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健康:精神內守,養心之法,病安從來
【養生秘訣】
控制情緒。《黃帝內經》說:「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明確指出,為貪圖一時的快樂而違背生活規律、不善於控制自己的精神情緒,必然導致精神的過分耗散,從而引起氣血的大量損耗,嚴重影響身心健康,非常容易使人過早地衰老。生活中的事實也多次證明,一個不善於控制、駕馭自己的情緒、經常大哭大鬧、喜笑過度的人是不可能長壽的。
勿施嫉妒。
「高下不相慕」是《黃帝內經》里一句重要的養生格言,意思是說社會地位高低不等的人不要因地位的懸殊而相互傾慕,應各自安心於自己的本位。現代研究表明,羨慕乃至嫉妒別人的地位、名聲、才華、品德、成就、外貌,等等,必然會使人心情抑鬱、情緒煩躁,進一步引起一系列生理變化,如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血壓升高、血清素的活性水平降低等,導致免疫功能紊亂、神經功能失調,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歷史上因嫉妒而產生的悲劇舉不勝舉,如《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才華出眾,但生性善嫉,處處嫉恨比自己更有才華、更有智謀的諸葛亮,終因久郁在胸,吐血而亡。消除嫉妒的根本方法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加強內心修養,控制自己的嫉情,把羨慕的情結轉化為追趕的動力。
少私寡慾。
《道德經》中的養生觀是「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少私是指要減少私心雜念;寡慾是指要降低對名利和物質的貪慾。《黃帝內經》則指出,養生者必須做到「恬淡虛無」、「志閑而少欲」。
《太上老君養生訣》更明確地指出:「且夫善攝生者,要先除六害,然後可以保性命延駐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聲色,三者廉貨財,四者損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接著又進一步指出:「六害不除,萬物糾心,神豈能內守?」由此可以看出,要做到內守精神,就必須加強個人修養,少私寡慾,真正戒除擾亂心神的「名利」、「聲色」、「貨財」、「滋味」、「佞妄」、「妒忌」這「六害」。
【中醫箴言】
箴言:謹修爾身,慎守其真,還以物與人,則無所累矣。(戰國·莊周《莊子·渙文》)
語譯:要十分謹慎地修養自己的身心,小心謹慎地守住自己真元的心神,將一切身外之物交還給他人,則自己也就一身輕爽而無累贅之牽累。
【延伸閱讀】
鑒於此,壽世青在其所編的《養心說》里指出:「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過憂,既事不可留住,聽其自來,應以自然,任其自去,忿憤恐懼,好樂憂患,皆得其正,此養心之法也。」
意思是對日常生活中沒有發生的事情不要過早地擔憂;發生了的事情不要過分地擔憂,往事由其過去、來者任其自然,處事不驚、臨危不亂,在任何複雜的問題面前都要保持一種穩定的心態和達觀的態度,順應事物的自身規律來解決問題,千萬不要為各種瑣事來費盡心機、挖空心思,適時的「糊塗」又何嘗不可呢?
推薦閱讀:
※中國人精神—智慧的源泉——老子《道德經》
※徐勇民:楚文化精神非常當代
※馬文瑞憶周恩來:思念不盡 精神常在
※成功的七大精神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