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此「信」只待成追憶 此博文包含圖片
(2013-07-10 11:45:05)標籤:文史博覽人物張愛玲文化
張愛玲:此「信」只待成追憶文/本刊編輯劉江南「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這是張愛玲。但如果這並不全部的張愛玲呢?不久前,隨著現年92歲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夏志清推出的一本《張愛玲給我的信件》張愛玲與其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文字,隨之步入人們的視野,使得張愛玲遭遇著前所未有的「曝丑」運動,讓她生前鮮為人知的境況,有了些許清晰的痕迹。傾城·半生緣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麥根路313號的一幢建於清末的仿西式住宅中。出身於名門望族,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父母給她取名叫做張煐。自她出生後,家中一直在動蕩不安地進行著「移民運動」。1922年,全家搬家到天津英租界,張愛玲剛滿2周歲。在那裡,四歲的張愛玲進入私塾學習。同年,母親黃素瓊出國留學。1927年,7歲的張愛玲隨家回到上海,不久,母親回國,幼小的她又跟著母親學畫畫、鋼琴和英文。張愛玲對色彩、音符和文字都極有興趣,她曾在《天才夢》中說:「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10歲那年,張煐被改名為張愛玲,這是為了上中學報名方便。可就在那一年,張愛玲的父母離婚,張愛玲跟隨父親生活。1938年,舊曆年的前一天,張愛玲為躲避父親毒打逃到了母親處,從此與父親家告別。母親給出了她兩條路:「要麼嫁人,用錢打扮自己;要麼用錢來讀書。」張愛玲毅然選擇了後者。由於母親的經濟狀況一直不好,因此母女間的矛盾也在一天天間慢慢地以一種不易察覺的形式在一天天間激化。同年,在困境中終於長成大姑娘的張愛玲再一次接受了命運的考驗: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她考取了英國的倫敦大學,可戰亂逼使她放棄遠赴倫敦的機會而選擇了香港大學。在那裡她刻苦勤學「兩耳不聞窗外事」保持名列前茅,無奈畢業前夕香港卻淪陷了。關於她的一切文件紀錄盡數被燒毀。對於此事,她只輕輕地說:「那一類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註定了要被打翻的罷?我應當有數。」一種奈若何的惋惜之感不覺而生。於是張愛玲返回上海,租住赫德路愛丁頓公寓65室(常德公寓),開始了唯一的生存方式——寫作。文字與自己結來的緣分如同前世所續,《第一爐香》和《第二爐香》成為她的成名作,轟轟烈烈地為張愛玲向上海文壇宣布了一顆璀璨新星的降臨。破碎·美國夢1944年初春,張愛玲與胡蘭成相識,隨即墜入愛河。胡蘭成當時政治上投靠汪偽政府,在兩性關係上他又是一位花心男人,追求張愛玲之前,已有兩次婚姻,之後與舞女、寡婦、護士等都有曖昧關係。張愛玲依然對胡蘭成溫柔體貼,一往情深。兩年後,張愛玲在亂世中跋山涉水不遠千里到溫州尋夫,發現胡蘭成有另外的女人,此時,一見面,不料胡蘭成還板著面孔大聲吼道:「你來這裡幹什麼?」當晚且拒絕她在家裡住宿。張愛玲不計名分,不要回報地只求「歲月靜好」,但得到的是憤怒、煩惱與痛苦——如花一般凋零敗落。凋謝的不只是張愛玲的心,她驚世駭俗的寫作才華亦隨之而逝。往後的日子縱然漫長,她始終沒再寫出像《金鎖記》般凄美的文章「月亮應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雲軒信箋紙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1955年,張愛玲從香港孤身一人,以難民身份搭乘「克里夫蘭總統號」郵輪到美國,抵達紐約時近午夜。偶然地,翌年在麥克道威爾文藝營便認識了人生中第二位「愛人」——賴雅,這時距認識胡蘭成已經整整過去了12年。賴雅是位德裔美國人,從事文學創作,兩人志趣相投,惺惺相惜。他因她的孤單而伸出友誼的手,她因他的落魄而憐憫同情,半年後,兩人便相愛在紐約結婚了。此時的賴雅已65歲,張愛玲才35歲。好景不長。賴雅身體愈來愈壞,每月只領社會福利金五十二元,連付房租都不夠。張愛玲在改寫小說期間,電影劇本也不寫了,只好靠翻譯工作來維持生活。賴雅曾有過兩次中風的記錄,婚後中風更是隔三岔五向他襲來,張愛玲必然成了他的「送終婆」。1967年10月賴雅病逝,張愛玲似乎得到了解脫,但精神與體力幾乎給掏空了。傳奇·私人信命運弄人。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紅大紫的張愛玲,然而幾十年後,在美國又深居淺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據說從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這三年多的時間裡,她平均每個星期都搬家一次,算下來搬家次數達180多次。夏志清的一封親筆信里為此得到證實:「天天上午忙搬家,下午主要去看醫生。有時候回來已經過午夜了,最後一段公車停駛,要叫汽車。」張愛玲剛到美國時,經常托夏志清幫忙,最多的是求推薦。張愛玲雖然英文優秀,由於文化上的不認同,個性強烈的她拒絕異域風情式的寫作,滿腹才學的她也無法握著自己的筆謀生。加之她沒有大學文憑,寫作無法維持生計時,她就開始編寫電影劇本、翻譯作品,也被派去做些指定題目的中國研究。她先後在幾所大學任職,不善交際也不善做研究,都以離職收場。夏志清作為她感情甚好的朋友,立即為她推薦到麻州劍橋市在賴氏女子學院設立的研究所工作。如今,他推出這本《張愛玲給我的信件》新書中收納了張愛玲信件103封,全在於張愛玲信任夏志清,所以晚年在信件中寫了自己很多的不幸:「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張愛玲如是說。慈悲·不了情1995年秋,中秋節前夕,洛杉磯警察打開羅契斯特街公寓一間房間門,一幅凄涼場景映入眼帘:體態瘦小,身著赫紅色旗袍的華裔老太太,躺在屋中一張相當精美的毯子上,旁邊是一疊展開的稿紙和一支未合上的筆。他們沒有料到,這位赫然長逝的老太太便是風靡華文世界的才女張愛玲。連離世都是如此寂寞。「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長滿了虱子」她的生命正是在自我疏離中華美而凄涼地客死異國他鄉被宣告閉幕。6年前,李安的電影《色·戒》在威尼斯贏得金獅,捧紅的不僅是杭州女孩湯唯,也使漸漸淡去的張愛玲再一次被懷想。《色·戒》本是她的一部短篇小說。在張愛玲的文字里,《色·戒》談不上最出色,區區萬字文,卻是張愛玲寫得最漫長的一部小說——歷時創作25年。不難看出,張愛玲對胡蘭成低落到塵埃中的愛的同時,她也是恨胡蘭成的花心與負心的,張愛玲在改寫這個故事中,不經意間把自己投影在王佳芝的身上,她的筆端無形中隱現著「雖然她恨他,她最後對他的感情強烈到是什麼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毫無疑問,張愛玲是個愛情至上主義者。但是她所追求的卻並不是現今人們所以為的那種知識分子式的,所謂高尚的、神聖的、虛無縹緲的純美愛情,而是世俗的、現實的、生活化、纏綿的、細膩的愛情。隨著近幾年《小團圓》、《雷峰塔》等張愛玲遺作出版,「張愛玲熱」極為厲害;而曾任香港電影資料館研究主任的黃愛玲女士卻說:「一時的熱和不熱,對一個藝術家沒有什麼大的意義;電影禁忌不是理由,才華可以在限制中培植美麗花朵。」或許,「張愛玲熱」源於文學形態壓抑,張愛玲只是寫出了每個人心底隱藏的東西。103封寫給夏志清的信件公之於眾,張愛玲的文字又一次浮出於世面,她的名字在文壇上一次次復甦。她孤獨的一生走過去十八個春秋,但願此「信」只待成追憶,讓無盡嘆息蒼涼凄冷化作玻璃靈柩,堅守她曾經的奪目與鉛華……鏈接:那個年代的女作家三毛,台灣著名女作家。曾留學歐洲,婚後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迦納利島,並以當地的生活為背景,寫出一連串膾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一九八四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歲。亦舒,原名倪亦舒,兄長是香港作家倪匡。亦舒於1946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鎮海,五歲時來港定居,中學畢業後,曾在《明報》任職記者,及擔任電影雜誌採訪和編輯等。現為專業作家,並已移居加拿大。蕭紅,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1935年首次以蕭紅為筆名,出版了小說《生死場》。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30年,為了反對包辦婚姻,逃離家庭,困窘間向報社投稿,並因此結識蕭軍,兩人相愛,蕭紅也從此走上寫作之路,兩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分享:0
喜歡0
贈金筆閱讀(66)┊評論(1)┊ (0)┊轉載(0) ┊┊列印┊舉報已投稿到:
排行榜前一篇:海子:春暖花開有盡時後一篇:張氏兄叔侄:有多少冤獄可以重來
推薦閱讀:
※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珍貴圖片集[24p]
※[女士帽子]毛線編織帽子花樣圖片、圖解之八
※白色提籃花小披肩 [圖片]
※野菜食用指南(配發圖片)
※地榆圖片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