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藥材資源及分布

我國中藥材資源及分布

中藥材資源分為2類:

一部分為天然資源,即來源於野生動植物和天然礦物的中藥材;

一部分為生產資源,即來源於人工種植的植物類藥材、人工馴養的動物類藥材和合成的礦物加工品。

我國天然中藥材資源的品種較為豐富。根據中國藥材公司和全國中藥資源普查辦公室組織,歷時近10年(1983~1993)進行的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的調查結果,中國目前有藥用植物、動物和礦物12 807種,其中藥用植物11 146種以上,藥用動物1581種,藥用礦物80種。調查了362種常用藥材,其中320種大宗植物藥材和29種動物藥材,其野生資源總蘊藏量約為850萬噸。

按蘊藏量大小排列為:

40萬噸以上的有甘草、麻黃、羅布麻、刺五加4種,

1040萬噸的有蒼朮、黃芩、地榆、苦參、狼毒、赤芍、綿馬貫眾、仙鶴草8種;

510萬噸的有山豆根、木賊、益母草、茵陳、葛根、升麻、蒼耳子、萹蓄、艾葉、柴胡、防風、黃柏、秦皮、玉竹、續斷、五味子、威靈仙、桔梗、老鸛草、拳參等23種;

15萬噸的有42種;

1萬噸以下的有243種。

一些重要的藥材例如甘草、麻黃、冬蟲夏草、羌活等來自野生植物;蟾酥、斑蝥、蜈蚣、蟬蛻等,來自野生動物;石膏、芒硝、自然銅等來自天然礦物。經銷藥材中以野生資源為主的有170~200種,占藥材總數的60%以上。在調查中發現了很多以往並未利用而依賴進口的野生藥材資源,如胡黃連、馬錢子、安息香、訶子、阿魏、沉香、降香等。

我國中藥材資源分布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複雜,條件優越,中藥材的分布呈現不均衡性。

中藥種類分布規律是從東北至西南由少增多,由1000種增加到5 000種;

常用藥材的蘊藏量則以北方最多,向南逐漸減少。

根據我國氣候特點、土壤和植被類型,傳統將藥用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分為八個區。在各個植物分布區相應分布著不同的藥用動物。

(一)東北寒溫帶、溫帶區

本區包括黑龍江、吉林兩省、遼寧省一部分和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本區大部分屬於寒溫帶和溫帶的濕潤和半濕潤地區。年降雨量400~700mm,長白山地區東南可達1000mm。區內森林茂密、氣候冷涼濕潤,分布的品種雖較少,但珍貴和稀有的藥用動植物種類多。本區藥用植物達1600多種,藥用動物300多種,礦物類50多種。

本區的長白山地區大部分為山嶺與丘陵,北段為小興安嶺,東北角為低陷的三江平原,是我國重要的林區之一和我國北方重要的藥材產區,有「世界生物資源金庫」之稱,野生植物約1600種,藥用植物900多種,有五味子、人蔘、細辛、天麻、党參等分布。

本區的植物類藥材還有赤芍、升麻、北蒼朮、關防風、黃芪、關龍膽、東甘草、地榆、柴胡、黃芩等。動物類藥材有鹿茸、刺蝟皮、麝香、蟾酥、哈蟆油等。

(二)華北暖溫帶區

本區包括遼東、山東、黃淮海平原、遼河下游平原、西部的黃土高原和北部的冀北山地。本地區夏熱多雨溫暖,冬季晴朗乾燥;春季多風沙。降水量一般在400~700mm,沿海個別地區達1000mm,黃土高原則較乾燥。區內中藥資源豐富,品種多,產量大,平原廣闊,藥材生產潛力大、生產水平高,有藥用植物1500多種,藥用動物500多種,礦物類30多種。

本區的華北平原包括海河、黃河、淮河等河流共同堆積成的大平原和遼河平原,是我國主要農業生產基地和家種藥材的主產地,大面積栽培的藥材有:地黃、金銀花、懷牛膝、連翹、薯蕷、白芍等

本區的植物類葯有昆布、海帶、金銀花、蔓荊子、瓜蔞、香附、北沙參、黃芪、麻黃、防風、黃芩、淫羊藿、仙鶴草、玉竹、黃精、柴胡、地榆、党參、遠志等。動物類有阿膠、牛黃、全蠍、刺蝟皮、土蟞蟲、斑蝥、五靈脂、牡蠣、海馬等。

(三)華中亞熱帶區

本區包括華東、華中的廣大亞熱帶東部地區,位於我國三大階梯中的最低一級,以低山丘陵為主。平均海拔500m左右,部分低山可達800~1000m,長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在50m以下。本地區氣候溫暖而濕潤,冬溫夏熱,四季分明。平均年降水量在800 ~1 600mm,由東南沿海向西北遞減。本地區湖泊密集,分布大量水生、濕生藥用植物和相應藥用動物。野生藥材面廣量大,栽培藥材質優量多,是我國道地藥材「浙葯」、「江南葯」和部分「南葯」的產區,有藥用植物2500多種,藥用動物300多種,礦物類50種左右。

本區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包括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蘇皖沿江平原、長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湖泊星羅棋布,水生植物豐富,有蓮、芡實、菖蒲等。丘陵地區的野生藥用植物有丹參、玄參、牛膝、百部、海金沙、何首烏等。本區主要是沖積平原的耕作區,氣候適宜、土質好,適用於多種藥材的栽種,僅滬、寧、杭及黃山等地栽培的藥材就達1000種。主要有:地黃、山藥、禹白附、鬱金、白芍、牡丹皮、白朮、薄荷、延胡索、百合、天冬、菊花、紅花、白芷、廣藿香等。

本區植物類還有山茱萸、側柏、烏葯、茯苓、厚朴、吳茱萸、木瓜、鉤藤、杜仲、銀杏、大血藤、淡竹葉、前胡、桔梗、浙貝母、澤瀉、金銀花、明党參、党參、川芎、防風、懷牛膝、補骨脂等。動物類有珍珠、蟾酥、地龍、鱉甲、龜甲、僵蠶、蜈蚣、水蛭、蟬蛻等。

(四)西南亞熱帶區

本區包括雲貴川重四省、陝西、甘肅南部及湖北西部。本地區地形複雜,多為山地;海拔多為1 500~2000m,氣候具有亞熱帶高原盆地的特點,多數地區春溫高於秋溫、春旱而夏秋多雨。年平均降水量為1000mm左右。土壤為紅壤、黃壤、棕壤。是我國道地藥材「川葯」、「雲葯」和「貴葯」的產區。由於地形複雜形成不少垂直氣候帶,植被也垂直發生變化,中藥資源極其豐富,有藥用植物約4500種,藥用動物300種,藥用礦物約200種。

本區的秦巴山地區包括秦嶺、大巴山、龍門山、邛崍山南段、鄂西北武當山等地,以及漢水谷地。秦嶺山脈平均海拔在2000m以上,南部為大巴山,海拔1 500~2000mm。本區北有秦嶺屏障,南有大巴山和神農架,植物區系豐富多彩,素有秦巴葯鄉之稱。秦嶺一帶藥用植物資源豐富,據調查有241科994屬。主要有:黃芪、天麻、杜仲、遠志、山茱萸、党參等。神農架素有「植物寶庫」之稱,有藥用植物1800多種,如黃連、天麻、杜仲、厚朴、八角蓮、小叢紅景天、延齡草、重齒毛當歸、南方山荷葉等。

本區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是栽培藥材的重要基地,如渠縣、中江芍藥;石柱黃連;江油川烏;合川使君子;灌縣、崇慶澤瀉、川芎;綿陽、三台麥冬;敘水、珙縣巴豆等。

本地區動物類藥材豐富,主要有麝香、豹骨、熊膽、烏梢蛇、蘄蛇等。

(五)華南亞熱帶、熱帶區

本區位於我國最南部,包括廣東、廣西、福建沿海及台灣省、海南省,位於世界熱帶的最北界。該地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200~2 000mm。典型植被是常綠的熱帶雨林-季雨林和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土壤是磚紅壤與赤紅壤。本區生物種類豐富,高等植物就有7000種以上,藥用植物5 000種,藥用動物近300種。

本區的東部地區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是我國道地藥材「南葯」「廣葯」的產區。主要藥材有:檳榔、兒茶、廣防己、巴戟天、山豆根、益智、砂仁、鴉膽子、廣藿香、廣金錢草、雞血藤、肉桂、八角茴香等。

本區的西部地區包括雲南南部、西雙版納、思茅地區的西南部及西藏南部的東喜馬拉雅山南翼河谷山地。位於雲南南部的西雙版納被譽為「植物王國」,有種子植物和蕨類植物約5000種,佔全國的1/6,藥用植物715種,藥用動物47種,是我國最重要的南葯生產基地,並已引種成功國內外南葯100餘種。本地區藥材有:胡椒、雲南馬錢子、安息香、檳榔、龍腦香、肉桂、草果、蘿芙木、三七、白木香、大雪蓮、紅景天等。

本區動物類藥材有海龍、海馬、蛤蚧、金錢白花蛇、蘄蛇、蜈蚣等。

(六)內蒙古溫帶區

本區包括內蒙古自治區大部分、陝西北部、寧夏的銀川平原和冀北的壩上地區。屬溫帶草原區,半乾旱氣候。冬季嚴寒而漫長,夏季溫暖而不長,日溫差很大,降水量少(年平均降雨量200~400mm),且分配不勻,日照充足,多風沙。植物區系以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佔優勢,植物種類比較貧乏。中藥材品種量少,但每種分布廣、產量大,有龍膽、知母、肉蓯蓉、麻黃、升麻、銀柴胡、漏蘆等

本區動物類藥材有羚羊角、馬鹿茸、全蠍、刺蝟皮、麝香等。

(七)西北溫帶區

本區包括黃土高原本部、內蒙古高原西部、河西走廊和新疆。本區是我國降水最少,相對濕度最低,蒸發量最大的乾旱地區。年降水量除天山、祁連山等少數高寒地區外,80%以上地區降水量少於100mm,有的地區少於25mm。

本區的西北荒漠草原和荒漠地區包括內蒙古西部、寧夏和甘肅北部,新疆的準噶爾分盆地、塔里木盆地,青海省的柴達木盆地等,周圍被高山圍繞,降水很少,是世界上著名的乾燥區之一。藥用植物有新疆阿魏、伊貝母、枸杞子、鎖陽、肉蓯蓉、甘草、麻黃、軟紫草等。

西北山地包括天山、阿爾泰山及祁連山等,位於草原或荒漠地區內。天山主峰高達5000m左右,北坡由於受西來的濕氣流影響,氣候較濕潤,植物垂直分布明顯,植物比較豐富,大約有2500種,主要藥用植物200多種,有黃芪、軟紫草、天山党參、雪蓮花、新疆纈草等。

本區植物類藥材還有多裂阿魏、阿爾泰金蓮花、黑種草子、紅景天、大黃、甘肅貝母、雪蓮花、冬蟲夏草等。動物類藥材有羚羊角、馬鹿茸、全蠍、刺蝟皮、麝香、五靈脂等。

(八)青藏高原高寒區

本區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緣、甘肅省西南緣、四川省西部及雲南省西北邊緣平均海拔4000~5 000m,並有許多聳立於雪線之上的山峰,號稱「世界屋脊」。本區地貌複雜,有多條長1000km以上的高大山脈,山脈之間分布有高原、盆地和谷地。高原空氣稀薄,光照充足,氣溫高寒而乾燥。乾濕季分明,乾旱季多大風,大部分地區降水量50~900mm。土壤為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植物一般比較矮小稀疏,屬耐寒耐旱的特有高原種類,植物區系較複雜,特別是東部和東南部,維管植物4000餘種。

本區植物類藥材有冬蟲夏草、大黃、珠子參、龍膽、麻花艽、瑞香狼毒、天麻、川貝母、重摟、胡黃連、軟紫草等。動物類藥材有馬鹿茸、蟬蛻、蛤蟆油、麝香、五靈脂等。

二、野生中藥資源的保護

豐富的野生天然中藥資源既是提供中藥材商品的重要保證,也為藥材生產和品種改良提供了優質種質資源。某些野生狀態下生長的藥用動植物、其優良的生物效應和藥用品質,常常是人工栽培品難以比擬的,例如山參、白木耳、天麻和麝香等等,它們的質量和藥用價值,遠較人工栽培品和養殖品好得多。據估計,人工經過改良和培育的品種大約經過1015年開始發生品種退化,而且通常抗病性較差,容易遭受新的病蟲害的毀滅性打擊;而野生的動植物具有較好的抗病性和環境適應性,因而能為中藥材人工培育的品種的複壯和改良提供種質資源。動植物的生長除了較適宜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外還需要獨特的生態條件,動物的生長發育還需要一定的自主活動空間。因此,保護野生中藥資源品種及其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是保證我國中藥材生產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長期的重要的任務。

由於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掠奪式的捕采,我國的一些寶貴的天然中藥資源如野生人蔘、雪蓮、石斛、貝母類、藥用蛇類等處於瀕危品種

為了保護野生中藥資源,國務院於1987年頒布了《野生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條例規定: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藥材物種分為三級。

一級為瀕臨滅絕狀態的稀有珍貴野生藥材物種;

二級為分布區域縮小,資源處於衰竭狀態的重要野生藥材物種;

三級為資源嚴重減少的主要常用野生藥材物種。

一級保護野生藥材物種禁止採獵,二級和三級保護野生藥材物種的採獵,必須按照縣以上醫藥管理部門會同同級野生動物、植物管理部門規定的計劃,報上一級醫藥管理部門批准後執行。本條例自1987年12月1日起施行。其中76種重點保護的野生藥材物種如下:

一級保護物種(4種):虎、豹、賽加羚羊、梅花鹿。

二級保護物種(27種):馬鹿、林麝、馬麝、原麝、黑熊、棕熊、穿山甲、中華大蟾蜍、黑眶蟾蜍、中國林蛙、銀環蛇、烏梢蛇、五步蛇、蛤蚧、甘草、脹果甘草、光果甘草、黃連、三角葉黃連、雲連、人蔘、杜仲、厚朴、凹葉厚朴、黃皮樹、黃檗、劍葉龍血樹。

三級保護物種(45種):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棱砂貝母、新疆貝母、伊犁貝母、刺五加、黃芩、天門冬、豬苓、條葉龍膽、龍膽、三花龍膽、堅龍膽、防風、遠志、卵葉遠志、胡黃連、肉蓯蓉、秦艽、麻花秦艽、粗莖秦艽、小秦艽、北細辛、漢城細辛、細辛、新疆紫草、紫草、五味子、華中五味子、蔓荊、單葉蔓荊、訶子、絨毛訶子、山茱萸、環草石斛、馬鞭石斛、黃草石斛、鐵皮石斛、金釵石斛、新疆阿魏、阜康阿魏、連翹、羌活、寬葉羌活。

中國藥科大學周榮漢在「全國第五屆天然藥物資源學術研討會」上提出了要實施GAP,制定SOP(規範化操作規程),目前亟待解決的包括了「藥材自然資源量及最大持續產量的方法研究」和「珍稀瀕危藥用動植物的研究」等問題。

對任何野生藥材,都必須適度採獵,不能超越生態系統的負荷能力,以免資源增長失調,破壞生態平衡。植物類藥材一般應在種子成熟後採挖、動物類藥材應在繁殖期後收獵;注意輪采、輪育、采育結合,有條件的地方最好能封山育葯,給野生藥材以恢復、再生之機。礦物葯屬於不能再生的資源,更應該計劃採掘,避免浪費,為子孫後代保留葯源。

中藥資源是自然資源的一部分,資源教育是重要的國情教育。目前我國中藥材資源的研究和保護工作,仍然任重而道遠。

一些發達國家國土雖小,人口稠密,資源有限,但卻精心保護本國資源,提高環境質量。如日本每年需要大量生葯和木材,其中80%靠進口,而對國內資源嚴加控制和保護,其國內山地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英國國土面積僅24萬km2,人口就有5600萬,卻擁有超過國土10%的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對自然資源制定了嚴格的保護條例,是世界上自然保護立法最早的國家之一。

推薦閱讀:

緬甸翡翠場口分布,愛翡翠你必懂!
耳的穴位分布
看籌碼分布(轉)
從脊柱的運動及肌肉分布特點看常見腰疾患病因

TAG:中藥 | 分布 | 資源 | 中藥材 | 藥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