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評改的結構缺失與重構策略
(2011-1-12 10:20:00)胡家曙0推薦
作文評改的結構缺失與重構策略
胡家曙
作文評價雖然是作文教學的一部分,但實際上它影響到學生作文的全過程,從更廣的角度看,其影響還要超出作文教學本身。可是,站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高度審視,明顯可以感到,許多教師的作文評改明顯存在多方面的結構缺失。
一、單調性。作文評改關注的多是字詞句、結構篇章主題等文本因素。很多老師的經驗也是囿於這個範圍談問題。這當中還有一個很危險的誤區,不少很「內行」的教師乾脆以考試時通行的評分標準作為平時評改作文的依據,這顯然是只看到了知識和能力,而忽視了對文本以外的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的評價。實際上,作文只是作文活動的結果,平時的作文評價與考場作文評價的最大不同在於,平時的評價「首先應充分發揮其診斷、激勵和發展的功能」(新課標語),而考場作文的評價是為了甄別和選拔。用考試作文評分標準去套平時的作文,就混淆了過程與結果的區別,把對過程的引導誤解成對結果的判斷,這種評改,必然使本應關注的寫作過程和寫作態度被置之度外,從而使作文評改陷入小得而大遺的境地。
二、單獨性。許多人認為,作文評改天經地義就是教師的事。與此對應的現象是,學生拿到作文本只看一眼分數,瞄一眼評語便標誌著上一輪作文的結束。如果我們理解作文評改最終要落實於學生的反思,就應該知道,評改中教師的作用歸根結底是間接的,而由間接的一方構成了事情的主體甚至全部,不能不說是一種角色錯位。需要指出的是,在絕大部分學校和上級部門的檢查中,有沒有認真地給學生作文下詳細評語是語文教師工作態度的表現,由此帶來的後果是,教師在主動意義和被動意義上,都必須處於包辦作文評改的地位。
此外,一線的教師心裡還清楚,由於時間緊張,一手包辦的作文評改常常不能及時完成,這既影響了反饋的效果,又制約了作文寫作的篇數。
三、單向性。呂叔湘先生曾把語文學習比喻為打乒乓球,這個比喻的精髓就在於它強調了語文學習是反覆歷練的過程。我們看,一種體育技巧的形成一般應經歷這樣的過程單元:教練講解示範——學員練習——教練評價——學員重新練習。在這個過程中,能力形成的最終落實點在於教練評價後的重新反覆練習。拿這個過程來對應我們的作文評改,顯然可以發現,我們缺少的正是最重要的重新練習過程,也就是說,我們只有教師的評價,沒有學生對評價的領悟反饋環節,正因為每一次作文評改過程都缺少這個最重要的環節,便匆匆轉入下一個訓練目標,就使我們要學生掌握的東西始終難以落到實處,這也是作文教學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問題是存在多年的問題,以至於大家熟視無睹,甚至是麻木了。要在短時間內取得更大的改進效果,首先就是要正視上述問題,在此基礎上,理想的方法應從宏觀著眼,在新的課程標準理念指導下重新構建作文評改的結構:在評價內容上,把單調的變成立體的;在評價主體上,把單獨的變成多元的;在評價效應上,把單向的變成互動的。
一、立體評價。
新的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首先要求:要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如此三維目標也為作文評改提供了改進的宏觀框架,這裡提倡的立體評價意正在此。
立體評價強調兩個層次的特點:其一是宏觀上,要從單純關乎「知識和能力」的評價擴充為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多方面兼顧的評價,尤其要透過學生作文看到其情感上、方法上的問題和經驗,從而加以引導。比如,我們看到作文中有一個精彩的段落,如果適宜,我們可以作出這樣三個層次的評價:①語句精彩;②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自覺積累和使用精彩詞語;③有追求寫出精彩語句的積極性,敢於追求個性表達。這樣的三個層次,就涵蓋了學生作文的表與里、果與因,有利於學生從根本上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掌握正確的寫作方法。其二是微觀上,即使是對知識能力的評價,也要防止籠統化的做法,就是說對於不同學生,我們的標準應該有別;對於每次作文,應把相對突出的能力訓練點作為評價的重點。這種評價方式具有針對性、階梯性,有利於不同學生按自身的條件不斷取得進步。
需要提及,作為立體評價的組成部分,作文評價還要借學生作文情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調整和完善教學過程」,這也是新課標的重要要求。
二、多元評價
新課標指出:「『評價主體多元化』是當前評價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語文課程評價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促進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勵同伴、家長等參與到評價之中,使評價成為學校、教師、學生、同伴、家長等多個主體共同積极參与的交互活動。」從可操作的角度看,作文評改主體多元化主要應做好兩件事:
首先,讓參與者明確方向,理解標準。新課標指出「評價重在激發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熱情」,「在此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發展建議」這可以作為大家共同遵守的評價方向。而新課標「課程目標」中有關「表達與交流」的1至6條,可作為評改的主要依據。在方向明確、標準合理的基礎上,具體評價可以是靈活的,有針對性的。
其次,建立一主一輔一參與的評改機制,即以學生自改、互改為作文評改的主體,教師選改為輔,家長適當參與。這種機制正好可以保留各個評改主體的長處,避免了其中的不足。
三、評改互動。
再好的評改如果只停留在評的層面上,其效果都是有限的。我們常常對學生說,「文章不厭千回改」,新課標也要求「養成切磋交流的習慣」,「多寫多改」。對於作家而言,由於他們具有豐富的寫作知識和寫作經驗,所以,他們自己基本可以省察出文章的不足之處,在不斷的修改中使作品臻於完善。而對學生而言,他們對寫作的認識常常是難以一步到位的,所以,作文的自我修改儘管也有作用,但可能在深度和廣度上考慮不周,在這種情況下,最有效的修改是在得到全面評價意見情況下的修改,所以,把現行的作文程式從三步式(教師命題、輔導——學生作文——教練評價)改進為四步式(教師命題——學生作文——多元評價——學生重新作文)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徑。有經驗的老師可能對學生說,把三篇文章看一遍,往往不如把一篇文章看三遍。同樣,寫三篇不同的作文,其效果往往不如把同一篇作文寫三遍,因為經過「寫作——評價——再修改」的過程,就能使我們要訓練的能力真正附載到學生的身上。針對不同的目的和情況,評價後的改寫不一定要全文進行,可以重新寫思路,重新寫提綱,重新寫片段,等等。
推薦閱讀:
※汪舒明:「基地」組織的復興和重構
※【CIHFC2018】毛靜遠教授:中藥改善心肌重構的循證之路
※C輪toB公司產品架構重構(新架構設計)
※SOA實踐 -- 使用IoC和AOP重構SOA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