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靜案件到玄武門事變
新朝裂痕:劉文靜案件孟憲實唐朝內部的爭鬥,最慘烈的莫過於玄武門政變。一個剛剛建立起來的王朝,忽然發生嚴重分裂,最後竟然走到兵戎相見的程度。然而,政治的活動從來就沒有突然,冰凍三尺的過程往往被省略了,勝利者也偏好以簡單的道德原則進行解釋。尋找揚起風暴最初的蝴蝶,需要回放很多鏡頭。玄武門事變的早期因緣,要從李淵稱帝說起。具體的緣由,就是劉文靜案件。618年,李淵在長安稱帝,唐朝正式建立。太原起兵之時,李淵建立大將軍府,裴寂為長史,劉文靜為司馬,雙方沒有什麼太大的差距。李淵稱帝之後,劉文靜成為納言,即門下省負責人。裴寂為尚書右僕射,加上皇帝的格外重視,裴寂遙遙領先,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而劉文靜僅僅充當了部門領導,差距顯而易見。從太原起兵到經營天下,若論功勞,裴寂遠不如劉文靜。李淵與突厥的聯繫,是由劉文靜完成的,從此唐朝不再有後顧之憂。進攻長安過程中,劉文靜及時拿下潼關,讓唐朝可以安心收拾關中。隋朝大將屈突通及其統帥的軍隊,是隋朝關中最主要的軍事力量,最後也是投降在劉文靜手下。裴寂到底有什麼功勞,讀《唐書》就知道,他的一個很重要功勞是把管轄的隋朝物資贈送給李淵,另外就是勸李淵稱帝。隋煬帝死後,李淵稱帝還需別人勸嗎?何況,李淵稱帝是李淵集團中每個人的願望,怎麼就成了裴寂的功勞?今天不明白的事,當時人也有不明白的,劉文靜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位。劉文靜的武功,在唐朝建立之後依然沒有停止。唐朝領兵打仗的重任通常是由秦王李世民來承擔的。李世民出征時,有自己常用的團隊,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人物就是劉文靜,他總是出任李世民的副官。武德二年(619),大約在春夏之際,劉文靜終於出事了。劉文靜有一個小妾,後來失寵了,不知道是不是劉文靜另有新歡。這個小妾妒火中燒,她決定報復劉文靜。她像一個潛伏者守在劉文靜身邊,每天仔細觀察劉文靜的言行。這一天,劉文靜跟他的弟弟在一起吃飯喝酒,一邊喝一邊罵裴寂,說裴寂不是東西,劉文靜甚至拔出劍來砍自己家的房柱,說有機會—定要殺掉這個傢伙。小妾在旁邊伺候,不露聲色。事後,她立刻找到自己的哥哥,她哥哥馬上到朝廷去報案,報劉文靜謀反。要殺朝廷宰相,不是謀反嗎?床笫連通廟堂,小情感再次釀造大事件。朝廷格外重視,成立了一個臨時法庭,裴寂和蕭璃都參加進來。裴寂是尚書僕射,蕭踽是中書令,兩個很大的官,來親自審理這個案件。案件牽連裴寂,現在又讓裴寂出面調查,這不違反迴避原則嗎?這是皇帝安排的,自有皇帝的考慮。劉文靜的回答是:喝酒喝多了,說過什麼話是保不定的,不過我承認是有怨言的。我跟裴寂都是太原起兵功臣,現在裴寂高高在上,我跟大家都差不多,我的才能不比他的差,我的功勞也比他多,我還立有軍功,為什麼現在成了這個樣子,我不服。要說牢騷的話—定會有的,但是沒有謀反。劉文靜很坦白,很鎮靜,但是他的態度大有深意,很值得研究。如果他矢口抵賴,說沒有說過任何話,純粹是誣陷。那樣,法庭反而好辦了。案件也許就更簡單了。但是,他竟然坦然面對,承認對朝廷有意見,案情瞬間複雜化了。家庭糾紛是案件爆發的導火索,不是很重要,如果利用這—點大事化小完全沒有問題。大臣之間的矛盾也屬正常。根據歷史記載,當時劉文靜與裴寂之間確實矛盾很大,朝堂之上,二人經常發生激烈爭吵,人所共知,並不新鮮。重要的是劉文靜與朝廷的矛盾。他很坦率地說,他跟裴寂功勞相似,甚至功勞高於裴寂,但是朝廷還是重用裴寂而不重用自己,本來地位相當的兩人現在已經有了巨大差距。這個差距顯然是皇帝造成的,比如當劉文靜反對皇帝對裴寂過分親近的時候,李淵根本當作耳旁風。現在劉文靜直接把不滿說出來了。這是案情的新發展,屬於新的事實。原告不知道什麼時候消失了,案件在審查過程中逐漸發生了變質,矛盾雙方從劉文靜與裴寂轉化為劉文靜與皇帝、與朝廷。臨時法庭至少有三個人,蕭璃、李綱和裴寂。三個人形成兩派觀點,蕭璃和李綱認為不是謀反,裴寂認為是謀反。前者強調劉文靜與裴寂的不和不是大問題,酒後言論也不能當真。朝廷新建,團結為上。裴寂強調反對我是表面現象,根本上劉文靜是在反對皇上。現在唐朝剛剛建立,四周都是強敵,劉文靜不殺會形成更大的禍害。皇帝李淵,顯然內心也頗為矛盾,於是他徵詢秦王李世民的看法,畢竟李世民更了解劉文靜。李世民說:「義旗初起,先定非常之策,始告寂知,及平京城,任遇懸隔,止以文靜為觖望,非敢謀反。」李世民也認為劉文靜有戰功,可是現在待遇比較低,說他有不滿是可以的,但是說他謀反是不對的。李世民和劉文靜也有更多相似之處。他們對於朝廷有意見,沒有任何遮攔地表達出來。李淵是一個性格細膩的人,看起來猶豫不決,實際上是他思考得很細緻。李世民如此支持劉文靜,他不會不提高警惕的。劉文靜是不是謀反,其實關鍵在皇帝的看法。這不僅是對李淵的考驗,也是對新王朝的考驗。殺與不殺之間,對於李淵來說,也確實大傷腦筋。如果從我們今天的角度看,殺劉文靜就是對蕭璃、李綱和李世民的否定,不殺劉文靜就是對裴寂的否定。認為劉文靜謀反的只有裴寂,而裴寂的話最不可採信,因為裴寂與劉文靜的矛盾人所共知。無論從案情還是大臣關係來看,李淵不殺劉文靜應該更得人心。但是,出乎意料的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武德二年八月,李淵決定劉文靜謀反罪成立,該案以劉文靜被殺而結束。李淵作為皇帝,他究竟為什麼要殺掉劉文靜呢?多年以來,兩種說法影響最大。其—,誅殺功臣說。這種說法主要來自劉文靜,被《兩唐書》的作者所接受。劉文靜和他的弟弟一同被處決。劉文靜在臨刑前撫膺嘆道:「高鳥逝,良弓藏,故不虛也。」這個典故我們知道,就是殺功臣的故事,這個原話也是西漢淮陰侯韓信臨死之前說的。天下勝利了,你的國家穩定了,這些功臣也就該被殺掉了,那是漢高祖時候的事。但是李淵殺劉文靜,絕不是因為敵國滅了,現實的敵人還很多呢。其二,防患突厥說。唐朝的建國過程中,突厥因為勢力強大,導致李淵不得不向突厥稱臣。而李淵與突厥的聯繫,都是由劉文靜負責的。劉文靜如果與突厥聯合,那麼後患可就大了。所以李淵最後決定殺掉劉文靜。這個說法看起來很有道理,但是漏洞也是存在的。首先,劉文靜在李唐與突厥之間不過是聯絡人,突厥看重的是李唐而不是聯絡人。突厥真的願意與劉文靜這個人聯合來與唐朝對立嗎?當然不會,所以劉文靜死了,唐與突厥的聯盟依舊。可見,殺劉文靜也不是為了防範突厥的。李淵更可能的一個動機是強化皇權。劉文靜案件發生,李淵稱帝剛剛一年。皇帝制度,不僅對外有絕對的唯—性,對內同樣是唯一的。有的時候,內部的認同更重要。李淵雖然已經成功地當上了皇帝,但是在內部徹底貫徹皇帝制度還是需要一個過程,尤其在戰爭時期,內部統—不徹底是不利於步調—致打勝仗的。所以,劉文靜案件的最後結局,李淵的最後決定,說到底不是劉文靜是否謀反的問題。關鍵是,在李淵看來,劉文靜的態度大有問題。他的態度,就是對皇權,對皇帝權威的挑釁。這對於新皇帝李淵而言,嚴重程度如同謀反。殺劉文靜,李淵希望發揮殺一儆百的功用。李世民本意,要為劉文靜說情喊冤。李淵卻看作是李世民與劉文靜的結黨營私。在李淵的眼中以李世民為首,以劉文靜為代表,這些人公然對朝廷不滿,公然對皇帝的用人政策不滿。他要敲山震虎,給李世民看。不殺不足以步調一致,不殺不足以震懾內部。後來的事實證明,李淵殺劉文靜鞏固皇權的做法,顯然是過火了。李淵的朝廷罔顧事實,憑空想像,把不存在的結黨看作巨大危險來打擊,結果喪失了公平性,皇權染上了濃重的野蠻氣息,讓流血犧牲的功臣們膽戰心驚,同時也提高了警惕,因為他們不想重蹈劉文靜的覆轍。李淵本來有更多的渠道加強皇權,在劉文靜案件上.如果寬容一些,同樣可以不損害皇權。處決和赦免同樣體現最高權力,為什麼李淵不能採取赦免的辦法呢?李淵與李世民的父子關係因為劉文靜案件,以後的裂痕越來越大。以殺立威的這個效果並不好。唐朝武德時期朝廷的基本問題就是內部的分裂,這個分裂是以劉文靜案為開端的。比較起來,李世民更像劉文靜,而太子建成更像裴寂。有了劉文靜的前車之鑒,李世民最終率領他的功臣集團發動了玄武門事變。貞觀三年,唐太宗正式為劉文靜平反。這是歷史曲折過程的另外一個曲徑通幽處,如果沒有劉文靜的死,或許就沒有唐太宗了。
《國家人文歷史》2016年第07期(總第151期)2016/04/01/第7期/4月上第100頁至101頁
導致玄武門事變的發端:劉文靜案隋煬帝被殺以後,各地諸侯紛紛稱帝。蓄謀已久的李淵自然也不例外,公元618年五月,李淵終於實現了他的皇帝夢,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李淵稱帝後,跟隨他晉陽起兵的兩個功臣裴寂、劉文靜,也都加官進爵。然而隨後不久,劉文靜卻遭殺身之禍,這難道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悲劇再次上演嗎?李淵為什麼要處斬劉文靜?小妾失寵誣告夫君被殺劉文靜是晉陽起兵核心成員之一。那時候核心成員有4個人:李淵、李世民、裴寂和劉文靜。後來4個人中,李淵當了皇帝,其他3個人成了最重要的大臣。剛開始,裴寂和劉文靜這兩位大功臣的地位差不多,都是宰相,都是朝廷的核心人物。但後來情況發生了變化,皇帝明顯更喜歡裴寂,一方面,裴寂和皇帝是多年的朋友;另一方面,裴寂好像比較會來事。所以劉文靜和裴寂總是意見不合,老有義氣之爭。皇帝讓裴寂繼續當宰相,讓劉文靜做了禮部尚書,又到李世民的軍隊中去效力。當然劉文靜的官看起來還是很大,實際上天天去打仗了。就是說劉文靜被排擠出了中央的核心集體。劉文靜本來有一個小妾,後來失寵了。於是,這個小妾妒火中燒,決定找機會報復劉文靜。這天,劉文靜跟他的弟弟在一起喝酒,一邊喝酒一邊罵裴寂,說裴寂不是東西,劉文靜甚至拔出劍來砍自己家的房柱,說有機會一定要殺掉這個傢伙。這個小妾在旁邊伺候,不露聲色。事後,她立即找到自己的哥哥,說劉文靜如何如何,她的哥哥就到朝廷去報案,告劉文靜謀反。…………(摘自孟憲實著《孟憲實講唐史: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導致玄武門事變的發端:劉文靜案_中國作家網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07-09-28/11330.html
劉文靜:(568年-619年),字肇仁,京兆武功縣人,唐朝宰相、開國功臣。初為晉陽令,後聯絡裴寂與李世民,協助李淵起兵反隋,並奉命出使突厥。李淵起兵後,劉文靜隨軍南下,擊敗桑顯和、俘獲屈突通。武德元年(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劉文靜出任納言,成為宰相,後隨李世民平定西秦薛仁杲,任戶部尚書、陝東道行台左僕射、魯國公。武德二年(619年),劉文靜與裴寂產生隔閡,並於酒後狂言,被小妾告發謀反。唐高祖聽信裴寂讒言,將劉文靜殺死,抄沒其家。貞觀三年(629),唐太宗李世民追復其官爵,以其子劉樹義襲封魯國公。十、劉姓歷史名人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73b21d0102w8o9.html李淵能當上皇帝 竟是因為睡了這兩個美人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548721249.aspx劉文靜案件到玄武門事變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548694487.aspx
推薦閱讀:
※他是南加大學霸,卻身陷命案坐牢11年,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工商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主要有幾類?
※槍支犯罪丨走私槍支刑事案件中認識錯誤性質認定
※軍火商獻美人促成軍火交易,事後翻臉妒婦下令C4炸屍
TAG:案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