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的心理因素
白癜風主要表現為皮膚色素脫失形成白斑,嚴重影響了患者皮膚的美觀,給白癜風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一種以局限或廣泛性色素完全脫失斑為典型臨床表現的常見皮膚病9目前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有待進一步研究,由於本病可嚴重影響患者外觀,由此產生許多社會適應性及精神心理問題。並且患者常並發其他多種自身免疫性或內分泌疾病而頗受臨床關注。在臨床中我們收集並分析部分白癜風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其中患者在軀體化、人際關係、抑鬱、焦慮及偏執5項因素中表現更為顯著。心理的影響因素同時囊括了神經精神因素和內分泌因素。
1、從神經精神角度講。
神經和內分泌是統一體,精神因素可導致機體的應激,使神經內分泌激素和神經遞質水平增高。神經因素尚可通過免疫系統影響黑素細胞,精神創傷或生活壓力等緊張性精神事件是白癜風發病或病情加劇的重要因素之一。精神緊張誘發神經遞質兒茶酚胺類(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釋放增多,而酪氨酸和他的衍生物多巴都是黑素和神經遞質的前體,兩者可發生競爭抑制。神經遞質合成增加,是酪氨酸消耗增多,黑素合成被抑制而出現皮膚脫色。
據統計,臨床上約有半數以上的患者在患病前曾遭遇過重大自然災害、失業、家庭危機、親人意外事故等生活中的不良事件;有的患者是由於來自頭腦中的某些緊張信息,如各種心理衝突與挫折、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人際衝突、工作、學習中的壓力過大等不良信息長期不能得以排解;有的患者是對身處的外界環境如高溫、低溫、強烈雜訊等不能適應;有的是因為身患某種疾病後持續緊張、思慮過度、抑鬱、精神壓力過大等。以上生活中的種種應激源,每個人隨時都有可能會遇到,當面對應激時,如不能及時調整自己,不良因素長期作用於個體,均有可能誘發白癜風。另外,臨床也發現,患病後一直憂心忡忡,心情壓抑,不僅會影響白癜風的治療療效,而且還可能導致原來的白斑擴大使病情加重。白癜風病人常伴有白斑部位的皮膚出汗異常、偏頭痛、失眠、皮膚劃痕症陽性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狀。
2、「數據」細看神經精神因素。
對904例白癜風進行分析,其中精神因素佔29.65%。這些病例在起病和病情已穩定、好轉甚至痊癒時,由於精神創傷,用腦過度,思想緊張等因素而使白癜風擴大、增多或複發。白癜風還與精神因素有關的疾病共存。Koga指出,白癜風並發斑禿者與單純白癜風之比高達4:1,斑禿可發生在白癜風之前或後,即可同時發生。白癜風伴發皮膚劃痕症比率也比較高。
3、神經精神因素的臨床驗證。
白癜風易發於受摩擦及外傷處。實驗證實,在白斑附近及遠隔部位的正常皮膚上給予搔抓刺激後,可使該處皮膚白變,且電子顯微鏡觀察到白變處有神經纖維退行性變化,其程度與病程長短有關。臨床上常見到白斑沿神經節段或皮節分布,有時見到沿口角至下頜叫帶狀皰疹後發生的白斑,並伴局部感覺遲鈍。有研究發現,在神經性白癜風中有神經纖維伸入到白斑與正常皮膚交界的黑素細胞中,這在正常皮膚中是見不到的。
白癜風常伴發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對皮損和正常皮膚表面溫度、汗液分泌、出血時間進行研究,發現泛白型白癜風皮損處表面溫度升高、出血時間延長。一般認為交感神經的影響更大,如用毒扁豆鹼眼藥水滴眼治療青光眼時,眼瞼上會繼發白癜風。組織化學檢查證實,病變部位膽鹼酯酶活性明顯降低,這表明局部膽鹼能神經活動相對增加,提示增加乙醯膽鹼的物質也會促使色素脫失。遺憾的是目前尚未從皮膚中分離出能引起黑素脫失的確切的神經化學因子以證實此種假說。
4、神經精神因素的理論總結。
精神因素誘發白癜風主要是通過來自生活中的某些緊張的信息,長期作用於大腦,使大腦皮層及皮層下神經中樞的功能紊亂,致使下丘腦分泌的黑色素細胞刺激釋放激素、黑色素細胞抑制激素、垂體分泌的黑色素細胞刺激素等激素的分泌失調,結果導致黑色素合成功能障礙從而促發白癜風。
對白斑及其邊緣神經肽和神經標誌免疫反應的研究發現:白斑及其鄰近正常皮膚神經肽增多,特別是神經肽Y與去甲腎上腺素共存,發揮類似交感神經興奮時所產生的效應,而參與白癜風的發病。神經肽Y誘導黑素細胞樹突化,參與細胞粘連、細胞遷移和形態的調節,參與黑素的合成、黑素小體轉運到周圍的角質形成細胞中去。
白癜風與內分泌之間的關係較密切。有關資料統計分析的1020例白癜風中,由內分泌因素的佔17.36%。研究發現,黑素細胞刺激素促進黑素細胞分化、增殖、樹枝突發育與運動,增加角質形成細胞內遊離黑素;性激素促使黑素合成;腎上腺素、甲狀腺素不利於黑素合成;褪黑激素是黑素合成生理性抑製劑,可於黑素細胞膜上特異性褪黑激素受體結合而發生白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