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哲:在中國才有好吃的美國快餐
冷哲
冷哲:在中國才有好吃的美國快餐 字型大小:小中大 2013-09-20 16:12:01 更多 88
關鍵字>>快餐洋快餐肯德基麥當勞本土化洋快餐本土化土快餐標準化模式
9月10日晚間,麥當勞公布了8月份的同店銷售業績。報告顯示,8月份全球同店銷售額增長1.9%,但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亞太、中東和非洲地區的同店銷售額下滑了0.5%。無獨有偶,預計8月肯德基在中國的銷售額也將下跌12%左右。過去二三十年中,洋快餐在中國高歌猛進,時至今日逐步趨向飽和,並且受到本土快餐的挑戰。
麥當勞和肯德基的發展史覆蓋美國快餐的所有特色:快速、標準統一、工業化生產、流水線作業。但是出國旅行的人們往往會發現,即便是同一品牌的快餐,即便是同樣的工業化、標準化生產,美國的快餐往往沒有國內的好吃。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各個快餐店都會針對本地人的口味開發不同的品種,在中國開發的品種肯定更適合中國人的口味。當然,中國人的口味也是非常高的,往往外國人到了中國,也覺得中國的洋快餐比外國的好吃。其次,各地的食品原料都有不同,這與各地法規和習俗有一定關係。比如美國和歐洲一些地方,宰殺之後往往不放血,於是快餐中的肉製品就比較腥。各種醬料、麵餅等等的生產原料與生產流程也可能有所不同。在進入自己的生產流程之前,快餐店對這些食材的情況往往難以控制。
在這當中,人員也非常關鍵。在中美兩國吃洋快餐,你首先注意到的恐怕是店鋪的清潔程度。雖然大多數美國的快餐店談不上不衛生,但總覺得比國內的臟。這是因為中國的快餐店打掃得更頻繁。同時,中國洋快餐的食品也比美國的更精緻,烹飪更精良。其原因也很簡單——中國的快餐店員工和店長的工資,處於社會中等和上等水平,而在美國則是最低和中等水平。美國快餐店員的工資,基本上比當地最低工資標準高不了多少,這樣的薪水所僱到的員工,無論能力還是敬業心,恐怕都無法與其遠在中國的同僚相比。
與各自的工資水平相比,中國洋快餐仍然比美國的「貴」得多,因此質量和口味自然就比美國的好。
那麼這些快餐的未來又將如何?
20世紀50年代,雷蒙德?阿爾伯特?柯羅克創造了跨地域的標準化。但是,隨著快餐在世界各地的發展,一個快餐連鎖不可避免地要根據當地口味推出新的品種。人們的口味並不是一致的,在美國銷量很好的漢堡,在中國可能就賣不出去。比方說洋快餐在美國喜歡放酸黃瓜、炸熏肉之類,在國內就比較少。而國內的川辣雙層雞腿堡,在美國推出估計也不受大多數人歡迎。
因此,菜單和口味的本地化,對快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方面做得最極端的,無疑是肯德基。一個吃慣了中國肯德基的人走進一家美國肯德基,一定會大為驚訝,因為他吃過的大多數肯德基產品在那裡都沒有銷售。而在美國主營的肯德基產品,在中國也往往處在菜單里乏人問津的角落。
其他洋快餐在中國長期無法超越肯德基,雖然進入中國的時間早晚是很重要的因素,但筆者認為,這種本地化的力度則更為關鍵。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西方食品就算做得再地道,恐怕也只適合偶爾換換口味。筆者的親屬曾到美國旅遊,在長途旅行中連續吃了兩三天的漢堡,然後就無法忍受了。我想大多數中國人也是這樣。而一個快餐廳的經營目標恰恰是要為人們提供日常食品,恨不得人們一天三餐都到自己這裡來吃。因此,快餐本地化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中國本身飲食文化高度發達,所以無論對自身還是對外來飲食,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在這種條件下,本土化就意味著快餐店菜單的擴大,加工流程複雜化、精細化。這不但需要巨大的菜單研發力度,還需要生產流程進行調整和增強。這對歐美一些生產流程單一的快餐企業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在中國成功的西餐連鎖,無一不是把本地化做得出神入化的企業。必勝客儘管在美國的快餐披薩店裡也算得上「高端」,但和中國的必勝客完全不是一個水平。牛排店往往備有各色牛排汁,而美國牛排其實極少配特殊調製的汁,肯德基則連蛋花湯都賣。這些企業把外國飲食與中國的口味結合起來,因此獲得了成功。
可以預見,未來中國洋快餐的食品水準還是會超過其外國同品牌的快餐,同時其相對價格也會高於外國同行。同時,他們也會受到本土餐飲業的衝擊。
每一個快餐連鎖,其背後的根本都在於菜單研發、流程研發和食材供給,這些要素與西方飲食風俗並沒有任何必然聯繫。近年來,首先是一批本土「洋快餐」出現,但對真正洋快餐造成衝擊的,無疑還是結合了外國快餐經營模式與本土食品的「土快餐」。在一些城市,連鎖土快餐已經開始從肯德基等企業手中奪得市場份額。畢竟,天天吃,還是本土食品更順口些。
另外,對快餐業來說,中國無疑是一塊比歐美更得天獨厚的市場。中國人口密集,快餐的翻台率比歐美都要高得多。只有紐約、倫敦等少數歐美一線城市才能和中國三線城市的快餐翻台率相比。尤其是,中國的城市化還在穩步推進中,快餐產業仍然會有一段不短擴張期。
因此,我們未來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土快餐。洋快餐還會繼續發展和本土化——或者被淘汰。
小資料:標準化模式推動洋快餐發展
西方快餐的起源,要追溯到19世紀中期。當時英國拖網捕魚的作業方式逐漸發展普及,這使得魚類產品極大豐富。同時,英國鐵路網也構建成型,於是,在工業密集區(也就是當時的人口密集區)的平民百姓也能很容易吃到非常新鮮的魚。然而,當時的工人階層沒有時間和金錢去吃餐館裡精心烹飪的魚。此時,面向工人階層的一種簡單易行的烹調方式誕生了,這就是我們今天熟知的「英國招牌菜」——炸魚配炸薯條(Fish and Chips)。這道菜做起來非常簡單,也很快,熱量也不差,適合當時工薪階層的需要。這可以算作是現代快餐的雛形。
美國的快餐大致起源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隨著當時汽車的迅速普及,一種新的就餐形式誕生了,那就是所謂「汽車餐廳」或「駛入餐廳」(Drive-in Restaurant)。說白了就是一個餐館基本只有個廚房,外面是個很大的停車場。汽車開進來停下,然後侍者過來點餐。食物盛在托盤裡送上來,掛在車門上,用餐完畢後侍者收回餐具。這種餐館形式主要在加油站和商業區域比較流行。
1902年,美國第一家快餐店Automat誕生,它的特點是品種少、菜量大、收費低。員工在廚房將咖啡、漢堡或其他食物做好後,從後台放到自動售貨機里。顧客在大堂中向自動售貨機投幣,然後拿取食物。這家企業一度在紐約開設了40家分店,但由於其他快餐企業的興起,以及美元通貨膨脹(投幣買東西必須支付非常多的硬幣),所以逐漸衰落。
1919年美國現代意義上第一家快餐店A&W Root Beer(可直譯為:艾倫與懷特?根汁汽水)誕生,並於1921年開展連鎖快餐業務。1921年白色城堡(White Castle)創建,它首先創造了標準化的快餐烹飪流程。
隨後1923年,麥克唐納兄弟建立了第一家麥當勞,他們學習、沿用了白色城堡的生產經營理念。麥克唐納兄弟後來發現,他們賣的食品之中,漢堡的銷量明顯高於其他。於是他們在1948年毅然將餐館停業3個月,重新規劃。他們將菜單縮減,主要局限於漢堡,並配以炸薯條和各種汽水。兄弟兩人還在標準化快餐生產流程之上設計了漢堡組裝線。據說,麥克唐納兄弟的這一創意影響了亨利?福特,啟發了後者發明汽車的組裝線。麥當勞的這種營業模式也就是現在美國大多數快餐店的營業模式。麥當勞因此在快餐業中一直非常強盛,如今仍然保持著世界最大連鎖快餐店的地位。
1954年,雷蒙德?阿爾伯特?柯羅克在經營廚房用具時注意到了麥當勞的業務。當時他的主營業務正在下滑,而他發覺麥當勞的商業模式具有極大的潛力。他通過極大的努力從麥當勞兄弟手中獲得了麥當勞的經營權。正是這個人將快餐連鎖店的標準化提升到了今天的標準:要求所有旗下分店,無論是位於亞特蘭大還是東京,都必須採用統一的食品生產流程,生產口味完全一致的食品。他的這一舉措,使得麥當勞一躍成為世界最大快餐連鎖品牌,今天,麥當勞在世界120個國家擁有超過三萬家店鋪。
銷售額位居世界第二的,則是大家最熟悉的肯德基。肯德基在美國可以算是「非主流」快餐,這是因為它在美國的主營食品曾經只是炸雞。是的,沒有漢堡,也沒有雞腿堡、烤翅堡、豬排堡,只有炸雞。近年來為了應對「油炸食品不健康」的標籤,肯德基也開發出了烤雞。同時與主營牛肉漢堡的A&W Root Beer合併經營,從而讓菜單不那麼單調。但要單說肯德基,其菜單基本就是三種口味(烤、炸、脆皮)、三個部位(雞胸、雞腿、雞翅)、四種配菜(小麵包、玉米粒、沙拉、土豆泥)。其他輔營一點海綿蛋糕、香辣雞翅之類,這和多數美國快餐都完全不同。就其口味、品種而言,美國的肯德基遠遠比不上國內的水平,不要說什麼「墨西哥雞肉卷」、「新奧爾良烤雞腿堡」,就連蛋撻都沒有。
肯德基也有一段有趣的往事。它的創始人是出生於肯塔基州的哈蘭德?桑德斯上校。40歲以前,他從事過很多職業,其中包括陸軍士兵(「上校」是1948年州長授予的名譽頭銜,桑德斯實際上只當過4個月的兵)。1930年,40歲的桑德斯接手了一個加油站,並在裡面開設了一家只有一張桌子的小餐館。後來產業逐步擴大,桑德斯也開始研究菜譜,並發明了肯德基的招牌炸雞。上世紀50年代時,由於新建的州際高速公路並沒有經過他所在的地區,所以過路旅客逐漸減少,他最終不得不關掉了自己的產業,開始推銷自己的菜譜。1952年他成功地向皮特?赫曼授權了自己的菜譜,世界第一家「肯塔基炸雞」在猶他州鹽湖城開張。現在肯德基在全世界有超過18000家店鋪。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註明本文鏈接:http://www.guancha.cn/LengZhe/2013_09_20_172827_s.s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觀察者網 | 責任編輯:小婷推薦閱讀:
※洋快餐在中國 入鄉隨俗還是水土不服
※餐飲快餐中的理想與現實,你懂這兩者的差別嗎?
※菜單營銷應該怎麼做顧客點菜更快餐廳賺錢更多!
※誰能扒開洋快餐速成雞背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