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亞洲最大的貧民窟:貧窮這門課,你不懂

對於社會底層而言,如何在貧困中生存是一門藝術;而對於旁觀者而言,如何對這些赤貧人口進行有效援助,也同樣是一門藝術。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方小小

提起印度經濟發展最快的金融與商業中心,那一定是孟買。

這裡有廣闊的海濱沙灘,一座座現代化高樓大廈,古老的維多利亞花園,古吉拉特式建築風格的印度門。然而,就在這座亞洲地價高昂的城市地段,卻生活著一群全世界最窮困的人們。

孟買市區

在孟買的市中心,是亞洲最大,僅次於肯亞內羅畢基貝拉的貧民窟——達拉維。

達拉維

從達拉維打車到昂貴高端的百貨商店,只需要30分鐘的車程,它與價格不菲的高級公寓比鄰而居,周圍的商品房價早已超過每平方人民幣10萬元,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的27層私宅就在不遠處,號稱是世界第一豪宅。

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的世界第一豪宅

一面是垃圾成堆,一面是綠草茵茵高樓林立,一面是破爛不堪的棚屋,一面是豪華別墅……達拉維就處於這樣一個尷尬矛盾的地位。在這裡,收入大約每月100美元的貧困人群,與白領、律師,以及身價過百萬的老闆彼此相安無事地做著鄰居。

Slum dog or Slum owner?

在達拉維不到2平方公里的區域里,蜷縮著約70萬人口。這裡的空氣瀰漫著垃圾的惡臭味道,房子由金屬、塑料、廢舊木板等任何材料拼接,大多被分為上下兩層,層高不超過1.5米。

錯綜複雜迷宮般的小巷中,隨處可見赤裸身體的小孩子和流浪狗。連基本的生活水電供應都無法得到保證,14戶人家共用一個廁所,15個居民共同使用每天只有2小時的自來水,女人們不得不在死水中洗衣服,飲用水則需要步行2公里去買。

如此惡劣骯髒的生存環境,使得達拉維的居民在很多人眼中也無比卑微,甚至被一些人稱為「slum dog」。然而,對於當地的居民來說,他們中很多人卻自豪地稱自己為「slum owner」(貧民窟主)。

「貧民窟」三個字,首先令人想到的是骯髒、犯罪、吸毒、嫖娼賣淫等等,然而「達拉維」似乎有著比這更多的意義。

達拉維有自己的清真寺,學校,手工作坊,以及陶器廠,制衣廠,製革廠,以及完整的廢品回收鏈條。根據媒體報道,達拉維大約有1.5萬家小型企業,這些企業每年為孟買貢獻的GDP就超過了6億美元,並且創造了相當可觀的工作機會。

這裡的人基本都有工作,儘管生活條件極其惡劣,但很明顯達拉維對當地居民而言不僅僅意味貧窮,還包括著一種生活的穩定性。紀錄片《窮人的故事——真實的貧民窟》中,面對鏡頭,三輪車司機沙雷斯言語中毫不掩飾自己對這片社區的情感眷戀,稱之為「my motherland」。

遊客也吃驚地發現:達拉維的小孩子們同樣無憂無慮地在外面玩耍,對遊客友好熱情,看上去並沒有孤獨的困擾;走在路上,身穿校服的學生會大方地打招呼,小販會和你開玩笑閑聊,甚至有人主動邀請你到他家做客,熱情地端茶款待;晚上,一家幾代人坐在一起聊天看電視,假如遇到任何危險,只要喊一嗓子,即刻就會有很多人出來幫忙……

聽上去除了窮困,這裡和普通的居民社區似乎沒什麼兩樣。

媒體曾報道一位立陶宛年輕人親自在達拉維住了5天,體驗貧民窟的生活,最終的感受是:這裡的人們,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其實差不多——有著屬於自己的夢想,目標,職業,想法和情感,每個人都在忙著做自己的事情。

紀錄片《窮人的故事——真實的貧民窟》中,達拉維一位裁縫辛苦工作,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能夠好好讀書,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面對鏡頭,這個雄心壯志的英俊男孩說:「雖然我是貧民窟長大的孩子,但我也能當科學家,我要證明給大家看,並不是只有住在大高樓里的富人,才能當科學家。」

如果把達拉維比作一個人的話,這個人雖然衣衫襤褸,骯髒不堪,食不果腹,露宿街頭,但努力憑著自己的雙手吃飯,性格溫和而不暴戾,讓人不會望而生畏退避三舍。

同普通人一樣,他有著自己的家人,朋友,鄰里等各種社會關係,逢年過節同樣也會很快樂。

面對未來,他們一樣在心底有著大志向。

在貧困中生存是一門藝術

事實上,和普通人相比,達拉維的居民們,絕非那麼簡單,正如「貧窮」兩個字對人的影響,絕不僅僅是生存環境惡劣的問題。

1998年,美國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隱瞞身份,開始體驗社會底層的生活,她選擇了沒有學歷的普通人能找到的工作:每小時只能掙到6-7美元,如果一天工作八小時,月工資只能掙到1250美元。

為了節省房租,她不得不在很遠的地方租房子,這樣就得花費大量時間在路上,同時為了應付各項生活花費,不得不同時打幾份工……因為沒有時間提升自己,久而久之變成了一個簡單的工作機器。

就這樣,無論她多麼努力,都很難為自己爭取一個光明的未來,從而陷入貧困底層無法自拔。

在《窮人的故事——真實的貧民窟》中,29歲的單親媽媽拉克希米在達拉維以撿垃圾為生。千萬別小看這個工作,孟買1800萬人口每天所產生的垃圾,80%在達拉維回收處理。面對成山的垃圾,拉克希米異常小心,因為她有可能遇到各種有毒氣體,輸液針頭,如果不小心被扎到,很可能因此喪命。

用她的話說,我們不知道這些針頭是哪些病人使用過的,也許會有艾滋,肺結核……有天我打開一個空瓶子,一股刺鼻的氣味散出來,我的臉因此而腫了很多天。

這樣一份工作帶給拉克希米每個月100美元的收入,她甚至還攢下錢來供女兒讀書。和其他父母一樣,她抽出時間來為女兒聽寫單詞,監督作業,她看著女兒說:「希望她將來成為一個有用有地位的人,不用像我一樣看到生活的傷痛,污穢和掙扎。」

2008年,一部以達拉維為背景,講述印度貧民窟底層的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橫掃奧斯卡8個獎項,揭示了印度底層少年從小到大所經歷的一切遭遇:從小失去雙親,被騙如黑社會,險些遭遇挖眼,後來只能流浪靠坑蒙拐騙生存……

如果沒有導演編劇安排的那從天而降的兩千萬,很難想像,兄弟倆截然不同的選擇,到底誰更能在這個社會生存:是一心從良向善,憧憬愛情的弟弟,還是無比現實,千方百計活下來,投靠黑社會的哥哥?

在印度喜劇片《起跑線》中,拉吉夫婦在貧民窟假扮窮人,同真正的窮人結為朋友,於是便出現了真窮人對假窮人說過的這兩段話:

鄰居對拉吉說:「如何在貧困中生存是門藝術,而我經驗豐富。」

當拉吉的妻子米圖在鄰居太太的鼓勵下,鼓足勇氣將欺負自己的悍婦趕跑,卻又用同樣的潑辣手段對付政府公職人員,結果沒想到適得其反,連累大家都餓肚子。

這時,鄰居太太對米圖意味深長地說:「貧窮這門課,你不懂。」

是的,身為貴婦的米圖,怎麼可能想到:在貧民窟飲用水需要自己去挑,去爭搶,需要不時和人爭吵打架才能不被人插隊,為了生存,哪怕僅僅是一粒米,也要奮力撲上前去,如鷹一樣兩眼放光,時刻警戒著來自外界的爭搶和欺壓。

與此同時,窮人還需要隱忍:身處社會底層,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任何人踩上一腳,比如發放糧食的政府公職人員。

以及,抵抗來自外界的各種危險與邪惡,比如《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兄弟倆就遭遇了黑社會。

更有生活的無奈:《起跑線》中鄰居雖然為自己的孩子爭取到了好學校的入學名額,可以免交學費,卻依舊付不起學校的其他雜費,最後,只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險「碰瓷」。

在《起跑線》中,鄰居的兒子和拉吉的女兒同樣聰明可愛,同樣長著一張稚嫩,天真可愛的臉,可面臨的人生道路從上小學起就拉開了距離。

當影片最後,鄰居的兒子沒有被抽中的時候,面對兒子天真的詢問:「爸爸,難道我不幸運嗎?」父親說:「窮人的孩子,沒有資格大喜大悲」。

是的,這就是當下,窮人想要生存在這個世界所需要面臨的種種困境。而可以想見的是,因為貧困,這些困境會變得更加難以面對、難以解決,甚至會衍變成一個愈發難以破解的壁壘。

可是,又有多少人看到,並抱之以同情呢?

在當下的中國,常常聽到這樣的聲音:「我們為什麼要交那麼多的稅去養活窮人?他們因為懶,所以窮。」「你弱你有理咯?」「是否應該取消對窮人的救濟以激勵他們上進?」

這樣的聲音,難免讓人在心驚之餘,再添幾分心涼。

由衷地希望,有著這些想法的人,在走進達拉維之後,能夠不這麼想。

而對於如達拉維這樣的群體,到底應該如何進行幫助?絕非簡單的捐款就能夠解決問題。據說印度政府曾經出錢為貧民窟的窮人建起了廉租房,可是分到手後,人們寧可還住在老地方,然後轉手再將這些房屋出租出去掙錢。

毫無疑問,對於社會底層而言,如何在貧困中生存是一門藝術;而對於旁觀者而言,如何對這些赤貧人口進行有效援助,也同樣是一門藝術。


推薦閱讀:

手有「斷掌」的人,到底是富貴還是貧窮?聽面相師傅細細道來!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
男人「這裡」越小,越是苦命,註定貧窮一輩子,很難出人頭地!
貧窮,不是你的錯
沙特發現一貧窮病人:全國轟動 富豪排隊探望

TAG:貧民窟 | 亞洲 | 貧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