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人大】相知無遠近:三個人大留學生的「中國夢」

在這方精緻的人大校園,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都在發生新鮮的故事,有人在一勺池畔輕聲誦讀,有人在謹勤路上匆匆穿行,有人剛剛結束通宵的奮筆疾書站立窗前眺望遠方,有人站上講台翻開書本談論古今天下,有人圍坐一圈熱烈討論話題……這些風景一直在我們身邊,年復一年,鑲刻在人大地圖裡。

有很多人,值得歌頌;有很多故事,值得分享。智庫建言、協創平台、百村調研、同輩關懷、法律援助、公共服務……每個故事都有人來了又走,都充滿自信、驚喜和欣慰,也流淌著不安、失落和淚水。

本學期人大新聞網繼續推出《光陰人大》系列稿件,講述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希望通過他們的心路和足跡,分享人大精神、凝聚人大力量,珍惜這一段難忘的光陰故事。

第39期光陰人大為您講述中國人民大學留學生的「中國夢」。

Dream to Chase,World to Embrace——築夢中華,四海一家。明媚陽光下,中國人民大學第十四屆國際文化節暨孔子學院日在明德廣場開幕。來自34個國家的留學生正展示著各自的文化風情,哈薩克炒飯、巴拿馬手鼓表演、義大利足球小遊戲……不同膚色、多種語言、青春洋溢的外籍留學生與中國學子相聚於此,體味多樣文化,感受民族風情,共享美好時光。

近年來,隨著學校不斷拓展學生海外學習及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人大學生走向全球,全球的留學生們也紛至沓來。圖書館裡埋頭讀書的金頭髮,教 二草坪上玩著滑板的小旋風,冬天光著膀子晨跑的矯健步伐,教室走廊席地而坐的 專註神情……這些身影似乎早已被我們熟悉。在人大、在北京、在中國,他們吃著十味俱全的中國菜,說著平上去入的中國話,漸漸融入這個曾經遙遠的國度和人 群,成為多元文化傳承、傳播和創新的使者。

創業者金賢洙:朋友和導師是我最大的助力

正在中國人民大學攻讀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博士的金賢洙當年差點就在韓國當了老師,是父親對中國的熱心關注和前景的看好改變了他的想法。2004年,儘管參加了韓國的「高考」,在多番考慮之後,他仍然選擇背上行囊來到中國。剛到人大時,對他來說,最不適應的是飲食,為了適應中國的口味,他特意吃了一個月的食堂,因為這裡齊集東西南北的各種菜系,「之後吃什麼口味的菜都可以泰然自若,」他還急忙補充,「其實食堂的飯菜比外面好吃,健康又豐富。」

初到中國人民大學讀書的時候,金賢洙還是漢語菜鳥一隻,當時也還沒交到什麼朋友,每天出門都會帶上電子詞典和紙筆,以備不時之需在課上他往往只能聽懂十分之一,以致每次都要搶坐前排,錄音之後再詢問老師和同學。儘管所學課程的教材基本都有韓文版,使他並沒有因為語言障礙而影響成績,但每逢學校綿延一個月的考試周他依舊倍感煎熬,因為不僅要理解和背誦大量專業知識,還要克服語言問題,保證答題得分。更讓他糾結的是,每次年前考試周,恰逢他在韓國的親友歡度聖誕節,父母常常在打電話關心「兒子準備怎麼慶祝」的時候發現,他正坐在燈火通明的自習室里,廢寢忘食地跟書本做鬥爭。

除了向朋友們請教語言和學習上的困難外,他還陸續聘請過同專業的師兄師姐,解答有關管理學的課程問題;聘請過歷史學系的研究生,教自己最感興趣的中國歷史;聘請過首都師範大學的學生幫助自己練習口才,提高演講技能……通過這個方法,他結交了來自各個領域的好朋友,「這幾年,到我家做客的中國朋友比韓國朋友還多。感謝我在中國認識的小夥伴,他們非常友好,非常熱心。去年8月底,還有幾個朋友去韓國找我,我帶著他們玩遍了韓國的各個景點。」

談起他的導師彭劍鋒,金賢洙的語氣中充滿著敬佩與感激。作為彭劍鋒老師指導的第一個外國留學生博士,他博一時順利完成了導師特意布置的任務——調查三星公司的人力資源模式,目前調查報告已初步成型,正準備出版。在與彭劍鋒老師相伴的日子裡,他感觸最深的就是彭老師上課時傳遞的正能量,那種年輕人似的創業激情,積極樂觀的情緒,都讓他倍受啟發。目前他正與韓國前輩和中國企業家積極交流,組建自己的團隊,準備創業。「算算我來中國差不多十年了,目睹這十年北京的變化,真是驚人。這種變化與我的成長是一起發生的,實在很幸運。」

如今,他可以在農村調研時像個地道中國農民一樣穿著短袖汗衫跟當地人聊家長里短,也可以跟朋友暢談中國歷史和文化,連孔子的《論語》、老子的《道德經》、《菜根譚》等都是他的睡前讀物。「儘管有大半看不太懂」,他坦承自己是找到白話文翻譯版來讀,不過「感覺每天晚上翻看一段,回想自己一天的所得所失,心裡就會平靜很多。不是有句話叫『吾日三省吾身』嗎?」

漢語教師米卡拉: 童年油紙傘一直在路上

對於來自南非的米卡拉來說,中國是世界上最遙遠、最神秘的國家,這一印象源於她的童年,她偶然地看到了一本《國家地理》雜誌,雜誌中有一張中國的照片,照片中一個上海姑娘打著油紙傘,美麗而優雅。從那時起,一個南非的小女孩深深地被中國吸引了。

看著南非同齡人都陸續踏上結婚或工作的「正途」,她卻鼓足勇氣來到中國繼續深造漢語國際教育碩士,這都源於她對中國文化的熱愛。然而提起漢語,米卡拉則是「愛恨交加」。經過兩年的國際漢語教育正規學習之後,她已可以與人進行基本交流,也了解了一些中國文化,卻仍會因為有聽不懂的辭彙和句型而頭疼萬分。她學會的第一個漢語辭彙是「沒有」,可是曾一度記不住發音,只好把這個音和荷蘭語中的「沙拉油」聯繫在一起。在學習之初她覺得開口說話最重要,於是拚命練習口語,結果發現自己的漢字閱讀和寫作能力變弱,以至於在聽課和閱讀時碰到陌生辭彙都要立即查單詞。這種情況不僅僅發生在她身上,有一次正上課,老師看到下面很多學生在看手機有點生氣,結果發現其實這些外國留學生其實都是在用手機字典查聽不懂的詞語。

她還抱怨過:「聲調和語法好難學,『號碼』和『好嗎』完全是一個詞啊,還有中文裡沒有時態概念,我每次開口說話前都默默提醒自己記得轉換語言思維。」她的母語是英語,學習過南非荷蘭語,語系之間的差距讓她深深感到:「一個西班牙人去法國六個月能學會法語,但是去中國,六個月絕對不夠。」為了學好漢語,她在南非時通過「Mixxer」這個專門認識語伴的網路平台結識了中國的語伴,兩人經常skype聊天,互相學習,練習口語。而和她關係最好的林關勇是來自印度尼西亞的華裔,母語印尼語。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兩人默契非常,有聽不懂和表達不清楚的意思就用英語互相解釋,這才使採訪順利進行。而生活中,兩人一個口語較好,一個辭彙量較大,經常搭檔出門買東西,還能開口討價還價,滿載而歸。一次卡拉想去南鑼鼓巷買一款外國化妝品,林關勇陪她一路問,一路查地圖、查字典,繞過大街小巷,花了一天的時間,最後終於在人滿為患的格子鋪里找到了心儀的商品。

伴隨著漢語而來的是她對中國文化習俗和中國式思維的認同和潛移默化,而這種變化是由她南非的朋友發現的。有一次,她回南非過聖誕節,大家圍坐一桌,其樂融融,她習慣性的為朋友們夾菜並請他們多吃點,千萬不要客氣,這種夾菜的古怪行為和禮貌性的寒暄使得她的親人朋友們驚訝萬分。

新聞人張少白:從親手觸摸萬里長城到走遍中國山水

肆意的金髮,搞怪的表情,活潑的語調,這就是目前在中國人民大學攻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馬來西亞青年張少白。他本科畢業於台灣的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導師曾在推薦信中寫道:「張同學外表很潮,內在很華人,南轅北撤?不是!這就是現在,當下鵬程(曾用名)的寫照。」

很難想像在兩年前,他還是梳板寸穿正裝、表情嚴肅的馬來西亞小學老師。一個夢想背後的動機其實並不複雜,作為出生在馬來西亞的華裔,骨子裡對中華文化的熟稔和親切召喚他來中國,下決心從親手觸摸萬里長城到走遍中國的山山水水。而他也確實做到了。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的這三年半時間,他以北京為中心,走過了新疆、甘肅、青海、四川、雲南、寧夏、內蒙、山東、山西、河北、河南、天津、遼寧、江蘇、上海、浙江、廣東、安徽、浙江、香港、台灣等地,穿山越嶺、長途跋涉地以自由行的方式遊歷了28座大小古長城,「莫笑我年少痴狂、我行我素,因為青春就是要學習,有夢就要去追逐。」他在發表於光明日報的《中國行·中國夢》一文里這樣寫。

對「雪」的好奇也可以算是他來北京的一個原因。身為馬來西亞人,又是在台灣讀了四年書的他,在北京第一次見到雪時,激動得像個小孩子,跟朋友熱切探討應該如何保暖。「慶幸在中國朋友們的幫助下,自己慢慢地適應了北京冬天寒冷的天氣,久而久之也愛上了這座四季分明的城市。」身為新聞人,他不僅自製名為「哇哈哈新聞」的廣播電台,還走訪學校各個角落發掘新聞點,製作了一系列如宣傳人大學子關心農民工等「人大話題」;還和朋友們一起拍攝短片《京候》,片中他身為主角,反映了一個初來乍到的馬來西亞留學生在對北京冬天漸漸適應的過程中,與身邊來自各個國家的留學生朋友建立起溫暖的友誼。除了這些,他還非常熱愛生活,樂於發掘在人大生活的趣事,經常和朋友在「陽光地帶」打撞球,還曾經醉酒後跟大媽一起跳廣場舞,而人大集天的烤魚,知行的麻辣燙,親切的宿管阿姨,耐心的留學生辦公室老師,都是他心中最愛。

正如《京候》中所體現的,幫助他更快融入人大的是朋友們。去年過生日,儘管他從未告訴過身旁朋友自己的生日,班上同學們卻精心為他準備了生日派對,來自26個國家的同學為他慶祝還紛紛送上生日禮物,跨國友情讓他尤為難忘。而馬航MH370失事之後,曾有輿論質疑如「馬航MH370到底去哪兒啦?」、「馬來西亞人一定知道些什麼我們不知道的秘密」這類問題,也無形中對某些在中國生活的馬來西亞學生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但對張少白來說,「我在北京的生活其實並沒起太大的變化,我依舊正常的上課、下課,跟人大的老師與朋友們的相處依舊融洽。大多數的老師與同學在我面前都會盡量避開這個話題,這讓我感到很欣慰。」

從飽受語言不通、文化障礙困擾的「老外」變成一個個「中國通」,留學生在人大的生活可謂繽紛多彩,有笑有淚。文化碰撞帶來的更多是交流、友誼和狂歡。如今他們都仍在追夢的途中,金賢洙正摩拳擦掌準備創業,在中國打拚一片天地,同時作為人大的韓國留學生會主席,他也在幫助更多留學生新生適應大學生活;剛剛考過漢語水平六級的米卡拉則更加堅定了她的漢語學習之路,未來把漢語和中國文化帶到南非;而張少白則將帶著新聞人特有的好奇心繼續探索人大、北京、中國的點點滴滴……

《光陰人大》往期回顧

分享到:
推薦閱讀:

如果你對留學一無所知,該如何選擇留學機構?
學生分享|小杜的第二次微留學
去英國留學,是選擇校外公寓好還是校內宿舍好?
你眼中的海外精英生活是這樣嗎?|創始人分享
滿分公園推薦:聊一聊英語中的政治正確

TAG:中國 | 留學 | 學生 | 留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