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對文字的感知是從孩提開始的

  齊白石和其他成功的書法家一樣,對於文字的感知是從孩提時開始的,他4歲時,祖父教其識字,8歲時讀《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家詩》,並開始用毛筆描紅。齊白石的書法發展也有一個出入古賢門庭的學書過程。齊白石自述稱,他的書法啟蒙於館閣體。27歲時他到韶塘胡家讀書,見到胡沁園、陳少蕃兩位老師都是學晚清湖南籍書法家何紹基的。於是,他開始學習何體,臨學何紹基書法十餘年幾可亂真。

  齊白石擅長各類書體,而其藝術成就較高的我認為當屬他的篆書,筆畫平正方直,書風樸實自然,不刻意求工,多以澀筆為之,澀中見潤,柔中帶剛,為篆書中的佼佼者。

  此幅《馬文忠公語》篆書紙本立軸,釋文大致為「丈夫處世,即壽考不過百年,百年中除老稚之日,見於世者不過三十年。此三十年,可使其人重於泰山,可使其人輕於鴻毛,是以君子慎之。(於)馬文忠公語。」

  齊白石40歲以後改學《爨龍顏碑》,題畫款識、抄錄詩詞仿金冬心體。他在自述中稱:「以前我寫字是學何子貞的,在北京遇到了李筠庵,跟他學寫魏碑,他叫我臨《爨龍顏碑》,我一直寫到現在。人家說我出了兩次遠門,作畫、寫字、刻印章都變了樣啦,這確是我的改變作風的大樞紐。」

  白石老人對很多種碑版都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習,如《爨龍顏碑》、《天發神讖碑》、《祀三公山碑》、《禪國石碑》和秦詔版等。這數種碑版,對白石老人後來篆書風格的形成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當中以《祀三公山碑》和秦詔版兩者為最。《祀三公山碑》在漢碑中是較有特點的一種。它是參有隸書筆法的篆書,彷彿漢印使用了「繆篆」,結體方正,用筆渾厚而章法與字體卻大小靈活隨意。秦詔版把圓勢的篆書字體改變成為方折,這與使用鑿款和製作速度有關,因此字體大小參錯,字畫聚散不一。

  白石老人正是從以上兩種碑版中,吸取了它們共有的特色。近於方形的字體,方折的用筆,急速而不求均衡的書寫特點,加上個人蒼穹深厚的筆力,創造出自成一格的風貌,一改有清一代那種一味追求均衡對稱,筆畫粗細劃一的柔媚習氣,白石老人所寫的篆書,不盡根據《說文解字》,而盡量選取碑版或漢印中通俗的形體,再根據所處的位置和整體章法的需要而加以變化,此幅作品很好地詮釋了「印從書出」的觀點。(梁曉)

END

請點擊「原文閱讀」瀏覽完整組圖


推薦閱讀:

【秋拍預告】井上有一經典巨作《夢》:再現文字的力量 | 10月2日
清涼的文字……
早安心語文字 早安心語圖片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第四七二集(文字版)

TAG:文字 | 感知 | 齊白石 | 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