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與征服:中國與朝鮮半島傳奇歷史

朝鮮:商朝遺臣的國家

西周滅商之後,商朝遺臣箕子到朝鮮半島與當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國」。公元前3世紀末,朝鮮歷史上第一次有所記載。在中國漢代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的著作《史記》中記載,商代最後一個國王紂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到了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裡的人民推舉為國君。史稱「箕子朝鮮」。

  漢族在發展過程中同化了大量的民族,但是,與中國接觸最多的朝鮮族卻保持了自己的獨立性。關於朝鮮的歷史有三個版本,一是中國歷代史書上記載的朝鮮歷史,一是日本歷史中記載的朝鮮歷史,一是朝鮮人自己的歷史。

  中國史籍中有「東夷」,意即東邊的弓箭手。東夷是華夏民族對東方民族的稱呼,並非單指某一族群。其認定範圍也隨之更改。從黃帝時期的山東,河南一帶,到中國東北,再到日後秦漢時期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朝鮮和韓國認為:現代朝鮮人可能是東夷的一支.朝鮮半島據說有五千年歷史,但是因為缺少直接證據,中國以及日本史學界並不予以承認。朝鮮歷史根據傳說最遠可以追溯至檀君建國。在數十萬年前,朝鮮半島之上已有原始人類居住。朝鮮半島的舊石器時代始於公元前70萬年,公元前10世紀開始進入青銅器時代。到了公元前4世紀進入鐵器時代。韓國和朝鮮史學家猜想朝鮮人原來是生活在亞洲北面大陸的阿爾泰語系各民族,逐漸遷移到朝鮮半島北部而衍變而來,從公元前4世紀,在北部形成了一個奴隸制國家,史稱古朝鮮。而在半島南部由土著部落形成幾個部落聯盟,沃沮、濊、馬韓、辰韓、弁韓。後來馬韓統一三韓,稱辰國。

  根據傳說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本意是熊變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為圖騰的部落女子)所生後代檀君王儉於今日的平壤建立王儉城,創立古「朝鮮國」,意思就是「寧靜晨曦之國」。檀君統治朝鮮1500年之後退位成為山神。此傳說記載於《三國遺事》之內。

  關於這段朝鮮的太古史與傳說中的檀君朝鮮 ,是由朝鮮的傳說、中國的古代史書和近代的考古結論得出來的,中日韓朝均對這段歷史沒有異議。但是,關於以下的歷史,中日韓朝的記述就大不相同了。

  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朝鮮最早是西周滅商之後,商朝遺臣箕子到朝鮮半島與當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國」。公元前3世紀末,朝鮮歷史上第一次有所記載。在中國漢代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的著作《史記》中記載,商代最後一個國王紂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到了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裡的人民推舉為國君,並得到周朝的承認而成為諸侯。史稱「箕子朝鮮」。

  這種記述,日本史界沒有異議,但是朝韓歷史學家不承認箕子朝鮮的存在。不過根據朝鮮人自己寫的史書《三國遺事》所載,檀君的後人在箕子來到朝鮮之後,帶著人民南遷,以免和箕子帶來的人做成衝突。這些人後來成為了三韓的始祖。箕子朝鮮在朝鮮半島統治了近一千年。根據《太原鮮於氏世譜》,朝鮮的鮮於氏源自箕子朝鮮的後人。而他們從箕子開始,一共經歷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1世紀才被燕人衛滿取代。其後代箕准逃至南方,與三韓合流。據說三韓中的「辰韓」便是箕子後代。高麗,朝鮮時期,由於儒學興盛的關係,箕子朝鮮是受到極大的推崇與讚賞。朝鮮人時常以「箕聖」來稱呼箕子,而稱自己的國家叫「箕聖國」。 但是在朝鮮韓國在其自稱5000年的歷史中首次獨立的時候,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否認了這段歷史。

  據此我推斷,兩周的諸侯沒打朝鮮的主意,是因為箕子朝鮮也是一個諸侯國,國力還可能很強,足以自保;加上與中原距離太遠,聯繫不多,因此沒人有征服朝鮮的計劃。

  根據史記,燕國的將軍衛滿率移民進入朝鮮,並成為箕子朝鮮的宮相。於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帶建立衛氏政權,推翻了箕子朝鮮的政權。這是朝鮮歷史上第二個王朝,稱「衛氏朝鮮」。

  這個時期,逃難的六國為尋棲身之地,第二次征服了朝鮮。

國家:從國土到藩屬

按照歷史的梳理,不難發現朝鮮和中國的歷史確實足夠糾結。很長時間以來,對於朝鮮的征服與失去構成中原王朝對這塊土地的一個主題。長久以來,朝鮮都被視為中原王朝的國土的一部分。朝鮮曾如西域都護府那樣,成為中原王朝的一個行省。不過伴隨著朝鮮民族的反抗,這塊土地離中原王朝越來越遠,由國土變為藩屬,直到成為一個鄰國。

  漢四郡與三韓時代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攻滅衛氏朝鮮,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立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史稱「漢四郡」。

  公元前82年,因為古朝鮮人和當地部族的抵抗,廢止臨屯和真番的兩郡。公元前75年玄菟郡遷移到遼東。樂浪郡,在朝鮮半島北部遷移很多次,王莽政權的新朝時樂浪獨立,在公元30年東漢(後漢)朝廷收復樂浪郡。

  在東漢末年,遼東的公孫氏(《三國演義》中有公孫淵)分樂浪郡南部設帶方郡,

  在朝鮮半島南部的土著的韓人建立以辰韓、馬韓和弁韓為中心的辰國,同時存在伽倻等小國,並且接受南遷的古朝鮮人,包括了衛氏朝鮮的遺民及其他部族的加入。

  這可以算是中原第三次進入朝鮮了。可以推測,朝鮮人的抵抗還是相當強烈的,以至於中央政府廢止臨屯和真番的兩郡。但是,當時中國的中心在關中,這離遼東實在是太遠了,因此對朝鮮局勢基本算是漠不關心。

  由於漢朝解體,進入三國及後來的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的大戰亂,雖然西晉,十六國時期的鮮卑慕容氏的前燕都曾控制過原來漢朝在朝鮮北部的領地,但最終還是因為集中注意力在中原的爭奪而逐漸喪失了對該地區的控制力,於是,在中國東北南部形成了高句麗王國,並逐漸強大,最強盛時曾控制中國遼東地區和朝鮮半島北部的原」漢四郡「地區;與此同時前1世紀中葉,辰國也開始解體。其舊領內出現的新羅、百濟開始日漸強盛,公元4世紀,朝鮮形成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立時期。史稱「朝鮮前三國時期」

  這段描述可見,在漢朝覆滅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諸國還是習慣性的控制著北朝鮮。但是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統治者的力量已經不足以控制朝鮮人了,於是,朝鮮前三國時期就開始了。

  百濟是由馬韓部落發展起來的,新羅是辰韓中一個小部落形成的。百濟依靠向中國南朝各代朝廷遣使朝貢的方式,從中國吸收文化並向日本傳播。

  在日本方面,有一部分學者認為位於朝鮮半島南端弁韓(今慶尚南道)地區的伽倻等政權是當時日本大和朝廷在朝鮮半島的殖民地「任那日本府」。半島三國中的百濟為抵禦高句麗和新羅的侵攻而接近日本,想藉由日本牽制兩國。日本則企圖利用此一形勢在朝鮮半島建立自己的勢力。由此導致了四世紀時大和朝廷出兵新羅,佔領弁韓,設置日本府進行統治。

  512年,百濟遣使要求大和朝廷割讓任那四縣以補償被高句麗佔領的北部領土。當時的大和朝廷因無力繼續統治朝鮮南部地區,不得不答應百濟的要求。562年,任那日本府被新羅所滅。

  而在朝鮮和韓國方面,很多學者否認當時在朝鮮半島存在日本殖民地任那。相反的,他們認為在日本列島上存在著許多被百濟,伽倻和新羅統治的小國,在半島各國相互爭雄之時也曾競相利用其在日本列島各屬國的力量。 不過,我傾向於日本人的歷史觀。原因同上。

  統一新羅時代

  新羅則以向唐朝稱臣的條件與新興的唐朝結盟,高宗在位時,唐朝大軍於公元660年聯合新羅攻滅百濟,又於668年和借道新羅和百濟故地南北夾擊並攻滅高句麗,並由大將薛仁貴在高句麗與百濟舊地建立安東都護府。由於出現反抗以及當時唐朝還要防禦突厥的威脅,676年唐軍從百濟故地撤退並將該地轉交新羅,新羅最終得以統一朝鮮半島大部,定都慶州,效仿唐朝的國家制度進行統治。

  9世紀,各地農民起義,900年部隊將領甄萱稱王,建後百濟國,定都光州;903年起義僧侶金弓裔稱王,於新羅北及西北建泰封國(先號摩震國),定都鐵原,918年王建建立高麗王朝,此後定國號「高麗」;和原新羅並稱為「朝鮮後三國時期」。

  在韓國、朝鮮和日本的歷史學家把渤海國歷史也納入朝鮮史範疇,故他們也將此時代稱為南北國時代。但中國大陸很多歷史學家都反對。

  這一個時期,正是隋唐以傾國之力征伐高句麗的時候。東方最強大的文明在其最強大的時代開始征東,結果隋朝軍隊死傷百萬,並因為這次戰爭土崩瓦解;唐朝太宗的用兵同樣屢遭敗績,直到高宗時期利用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國力和新羅的配合進攻,終於再度征服朝鮮。這段時期的用兵可以看作隋唐的統一戰爭的繼續。正如此後北宋不停的試圖收復幽雲十六州一樣,隋唐也只不過是試圖收復漢四郡。這個時期的中央政府將朝鮮看作國家的一部分,而不是屬國。但是由於突厥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抵抗,中國中央政府終於放棄了對朝鮮的主權,轉而承認其屬國地位。

  918年,後高句麗的弓裔王的部將王建被部將擁立為王,遷都至自己的家鄉開城(松岳),改國號為「高麗」。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建立高麗王朝。993年被遼國擊敗,被迫斷絕和宋朝關係,向遼國稱臣,1127年被迫臣服金國。在抵禦契丹和女真期間,軍人勢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將鄭仲夫為首,發生兩次政變,政變軍人廢立國王,大殺貴族文官,最終建立了武將崔忠獻挾持國王的「都房」政權。

  這個時期的朝鮮仍處於不斷向中原王朝稱臣的年代,先是漢族的宋朝,後來是契丹的遼朝和女真的金朝。遼金在擊敗朝鮮後並不將其吞併,可見此時的中國人業已接受其屬國地位,不打算將其納入版圖了。

  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1258年崔氏政權跨台,國王投降蒙古。不服投降蒙古的三別沙發動抗蒙古戰爭,1273年蒙古佔領濟州島,結束抗蒙古戰爭。

  1280年元朝為了進攻日本在朝鮮半島設置征東行省,在高麗首都派遣「達魯花赤」控制高麗國政,高麗國王只能住在江華島上。1281年隨著進攻日本失敗曾一度解散征東行省,1287年復設征東行省,並以高麗王兼任征東行省達魯花赤,成為元朝的藩屬國,直到1356年恭愍王恢復時高麗朝廷才重新掌握統治權。

  征服一切蒙古人再度征服了朝鮮。但是由於元朝人自居正統,因此在朝鮮設置行省的同時,沒有像對待金朝宋朝的皇帝那樣廢黜高麗國王,並在不久後將這個新行省的權力交給了高麗國王,這就是說元朝承認了其藩屬地位——因為這個時候的元朝就要滅亡了。

  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1370年高麗朝貢明朝,1387年朱元璋要進攻原東北元朝屬地,但是高麗國內仍然支持蒙古殘餘勢力,但朝內一直都有爭論是否應該歸順明朝。

  1388年高麗國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則早已決心歸附明朝,於是他從鴨綠江邊回兵佔領首都開城發動政變,1392年廢黜國王自立,向明朝遣使稱臣,遵照眀太祖朱元璋的旨意,改國號為朝鮮,取「朝日鮮明」之意,定都漢陽。此時代被日本稱為「李氏朝鮮」,這個名稱在多數的歷史界一直沿用至今。對此朝鮮和韓國的學者認為應該稱朝鮮時代,但此名稱很易混淆,少被人接受。

  1401年,太宗開始接受從明朝的冊封成為「朝鮮國王」。正式確立與中國保持到近代的屬國關係。

  1443年,世宗國王創立朝鮮語字母「訓民正音」。

  1469年完成的《經國大典》確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李氏朝鮮實行推崇儒學、排斥佛教的政策。

  1591年日本關白豐臣秀吉率兵20萬侵入朝鮮,一度佔領平壤。中國明朝派軍援朝,1598年日軍被中朝聯軍擊潰,朝鮮將領李舜臣和中國將領鄧子龍互相支援,最後都壯烈犧牲。此段歷史史稱「壬辰倭亂」,現代中國稱為「萬曆援朝戰爭」。

  1618年明朝和後金作戰,朝鮮派軍援助明朝,1636年清軍攻佔朝鮮,國王投降,該向清朝朝貢,成為清朝的冊封國。

  1863年國王哲宗死後無嗣,由王族李是應之子即位,史稱高宗,李是應為「大院君」攝政,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強中央集權,抑制地方封建勢力,對外閉關鎖國,放火燒毀進入朝鮮搶劫的美國軍艦,並多次擊退美國軍艦的進攻,擊毀三艘美國軍艦。

  1873年 高宗成年親政,大院君停止攝政,閔妃外戚集團掌權,日本軍艦進入漢江口,迫使朝鮮簽定不平等江華條約,1882年由於閔妃外戚閔謙鎬剋扣軍餉,因而發生壬午兵變。兵變中起義士兵殺死日本公使館官員,攻入王宮。閔妃化裝宮女逃走,大院君重新掌政。在閔妃請求下,清朝派吳長慶率三千兵入朝鮮鎮壓兵變,囚禁大院君,閔妃外戚集團重新掌權。從此日本和清朝均在朝鮮駐軍。

  朝鮮貴族分化成要求改革的「開化派」和以閔妃為首的「守舊派」,1884年12月4日開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劃,依靠日本軍隊發動政變,殺死守舊派官員,宣布和清政府斷絕關係。是為「甲申政變」,袁世凱統率的清軍應守舊派要求,於6日開進王宮,擊敗日軍,殺死開化派首領,部分開化派首領逃往日本,守舊派重新掌權。

  1894年朝鮮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朝鮮朝廷無力鎮壓,而向清朝求援。於是,6月6日清朝援軍在牙山登陸,而日本軍隊也以次為借口趁機於7月6日在仁川登陸,並發動壬午事變,佔領漢陽,強迫朝鮮簽定不平等的《濟物浦條約》(濟物浦即今天的仁川)。並且組織親日派政府,鎮壓了農民起義。

  1894年日本進攻駐朝鮮的清軍,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

  這個時期的朝鮮就是我們現在理解的古朝鮮。中國作為朝鮮的宗主國已經沒有滅亡朝鮮的動機了,相反的是,日本人開始準備要消滅朝鮮了。中國政府多次派兵保衛朝鮮,並在李氏朝鮮滅亡前最動蕩的時期在朝駐軍。當時的清朝駐朝大臣袁世凱掌握了朝鮮的最高權力,節制朝鮮國王王后及諸大臣,形同太上王。相傳在朝鮮行將滅亡之際,李鴻章作為軍機處總理大臣與幕僚商議朝鮮局勢。有人獻言:不如將朝鮮編為行省,納入版圖,以免日本覬覦(當時中日尚未開戰,清朝認為日本不是中國對手,不敢攻擊中國本土)。李鴻章一聲長嘆:大清朝也不知有幾多氣數,朝鮮編為區區一省又怎樣呢?

  1895年4月,清軍失敗,簽定《中日馬關條約》,同意放棄朝鮮的宗主權,於是日本控制下的朝鮮朝廷宣布終止與清朝的冊封關係。同年,日本暗殺了有反日傾向的明成皇后。

  1896年高宗在俄國支持下稱帝登極,成立大韓帝國,從此朝鮮改為韓國。1904年日俄戰爭後,俄國戰敗,朝鮮政權徹底被日本控制。

  1905年乙巳保護條約。朝鮮成為日本的「保護國」。

  1906年日本在朝鮮設立日本派出的「統監」政權。

  1907年日本強迫高宗退位由皇太子繼位。

  1909年日本第一任統監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刺死。

1910年8月,日本與大韓帝國簽定《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吞併朝鮮半島,設立朝鮮總督府,進行殖民統治。又將大韓帝國王室封為日本貴族,擁立朝鮮純宗,逼迫高宗退位。

1919年,朝鮮獨立運動爆發,先後在海參崴、上海、漢城成立臨時政府,後在上海合併為「大韓民國臨時政府」。1940年9月,臨時政府遷至陪都重慶。在中國政府幫助下,朝鮮復國運動人士在中國成立「韓國光復軍」和「朝鮮義勇隊」。同一時期,中國共產黨也為朝鮮培養了一批幹部。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臨時政府於12月9日向日本宣戰。1942年5月15日,中國軍事委員會決定將兩支武裝合併為韓國光復軍,交由臨時政府直接統轄。1945年11月23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遷回本國。

1945年9月2日,根據盟國協議,盟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第一號指令,以北緯38度線作為美蘇兩國軍隊分別受理駐朝日軍的投降事宜和對日開展軍事活動的臨時分界線,以北為駐朝蘇軍受降區,以南為美軍受降區。日本投降後,美、蘇軍隊分別進駐三八線南北地區。

1948年8月和9月,朝鮮半島南北地區先後成立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當時朝鮮半島總人口為3000萬人,三八線以南人口約2100萬,三八線以北為900萬人口,北南雙方各占面積為朝鮮半島總面積的百分之56和百分之44。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27日,美國正式參戰。至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美韓軍驅至釜山一隅,攻佔了韓國百分之90的土地。9月15日,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在朝鮮半島西海岸仁川港登陸,開始大舉反攻。與此同時,美國飛機多次轟炸和掃射中國東北邊境(美國空軍歸咎於誤炸),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

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0月25日赴朝,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把敵軍從鴨綠江邊逐回三八線附近。1951年7月10日,美國政府被迫同意在開城舉行停戰談判,並於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整個朝鮮戰爭歷時3年。

1953年7月,在三八線的基礎上調整南北軍事分界線,劃定臨時軍事分界線兩側各兩公里內為非軍事區。習慣上仍稱其為「三八線」。1953年10月1日,美國和韓國共同簽署了《韓美共同防禦條約》,美國長期在韓國駐軍至今。1958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半島。

1961年9月10日,中國與朝鮮簽訂《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共同保障兩國人民的安全,有效期至2021年。1992年8月24日,中國與韓國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結束了兩國長期互不承認和相互隔絕的歷史。

2016年8月底,韓國宣布「薩德」入韓。2017年2月27日,樂天集團為部署薩德提供場地。2017年3月6日,「薩德」系統運抵駐韓美軍烏山空軍基地。中韓兩國關係緊張。

現代朝鮮和韓國人,企圖「去中國化」,蓄意篡改歷史,否認「箕子朝鮮」的存在,杜撰「檀君朝鮮」,塑造「桓雄」和「熊女」天神。但以熊為圖騰,仍然抹煞不了古代朝鮮民族和軒轅黃帝的族源關係。歷史事實告訴人們,早在公元1392年,李氏朝鮮人就稱呼箕子為「箕聖」,稱朝鮮國叫「箕聖國」。朝鮮和韓國人的所作所為,只能貽笑大方。

推薦閱讀:

中國錦鯉俱樂部
【面試熱點】從大災看中國
中國歷史概述(六)——春秋戰國的周邊部族
急不可耐?奧巴馬政府再拿中國說事兒 催國會趕快通過TPP
中國的預算改革之路,會成為第三條道路嗎?

TAG:中國 | 歷史 | 朝鮮 | 朝鮮半島 | 傳奇 | 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