遺體火葬,唯獨他的腦被保存以供研究之用。普林斯頓醫院的病理學家─湯瑪斯?哈維博士(Dr. Thomas S. Harvey)將愛因斯坦的腦分離了。在這之後的幾年,這個腦發生了什麼事情,有一點神秘。 |
|
研究 再一九七零年中期,紐澤西月刊報導史提芬?利維(Steven Levy)興奮地跳上車並開始找尋愛因斯坦的腦。利維先生於西元一九七八年開始出版他的故事,而且有一部分 在網路上可以找到 。利維先生發現愛因斯坦的腦仍然在哈維博士那兒,而他現在在堪薩斯州的維吉他。愛因斯坦的腦放在標有(肋骨蘋果汁)"Costa Cider"硬紙箱的兩個石罐中。除了小腦與一部分的大腦皮層外,大部分的腦都已經被切片了。 |
|
研究報告 在仔細觀察愛因斯坦的腦部後,已有三篇已出版的科學研究報告。其中一篇的標題: 「一個科學家的腦:艾伯特?愛因斯坦」在一九八五年於實驗神經科學期刊Experimental Neurology (vol. 88, pages 198-204, 1985) 上被發表,作者是黛安蒙(Marian C. Diamond),史凱貝(Arnold B. Scheibel),莫非(Greer M. Murphy) 與…湯瑪斯?哈維(Thomas Harvey) 這些科學家計算愛因斯坦腦部的四個區域中,神經細胞與神經膠細胞的數目,這四個區域是左右半球的大腦皮層的第九區與第三十九區。第九區位在前額骨中(前額葉腦皮質),此區被認定對於制定計畫的能力、注意力與記憶力非常重要。 第三十九區則位在顱頂骨(parietal lobe)內,是聯結皮質區(association cortex)的一部分。第三十九區被認為與語言及其他數個複雜的功能,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去比較平均年齡六十四歲的十一個已死亡的人的腦部,與愛因斯坦的腦部中,神經細胞與神經膠細胞的比例。 |
大腦皮層第九區與第三十九區大致的位置
|
|
結果 在 愛因斯坦的腦中四個區域,神經細胞與神經膠細胞的比值,會比由十一個正常的腦所測量出來的要小。然而,當使用統計方法仔細地檢驗這些數值,只有一個區域的 差異顯示具有統計上的意義,此區域即為左邊的第三十九區。與正常的腦比較起來,愛因斯坦的腦在此左側的第三十九區,在相同的神經膠細胞的條件之下,其具有 較少的神經細胞。換句話說,愛因斯坦的腦中對平均神經細胞而言有較多的神經膠細胞。 |
|
結論 作者下了一個結論,愛因斯坦腦中對每一神經細胞而言具有較多的神經膠細胞數目,由此指出愛因斯坦腦中的神經細胞 「新陳代謝需求」上的增加,亦即他們需要並使用更多的能量。如此一來,或許愛因斯坦具有較好的思考能力與觀念技巧。 |
|
問題 科學家被訓練去仔細閱讀已出版的論文,並對實驗的方法、結果與結論提出評估。指出愛因斯坦的天賦與腦中的某個特定區域相關,雖然使用此結果是施詭計的,但是做這樣的陳述或許太早了。
第九區與第三十九區可對腦部其他區域進行連結。分配一個特定的行為或人格到腦部的某一單一區域,似乎太簡化了。有一部分的腦,光靠他們自己本身並無法產生作用。另外,複雜的行為是由許多區域共同作用的結果。 |
|
第二篇論文 第二篇論文 (Neuroscience Letters, 1996) 描述愛因斯坦的腦,出版於一九九六年。愛因斯坦的腦重達1,230克,較平均的成年男性的腦輕(約1,400克)。作者也報告愛因斯坦的大腦皮層(第九 區)的厚度,比對照組的五個腦的大腦皮層薄。然而,愛因斯坦的腦中,神經細胞密度較高。換句話說,愛因斯坦的大腦皮層可裝入更多的神經細胞。 |
第三篇論文與未來 關於愛因斯坦的腦最新的研究,在西元一九九九年的大不列顛醫學期刊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The Lancet vol. 353, pages 2149-2153) 中刊出。在此篇論文中,將愛因斯坦的腦與三十五位平均年齡五十七歲男子的腦,進行腦部表面特色的比較。 與這三十五位男子的腦部不同的, 愛因斯坦腦部的左與右顱(parietal lobes)各有一個不平常的溝槽(sulci)紋路。此一特殊的區域,被認為對數學能力與空間推理非常重要。愛因斯坦的腦有一個較短的側面溝(lateral sulcus),即有一部分消失。他的腦也較其他人的腦寬了百分之十五。研究者認為這些獨一無二的腦部特徵,使得神經細胞之間有較好的連結,這對數學與空間推理是非常重要的。 雖然這些結果很有趣,但是我們必須要記得,這個實驗的實驗組只有一個腦,那就是 ─ 艾柏特?愛因斯坦的腦。仍然有必要去看看其他數學天才,也顯示這樣的腦部特徵。再者,此一研究並沒有在顯微層次,對腦進行探討。換句話說,這個實驗並沒有提到任何關於這些神經細胞如何連結,當然就不能說這些差異對神經細胞在功能上的影響。 對於這些差異的重要性現在還不清楚。關於腦如何建構人格、建立智力與創造力,現在仍然還有許多疑問。使用現代的腦部造影技術 (MRI/PET)做進一步的研究,可在活著的天才們身上看到腦的解剖學與功能,或許可讓我們了解是什麼造就了這些巨人。 |
|
你知道嗎?
|
列寧(Vladimir Ilyich Lenin)的腦也被可學家研究中。列寧是西元一九一七年時蘇俄革命運動的領導者,其死於西元一九二四年。他的腦從他的身上分出,並且被安置在莫斯科的陵墓。蘇聯政府委任著名的德國神經科學家奧斯卡?沃格( Oskar Vogt),其生於西元一八七零年死於西元一九五九年,對列寧的腦進行研究。沃格花了兩年半的時間準備與研究列寧的腦。他終於在西元一九二九年針對列寧的腦發表了論文,其中沃格報告在列寧的大腦皮層第三層中某些神經細胞(角錐形神經元)數目多且型態較大。 以下,可以看到更多有關列寧的腦的相關資料:
|
你知道嗎?
|
愛因斯坦的腦子現在在哪裡呢?
艾柏特?愛因斯坦於西元一九五五年四月十八日凌晨一點十五分,逝世於新紐澤西的普林斯頓醫院。當天稍晚,普林斯頓醫院的病理學家湯瑪斯?哈維博士(Dr. Thomas S. Harvey)完成屍體解剖,分離出愛因斯坦的腦。哈維博士將腦切成兩百四十塊。他非常保護這個腦,並且將罐子存放在自己家中。幾年後,哈維博士將幾片腦切片給了不同的研究員,其中包括黛安蒙博士(Dr. Marian Diamond, UC Berkeley),安德生博士(Dr. Britt Anderson ,University of Alabama)與華特生博士(Dr. Sandra Witelson ,McMaster University, Hamilton, Ontario)。哈維博士在國內四處搬家,但他一定會將這個腦帶在身邊。 最後,哈維搬到新紐澤西。在西元一九九六年時,哈維博士將剩下的愛因斯坦之腦切片,帶給當時是普林斯頓大學的首席病理學家,伊里亞德?高思博士。(參考: Abraham, C., Possessing Genius: The Bizarre Odyssey of Einstein『s Brai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2002) 愛因斯坦於1879年3月14德國出生. |
資料來源:
|
推薦閱讀:
※孫小小:從現在做起,一切都不晚
※送給姐姐的禮物(小小說)
※小小南瓜子, 功效強大! 能降壓、養精, 降低血糖!
※小小扶陽罐 趕走「姨媽痛」
※小小方劑治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