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對決!馬克隆和勒龐 誰會贏得這場改變歷史的法國大選 |《財經》封面
這是一場註定改寫歷史的總統大選,它充滿了意外、轉折、醜聞和懸念。
不論誰是最後的勝利者,都沒有太多時間可以用來慶祝,他或她接手的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國家:經濟增長緩慢,失業率長期徘徊在10%,分裂的社會,對政治的失望以及恐怖襲擊的威脅籠罩在上空。
由於兩位候選人為解決這些問題開出的是截然不同的「藥方」,因此大選結果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法國乃至歐洲未來的方向。
——編者
《財經》記者 江瑋/文發自巴黎袁雪/編輯
這是一場註定改寫歷史的總統大選,它充滿了意外、轉折、醜聞和懸念。
意外從初選階段開始層出不窮,「空餉門」醜聞則使得一度最被看好的侯選人民意大跌,凡此種種導致了來自中間派別的伊曼紐爾·馬克隆與極右的候選人瑪麗·勒龐進入第二輪決戰的局面,最終的懸念要等到5月7日第二輪投票結束之後才能揭曉。
馬克隆和勒龐,兩個來自非傳統主流政黨的候選人,無論哪一位當選法國下屆總統,都將創造歷史。曾經右派和左派輪流執政的傳統已經被打破——代表右派共和黨的菲永和來自左派社會黨的阿蒙在首輪就遭淘汰,這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近60年歷史上首次出現來自左右的主流政黨均未能挺進第二輪投票的結果。
在4月23日舉行的法國大選第一輪投票中,馬克隆獲得了24%的選票,勒龐的支持率緊隨其後,達到21.3%。多份民調均指向馬克隆將在第二輪投票中戰勝勒龐。但對馬克隆而言,勝利不會來得那麼容易或者理所當然,勒龐也不會放棄離愛麗舍宮僅一步之遙的機會。
如果選民因為難以在馬克隆和勒龐之間作出選擇而放棄投票的話,勒龐的勝算就會大增;即使無法獲得勝利,勒龐的得票率也足以使其宣稱獲得了政治上的勝利,並接下來扮演一個強有力的在野黨角色。
(如果選民因為難以在馬克隆和勒龐之間作出選擇而放棄投票的話,勒龐的勝算就會大增。圖/AFP)
最後的勝利者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用於慶祝,他或她接手的將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國家:經濟增長緩慢,失業率長期徘徊在10%,分裂的社會,對政治的失望以及恐怖襲擊的威脅仍在。
兩位候選人為解決這些問題開出了截然不同的「藥方」,大選結果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法國乃至歐洲未來的方向。
前進運動:從200人到25萬人的政黨
在巴黎的一次競選集會上,馬克隆對到場的2萬多名支持者說:「我像戴高樂那樣,選擇左邊最好的,右邊最好的,中間最好的。」
39歲的馬克隆以「非左也非右」的進步主義者自稱。在失望和不信任情緒瀰漫的法國政壇,以「局外人」身份出現的馬克隆迅速吸引了左右兩派的溫和中間力量。
(馬克隆曾在競選集會上說:「我像戴高樂那樣,選擇左邊最好的,右邊最好的,中間最好的。」攝影/本刊記者 江瑋)
馬克隆的職業履歷包括哲學家助手、投資銀行家,但他在政壇為人知曉卻是最近幾年才有的事情。面對缺乏經驗的質疑,他回應說,法國低效的政治階級和缺乏活力的政黨已經表明經驗沒有太多意義。
他承諾要對法國空洞、垂死的政治體系進行一場民主革命。
革命在馬克隆的家鄉亞眠起步。一年前的4月6日,馬克隆在亞眠宣布發起前進運動時,在場的人數只有大約200人。一年之後,這項運動吸引了25萬成員,這個數字已經超過目前執政的社會黨成員數量。
在他的支持者眼中,前進運動是醫生,試圖找到法國的病症所在。「做這項工作的不是政客,而是來自各行各業的公民,他們以一個整體來思考,而不是分割成左派、右派或者中間派。」支持者弗洛朗·勒克夫爾對《財經》記者表示,馬克隆凈化了法國的政治生活。
曾為多任法國總統合作過的法國政治家、經濟學家雅克·阿塔利非常看好馬克隆,認為他提出的綱領是對今天的法國最好的一套綱領,讓法國繼續變好的綱領,「法國選民要在一個可以給法國帶來更好未來的人和認為我們應該關閉邊界的人之間做出選擇,這是一個答案明顯的選擇」,阿塔利對《財經》記者表示。
馬克隆在經濟上是親商的自由派,在社會問題上屬於左派。他試圖通過減稅、削減政府部門工作崗位、減少開支和加大投資來振興法國經濟。他還計劃放鬆勞工法,賦予公司更多的靈活性來協商工作時長和薪酬,但同時也將擴大福利範圍。
對於法國面臨的高失業率問題,他主張通過降低企業的負擔來鼓勵創業,增加職業技能培訓,目標是在五年任期內將失業率降至7%。
馬克隆的經濟理念可以在他擔任經濟部長期間推行的改革中找到線索。以其名字命名的馬克隆法案包括了諸多自由化和放鬆監管的舉措,比如商店周日營業、打破35小時工作制、開放長途巴士路線、出售數十億歐元的國有資產以減少債務並將資金用於經濟發展。
這一法案2015年推出時在法國社會引發激烈討論,並遭到他的社會黨同僚反對,在國會審議時三次投票未能過關,直到政府動用憲法條款強制通過。
他在經濟部長任上推動改革所遭遇的阻力只是冰山一角,從希拉克、薩科齊到奧朗德都有志於改變法國僵化的經濟,但最後都以耗盡政治資源告終。馬克隆說,他希望組建一個多數派政府來推行他的改革措施。
但這將取決於6月的議會選舉。由於缺乏傳統政黨的根基,前進運動想要在議會選舉中取得多數席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前進運動計劃在每個選區都有自己的候選人,這意味著他們將需要推出577個候選人。第一批14名候選人的名單已經公布,其中包括社會學家、農民、醫院經理、律師和黑豹特警隊前任主管。
前進運動在起步時將自己定位為與傳統政黨不同的一場政治運動,但在經過一年的飛速發展之後,馬克隆的發言人本傑明·格里沃斯對《財經》記者表示,「前進運動現在已經算是一個政黨了,和其他政黨的主要不同在於議員候選人將來自公民社會。」
格里沃斯說,在議會選舉中,前進運動也歡迎來自其他政黨的候選人加入。「你可以是前社會黨員,也可是前共和黨成員,但在競選時需要以『前進』的名義。」已經有部分在任社會黨議員和來自中右陣營的議員決定將代表前進運動參選。
將最不可能的人群變為支持者
勒龐在巴黎的競選辦公室距離愛麗舍宮不到2公里,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她的野心。但那裡又低調得沒有任何明顯的標識,如同她在今年競選時刻意淡化國民陣線的標誌。
她的競選標識上有一朵藍色的玫瑰——玫瑰是左翼社會黨的象徵,藍色則代表右翼,她把兩者結合在了一起。
這是來自國民陣線的總統候選人第二次進入總統選舉的第二輪投票。2002年,勒龐的父親老勒龐出乎意料地擊敗社會黨候選人若斯潘,和尋求連任的總統希拉克進入第二輪對決。15年後,勒龐的勝出不再是意外,選前的每一份民調都顯示她將進入第二輪決戰。
(勒龐競選辦公室內的海報。攝影/本刊記者 江瑋)
「從演講內容和選舉綱領來看,國民陣線已經不再是2002年的那個政黨。勒龐在社會問題上比馬克隆更加左,和極左的梅朗雄相似。但勒龐的主要觀點仍是涉及國家身份和關閉邊界,這對國民陣線來說一直是重要的議題。」法國政治歷史學家讓·加里格斯對《財經》記者表示。
自上世紀70年代初期成立後,國民陣線在很長一段時間因其種族主義和反猶立場而聲名狼藉。勒龐在2011年成為國民陣線新一任主席後,開始調整戰略,軟化立場,致力於擺脫國民陣線的負面形象,甚至不惜大義滅親在2015年將父親開除黨籍。
勒龐提出的選綱中,她承諾將提高工人階層的福利,減少小企業的工資稅以鼓勵僱傭更多勞動力,推動法國再工業化。不過她更引人矚目的主張是效仿特朗普提出「法國優先」,她計劃在社會福利住房和就業等政策上優先考慮法國人。她解決高失業率的辦法之一是向僱傭外國人的法國企業徵稅。
勒龐還把選民關注的焦點集中在對她有利的議題上,比如移民問題。她將反移民的矛頭指向穆斯林群體,把移民問題與伊斯蘭教、恐怖主義聯繫在一起。在法國遭遇多起恐怖主義襲擊之後,勒龐的理念被更多人所接受。
在第一輪選舉中,勒龐的支持者遍布法國東部、北部和南部。法國南部是國民陣線的傳統陣地,那裡的社會保守派和從阿爾及利亞戰爭歸來的民族主義者是國民陣線起步時的支持者。
如今,法國東部和北部陷入貧困和絕望的工人正在成為國民陣線新的擁護者,他們認為自己在全球化進程中被落下,又被主流政客所遺忘。在法國失業率最高的十個省份中,勒龐在九個省份取得了勝利。
當馬克隆在大城市攻城拔寨,勒龐在小城鎮和農村一步步鞏固了國民陣線的地盤。她得到了近800萬法國選民的支持——比五年前增加了120萬。
首輪選舉出線後,勒龐前往法國北部「銹帶」城市埃南博蒙發表講話,她將自己稱為「人民的候選人」,「你們現在有機會選擇真正的變革。是時候將法國從傲慢的精英那裡解放出來了。」
「國民陣線正在全面取得進展,甚至在最不可能支持其主張的人群那裡:天主教徒、同性戀、猶太人、公務員。伴隨這些的背景是難民危機、恐怖襲擊和失業率居高不下。」長期研究國民陣線的巴黎政治學院教授諾娜·梅耶爾對《財經》記者說。
即使在左派的大本營巴黎,想要找到國民陣線的支持者也並非難事。在巴黎十三區街邊的一棟小樓里,國民陣線青年委員會每周三都在這裡舉行活動。多年前,一名國民陣線的支持者將這處房產捐給了國民陣線。一樓是圖書館,二樓是國民陣線成員辦公的地方。
在4月的一個傍晚,法國南部城鎮博凱爾的市長朱利安·桑切斯來到這裡舉辦了一次講座,主題是國民陣線作為反對派和多數派的角色。
艾瑞克·巴爾博薩負責組織了這次講座。巴爾博薩在兩年前成為國民陣線的一員,儘管他的爺爺幾十年來一直堅持投社會黨的票,他的父親、叔叔也都支持社會黨,但這個年輕人在接觸到國民陣線的理念後立刻覺得自己找到了組織。
巴爾博薩平時在麵包店上班,不上班的時候他會去發傳單和貼海報,想讓更多的人了解國民陣線是一個「為人民的政黨」。「國民陣線從來沒有執政過,它提供了一種新的、體制之外的選擇。」巴爾博薩對《財經》記者說,那些已經在地方選舉中選出國民陣線市長的城市都發展得很好。
桑切斯認為,勒龐的不同在於她不否認現實中的問題,她正視這些問題並提出了解決方案;但一位勒龐的反對者則反駁說:「有人認為國民陣線提供了解決問題的答案,但如果你害怕陌生人,法國也不是一個強大的國家。」
與馬克隆相似,勒龐同樣面臨著缺乏「體制內」政治力量的問題。但桑切斯表示,國民陣線和勒龐已經做好了執政準備。「她有很多顧問,我們還有23個歐洲議會議員。」
當被問及國民陣線在法國國民議會只有兩名成員時,桑切斯將之歸為「這是法國選舉制度的問題,國民陣線在法國大約有30%的支持者,卻只產生了兩名議員,這是不民主的。」他堅信,國民陣線在今年的議會選舉中會得到更多席位。
(法國的選舉制度或許將在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的勝利之後,使民粹主義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在法國止步。圖/AFP)
不過,被國民陣線詬病的選舉制度或許將在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的勝利之後,使民粹主義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在法國止步。兩輪投票制度使得不同派別的支持者可以在第二輪投票中聯合起來阻擊勒龐的勝利,菲永和阿蒙已經呼籲其支持者轉向馬克隆。
對很多法國人而言,國民陣線仍然是極右的代表:極端民族主義、仇外。「瑪麗·勒龐仍然是讓·馬里·勒龐的女兒,老勒龐稱屠殺猶太人的納粹毒氣室只不過是二戰歷史中的細枝末節。」梅耶爾說。
在巴黎最常舉行政治集會的共和國廣場,幾名生活在巴黎的美國人擺放了一張勒龐、普京和特朗普三人合影的合成海報。他們希望以此警醒法國選民,鼓勵他們去投票。「法國人民千萬不要以為勒龐不會勝出就不去投票,每一票都很重要。」
關乎歐盟前途
今年的法國大選受到超乎以往的關注,一個原因在於這亦是一場關乎歐盟前途的大選。
從極右的勒龐到極左的候選人梅朗雄,都對歐盟提出質疑。
馬克隆是所有候選人中最親歐的一個。他主張一個更加堅固的歐洲聯盟,有著希望和德國一起重建歐洲的雄心。他說:「我會和德國一起建立一個堅固而平衡的聯盟,給歐洲再次注入一股真正的活力。」
一名馬克隆的支持者對《財經》記者表示,他加入前進運動是因為馬克隆的理念與其相符,特別是在歐盟問題上。「法國如果只有自己無法變得強大……如果我們認為我們可以不需要歐盟,不需要歐元,那是錯誤的想法。」
勒龐則提出了一套截然不同的歐盟觀:法國對邊境、貨幣擁有自己的控制權,法國的特性不被移民、難民和全球化所改變。勒龐承諾將重啟法國的邊境,退出歐元區,甚至對是否脫離歐盟舉行公投。
對於勒龐的支持者巴爾博薩來說,雖然法國使用歐元是他懂事以來就有的記憶,但他說自己可以想像一個沒有歐元的生活。「加入歐元區之後物價上漲了,退出歐元區更符合法國的經濟情況。」
另一名支持者埃盧瓦·安弗洛伊則表示,國民陣線吸引他的是在移民方面的立場。目前法國每年大約接收20萬移民,勒龐希望將這一數字銳減到1萬。
面對外界關於國民陣線反歐盟、反移民立場的批評,國民陣線摩澤爾省競選辦公室負責人赫維·霍夫對《財經》記者表示,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
霍夫解釋說,國民陣線的主張是要重新商議歐盟條約,建立一個新的歐洲、一個更重視民生的歐洲;將會有六個月的時間用於重新討論,在那之後才會考慮進行公投;減少移民數量並不意味著完全禁止移民,但移民需要工作、納稅,而不只是享受福利。
在英國脫歐之後,法國大選中出現的反歐聲音格外令人擔憂——如果作為歐盟支柱之一的法國選擇離開歐盟,歐盟將面臨分崩離析的危險。法國前央行行長克里斯蒂安·努瓦耶此前對《財經》記者表示:「沒有法國的歐盟是不可能的,就像沒有德國的歐盟也是不可能的。」
在馬克隆於首輪投票中勝出的當晚,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罕見地就他的勝利表示祝賀,並希望他為接下來的選舉繼續努力。
義大利前總理、歐盟委員會前主席普羅迪對《財經》記者表示,儘管今年法國大選出現了反歐盟的候選人,但也出現了像馬克隆這樣親歐的候選人,他提出了非常開放的綱領,甚至沒有去取悅那些反對歐洲的人。「他告訴大家,我們的命運就在歐洲,我們將朝著這個方向邁進,這比以前密特朗總統還更加親歐。」普羅迪說。
他以3月荷蘭大選的結果為例說,當人們來到投票站,面對一個要對歐盟說「YES」或「NO」的選擇,人們會選擇「YES」。
跨過左右邊界的嘗試
儘管最後誰能入主愛麗舍宮還要在一周之後見分曉,但現在的局面已經標誌法國「一個政治周期的終結」。「法國正在出現一場政治革命。」加里格斯說。
在法蘭西第五共和國近60年的歷史中,左翼和中右翼政黨交替控制著法國政壇,右派執政時間更長,但如今法國的政治生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傳統政黨輸掉了選舉,來自系統之外的候選人佔了上風。
「大的政黨嘗試了各種解決方案,但都未能成功。薩科齊曾經是右派的希望,奧朗德曾擔負著左派的厚望,但他們都沒能解決問題。法國失業率依然高企,選民不再信任政治。」長期研究法國總統選舉的加里格斯說。
菲永競選團隊成員、法國前國防部長米永則對《財經》記者表示:「法國這幾年已經病了,左派崩潰,右派也四分五裂。」
(攝影/本刊記者 江瑋)
左派尤其是社會黨的分裂在這次大選中暴露無遺。在今年左派的初選中,阿蒙和前總理瓦爾斯代表了社會黨不可調和的兩面。主張自由主義的瓦爾斯與奧朗德立場相近,阿蒙則體現了左派的傳統理念,他呼籲限制法定工作時間,提倡「全民基本收入制」。
在法國的政治光譜中,左右之間壁壘分明。「左派認為平等比自由更重要,右派認為自由比平等更重要。」 阿塔利如此定義左右的分野。
在經濟政策上,左派的傳統觀點是要增加收入、擴大預算,通過消費來刺激經濟,右派則是通過降低對公司的稅收,通過生產來刺激經濟。但現任總統奧朗德推行的改革卻透出右派的經濟思維,這引起了左派選民的不滿,也造成了社會黨內部的分歧。在奧朗德動用憲法特別條款強行闖關勞動法改革方案時,以阿蒙為代表的部分社會黨議員和在野黨一起發起了對政府的不信任案。
左右分歧在法國文化中依然強烈,但已經出現了新的邊界。菲永在社會、家庭等議題上帶有強烈的右派特徵,梅朗雄和阿蒙在移民等問題上的左派印記也很明顯,奧朗德和馬克隆則試圖邁過左右的邊界,後者更敏銳地捕捉到了法國現有政治體制衰退的跡象,適時創立了「非左也非右」的前進運動。
馬克隆並非嘗試將左右兩派兼容並包的第一人,弗朗索瓦·貝魯已經試過。
貝魯來自中間黨派「民主運動黨」,曾三次參選總統,並在2007年的第一輪投票中得到18.57%的選票。民調顯示,如果貝魯在今年參選,他有望在第一輪選舉中獲得5%-6%的支持率。但貝魯放棄了今年的機會,選擇和馬克隆結盟。「對當時的法國社會來說,貝魯的出現還太早了。而現在是合適的時機,所以馬克隆會比有著同樣政治目標的貝魯更成功。」加里格斯說。
兩位候選人在第二輪投票之後還將面臨另一個考驗:國民議會選舉。法國前總統薩科齊亞洲事務顧問何福基預期,無論是勒龐還是馬克隆當選,他們都無法在國民議會擁有多數席位。
他對《財經》記者表示,右派將團結一切力量爭取拿下議會選舉。另一方面,在總統選舉中被邊緣化的社會黨也將儘可能守住在國民議會的多數席位。
由法國總統任命的總理需要得到議會多數黨或者多數聯盟黨派的支持。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歷史上出現過三次總統和總理來自不同陣營的現象。上一次「左右共治」發生在1997年希拉克擔任總統期間,由於右派輸掉了議會選舉,希拉克不得不與來自左派的總理若斯潘共同治理國家。今年總統和議會選舉的結果將比「左右共治」更加複雜,邁向的是一片未知水域。
以獨立身份參選的馬克隆不屬於任何一個傳統黨派,他創立僅一年的前進運動在議會沒有任何基礎。「前進運動已經算是政黨,但由於它從來沒有參加過議會選舉因而無法得到公共資金的支持。」巴黎政治學院政治學教授托馬斯·傑諾雷對《財經》記者表示,每個政黨每年能得到的資金支持是由它們在議會選舉中得到多少選票決定的。
勒龐領導的國民陣線雖然已經成立40多年,但至今在國民議會只有兩個席位。
無論是誰當選,想要在一個月後的議會選舉中獲得多數席位的支持,都是一道超越法國政治經驗的難題。
(本文首刊於2017年5月1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監製| 李勇 責編 | 蔣詩舟
推薦閱讀:
※改變觀念就是改變世界
※從俄軍突搶先美軍進駐敘來看中俄對大決戰戰略重大改變
※星巴克開始改變菜單
※懂天道的姜子牙:改變牧野戰局的敢死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