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第三課 幸福是一種隨機現象嗎?(筆記)(1)
[前言]:幸福第三課學習筆記(1),講述內容著重研究積極心理學三個原因,對我們來說,確實有些超乎常規,過去常被那些消極(不幸)因素困擾,以致常被惡夢所驚醒,弄得疲備不堪。這一篇向我們提供了走向幸福之途新的思路,值得認真閱讀思考,希望我博網友大家共同留言或評議,一起來側重創造現實,尋找我們的更快樂更幸福!
J.F.梁溪小舍 李歆 2011。4。26
幸福第三課 幸福是一種隨機現象嗎?(筆記)(1)
(請注意,下面是本博自編個小標題,供參考)
(一) 研究積極心理學第一個原因——提出積極問題很重要,即「健康創成的問題」健康源於什麼?成功源於什麼?幸福源於什麼?
(二) 研究積極心理學第二個原因——研究可行的事和研究快樂、人際關係和幸福的原因,是幸福不會因驅逐了憂愁而自動增長。
(三) 研究積極心理學第三個原因——關鍵在於我們的側重點,側重點創造現實。
(四) 創造一個強大的心理免疫系統與培養積極性增強心理「引擎」。
[開場白]:
早上好,同學們!今天是本學期正式開課第一天,很高興在這裡看到你們。我只想說幾句話,還有向進修同學們打聲招呼。上次我們向紐西蘭的同學問好,今天輪到愛爾蘭的同學了。現在先說這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分組問題,他們明天會收到SEAN ACHOR的郵件,你們填好各自想加入的小組,我們本周會分好小組。選擇你想加入的組非常重要,下周我們說開始。
(站起來講了)還記得上節課的問題嗎?最主要的問題是,「為什麼要學習積極心理學?」我提到了三個原因:
為何我們把它作為獨立的研究?而不簡單地「研究一下幸福和愛情,不像一貫人們所做的那樣?」我們需要積極心理學是為了改變現在的「21比1」這個比率。每有一項關於抑鬱或焦慮的研究,應有21項,對不起。應該是每有一項關於幸福或快樂的研究,就有21項關於抑鬱或焦慮的研究。
我們想稍微改變這個比率,我提過三個原因:
(一)提出積極心理學的問題很重要——也是「健康創成的問題」
健康源於什麼?成功源於什麼?幸福源於什麼?
關於為什麼要改變這個比率,儘管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抑鬱,而焦慮就像是全球性流行病。遍布美國、中國、澳大利亞、英國所有大學。儘管如此,我還是認為我們應該改變那個比率,做更多「積極研究」,或者說,集中研究可行的事。
原因在於,我們之前討論完的第一個原因是,我們無論它是不是我們的研究問題,或我們為自己所問的,或為我們的伴侶所問的,如果我們只問同一類問題,或只是問,「那些不如意的事?出什麼問題了?為什麼那麼多孩子因為成長環境而墮落?」
如果我們只問了這些問題,就會錯過現實中很重要的部分,而就像你們在練習中沒有看到公車上的孩子一樣,你們大多數人都沒有看到。
如果我們重視積極問題,那就會出現新的可能性和新的探索。
就像他們對研究學者所問的一樣,不再問「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墮落?」而問「那些人是怎樣取得成功的?為什麼有些人能成功,即使周圍成長環境惡劣?」
我們會以MARVA COLLINS的故事為例,她的例子很典型,能說明很多觀點,這些觀點會貫穿我們整個課程。MARVA COLLINS所做的,就是幫助她的學生從消極的受害者,你是環境影響的受害者,是你的家庭教育、鄰里關係和社會環境的受害者。諸如此類的,從消極的受害者變成積極的作用者。是的,那很困難,艱辛,不公平,但這是你自己的責任,沒人會來幫你。能否改變你的人生,由你自己決定。但她改變了千千萬萬的人生,現在還在這麼做。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看看芝加哥學院體制,MARVA COLLINS就在那個體制下執教。還是那個老問題,「怎樣才能讓學生們在學校留得久一點?如何讓他們在10到12歲還留在學校,讓他們遠離街頭幫派?讓他們遠離毒品和犯罪?「如何使他們安全地留在學校?
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但還不只如此,MARVA COLLINS重新定義這個問題。
她提出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培養學生,激發他們的潛能?」 這問題改變了一切,因為她看到了每個學生的潛能,她看到了每個學生身上的優點和品德。潛能、優點、品德、能力,這些是其他老師所沒有看到的。
因為他們沒提出這個問題。打個比方,他們只會問,「你在屏幕上看到多少個幾何圖案?他們完全忽略了車上的孩子,完全忽略了學生的提出潛能。如果我們看不見學生的潛能,不去栽培它,它就會枯萎而死。遺憾的是,大部分人類潛能都因此而被磨滅。無論在哪,這都是大部分人類潛能的遭遇。人與人之間,很多團體中,很多大學裡或人們自己,這些潛能都有因被忽略面磨滅。
疑問引起改變,因此提問是非常重要的。提出積極心理學的問題很重要,也就是「健康創成「的問題。」健康源於什麼?成功源於什麼?幸福源於什麼?這是第一個原因。
(二) 研究積極心理學第二個原因——研究可行的事和研究快樂、
人際關係和幸福的原因,是幸福不會因驅逐了憂愁而自動增長。
第二個原因是,在談到第二個原因時,如果MARVA COLLINS今天在場,那她會問我這個問題:「我們如何在自身和家人中,栽培偉大的種子?如何在社區和團體中,栽培偉大的種子?在國家和世界中呢?」當我們提出這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就會看到之前沒看到的潛能。
研究積極心理學第二個原因——研究可行的事和研究快樂、人際關係和幸福的原因,是幸福不會因驅逐了憂愁而自動增長。
幸福與憂愁,快樂與緊張,精神病與抑鬱,都有很大的內在聯繫。要快樂並不容易,如果我們感覺壓抑或焦慮,就是說它們是有必然聯繫的,然而單單擺脫焦慮與壓抑並不會使我們快樂,這一點算是傳統的常識,是很多從業的心理學家會了解的一點常識。
「擺脫抑鬱,一切都會變好的,事實並非如此。」解釋這一點的例子是,享受美食有能力。美味大餐,如果我們消化不良,那很難享受美食。因此,我們得先治好消化不良。然而,治好消化不良,不保證我們就能享受美食,要享受大餐就得出去吃?只是治癒消化不良遠遠不夠,還要做好下一步的事,
可以從多方面來看我們的經驗,在心理連續譜上看有效心理經驗,有時候會跌倒「0」以下。不愉快或痛苦的經歷,積極或愈快的經歷,分別在「0」與正值之間。
緊張、憤怒、焦慮、壓抑、精神病,這些消極和痛苦的方面;
幸福、滿足、愉悅、興奮、快樂,屬於另一方面,也就是積極心理學的方面。
再強調一次擺脫消極,不能保證我們變得積極。
因此早在19世紀40年代,梭羅認為,大多數人都活在沉默的壓抑中,這是沒錯的。但平克弗洛伊德說過,「人們在舒適地麻木」!舒適地麻木,還不止如此,我們要怎樣擺脫這種「舒適地麻木」,要怎樣擺脫「沉默的壓抑」,得到快樂與幸福呢?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需用心經營這些情感因素。因為幸福不會自動出現;並不是沒有痛苦就感到幸福。
因此,我們才需要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本質上就是健康模型,健康本源學。
健康、生理、情感之源是什麼呢?
我們如何讓人們從智力上、情感上、心理上、人際關係上、人格上全面發展呢?
我們如何讓他們全面發展,而不僅僅是邦他們全面擺脫生活中不如意的事?
根據健康模型研究,我們在許多層面上都走了極端。
第一個層次:
我們是否重視缺點?也就是疾病模型所說的我們要擺脫的缺點。
相反,我們是否專註於優點?也就是健康模型所說的我們要專註於優點。
當你問別人這個問題,蓋洛普組織做了這頂研究,一項全球民意調查顯示,「無論是在日本、中國、美國或歐洲,大多數人認為,如果要成功,注意自己的缺點比優點更重要」大錯特錯!
那些同樣注意自己優點的人,改變那個比率的人,更注重優惠的人,不僅更開心!從長遠來看他們也更成功。這同樣適用於領導能力。
積極心理學認為:「我們至少注重優點的程度,要和注重缺點一樣多。
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自身,我們最注重的是克服缺點,還是培養才能呢?
我們擅長什麼,並是否取得了進步?
個人或組織的自然傾向是什麼?
我們是否更注重自己的自然傾向?
注重健康的時候也要注重幸福。如果我們是較為積極的話。
我們如何活出自己的精彩?
如何擺脫痛苦的經歷或積極尋找快樂呢?
如何擺脫悲傷?還是遵循宣言(獨立宣言)行事,追求幸福?
舉個例子,下面兩種人看起來非常相似,某人可能每周工作80小時,他習慣逃避,逃避家事,逃避處理私事,但他看起來是和下面這種人一樣。他每周工作80小時,對工作充滿熱情,表面看來他們一樣,但他們的內心感覺很不同。
一種是疾病模型,讓我們逃避不如意的事;
另一種是健康模型,追求喜歡做的事。
對疾病模型而言,最優水平是零,我們都平平安安,別受傷就好了;再說一次免傷害是非常重要的,擺脫抑鬱非常重要;
但依健康模型來看,這是不夠的。讓我們超越那種程度,讓我們興奮起來,快樂起來,因為理想狀態並不只是放鬆,它是創造性的緊張狀態。我們會談到它,會讀到相關的文章。
當我們「沉迷」之時,那就是我們感到興奮,為所做的事著迷的狀態。那樣大大超越了「舒適地麻木」。事實上,在那種狀態下會有點不舒服。那是在我們舒適區之外的,可算是我們的延伸地帶。不是會讓人受傷的恐慌地帶,而是延伸地帶。其中有興奮,還需有點緊張,還可能會有成長。
所以,你的目的是什麼?
你想去哪?
你要追求什麼?
你想逃避愉悅嗎?
想逃避痛苦嗎?
你想逃避不快樂嗎?還是你想追求幸福和快樂?
你更注意你的不足之處或缺點嗎?還是更注重優點?
什麼是最有利的選擇?
什麼是理想狀態?
有無形的障礙、零點嗎?
還是可以繼續尋找到更多的剌激、享受、激情?
有一些關於健康模型的可怕說法,因為沒有界線,如今它的使用程度也遠比疾病模型少。
(三) 研究積極心理學第三個原因——關鍵在於我們的側重點,
側重點創造現實。
積極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的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而且有更多的研究是關於如何擺脫抑鬱。如何發展自己的優點。但幸運的是,這就是為什麼要學習積極心理學。大量的學者致力於研究這些觀點,它意義非凡!因為今天你們會看到整個學期的概覽,在很多方法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質量達到正值。
這還不是全部,我說過第三原因:關鍵在於我們的側重點,側重點創造現實。
快樂並不是對不快樂的否定。
積極心理學之所以重要,它的第三個原因是,積極心理學領域,還有與積極心理學相關的領域,不僅讓我們從零點上升到正值。積極心理學還幫助我們處理消極情緒,幫助我們處理焦慮不安,處理抑鬱和痛苦的經歷,及情感問題。
當我們培養出積極性,我們本質上是自我防禦的。
我解釋一下,過去時10年多時間的研究發現,處理我們不斷增加的抑鬱病例,個體的抑鬱或焦慮,最有效方法是不要專註於抑鬱和焦慮,這點也很重要。事實證明,處理這種現象最有效的方法是培養積極性和個人優點,培育激情。
提出這種問題,
我人生中什麼是有意義的?
我的目的是什麼?
我為什麼在這裡?
畢業後我真正想做的是什麼?
提出這些問題,並認真思考這些問題的人所追求的,不是避免痛苦,而是追求更多快樂,使生活更有意義,更成功。更重要的是「我將更成功!」稱之謂「終極貨幣」。正如「快樂貨幣」和「幸福貨幣」一樣。
究其原因是因為有兩種不同的方法,對付疾病,一是積極心理學方法,它指的是疾病相當於不健康,相對地,健康等於沒疾病。
我們想一下疾病模式,疾病模式是,「我們感到不適是因為生病了。「聽到嗎,我們病了是因為我們在生病,真的很深奧。你們可能要好好想一下這句話,可能要給點時間大家消化這句話。我重新說一遍,如果治好病,就會變得健康,這是個傳統的模型。把病治好,就會變得健康,這很好。
積極心理學模型略有不同,它說的是,「你生病了,是因為你還不夠健康,因為你不去追求那些讓你健康的東西。」
什麼使你健康?這我以前已談過,追求有意義的生活,人生的目的,培養健康的人際關係。如果不具備這些,疾病就會乘虛而入。
兩種模型,健康模式和疾病模式的差異,不僅僅是語義上的。
這是ABRAHAN MASLOW所說的神經官能症。「神經官能症描述的是人能變成怎樣,或是他該變成怎樣。從生理上來說就是,一個人是否能順利成長和發展,人類和個人的潛能已經消失,世界逐漸縮小,意識也是,能力也被抑制」。
我來解釋一下這話的意思,他是說,我們正在生病,是因為我們沒有儘力做好本應做到的事。我們沒做到自我實現,沒做到該做的。我們削弱自身力量,所以我們才會生病,才會不適。
這和疾病模型所說的有很大不同,「好!你不適服,那就治病去吧。」
他說的是:「不,你不適服,要注意健康,加強你的健康!你病了,因為你沒有注重健康!」
他將這稱為「個人成長的失敗。」如果我們感到焦慮,如果我們不注重培養自己的能力,不注重培養自己的人際關係,就會失敗!
積極心理學研究的是關於培育自身成長和積極性。
我們研究積極性,它處於這一邊,大家可以在這上面看到,在積極的一方,當我們注重培養這些情感因素,就會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處理消極因素。
我想引用MARTIN SELIGMAN的話,他說過這樣一句話,「在過去的十年,心理學家關心的都是預防的問題:
怎樣才能預防像抑鬱症這樣的心理問題,或年輕人中常出現的濫用藥物或精神分裂症;誰天生敏感、脆弱,誰又是製造這些問題的人?如何防止校園暴力?這些暴力事件通常都是由掌握武器,父母缺乏監管或受到教唆的孩子引起的。他問了這個問題,根據疾病模型,我們需要幫助他們直接處理抑鬱症,還有他們的焦慮和憂慮,才能防止這些社會弊病。無論是暴力還是不快樂,他是這麼說的。五十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疾病模型不能讓我們更有力地預防這些嚴重問題。
事實上,在預防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基本上來自一個觀點,「也就是注重培養能力,而非改正錯誤。」換句話說,健康模型倡導培養能力,增強自身長處,改善人際關係,幫助人們找到對自己人生有意義的事,和他們的熱情所在。那些就是我們將要努力做到的,同樣對克服消極因素有所幫助。
健康模型與疾病模型不同,疾病模型提倡直接處理疾病的,SELIGMAN不是說「排除」疾病模型,而是說也可以用健康模型。他也說,我們也發現有些人類的力量,能抵抗人類的疾病,能抵抗心理疾病。勇氣、人類規劃、樂觀、人際技巧、信念、職業道德、希望、誠實、毅力、專註及洞察力,諸如此類,研究證實,樂觀可幫助兒童和成人,預防抑鬱和焦慮,使未來兩年的發病率可以減少一半。 同樣如果我們要防止表少年受不良環境的影響,而濫用藥物的情況,但預防的效果不佳。相反,它認定並放大了這個事實,就是青少年們已濫用藥物。MARVA COLLINS所做的就是。注重健康並用心栽培它,澆水、給予陽光並時刻關注它,
對這些觀點的探討將貫穿整個課程,健康模式能做的就是這些。這是我們這堂課鄭重講的內容,培養能力,培養我們處理消極因素的能力,無論是人際關係上的消極和痛苦經歷,還是我們自身的。那些意味著什麼?
(四) 創造一個強大的心理免疫系統與培養積極性增強心理「引擎」。
我為大家做兩個類比:
培養能力就是創造一個強大的心理免疫系統。這是NATHANIEL的觀點,心理學免疫系統。如果我們有強大的心理免疫系統會怎樣?這是否意味著我們不會生病?當然不是,還是會生病。但這意味著我們不會常生病,就算病了,也能恢復得更快,這就是培養的力量。樂觀、追求、意義、規劃,正是這些因素的作用,他們會放大並改變我們看待和體驗世界的方式。讓我們突破框架,引發潛能,使我們能更好地對不可避免的困難。不可避免的困難存在,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它可以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
另一個類比是關於引擎的。如果我們用的引擎很小,想把車開上一個陟峭嶇崎的山坡,引擎很容易損毀、爆炸;但如果我們引擎夠大,要上那山就容易得多,不費吹灰這這力就能做到。所以我們在做的是培養積極性。按那個比喻來說,我們正在增強心理「引擎」。我們能夠將負值轉化為零,更別說能變得更快樂!因為快樂不會自發而來,不會因為消除了憂慮,就變得快樂。
我想說說我們這裡的事,記得上次,我提出的《哈佛克里姆森》雜誌里的文章,很可惜我找不到,更近期一點的,那就是2004年的?但今天的情況非常相似。那篇文章提到的一點是,我們需要為哈佛學生心理健康投入更多。這點很重要的,我非常贊同,這只是其中一點。
投入到其他一些地方,因為只是投入資源,幫助我們應對抑鬱、焦慮和憂愁,是遠遠不夠的。同樣重要的是,投入資源幫助我們培養自身能力,應對困難和艱辛的能力,這些困難的一直存在並會不斷出現的。
換句話說,必須在以下方面投入更多資源。
例如幫助學生髮挖自己的興趣,
幫助學生髮現人生的意義,使他們明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幫助他們克服那種誘惑,在他們身邊常出現的那種誘惑,會讓他們偏離自己的道路。還有鑿掉那些束縛,擺脫雜念,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真實個性。還有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強項,並非哈佛實現一切。
所有這些能力,所有這些技能,大多數都,我不只是說哈佛,而是全球範圍內,沒有一所學校會教這些技能,所以我們需要教他們。
這並不是說哈佛現在,正大量投入的資源方面不重要,這些方面都非常重要的。舉個小例子,學習諮詢處,我不知道你們有多少人利用過該資源?我念本科時已開始接觸它,至今還在與他們一起做某些工作,去年我與他們合作過,他們真的很棒!
同時,我們還需要培養積極性,探索如何讓我們從0點升到正值該如何做?這就是積極心理學的作用,我希望1504號課程在一定程度上會有幫助。
總之,「積極心理學運動提醒我們,這個領域已與過去不同,心理學不僅是對疾病、弱點和傷害進行研究,它也研究優點和美德,治療不只是修復錯誤,同時也要塑造正確的東西。心理學關注的不僅僅是疾病或健康狀況,還包括工作、教育、洞察力、愛、成長和玩樂。在追求理想狀態時,積極心理學不會盲目主觀,或自欺欺人。相反,它嘗試用最科學的方法來探究,極其複雜的人類行為所表現出來的特殊問題。」還涉及到如何將學校與社會連接起來。這個我認為最重要的領域,對我們來說都有意義。
好!我繼續說下去我想先說說下一節關於選擇的課程。兩節或兩節半課,我將會談到,本課程的基本前提,正如我剛才所說,本課程並不是積極心理學的調研課,這是關於選擇「問題中的問題」的,有什麼可以幫助我們的個人,幫助我們的社會更快樂,不是快樂,是更快樂!三個月後期末時,你會變得更快樂。到學期末,你很可能比現在的你更快樂,越來越快樂!
推薦閱讀:
※真功夫打的甄子丹叫苦半天,是洪金寶徒弟,憑功夫打進好萊塢,兒女雙全十分幸福
※幸福婚姻十三條
※有些記憶是痛苦,有些遺忘是幸福
※推薦陽光快樂幸福的電影/電視劇/動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