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 :《普賢言教》 第08集:思維難得之喻 思維數目差別
08-04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 傳喜法師主講 第8集:《思維難得之喻 思維數目差別》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十方三世一切尊法! 頂禮十方三世一切賢聖僧! 頂禮法王如意寶! 頂禮上悟下道大和尚! 頂禮西天東土,弘宗演教諸大善知識! 尤其是「業際無倒」非常困難。這裡面又說出重點「業際無倒」是非常困難的。如果三門行持惡業,並且一切所做全是為了今生的生計,雖然被稱為賢者或智者,實際上也是業際顛倒之人。五種他圓滿中,雖然佛已出世並說法,佛法也住世,但如果未入佛門則只具足三種圓滿。未入佛門則善知識不可能攝受,故此二圓滿不具足。入了佛門,但僅僅表面求法或得法,也不可能真正趨入正法。 這就更多了,現在社會當中我們看的是非常多,很清晰的。聽法的時候幾百、幾千、幾萬個在聽法,似乎傳一個法大家都得到,幾百、幾千、幾萬都得到,但是有幾個會真正的被上師攝受呢?反過來為什麼?有一次宣化上人在台灣傳法的時候,有個信眾舉手就要求:「師父,你一定要把我們當徒弟。」他就提了這麼一個問題要求師父,宣化上人說:「如果你把我當師父,那你就是我的徒弟。」 所以「師已攝受」包括什麼?確確實實對善知識生起一種信心、生起大的信心,如果沒有生起大的信心,雖然表面上求法,或者你也得到法了,包括我們在座的也不一定真正的說「為師攝受」。不一定到師徒的那種很好的狀態當中。所以不可能真正趨入正法。 真正趨入解脫道者必須了知輪迴一切無有實義,而且生起了真實的出離心的這樣的一個人,他真正是一個入道的。若行大乘道,還必須在相續中生起無偽的菩提心,也就是在我們的心地上發起真正的菩提心,是大乘道的佛弟子。至少也要對三寶有堅定不移的誠信,縱遇命難也不退轉。就是遇到有人拿槍架在你頭上跟你說:你到底是信佛,還是要命?你是要佛,還是要命?這時候你怎麼樣。 文化大革命來的時候很多人就說我要命,衣服拿去吧,經書拿去吧,佛像拿去吧,隨便你,我是不信佛的。我家那個時候是被地主逼的,我那個時候是被我師父騙到廟裡去的,跑出很多一大堆來,那個時代就會有出來的,槍還沒有架在脖子上,沒有架在頭上,就會這樣。所以,這種人他能夠解脫嗎?就是最低限度的,要對三寶有一個堅定不移的誠信,縱使遇到命難,有人要你選擇是要命,還是要三寶的時候,你也不能退轉。 如果沒有這種決心,僅僅在表面上口誦經文、身著僧衣等,也不決定已趨入佛法。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如理無誤了知、觀察暇滿之自性十分重要。你的心到底有沒有這個狀態?如果真正是這樣子的,過去的這些大德,他們為什麼修這些?修加行五十萬,要修十遍、二十五遍,這樣修?打好良好的基礎,基礎打得紮實了,具足了這樣子的功德了,自然功德不求而自得,自然會得到這些功德的。 『思維難得之喻』 下面思維難得之喻,來比喻這個難得。什麼難得?人身難得。我們再通過這種比喻來明白我們現在做人有多難,得到人身有多難。佛在經中說: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漂浮的木軛之孔與海底盲龜之頸,相遇很困難,得到人身較此更難。 這是什麼意思?木軛是什麼?木軛就是耕牛的肩上有一個木頭架子,木頭架裡面有一個洞,是幹什麼的?是穿繩子用的。木軛有的腐爛掉了、斷掉了,就漂到大海里,木軛漂到大海面上海底有一隻瞎烏龜,盲龜一百年浮到海面上來一次,然後波濤洶湧的海面上漂著一個木軛。這個海龜一百年上升一次,頭一伸就伸到這木軛的孔里去了。 這種機會多不多啊?大海大不大?那麼廣闊的大海里漂著那麼小小的一個木軛,小小的木軛也是一個木頭,他也沒有這個心要去找那個盲烏龜,盲烏龜也是沒有眼睛想對準木軛的孔,也沒有辦法來對準木軛孔的,而且大海的波濤洶湧木軛是顛簸不停的,盲龜也不是天天分分秒秒把頭伸出來,只是一百年才跑上來一次。 就這樣這麼巧,一百年上升一次的烏龜卻把頭一下子撞到木軛的孔里去了。我們現在獲得人身的這種機率比這個還要難。我們得人身多難!現在我們看看好像做一次人很容易的,不知道稀里糊塗就來做人了,不知道前世修了多少,積累多少功德才來做一次。 所以龍樹菩薩對樂行王教言當中也有:「大海漂浮木軛孔,與龜相遇極難得,傍生轉人較此難。」所以人從傍生道里、從畜生道里、能夠投胎到人里比這個還難。「故王修法得勝果。」所以他就勸皇帝應該修持佛法,這麼難得的人身,你如果把這麼難得的人身只去賺錢,只去求名、求利是不是太不值得?就好像我們就說拿大炮打蚊子。太小用這個人身,這麼難得的人身了。所以說在這個裡面勸皇帝應該好好的修持佛法,得到出離六道的聖果。 《妙法蓮華經》裡面也是這樣,《妙法蓮華經》後面重點就是這個,《妙莊嚴王品》裡面就講在人世間里妙莊嚴王貴為皇帝,但是你看他的夫人,他的兩個兒子,化現到他家裡來,是幹什麼?勸爸爸出家,只有出家才是人身最應該做的,皇帝都不要做了,做皇帝如果不出家,都把尊貴的人身給耽誤掉了。所以《妙法蓮華經》在最後卻寫《妙莊嚴王品》,裡面著重來宣說這麼一個意義。 並且寂天菩薩也說:「人身極難得,如海中盲龜,頸入軛木孔。」此外《涅槃經》等佛經中也講述了「在光滑的牆壁上撒豆,豆難以附著」以及「在針尖上堆豆一個也難以留住」的比喻。這些比喻在佛最後要涅槃之前,最後還是講了種種的比喻,讚歎我們人身難得。在光滑的牆上往上面撒豆子,牆上能有豆子停留下來嗎?就是有一個豆子停留下來,我們得人身就比停留下來的豆子還難。在針尖上堆豆子,能堆得住豆子嗎?針尖上放豆子能放得住嗎?針尖上放不住,但是得到人身比針尖上放豆子還難。因此我們應當了知人身極為難得。 『思維數目差別』 下面是思維數目差別。這種比喻裡面又從數目的角度上來讓我們知道人身是多麼難得。若觀察眾生的數量及次第則可推知,獲得人身實屬僅有。「實屬僅有」是什麼意思?我們在無量劫的輪迴當中,得人身是非常稀有的,所以「僅有」是什麼意思啊?或許一百萬年、一千萬年、十億萬年,當中你只能得到一次人身,所以人身難得而易失。「易失」是什麼意思?非常容易失去,如什麼?在無量無際的宇宙時空里,我們得到人身就像什麼?就像縫隙當中的一匹白馬忽然穿過去一樣,叫什麼?隙中白駒,就像縫隙里看到一匹白馬穿過去,那個亮一閃一下,白光一閃一下,我們百年的人身就是這樣子。我們得到人身非常難,而且失去人身又那麼快,那麼容易,所以說「實屬僅有」。 如經中說:地獄眾生猶如夜晚繁星,而餓鬼則如白晝之星。我們比喻一下就知道了,是餓鬼多?還是地獄多啊?地獄眾生多啊。地獄眾生多得像晚上的繁星。傍生道呢?跟地獄的比起來,就像白天的星星那麼少了。餓鬼眾生如夜晚繁星,而傍生則如白晝之星。這相比下來畜生多還是餓鬼眾生多?餓鬼的眾生像晚上的繁星那麼多,畜生、傍生道的就像白天的星星一樣那麼少。傍生眾生如夜晚繁星,而善趣眾生則如白晝之星。什麼叫善趣眾生啊?人、修羅和天道,人、天道稱為善道。畜生這些眾生像晚上的繁星那麼多,人天的善趣就如白天的星這樣稀少。所以這個人從數量上來又可以知道。 此外又說:地獄眾生猶如大地微塵,餓鬼眾生猶如恆河沙,傍生猶如酒糟,阿修羅猶如瀰漫的大雪,而人及天人僅僅像指甲上的微塵一樣。這個數量怎麼比啊?地獄的像什麼?地獄像大地微塵。餓鬼像什麼?餓鬼像恆河沙,恆河沙你知道有多細,有多少恆河沙。但是傍生像什麼?傍生猶如酒糟,酒糟多不多,酒糟是很多很多的。就是那個穀子的皮酒糟。 阿修羅猶如瀰漫的大雪,大雪的數量。但是人和天人就像我們指甲上的灰塵,微塵一樣。總之,善趣的身體極其稀少。如果夏季觀察,則僅僅一方草地上存在的含生,或一個蟻穴中的螞蟻數量,也超過了南贍部洲的人數。我們南贍部洲多少人?現在世界上六十億人口。夏天你去找我們寺廟裡的螞蟻數量就超過六十億,對不對?你就可以知道,從這上面我們可以看得到人與傍生的比例顯而易見。 思維人間也是這樣,如果觀察無有佛法光明之邊地的眾生數量,就會了知生在有佛法光明地方的人極為罕見。再這樣一比,大家都是人,但是很多地方的人,生在沒有佛法的地方,我們有佛法的地方才有多少人吶?尤其是具足暇滿的人身,更是絕無僅有。 思維這些道理之後,想到自己如今已獲得了真實暇滿,應當生起歡喜心。六十億人裡面有幾個是信佛的?中國十二億,中國十二億有幾個人信佛的?有幾個人是暇滿?這想一想,我們有多幸福啊! 《讀者文摘》里轉載了《新華日報》一篇文章《清點你的財物》,我這裡也可以讀給大家聽聽。《清點你的財物》作者黃云:「如果早上醒來,你發現自己還能自由呼吸,你就比在這一周離開人世的一百萬人更有福氣。」一個星期這個地球上,將有一百萬人離開這個人世間,你早上醒來,你發現你還能呼吸,你還不錯,你很幸運,你比那一百萬人幸運。 「如果你從未經歷過戰爭的危險,被囚禁的孤寂,受折磨的痛苦和忍飢挨餓的難受,你已經是好過世界上的五億人。」你已經在這個世界上六十億人裡面,其中有五億被戰爭折磨,在那受著監獄的這種孤寂,受著種種的折磨,痛苦的折磨,甚至忍飢挨餓。這個世界上六十億當中,其中有五億是這樣的。如果你不是這樣的,如果你從沒有經歷過這些,你就已經是好過世界上的五億人了。 「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足夠的衣服,有屋棲身,你已經比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人更富裕了。」因為什麼?這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人,有的人沒有食物,有的沒有棲身之所,有的人衣食還不足啊,房子也沒有,所以你已經是屬於那百分之三十的人了,六十億裡面你屬於百分之三十的人了。 「如果你銀行戶頭有存款,錢包里有現金,你已經身居世界上最富有的百分之八的人之列了。」我們在座的口袋裡有沒有現金?銀行里還有沒有一點存款?如果你有的話,你已經是這世界上百分之八的富人。你的經濟還是富足的,是富人之列了。 「如果你的雙親仍然在世,並且沒有分居或離婚,你已屬於稀少的一群了。」屬於稀少的一群了。「如果你能抬起頭,帶著笑容,內心充滿感恩的心情,你是真的幸福啊!」你能帶著笑容面對著人生,你真是幸福的人!大多數的人沒有這樣,街上有幾個人是昂著頭,笑著臉走路的? 「如果你能握著一個人的手,擁抱他,或者只是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你的確是有福氣啊!因為你所做的,已經等同上帝才能做到的。」只有上帝才會與人為友,天下的人都是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人一樣,握著他的手,或者擁抱他,或者拍著他的肩膀,很親切的跟他。你如果是這樣子,上帝才能做到的事,你做到了。 「如果你能讀到這段文字,那麼你更是擁有雙份的福氣,你比二十億不能閱讀的人更幸福。」為什麼?這世界上有的是盲人,有的是什麼?二十億,因為六十億裡面,很多是小孩子,小孩還不識字,還不能讀,所以你能讀到這個,你已經比這世界上的二十億幸福了。 「看到這裡,請你非常認真地對自己說一句:啊!原來我是這麼富有的人!是的,想想這些,你還有什麼不快樂的呢?」所以我們平時也勸大家說,你皈依三寶你是個佛教徒,你應該很快樂的,為什麼?因為你已經是世界上有暇滿人身的人了,你是暇滿人身的。你想一想地獄當中那麼多眾生、餓鬼道那麼多眾生、傍生道那麼多眾生、修羅道那麼多眾生、我們居然是人,我們竟然是萬物之靈。甚至我們已經聽聞到佛法,已經入了聖教追求解脫,太可貴了! 所以我們再接著我們上師言教。尤其是具足暇滿的人身,更是絕無僅有。思維這些道理之後,想到自己如今已獲得了真實暇滿,應當生起歡喜心。所以我們要為了真實的暇滿要得到,要仔細的觀察、檢驗,如果你真的得到了,真是了不得!應當生起歡喜心來。 如果暇滿所有功德完全具足,則從今天起實現了所謂的珍寶人身。如果不具足,雖然世間法方面聰明伶俐、智勇雙全,但也不算是珍寶人身。大家要知道只是普通人身了,或稱為相似者、災禍者。這個災禍者更嚴重。有的人因為他沒有正確的人生觀,雖然智勇雙全,雖然聰明伶俐,卻為自己造下彌天的重罪,永墮惡道而不返的這樣一種因。所以說災禍者或稱為無心者,他來到這世間,他不來思維人生的意義、生命的意義,所以稱為無心者,或者稱為叫空返者。得到我們珍貴的人身寶貝,卻沒有利用它。空返者,返到哪裡去了?又返回到三惡道里去了,空返者。 這種人就像手中已得到了如意寶,卻無義空耗,或者已到珍寶金洲,卻空手返回一樣。什麼是真正的如意寶啊?人身就是真正的如意寶,人身可以成佛。所以說我們真正的如意寶,人身是非常難以得到的。所以如頌云:「獲得人身寶,得摩尼難比,諸無厭離人,豈不見空耗?」得到這樣珍貴的人身就像摩尼寶貝一樣,得到這樣一樣珍寶。如果「諸無厭離人」,對世間的輪迴不生起厭患的心的,你不是把這個珍貴的人身空耗掉了嗎? 遇到一個好的師父,比得到一個王位還難,你說我現在當皇帝了,當皇帝比起來尊貴,還是得到一個好的師父尊貴?佛告訴我們得到一個殊勝的上師「得王位難比,諸無恭敬者,豈不視等伴?」如果你遇到一個好的師父,遇到人生這麼好的一個指引者,你一點恭敬心都生不起來,「豈不視等伴」這句話,你自己也不珍惜你自己「豈不視等伴」這句話就是這個,這都是佛經裡面的語言。 「求發心律儀,得官位難比。」你今天能夠發心,發出離的心,還是菩提的心?或是求三皈,或者求五戒,求這些其實比得到官位,這兩者比起來,還沒是求發心和得律儀這個難,比得到官位還要殊勝。「諸無悲心者,豈不見拋石?」如果你身心裏面沒有生起這種悲心,比如說發了菩提心的人對生命沒有悲心,沒有真實的去實踐你的發心,安住在你的律儀,那你人生就像拋出去的石頭,生命就像在時空里空空的滑過,最後「嘭嗵」掉在地下一樣。人身如果不這樣去行持,生命就好像是百年的過客,過了之後掉到哪裡去了?掉到三惡道里去一樣,所以說「豈不見拋石」。 「得續部灌頂,輪王位難比,諸無誓言者,豈不徒灌水?」如果上師在給大家傳續部的這種經義,甚深的教法得灌頂,如果你還是自己沒有清凈的誓言,還是三心兩意的,這樣子徒然空空的在頭上灌一點兒水而已。 「見心性本面,見諸佛難比,諸無精進者,豈不見迷亂?」在我們的一生當中,偶爾也有在善知識的加持下、引導下,偶爾的明心見性。但是明心見性是什麼?比見諸佛難比。因為你見到佛也不一定讓你明心見性,但是你卻得到了明心見性的這樣一種珍貴的機會,真正的智慧的顯現。 所以這個比喻就像前面「得續部灌頂,輪王位難比。」轉輪聖王是什麼?轉輪聖王管著我們一四天下,到時候飛碟、金輪寶會現前,象寶、馬寶、將軍寶、如意摩尼寶……七寶會現前,輪王是非常了不得的,他統治天下不是靠打仗的,他名聲到哪裡,別人自然臣服,這樣轉輪聖王。但是得續部的灌頂比得到轉輪聖王的位還要難,其實兩個比起來的話,還是得續部灌頂更難。但是在上師面前沒有清凈的誓言,這不也是徒勞無益的嗎?所以明心見性比見諸佛還難,但是見性了之後,見性了之後也不精進修持,也就是念佛的人沒有真實的去念,沒有凈念相繼的這樣去做,豈不見迷亂?還是顛顛倒倒的。 這樣的暇滿也並非是偶然或僥倖獲得的。就像我們現在得到這樣的人身,不是偶然得到的,也不是僥倖得到的,這是由哪裡得到的?而是多生累劫中積集二種資糧(福德資糧、智慧資糧)的果報。大智者稱幢說:「得暇滿人身,非由力強得,乃是積福果。」我們得人身不是搶來的了,不是說力量大這麼得的,而是由累世積累的福報所得來的果報,得來的果報。所以我們既然無量世來修積的果報,才得到這樣的人身,難道我們就把這麼珍貴的人身簡單的把他過去嗎? 雖然得到人身,但若無有正法的光明,未信佛教者,恆時造惡業,則比惡趣眾生更惡劣。這句話那講得更清楚了,如果沒有遇到佛法,沒有在正法的光明當中,他這種人他比惡業的眾生還要惡劣。為什麼?因為人的能力強,他造惡業比豬、比狗、比牛還要能力強。 如米拉日巴尊者對獵人怙主金剛說,米拉日巴在山當中那裡坐靜,非常高的一座山,忽然有一隻鹿奔跑著過來了「呼呼」喘著,鹿的後面就聽到獵犬狂吠的聲音。米拉日巴尊者就知道有獵人,有一隻獵犬正在追著這個鹿,鹿就是他們眼中的獵物。結果這個鹿就跑到尊者的面前,然後匍匐在尊者的右邊,這隻獵犬在沒有看到尊者的時候拚命的叫,但一看到尊者的時候,慢慢慢慢不叫了,呼吸著遢著舌頭,它看尊者走過來聞聞尊者之後非常調柔,獵犬也不張牙舞爪的了,然後就非常馴服的卧在了尊者的左邊。 然後這個獵人,這個獵人以前稱為獵人,他後來出家叫怙主金剛,以前稱為叫獵人。他氣喘吁吁的追上來了以為他的獵狗已經咬住了這隻鹿了,沒有聲音了,但是走過來一看,奇怪,有一個人坐在那邊,鹿卧在他的右邊,他的狗變得不像是狗了,養的小寵物狗一樣,卧在了尊者的左邊,而且它兩個和睦相處,鹿看看狗,狗看看鹿。天下哪裡有這種事啊?他心裏面就疑惑,這個人是鬼還是神哪?怎麼把我的狗迷惑成這樣的程度了?所以他就搭弓射箭遠遠對著尊者就射箭,本來他箭法是非常高明的,百射百中的,但是他的箭怎麼偏偏就射不中尊者,從尊者的左邊過去了,右邊過去了,氣的不得了,他就跑近一點,我對著你射,還是射不到。這個時候他就覺得奇怪,就愣在那邊琢磨不透。 這時候尊者開口對他講話了告訴他:「本來佛說暇滿人身珍貴極難得,但看見像你這樣的人,便覺得人身並沒有什麼珍貴難得的。」他對怙主金剛說。再沒有比人身更容易成為惡趣墮石的了。就像秤砣一樣,人身如果沒有修持正法,人身造惡業是非常快的,墮落惡趣像一塊石頭一樣直往底沉。 如今無論行善或者造惡,都是自己做主,如頌云:「此身行善即是解脫舟,此身造惡便是輪迴錨。」你要坐船漂過苦海,還是做苦海的一個錨?死死地紮根在苦海里,所以此身行善就是解脫的舟,此身如果造惡便是輪迴的錨。 「此身一切善惡之奴僕。」身體是什麼?身體就是善或者是惡的奴僕。那我們大家要想一想,到底我們身體要作為善的奴僕、還是作慈悲的奴僕、是作為出離心的奴僕呢、是作為菩提心的奴僕呢、還是作為惡業的奴僕呢?所以大家要考慮清楚。 因此,由往昔積累的福德力,如今獲得了具有十八種暇滿的人身,如果沒有求得殊勝妙法精華,而在尋求今生的衣食和世間八法中,無義空耗暇滿人身,臨終時只能是手抓胸口,追悔莫及,多麼可惜啊!因為什麼?死的時候惡業現前,這時候五臟六腑就像毒火在熏燒一樣,難過手抓胸口。大家到那個時候追悔莫及,那個時候就糟糕了。所以《入行論》當中說:「既得此閑暇,若我不修善,自欺莫甚此,亦無過此愚。」如果我們今天得到閑暇的人身了,我們不修善自己欺騙自己,沒有比這個更加嚴重的了,世間也沒有比這個更加愚痴的了。 所以,為什麼有的人看到我們出家人,看到我們佛教徒說他們迷信了,他們很笨的,自己的錢不用去買魚去放生,魚、雞、鴨就是給人吃的,他們不吃還拿去放,笨不笨?錢他自己不知道花,還要跪下來舉得高高的,磕頭供養給出家人。那些出家人笨不笨?不要女的、不要財、不要生兒育女。這些人笨不笨,腦筋肯定有問題。 但是我們中國的祖先,我們中國的仁人義士他說:大智若愚。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他會超越這世間一般的低劣的眼界。這種叫鼠目寸光,超越這些把人身提升,生命才能提升人格,生命向上提來超越這些現象,超越輪迴的這種苦海、苦報,所以我們佛教徒乃是智慧之後的行為。 這麼多的道理世間的人哪裡知道?佛教徒如果不是來皈依佛法,不是進來好好學習,你不知道人身還有這麼多的道理在裡面。所以說人身不是來行善的話,沒有比這個更愚痴的人身了。 可見,今生是決定永遠行善或永遠作惡的關鍵。所以我們應當思維,思維什麼呢?如果今生沒有得到堅固地,什麼叫堅固地?極樂世界就是堅固地,沒有得到堅固地,來世也難以獲得如此閑暇。這一生如果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生不修行成就,你來生你還想做人身,簡直是像做夢。 如今應當精進,並且應以「加行發心、正行無緣、後行迴向」三殊勝攝持。這一句什麼意思啊?加行發心什麼意思?就像我們講經之前,聽經之前,先合掌發心:為天邊無際的眾生而發心聞法!就為了一切眾生的解脫,我們今天在這裡聽經,這叫加行發心的殊勝。 正行,就像我們現在聽經的時候,沒有我相、沒有人相、沒有眾生相、歷歷分明,了無掛礙,智慧顯發。那種業障啊、煩惱都慢慢慢的消除在聽經聞法的過程當中,這就叫正行無緣殊勝。 後行迴向是什麼意思呀?我們最後結束合掌的時候迴向:「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但願一切眾生的愚痴、業障,皆因佛法的功德而消除。所以最後我們還是迴向給一切眾生,這叫後面迴向殊勝。所以,一切的修行要具足這三種,乃至攝持在這三種狀態裡面,反覆的觀修、行持。 印光大師有一次在閉關當中,寧波觀宗寺有弘法社的一位法師,他是弘法的,有一次他到靈岩山,那個時候去靈岩山不方便,不像我們火車一乘就去了,那時候不是很方便,到蘇州靈岩山去叩關。印光法師就問他說:您是哪裡來的?他說:我是寧波觀宗寺。他說:您在寧波觀宗寺住什麼寮口?他說:我是弘法社。一聽,既然你是弘法社,你已經是法師了,你還來問什麼,已經是弘揚佛法的人了,你還問什麼?他說:我請問法師,什麼叫修行,該如何修行?就是這樣,該如何修行?印光大師就說:你已經是弘法的法師了,你怎麼問這個問題?當時他關房裡有一個小門,關房門是鎖上的,但是有一條小門,這個小門裡見一下人的。 然後就這樣跟他說:修行如吃飯一般,吃飯一樣。就把門關上了,小門就關上了。這什麼意思啊?這就像我們今天講的,應當反覆的觀修和行持。我們吃飯是不是反覆吃?是不是今天吃了,明天不吃了,上午吃了下午不吃了?所以修行就像吃飯一樣,反覆的。我們今天聽了,只不過我們大家有個開頭了,法你們已經得到了,你們應當反覆的去觀察,觀察自己到底是不是這樣?如果是這樣趕快把它修正掉。如果已經三十六種垢染都沒有了,你應當把它持住,保持凈念相繼,把它保持住就叫修行了。 如是修持,在自相續中對暇滿難得生起定解的界限是怎樣的呢?這個時候尊者用反問的方式來加強我們的認識,說如果你的內心裏面已經對三十四種暇滿生起了定解了,已經有決定的這種理解了,那這種表現是什麼呢?是什麼樣的一種徵象呢?這裡面尊者用設問的方法來提醒我們,來讓我們著重的對這個問題認識。 這時候下面就回答我們應像金厄瓦格西一樣。為什麼應該像金厄瓦格西一樣呢?因為他從來不睡覺,厲害不厲害?從來不睡覺,唯一修持善法。他一輩子連覺都不睡,一直就是處在善法之中。所以善知識仲敦巴說,其中有一位善知識知道他這件事,仲敦巴也是他的師父,就跟他講:「弟子啊,應當驅除身體的疲勞,否則四大不調身體會生病的。」 你說這有沒有理啊?還是師父講的呢,但是這個弟子怎麼說啊?金厄瓦格西說:「身體健康固然是好的,但我一想到此暇滿難得時,就覺得沒有空閑休息。」身體好雖然好,但是我一想到暇滿人身這麼難得,簡直就沒有時間把這麼難得的人身用來休息,用來睡覺。所以金厄瓦格西念誦了九億遍的不動佛心咒,一生當中從未睡眠過。在相續中沒有生起這樣的定解之前,應當精進修持。 在我們的心裏面,如果你說暇滿難得你說已經得到了,但是你沒有證到暇滿難得的人身,你沒有這種狀態的話,尊者告訴我,你還是應當精進的再精進修持,說明你還沒有這種證相,如果暇滿難得的這種證相現前了之後,你連休息都不想休息,你會拚命的修行的。所以我們這裡有這樣一尊模範,金厄瓦格西修行暇滿難得的這種狀態。 所以前幾天我一直常常跟大家講,我有時候也真的有這種感覺,就覺得分分秒秒太難得,覺得心如果不踏在正法裡面,不處在解脫的狀態裡面非常的難過。因為什麼?一秒鐘沒有在解脫的狀態里,你就在生死狀態當中,這種痛苦的逼迫使自己非常的難過。所以,心要一直安住在這種不生不滅的狀態當中。 所謂念佛,或者是禪觀都是一樣的。念佛是什麼?念佛就是禪觀了。禪觀是什麼?禪觀就是念佛了。念佛就是具足信心,願力和這樣行持,念佛的這三種。所以,真正你能夠暇滿難得你這種感受有了,真正你就念佛,凈念相繼也就成功了。 「雖得閑暇而乏真實法,雖入佛門而耽非法行, 我與如我愚痴諸有情,獲得暇滿實義祈加持。」 這是華智仁波切用這四句偈頌,把所有的總結起來,然後真誠的向三寶祈求,這四句。「雖得閑暇而乏真實法」,雖然得到閑暇了,但是沒有真實法來依靠。「雖入佛門而耽非法行」,雖然進入佛門了,卻是還沉湎在世間八法當中。「我與如我愚痴諸有情」,這種狀況的人是他願意這樣嗎?其實不是。是生命願意墮落嗎?其實也不是,一切的生命都是追求快樂的,所以說「我與如我愚痴諸有情,獲得暇滿實義祈加持。」實義是什麼?我們就得到真真實實的這個暇滿的這種狀態,為了得到真真實實暇滿的狀態,祈求三寶您加持我們這些,我和像我這樣愚痴的眾生吧。 所以,華智仁波切詳細的告訴給我們三十四種暇滿的真實義,同時又祈禱三寶加被我們,令我們都能真正的明白,然後踏上真正的解脫之道,這是暇滿難得之引導。 今天我們講到這裡就圓滿了,所以以後明天要講「壽命無常」。因為我們得到了暇滿難得之後,對壽命無常沒有很多的感受,然後繼續告訴我們壽命無常。所以,你明白壽命無常之後,你就會自己鞭策自己修行。所以,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 南無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光明思維
※淺悟黃鑒老師的「運用太極思維,活學六爻占斷」
※認真真誠誠懇懇請每隻胖友了解下VIA
※「六度思維」教你開拓萬能人脈
※創造性思維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