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照猶太人的教育

辛亥革命前後,先哲們四處尋找中華古國羸弱受欺的答案。丟下「地大物博」的面子,「勤勞勇敢」地留洋日本,學習「明治維新」,留洋法蘭西,獲取革命真經。引進馬克思主義,喚醒了「東方睡獅」,艱苦卓絕地再現中華民族的盛景。

送來革命真理的卡爾.馬克思是德國籍的猶太人。猶太民族是全世界最聰明、最富有、最神秘的民族,湧現出了繁若群星的大師級人物:馬克思、達爾文、弗洛伊德、愛因斯坦、門德爾松等。諾貝爾獎的得主,猶太人所佔的比例遠比其他民族高。最成功的還有生意,世界上70%的貿易量由猶太人掌控,有關統計表明,在美國前400名富豪里,猶太人佔了25%;在前40人中,猶太人佔了40%。有人說,世界的財富大都在猶太人的口袋裡,而猶太人的財富則在自己的腦袋裡。

「猶太文化之謎」一個非常重要的謎底,就是教育。這是一個視教育如敬神的民族。正如托爾斯泰所說:猶太民族的智慧包含了永不消失其溫情與魅力的偉大東西,就彷佛玫瑰色的晨星閃耀在寂靜的早晨,它們之中蘊含的最可貴的東西,是那種對於人類靈魂秘密的充滿激情的探索。《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猶太教育揭秘》一書中說到,根植於這個民族靈魂深處的教育價值觀,是他們獲得成功的主要源泉之一。從核心層面來看,教育與學習成了精神信仰的一部分,成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猶太人在智力取向活動中的優勢與他們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一、教育起步懷胎時

在以色列,有的孕婦總是不停的唱歌、彈鋼琴,此外還總和丈夫一起解決數學難題。不少身懷六甲的以色列准媽媽都帶著數學課本。有好奇者問:「你這樣做到底是為了胎兒,還是為了自己解悶?」「當然是為了訓練腹中胎兒,這樣,他長大後能成為天才。」她的回答篤定而自信,她堅持做數學題直至孩子出生。

再向前推,擇偶時就在設計未來。有一條猶太格言是這麼說的:「即使變賣一切家當,使女兒能嫁給學者也是值得的;為娶學者的女兒為妻,縱然付出所有的財產也在所不惜。」其目的在於優化遺傳基因,擁有聰慧的下一代。

二、教育兒童從小愛讀書

據說,在每一個猶太人家裡,當小孩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聖經,點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小孩子去吻聖經上的蜂蜜。這個儀式的用意不言而喻,書本是甜的。猶太人孩子的教育從3歲開始的,他們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孩子理解文章的意思,而是讓他們背誦,他們認為如果不能培養出一個好的記憶力,今後就沒有辦法學習其他的事物。孩子到7歲開始就開始學習先知書和聖著的基礎知識;到13歲開始,孩子要學完所有的猶太教法的基礎知識。

猶太家庭的孩子,幾乎都要回答這樣一個謎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你將帶著什麼東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錢或鑽石,母親將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麼嗎?」要是孩子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

大多數猶太兒童懂得三門語言:希伯來語、阿拉伯語和英語。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孩子們都要學習經濟數學,還涉獵競技體育,如弓箭和射擊等。因為他們相信,練習弓箭和射擊會使大腦在進行判斷和決策時更為專註。

三、營造家庭教育環境

猶太人經常是學校和家庭緊密協作,一起來培養孩子的求知慾。父親有教育兒子的責任,而母親有教育女兒的責任。教育的本質不限於知識這個層面上,還有人和人的關係,個人和社會的關係,以及在這種關係上產生的敬畏和尊重的意識。

從幼兒開始,家長就訓練孩子彈鋼琴、拉小提琴,那是他們的必修課。猶太人相信這些訓練會提高孩子的智商,有助於他們成為天才。按照猶太科學家的觀點,音樂的波動會刺激大腦活動,這就是猶太人為什麼天才輩出的重要原因。

教育首先該學習的是父母。美國工業管理委員會發現,猶太母親的就業率大大低於其他民族,她們留在家裡照看孩子,確保孩子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猶太兒童則因為學習成績好、聽話和總的行為良好,被老師所喜愛。猶太人教育子女的原則是:父親對於自己的孩子要在精神、生活和肉體方面教給他善待生命的方法。在教育方面,並不是給他們充填觀念方面的知識,而是教授給他們在實際生活當中能夠運用的知識,教育的結果,必須是與現實生活相關聯的。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能夠獨立地行動,把每個人都訓練成一個有自己獨立思想的人。

四、尊師重教根深蒂固

猶太人歷來尊崇學者,教師和有智慧的人享有很高的聲望,在其他民族將王侯、貴族、軍人或商人的地位放在學者之上的時期,猶太人卻認為學者比國王大。對每一個猶太家庭來說,沒有比出一名或幾名博士更為榮耀的了。

在猶太社會裡,教師甚至比父親還要重要。假如父親和教師雙雙入獄,而且僅能救出其中一個人的話,孩子就會決定救出教師,因為在猶太社會裡傳授知識的教師非常重要。 猶太教規定:對於孩子的教育,必須對教科書逐進行說明,一遍又一遍地反覆教,這是教師的義務。教師只在講台上高談闊論這並不是為師之道。教師必須給學生獨立實踐的機會並提供建議,從而讓學生擁有無法忘卻的純粹的記憶。教師在講台中央時便是支配者和權威。學生在權威面前應該謙虛,但有時學生可以提出老師沒有想到的知識點或是自己的靈感。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超越形式、相互尊重的關係。

  五、教育重在活化知識,培養才能

  猶太人非常重視知識,更加重視才能。他們把僅有知識而沒有才能的人喻為「背著很多書本的驢子。」他們認為,一般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而沒有任何的創新。

  他們還認為,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思考是由懷疑和答案組成的。學習便是經常懷疑,隨時發問,懷疑是智慧的大門,知道得越多,就越會發生懷疑,而問題也就隨之增加,所以發問使人進步。發問和答案一樣重要。

  正是基於這種認識,猶太人家庭特別注意與孩子的思想交流,孩子一直受到成人的教誨和指導。孩子們可以同成人談話和討論問題,偶爾成人還會和孩子們纏個沒完,意在引導他們投入到學習與研究中去。無疑,猶太人出名的口才和智力測試中的高分同這一點是不無關係的。

六、繼續教育並終身學習

猶太人的天性就是永無止境地探究和學習。他們信奉,「世界的基礎是信仰、知識和慈善。」信仰是人和上帝連結走向直接的紐帶;慈善是人和人之間相互扶持的紐帶;知識是人類走向縱向和橫向的無限空間並取得真理的紐帶。沒有教育和科學研究,世界將失去平和,導致瓦解。為此,他們絕不止步於大學階段的教育,而是終生學習,不斷探究。一個舉世公認酷愛讀書的民族,虔誠般地重視教育,宗教般地愛好讀書,於是創造一個又一個猶太奇蹟。

理性地審視一下中國教育,重視文化知識傳授,過分強化應試,帶著明顯的功利色彩;強調共性培養,忽視發展個性;強調勤奮學習,指令性負擔過重;強調尊敬師長,缺乏教學民主……結果,學生的全面素質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片面性,特別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著明顯不足。

教育家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一書中寫道,「假如學校里遊盪著權威的幽靈,對此學生也不反抗的話,那麼權威的思想將深深地印在他們稚嫩可塑的本質里,而幾乎不可變更。將來這樣的學生在意識里只知道服從與固執,卻不懂得怎樣自由地去生活」。

目前,人人都可以是中國教育的批評者,同時又在扮演著參與者、追捧者、踐行者、受益者或受害者。在矛盾與糾結中,不得不繼續沿襲現行的體例,在已有的模式里打轉。以至於有人發出如此哲理之聲:我們無法改變風的方向,但可以調節帆的角度,依然能夠抵達勝利的彼岸。

比照猶太人的教育,可以看到我們的差距在哪兒嗎?


推薦閱讀:

滅絕兩千多年的以色列何以能復國,猶太人強大的凝聚力從何而來
悟道:猶太人最有名的10句話
柏林歐洲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的歷史啟思
吶喊與追悔——對波蘭猶太人援助委員會的簡短分析
猶太人的「聰明」一種罪惡

TAG:教育 | 猶太人 | 猶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