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分化
精子的形成部位:睾丸(精巢)的曲細精管中。在精巢中,通過有絲分裂產生了大量的原始生殖細胞,也就是精原細胞。根據有絲分裂的特徵,可知精原細胞的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染色體數目是相同的。在精原細胞時期,進行了染色體複製。當雄性動物性成熟後,睾丸里的一部分精原細胞就開始進行減數分裂,經過減數分裂以後,精原細胞就形成了成熟的生殖細胞——精子。精原細胞在減數分裂過程中連續進行了兩次分裂1間 前1間後 (複製)1前 期(聯會)1中 期1後期1末期2間 期2前期2中期2後期2末期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染色體減半;第二次分裂兩條姐妹染色體分離。 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細胞中的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叫聯會。所謂的同源染色體,指減數分裂時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聯會後,染色體進一步螺旋化變粗,逐漸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見每個染色體都含有兩個姐妹染色單體,由一個著絲點相連,每對同源染色體則含有四個姐妹染色單體,叫四分體。把四分體時期和聯會時比較,由於染色體複製在精原細胞時就發生了,因此,它們所含的染色單體、DNA數目都是相同的,不同的主要是染色體的螺旋化程度不同,聯會時染色體螺旋化程度低,染色體細,在光學顯微鏡下還看不清染色單體,因此,沒有在圖上表示出來。四分體時期,染色體螺旋化程度高,染色體變粗了,可在光學顯微鏡下清楚地看到每一個染色體有兩個單體。 在細胞分裂的同時,細胞內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離,結果一個初級精母細胞便分裂成兩個次級精母細胞,而此時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也減少了一半,細胞內不再存在同源染色體。減數第一次分裂結束。 減數第二次分裂是從次級精母細胞開始的,細胞未經染色體的複製,直接進入第二次分裂。在細胞第二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和前面所學的有絲分裂過程中 染色體的行為非常相似,細胞內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這一位置後,接著進行分裂,於是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分別移向細胞兩極。與此同時,細胞分裂, 結果生成了精子細胞。精子細胞經過變形後成為精子,兩個次級精母細胞最後生成了四個精子,減數分裂結束。 隨後,各個四分體排列在細胞中央,同源染色體好像手拉手似地排成兩排,紡錘絲收縮,牽引染色體向兩極移動,導致四分體平分為二,配對的同源染色體分開, 但此時著絲點並未分開,每一染色體上仍有兩條染色單體。接著發生細胞分裂,一個初級精母細胞分裂成兩個次級精母細胞,而每個次級精母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就 只有初級精母細胞的一半了,初級精母細胞有4條染色體,而次級精母細胞只有條染色體,染色體數目減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體分開,在次級精母細胞中已沒有同源 染色體了。 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分開,說明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由於兩個同源染色體在細胞中央的排列位置是隨機的,可以互相交換,因此,就決定了同源的兩個染色體 各移向哪一極也是隨機的,這樣,不同對的染色體之間就可以自由組合。這是將來要學的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的細胞學基礎。 第二次分裂的基本過程與有絲分裂相似:中期,染色體的著絲點排成一排,後期,著絲點一分為二,兩個姐妹染色單體成為兩個染色體,在紡錘絲的牽引下,移向兩極,接著,細胞分裂,兩個次級精母細胞分裂成4個精子細胞,減數分裂完成。精子細胞再經過變形,形成精子,在這個過程中,丟掉了精子細胞的大部分細胞質,帶上重要的物質——細胞核內的染色體,輕裝上陣,並形成了一個長長的尾,便於遊動。【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卵細胞在卵巢中形成,其過程與精子形成過程基本相同,但也有區別。相同點:染色體複製一次,都有聯會和四分體時期,經過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體分開,染色體數目減少一半,在第二次分裂過程中,有著絲點的分裂,最後形成的卵細胞,它的染色體數目也比卵原細胞減少了一半。不同點:每次分裂都形成一大一小兩個細胞,小的叫極體, 極體以後都要退化,只剩下一個卵細胞,而一個精原細胞是形成4個精子;卵細胞形成後,不需要經過變形,而精子要經過變形才能形成。卵細胞:細胞體形較大, 呈球形,不能遊動;含卵黃多,營養物質豐富,保證受精後發育成新個體。精子:細胞體形較小,有鞭毛,能遊動,其特點是保證受精作用的實現。受精作用——精子與卵細胞結合成為合子的過程 精子的頭部進入卵細胞,精子與卵細胞的細胞核結合在一起,因此,合子中染色體數目又恢復到原來的體細胞的數目,其中一半來自精子(父方),一半來自卵細 胞(母方)。從同源染色體的角度看,精子和卵細胞中的同源染色體都是成單存在,但精子帶有其中的一條,卵細胞帶有其中的另一條,受精後,這兩條同源染色體 到了一個細胞中,它們就成對存在了,所以,關於同源染色體的概念說,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就是這個意思。 減數分裂使染色體數目減半,受精作用使染色體數目又恢復到原來的數目,從而使生物前後代染色體數目保持恆定。細胞分化 以高等動物為例,受精卵卵裂進行到一定時間細胞增多,形成了一個內部有腔的球狀胚,這個時期的胚叫囊胚。這時期的胚其特點是中央有一空腔,叫囊胚腔。 胚繼續發育形成原腸胚。由於動物極一端的細胞分裂較快,新產生的細胞便向植物極方向推移、使植物極一端的細胞向囊胚腔陷入,囊胚腔縮小,內陷的細胞不僅構 成了胚胎的內胚層,而且圍成了一個新的腔叫原腸腔。在內外細胞層之間分化出了一個新的細胞層,叫做中胚層,這時期的胚就叫原腸胚。原腸胚的特點是:具有原腸腔和外、中、內三個胚層。原腸胚的外胚層由包被胚胎表面的動物極一端的細胞構成,內胚層由陷入囊胚腔的細胞構成,中胚層位於內、外胚層之間,這三個胚層繼續發育,經過組織分化、器官形成,最後形成一個完整的幼體。外胚層:形成神經系統的各個器官,包括腦、脊髓和神經、眼的網膜、虹膜上皮、內耳上皮、以及皮膚的表皮和皮膚的附屬結構。內胚層:形成消化道(咽、食道、胃、腸等)和呼吸道(喉、氣管、支氣管等)的上皮,肺、肝、胰和咽部分衍生的腺體(甲狀腺,副甲狀腺、胸腺等)以及泌尿系統的膀胱、尿道和附屬腺體的上皮等。中胚層:主要形成各種肌肉、骨胳、結締組織以及皮膚的真皮,循環系統(心臟、血管和血液)、排泄系統(腎、輸尿管)、生殖系統(生殖腺、生殖管道及附腺等)、氣管和消化道的管壁、體腔膜等。細胞分化在胚胎期達到最大限度。幹細胞(ES) 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潛能的細胞。它包括胚胎幹細胞和成體幹細胞。幹細胞的發育受多種內在機制和微環境因素的影響。目前人類胚胎幹細胞已可成功地在體外培養。最新研究發現,成體幹細胞可以橫向分化為其他類型的細胞和組織,為幹細胞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基礎。 在胚胎的發生髮育中,單個受精卵可以分裂發育為多細胞的組織或器官。在成年動物中,正常的生理代謝或病理損傷也會引起組織或器官的修復再生。胚胎的分化 形成和成年組織的再生是幹細胞進一步分化的結果。胚胎幹細胞是全能的,具有分化為幾乎全部組織和器官的能力。 到了個體發育的一定階段甚至成體,仍有一部分細胞負責組織的更新和修復,諸如血液、腸道粘膜上皮、皮膚表皮等。這些細胞便是一般所指的特定組織的幹細胞,又稱為多能性細胞。 隨著細胞生物學的發展,人們現已發現,栽些成體組織不但能再生,而且可以衍生成與其來源不同的細胞類型。例如肌肉細胞在一定的環境下可以成為有增殖能力的骨髓細胞;相反地,血液「前體細胞」(即未完全成熟的血細胞)也可變成肌肉細胞,甚至長出肝或腦細胞來。 ES雖好,但其來源有限。目前ES多取自人工流產的極早期胚胎或是培植試管嬰兒時剩餘的胚胎。然而現已有科學家證實ES可以在體外即實驗室的試管中培養與繁殖,並且可以使ES細胞增殖、定向分化並形成多巴胺能性細胞,而這正是治療帕金森病所亟需的神經元。 起開關作用的蛋白質名為「GATA」。研究人員利用基因工程方法使老鼠胚胎幹細胞的「GATA」含量增加,結果胚胎幹細胞變成了在孕育生命階段起重要作用的其他細胞。研究人員還同時發現,除了蛋白質「GATA」,還有其他物質也起到開關作用,它們相互合作,共同決定胚胎幹細胞的命運。 研究人員計劃通過基因技術找到所有「開關」,這樣胚胎幹細胞就會按人的意志生成各種組織。操作好這些「開關」,可能使普通幹細胞變成真正的「萬能細胞」。 幹細胞尤其是胚胎幹細胞的識別、分離、增殖、定向分化將成為細胞生物學以及整個生命科學的主攻熱點。 目前一個新的有趣的發現是,生命細胞活著時左旋,死亡後即右旋,一切病毒細菌和死亡的物質卻只會右旋不會左旋。這是什麼原因?這是否與宇宙本來就是左右 不對稱有關(地球的自轉、公轉仍然是左旋的,十大行星幾乎都是左旋的,宇宙大黑洞也是左旋的,中微子現也認為是左旋的)。看來衰老問題聯繫到更廣闊的研究 領域。
推薦閱讀:
※談談巨細胞包涵體病
※吃什麼水果可以促進肝細胞恢復?
※癌細胞的剋星來了!這些食物堅持每天吃一點,一生遠離癌症更長壽
TAG:細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