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一個語文教師對英語教育的看法

作為一名「資深」的小學語文教師,目睹十幾年來,特別是近幾年來的英語教育,結合自己的一些感受,不得不談一談自己的一些看法,以解解心中的悶氣!作為語文老師,我本人對英語教育是持支持的態度,但近幾年國人近乎功利的英語教育,我還是要潑一潑冷水!疑問一:英語教育真的很重要嗎?也許有人認為我提出這個問題時不是腦袋進水了?怎麼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呢?其實,英語教育固然重要,但並不等於英語教育可以超越一切。而實際上在我國,英語教育已經遠遠超越並凌駕與其他學科之上了,特別是語文教育。也許您認為我說的有點誇張,但實際情況就是這樣的。而帶來了許多問題也令有識之士感到疑惑甚至擔憂。現在,從幼幼兒園開始,就要求學英語了,一直到大學,英語教育甚至比本土語言教育還重要,所花的時間還多,按道理本來是好事嘛,但問題是學英語真的很重要嗎?真的比語文還重要嗎?假如有人說讓小學生開始學汽車駕駛吧,那肯定是被認為是瘋子。而我認為,讓小學生或者幼兒園的小孩子開始學英語,就等同於讓他們學汽車駕駛一樣瘋狂,因為他們在學一門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用得上的語言,可以這樣說,在中學階段以前碰到需要用外語去解解問題的情況幾乎為零,但有人卻偏偏不是這樣想的,把簡單問題複雜話了,明明能用國語交流的,卻偏偏要逼著孩子去用英語交流,明明是可以用中文表達的,卻要學生用並不太熟悉的英文去表達,表面上看好象很摩登,很國際,但要知道這樣樣浪費多少人力和物力才能堆出這樣美妙的「景象」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外語只是一個語言工具,能夠達到交流的目的就可以了,沒有必要過分地追求和母語達到同一水平。實際上大部分語言都是通過口頭形式進行交流表達,文字方面的表達一般是專業上的需要。而實際上是我們的英語教育已經遠遠超越了這樣的範圍,我曾經在期末考試的時候監考過三年級的英語,還有六年級的英語,但學生在考聽力的時候我也在跟著看試卷,但我幾乎憤怒了,也同時對學生寄於深深的同情,三年級的英語試卷,能讓我這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汗顏(雖然我不是英語專業畢業),很多地方連我都不太明白什麼意思,更不用說做了,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三年級的英語考卷要我考80分恐怕有點難度了,六年級的試卷更不用說了,其辭彙、語法都是我所不能做出來的,原來看到不少學生在做聽力題的時候不知所以然,現在我才明白了,這樣的題目,特別是六年級的試題,如果拿到教育局給那些領導們考一下,我想,除了那些英語教研員沒問題的話,估計很多人都過不了關,這就是當今的英語教育,不知道為什麼而考?考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也許有人會說,國際化了,沒有英語不行,我不反對學英語,但我反對這樣的應試教育的方式讓學生去學英語!許多人都讀過大學,如果問他們大學生涯中那一科目讓他們終生難忘,答案只有一個——英語(外語),許多大學生在大學裡根本就不用學語文了(除了中文系),而千篇一律的是英語是絕對不能少的。特別是本科,四六級過不了則意味著你就不能畢業,導致大量的學生把大量的時間用在學習一門也不知道用得上還是用不上的語言,把學習專業課程的時間大量擠占,為什麼說是用得上或者用不上呢?實際上不少大學剩本科畢業後的工作根本就與外語無關,就比如分配回內地一些單位,毫不誇張的說,可能這輩子連外國人都不會見過,更不用說使用外國語言了。而實際情況又是,大量的本科畢業生出來工作後,不會用英文寫論文,更滑稽的是碰到外國人居然不能用英語與之交流,其英語交流能力甚至還不如桂林陽朔酒吧街的一個普通酒吧職員,原因是他們的英語教育根本就是用來應付四六級考試的,讓他們寫,沒問題,說呢?問題就來了,許多學生拿到通過四六級的證書後,立馬就把英語忘光了。這就是典型的「啞巴英語」。許多學者在分析為什麼我國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真正自己培養出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時,都不約而同的把矛頭指向現在的教育:為什麼所有的大學的專業學科都跟英語(外語)沒完沒了,導致學生大量的時間花在通過四六級的英語學習上,而不是本專業的學習上,中文系的學生花在學習外語的時間還比花在中文的時間還要多,能在誕生幾個魯迅來嗎?不可能,的確有點匪夷所思。更不可思議,要求在校學生學習英語還情有可原,但現在的一些荒唐舉措又不得不讓人啼笑皆非了,比如說一個很有經驗的中醫學醫生,醫治好了無數病人,當他要參加職稱評定時,首先要面對的是一到難於逾越的關口——學習外語,儘管這門外語跟自己的專業毫不相干,也許在工作中根本就用不上,但無情的條件就這麼無情的卡住了,多少人因為要平職稱而被擋在門外,原因並不是相關專業不夠紮實,而是一門也許永遠都用不上的、與專業毫不相干的語言——英語學習上。就是因為這一個匪夷所思的規定,令多少專業人才倒在這個門檻上,實在令人惋惜!我不知道美國人要拿畢業證或者評職稱的時候是否要考漢語或者日語之類的外語才能成功呢?因此,我認為如果按照中國目前的教育模式要求的話,貝多芬是拿不了畢業證書的,因為他的英語不一定過關,四六級拿不到,休想拿畢業證書,哪怕他的鋼琴彈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梵高也是肯定拿不了畢業證書的,也是因為外語沒讀好,哪怕他的畫畫的造詣是世界一流的。霍金更不用說了,連話都說不出來,嘿嘿!連歐美教育強國都認為中國要求大學生通過外語四六級考試才能拿到畢業證書這樣的規定感到不可理解,而他們自己的理解就是,如果你在某個領域達到了要求的標準,你就可以拿到畢業證書,而不管你是聾子還是啞巴!真不知道這樣的教育模式還有維持到什麼時候?不知道又要培養出多少考英語很高分,講外語卻很爛,專業知識更爛的「怪才」?現在隨著改革開放程度的加強,對英語的要求也越來越廣了,甚至要求公務員也要學習英語了,其實我也不反對公務員學習英語,問題是現在有多少公務員母語是本來如此的爛,以至於自己的同胞都聽不太明白,特別是廣東珠三角一帶的官員,普通話是相當的「普通」,試想一下,與其讓他們花許多時間去學外語,還不如讓他們把自己的母語學好一些更明智。疑問二:英語教育越早越好嗎?現在不少家長,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拚命讓孩子學外語,什麼劍橋英語啊,走遍美國啊,外語資料一大堆,明明家裡里里外外都是中國人,卻偏要孩子說外語,制定「零歲」學外語計劃,送孩子去雙語幼兒園,從孩子會喊「爸爸」、「媽媽」,就教他「Daddy」、「mummy」……總之,恨不得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小老外。在歐洲發達國家,一般是讓孩子從10歲開始學外語;美國幼兒園一般不教小孩子說外語,他們覺得這麼小的孩子學第二種語言是不可思議的。我國有些城市是讓孩子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外語。而在我們深圳,卻更早,小學一年級就要求學生學英語了,至於可不可行?科不科學?則不得而知,反正深圳就可以自豪地向全國大聲吶喊:「我們一年級就開始開設英語課了,我們走在全國前列了,云云……」而實際上,許多幼兒園也在開展英語教學,哪怕是小小班也要學英語,迎合了家長們的教育貪快求全的觀念。而實際上,如果某些孩子過早地讓孩子學習外語,可能會影響孩子正常思維的發展。當他們在運用母語思考問題的時候,外語可能會干擾他們的思維,甚至可能造成邏輯混亂。這一理論儘管還未得到確認,但一些科學實驗已經提示了這一問題。但從小使孩子對英語產生恐懼甚至因不適應這種複雜的語言環境而患上自閉症也存在不少例子。在正規教育的小學一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最大障礙就是來自英語課的開設,一年級是小學生開始正規學習的關鍵一年,應該好好把本民族的語言(母語)牢牢掌握,特別是拼音的學習,a、o、e本來就不難,而現實情況是,英語課的衝擊,讓小學生無所適從,舉個例子:Man 語文老師的講應該讀「慢」的音,意思是什麼什麼,而英語老師卻告訴學生這個音節所表達的意思是「男人」,這是多麼大的距離了,特別是英語,同一個字母在不同的音節里發音都不相同,對於才六歲的孩子來說,能分辨清楚嗎?所以,現在許多學生語文學得不怎麼樣,英語也學得很差,跟這個階段同時進行兩個不同規則的語言學習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對孩子語言(包括第二語言)的學習,要有一個正確的定位目標,既母語為主,兼學第二語言。如果母語的基礎不紮實,一味求早、求小學習外語,會造成幼兒語言學習的混亂,以至影響孩子總體語言發展的水平。所以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小學三年級或者五年級開始學習英語比較合適,起碼要讓學生牢牢掌握了自己的母語後才可以開展第二種語言的學習。 語言的學習,包括第二語言,需要孩子心智發展到一定的成熟度,需要大腦語言中樞有良好的生理基礎作保證。因此,只有當孩子語言學習的條件成熟了,方能接受語言刺激,方能形成有效的條件反射。不然,勢必會事倍功半,甚至因「拔苗助長」而使孩子失卻語言學習的興趣和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對今後的語言學習失卻興趣。現實中的許多學生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說明。而實際上學外語也不見得是越早學越好,現在許多從小學到高中都學習英語的學生,考上外國語大學後,選擇的是另外一門與英語毫不相干的語種:比如德語、日語、俄語甚至更冷門的語言泰語、馬來語或者非洲語,需要多長時間?四年或者多一點就夠了,那麼之前的英語對他學其他外語有什麼關聯嗎?不見得,唯一有關係的就是他既然能學好英語,說明他聰明,語言能力好。之所以舉這個例子只是想證明學外語跟你多早學沒有多大的關係,當然,上了年級的人學起來肯定有區別了,那是因為他們的記憶力有問題了。疑問三:雙語教學的真的很好嗎?在這裡,我先引用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中心秘書長、國際英語教師協會中國分會會長包天仁教授列舉了雙語教學不適合中國國情的幾大原因:1.中國是非移民國家,從英語語言教學的類型上來說,中國的英語教學是英語外語教學(TEFL),不適合進行雙語教學,中國社會的主流語言是漢語,進行以英語為主要目的的雙語教學,違背語言教育教學規律;2.缺少理論的支持,目前不少地方對雙語教學的基本概念都還未搞清楚;3.許多學校缺乏得力的措施,如教學大綱、授課標準、有效而具體的班級組織形式等都沒有;4.英漢兩個語系相差很大;5.從語言學習的角度而言,缺乏社會和家庭的語言環境,中國人學習英語的負遷移太多,正遷移太少;6.雙語教學師資嚴重不足,雙語教學要求師資水平很高,不僅要掌握語言,還要懂得其它學科的知識;7.語言教學要講究銜接性,而雙語教學正好缺乏這一點,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教學銜接不上;8.雙語教材匱乏,使雙語教學缺乏進入課堂的基礎;9.課時嚴重不足,雙語教學要求教學特別是在剛開始階段要講得比較慢,課時不足,會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和對學科知識的系統掌握。因此雙語教學帶來的可能不是兩利,而是兩弊,容易出現母語學不好,英語也學不好的局面。  有人說,雙語教學是中國教育的一個「怪胎」,是地方政府好大喜功的表現,此話雖然有些偏激,但也不無道理。一個人,學習另外一門語言,需要的不是你付出多少努力,白天黑夜不停得去讀,去寫。實際上,學習另一種語言的關鍵是看有沒有必要的語言環境,而實際上,我們的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最缺乏的偏偏又是語言環境,學習英語,僅限於課堂上,走出校門,幾乎沒有可利用和需要的環境,這樣的英語,得不到有效的鞏固,其學習的效果往往就是事倍功半。就象好幾年前,內地不少地方掀起了一股學習「廣東話」的熱潮,各種培訓班紛紛登場,但實際上培訓出來的學生一樣廣東話講得很爛,還遠不如到廣東珠三角打工幾年的打工仔講得順溜,而這些打工仔也沒有去刻意去學,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的學會了另外一種語言。為什麼說學習語言需要的是環境,舉個例子來說吧中國很多通過四六級的大學生的語言對話能力還遠不如遠在美國的籃球運動員姚明,為什麼?人家是天天都要講,早上睜開眼睛到晚上閉上眼睛,滿口都是英語,你不能不講,因為你不講就不能與美國人很好的交流,所以,他的英語能不溜嗎?還有邵佳一,在德國,之前也沒有受過德語訓練,在不用幾年,人家的德語就可以跟德國人交流了,這就夠了。而在國內,雖然你的英語很好,但你大部分時間都是用自己的母語在交流,沒有很好的外語環境。我們中國人有喜歡往外國跑的優良傳統,可是,不管他們是到繁華的歐美,還是貧困的非洲,甚至是一個不知道什麼民族什麼語言的地方,不用三五年,他們就可以操著流利的當地語言跟本地人交流,哪怕他們之前從來都沒有接觸到這種語言,哪怕這種語言在世界上屬於少得可憐的人懂的語言,但是,只要有學習的環境,中國人就可以熟練的掌握,並不是說他們如何努力或如何聰明。所以說,學習語言關鍵的是要有讓你的語言天天都得到鍛煉的環境。如果沒有,那就沒必要,也不可能學好一門外語了。  實際上,所謂的雙語教學,往往也是一個幌子而已。現在許多學校甚至幼兒園花錢請來了一個甚至幾個外國人,就很自豪的說自己是在開展雙語教學,實際上也存在許多問題:問題一、這些所謂的外教甚至連中文都不懂,連中國的語法也不懂,怎能說是雙語教學呢?其實也就是單語而已,這樣的話學生學習起來更加吃力了。問題二:這些所謂的外教能有教育教學能力嗎?按照《教育法》的規定,又有多少人對這些外教進行審核呢?問題三:這些所謂的外教的英語標準嗎?實際上也有不少學校鬧了不少笑話,花錢請來的老外居然不是英語為母語的,換句話說,他的英語講得比我們還爛。即使這些外教符合條件,英語也非常好,但在現在的中國教育制度下,他們的教育理念又能否適合中國的學生的教學呢?他們又如何把英語和中文結合得完美還是更加肢解不同的語言學習呢?都不得而知。問題四:教材合格嗎?現在的外語教材真是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一會兒劍橋英語、一會兒地道的走遍美國……不知道可憐的孩子連自己的母語還沒有學好,就要學習另外一種什麼時候用得上的語言。雙語教學有利於學生學好母語嗎?對於正處在青少年時期的中小學生來說,學好外語固然重要,但學好母語對他們來說也同樣重要,或者說更加重要。用母語進行非語言學科的教學,不但對鞏固和提高學生母語水平有利,而且對培養人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很有好處。母語如果我們用外語給學生上非語言課(比如數學、自然、體育等),那麼對青少年的母語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就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 只能導致學生越學越亂,進一步加劇學生的厭學情緒。作為中國人,我們其實應該更好的學習好本國的語言,「只有是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現在許多國家都掀起的漢語熱,甚至近幾年大學裡面的漢語比賽出現外國留學生贏了中國人的令人尷尬的場面。確實令許多國人敢到不可思議。而即使說你以後有機會出國留學,人家外國人(歐美)不會因為你的英語講得如何好而尊重你,而是需要你的中國文化才會更加需要和尊重你,那時候,你才知道在中國花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學習的外語而又忽視了自己的母語是一種多麼愚蠢是事情啊!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解決問題。一、推遲學生學習英語(外語)的時間階段,應該是小學三年級以後,學生基本掌握了母語的發音系統以後介入比較合適。幼兒園應該禁止學習外語(這一點據說在日本和台灣就早已經實行了——幾年前聽一個台灣人說的,未經證實),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掌握母語。才能真正的達到漢語英語雙贏而不是雙輸的局面。二、把外語學習簡單化,小學階段不應該有如此複雜的英語課程,什麼語法啊,詞語搭配啊,實在應該盡量降低難度,我記得幾年前的教材甚至有不同種恐龍的單詞,暈啊!學了有什麼用?應回歸到簡單一些語法的掌握上去,更應該考慮到英語的實用性,特別是日常會話的加強,避免只會寫不會說的「啞巴英語」現象的存在。鼓勵孩子多說少寫,以學習語言為主(說),而不是學習文字為主(寫)。九十年前,魯迅先生大聲吶喊:「救救孩子!」今天,也應該救救這些被英語折磨的孩子了!------------------------------
推薦閱讀:

英語學習年齡的迷思 -----從語言學習關鍵期談台灣學前幼兒的英語教育
小班幼兒英語教育之我見
學前英語教育視頻大全
2018中國少兒在線英語教育行業研究報告

TAG:教育 | 教師 | 英語 | 語文 | 看法 | 英語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