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家:月球「人臉」可能源於早期火山噴發

  原標題:美科學家:月球「人臉」可能源於早期火山噴發

  新華網華盛頓10月1日電 從地球上看,月球表面的巨大黑斑塊酷似一張「人臉」。美國科學家1日說,這張「人臉」可能源於月球早期的火山噴發,而不是此前認為的小行星撞擊。

  月球「人臉」位於一個直徑約3000公里、相當於美國國土面積的月球盆地。天文學家曾認為這裡是一片海洋,因此稱它為「風暴洋」並延續至今。許多國家都流傳著這張「人臉」的民間故事。科學界此前普遍認為,這張「臉」是月球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小行星撞擊事件形成的,而後又發生了一些小規模的小行星撞擊,形成了類似眼睛等人臉特徵的小隕坑。

  麻省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當天在《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利用美國「聖杯」姐妹探測器2012年的觀測數據繪製了這張「人臉」的高清圖,發現這張「臉」的邊緣並不像以前認為的那樣是圓形,而是呈多邊形,其夾角為120度左右。

  「聖杯」首席科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瑪麗亞·朱伯解釋說,如果是小行星撞擊,那麼產生的應該是圓形或橢圓形隕坑,而這種120度的夾角不可能是小行星撞擊的產物。

  朱伯等人提出一種新的解釋:月球形成並冷卻之後一段時間,即距今約30億至40億年前,有大量高溫岩漿從月球內部向外擴張,岩漿與月球表面之間的溫差導致月球表面出現許多裂縫,製造出所謂「岩漿管道系統」,從這些「管道」噴出的岩漿在如今的「風暴洋」地區冷卻後,便形成奇特的「人臉」形狀。

  研究人員又根據「聖杯」姐妹探測器獲得的引力數據構建模型進行模擬,結果也支持最新解釋。

  但月球早期為什麼會有高溫岩漿向外擴張?朱伯說,這仍是一個謎,也許是因為月球深處的元素在放射性衰變過程中產生大量熱量,也許是一次大型小行星撞擊事件引發這種噴發。


推薦閱讀:

未來海洋能量能得到充分利用嗎?以什麼方式實現?
新型鋰電池,延長4倍續航,是否靠譜?
隨筆之十七--配網自動化
怎麼理解可再生能源的社會經濟價值?
產學差距究竟有多大–#12.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技術目前有突破嗎?

TAG:科學家 | 科學 | 能源 | 月球 | 火山 | 火山噴發 | 早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