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嘗一點兒中藥(五)——健脾除濕的白朮
白朮(zhú)屬於菊科、蒼朮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涼爽氣候,以根莖入葯,具有多項藥用功能。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於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傅青主男科》記載:腰痛,凡痛而不止者,腎經之病,乃脾濕故也,方用白朮四兩,苡仁三兩,芡實二兩,水六碗,煎一碗,頓飲之。此方治夢遺之病亦甚效。
所以見遺精,不能一味去澀收,有些屬於體內濕氣重的敗精濁血,排出去屬於人體自救行為。
有的人腰痛,表現為早晨醒來後,腰僵硬困重,活動後減輕,這便是寒濕停聚腰部,阻滯經絡,不通則痛,舌頭伸出來一般是胖大,苔白膩,此時我們一般會給他用上腎著湯,即是任之堂葯對裡面的腰濕四葯:炒白朮50克、茯苓40克、乾薑30克、炙甘草10克。
《醫學實在易》認為「白朮能利腰臍間之死血,凡腰痛諸葯罔效者,用白朮兩許,少佐它葯,一服如神」,「利腰臍間血」可理解為健脾祛濕,濕去則血自行。
(點擊可收看視頻)
這也是《金匱要略》中有一方為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治療寒濕引起的水腫,其臨床表現為「身體重,腰中冷,如生水中,形如水狀……腹重如帶五千錢」。用甘草、乾薑以溫中,茯苓、白朮健脾化濕,以達燠土以制水之功效,臨床用於治療寒濕帶下、妊娠水腫、腰椎間不利皆可達到理想效果。因此白朮又是婦科常用藥。
張錫純先生有用白朮治療脾虛引起的腹瀉。一婦人年三十許,泄瀉半載,百葯不效,脈像濡弱,右關尤甚,知其脾胃虛也,用生白朮軋細焙熟,再用棗肉六兩,和為小餅,爐上炙干,當點心服之,細細嚼咽,未盡劑而愈。
小孩子經常流口水,叫做解頤,為脾虛原因,可以用白朮10~30克,煎水,緩緩飲之,每每有效果。
《傅青主女科》中也常常用白朮治療帶下、浮腫之類,方用補中益氣加減,取健脾昇陽除濕之效。因此,在治療腰痛時不可一想便是腎虛,對於腰部不利,或水腫,或冷,或下肢
李時珍曾經用白朮煎湯漱口,治療牙齒長得過快,中醫上稱為髓溢症,齒為腎之餘氣所化生,土能制水。對於骨刺病、骨質增生,也類似腎水不固導致髓溢現象,也可以用培土製水的方法。
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有一少年,飲飽食傷胃,平時又憂勞思慮傷了脾,心為火,土為脾,脾虛子病及母傷了心氣,所以脾胃病很容易引發心臟病。這對現代人的作息習慣也可以作為警示。這個少年以後就常服用炒白朮,最後脾胃得健,心氣得養而痊癒。
古人稱,常吃參苓白朮散,可以羽化升仙。參苓白朮丸主要由人蔘、白朮(麩炒)、茯苓、山藥、薏苡仁(炒)、蓮子、白扁豆(炒)、砂仁、桔梗、甘草等組成。參苓白朮丸的功效:健脾益氣、利濕止瀉。參苓白朮丸組方中人蔘、白朮、扁豆等健脾益氣,恢復脾胃功能,白朮、茯苓等又能健脾化濕,減少腹瀉次數。參苓白朮丸的其他成分例如山藥、砂仁均具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薏苡仁還具有利濕的作用,對人蔘、白朮、茯苓起到輔助的作用,療效更佳。參苓白朮丸在臨床中多用於治療由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欲不振,大便溏瀉,身體消瘦,脘腹脹滿,精神疲倦,四肢無力等症。
對於口腔潰瘍,久不收口的,用黃芪、白朮也可以減輕癥狀,減少複發,因為白朮可以療死肌,促進傷口癒合。
治療面部痤瘡,形成的痘印,皮膚凹凸不平,重用白朮,補脾以生肌肉。治療手部濕疹,抓破皮,傷口不易收口,也重用白朮,培土以生金,肺主皮毛,使肉能養皮。治療寒濕腰痛,更是要重用白朮,取白朮能燥濕健脾,濕邪化開,腰部濕邪就減輕了。白朮治療脾濕不傷正氣,還能補脾養脾。《黃帝內經》上稱:「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脾主升清、散精,脾虛則體內水濕不能代謝出去,腳氣、濕氣、寒濕腰痛、痰濕咳嗽都要從脾論治,取脾能勝濕之意。
所以治病必求其源,中醫的辨證論治,不是辨病論治,中醫高手就是抓住疾病的「證型」,就可以用藥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也可以關注喜馬拉雅音頻,同步收聽。
我們明天再見!
您與家人的健康,是我們前行的最大動力,太極周天灸與您相伴,一路以「艾」相隨,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推薦閱讀:
※中藥治病之小議
※《500種中藥現代研究 利水滲濕葯》
※古代常用的五味補腎養生中藥
※【引用】吃中藥零食也要注意禁忌
※糖友小心這些披著「保健品」「純中藥」外衣的害命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