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情局和心理學家:8招,識別身邊的撒謊者!

心理0時差 周刊 第12期

國際心理資訊 | 有料 前沿 權威

2017.11.27 星期一

壹心理翻譯社 ◎ 榮譽出品

來,你認真看著我的眼睛,告訴我:

你是個誠實的人嗎?[認真臉]

「嗯!是啊!」 你毫不猶豫地回答。於是我繼續問道:

那你平均每天說幾次謊呢?[嚴肅臉]

「呃…… 什麼平均每天?我每個星期每個月每年…… 不對,我這輩子都沒說過幾次謊!」

對這樣的回答,小編只能表示:呵呵。

人們的平均扯謊頻率有多高?人們撒謊的原因是什麼?喜歡撒謊的都是些怎樣的人?發現ta說謊之後,我該假裝不知情還是拆穿對方?

今天的『心理0時差』,就讓我們來探討這些關於謊言的問題。

廢話不多說,讓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看明白了不?這張圖就是在告訴大家:人們究竟有多!愛!扯!謊!!

這組「說謊頻率」數據按年齡層進行了分類,人們從小到大「扯謊傾向」是如何增減的,在這張圖上能很清楚地看到。

當然,數據本身雖然很有魅力,但我們不能看著數據就輕而易舉地下結論:「13-17歲的青少年最愛扯謊」,或是不負責任地說:「青少年是最不誠實的一群人!」

「誠實」的標尺是主觀的,而是否「說謊」則有客觀的事實辨別。

對同樣的一個客觀謊言,不同的人對說話者是否誠實、或者是否是個好人,會出現不同的判斷。

既然說謊這種行為和說謊者的個人品格有關,我們就必須問一個更重要的問題:

人們為什麼撒謊?謊言背後的動機是什麼?

讓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

從這張圖中我們不難看出,人們說謊的主要原因可以分為3大類:

① 自我提升(to promote yourself)

說白了就是「利己主義的謊言」。為了金錢利益、為了工作和晉陞機會,為了提升或是維護個人形象…… 總之就是通過說謊的方式為自己謀求好處。

② 自我保護(to protect yourself)

這一類人說謊也是為了自己好,但不為獲得更多好處,而是因為害怕遭罪、逃避責任,所以這種「自我保護」不能和「正當防衛」混為一談。

通過謊言來保護自己的人,很可能只是在逃避責任、懲罰等自己不願承擔的後果,或是避免面對「難搞」的人。

③ 影響他人(to impact others)

這個百分比相對較小的分類,爭議卻是最大的。

因為「影響」是個中性詞,而不同人通過不同的謊言達到的目的,給受騙者的帶來的影響是可以有正反兩面的。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在「影響他人」這個大分類下,有個小類目叫做「利他主義:幫助他人(altruistic: help others)」,占所有說謊原因的5%。

這些人懷著幫助他人的一顆好心,說著「善意」的謊言。

為什麼小編要給「善意」打雙引號呢?因為好心也會辦壞事啊!

英文中有句響噹噹的俗語:

「The road to 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 (通往地獄的路是由好心堆砌而成的)。」

撇去「善意」的謊言不說,還有人故意扯謊傷害別人,好在這樣的人不多(如上圖所示,只有4%,或者說…… 居然有4%的人會這麼做!)

除了人們說謊的頻率和原因之外,心理學家還關注說謊者的性格特徵。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人格心理學家在這方面都有什麼發現。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的心理教授Dr. Bella DePaulo對「說謊」這件事已有數十年的研究。

Bella教授不僅研究說謊者的性格,她還關注那些被騙的人:

「說謊的人都是些什麼樣的人?又是怎樣的人容易成為說謊者行騙的對象?」

後者是整個心理研究領域都很少見的課題,感謝Bella教授,今天我們能對謊言雙方都有比較全面的了解。

先來看看說謊者的性格特徵:

① 喜歡並善於操控他人(manipulative)

想要控制別人的語言、行為和情緒,謊言和欺瞞是必備武器。

② 完全不在乎他人感受、或是特別在乎他人這兩個極端(extremely caring or not at all)

前者說話天馬行空、對騙人毫不在意;後者為了迎合他人感受情願犧牲自己所知所感的真實。

③ 性格外向者(extroverts)

性格外向者特別enjoy各種社交場合,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出於對自身形象的顧慮,有時也必須通過控制他人來維護自己的位置和尊嚴。相比不善於也不喜歡社交的內向者,外向者撒謊的機會、需要和技能都更上層樓。

④ 缺乏責任心(irresponsible):這個很直白,就不用我多解釋了吧~

(重要提示:我們這裡只是在說,說謊的人會一般有怎樣的性格,這話千萬不能反過來說成「有這樣性格的人就一定是會說謊的人」、或者「這樣的性格會導致說謊行為」。)

再來看看那些容易成為說謊對象的人都有什麼共同點:

① 對身邊的人要求嚴格、期待值很高的人(high expectations for people around you)

如果別人達不到你的要求、又不想讓你失望或是給自己造成麻煩,有時候真的只能撒謊啦。

② 道德標準很高的人(high moral standards)

你對所有的道德準則都徹底執行,也這麼要求身邊的人。別人做不到這麼徹底但心裡也清楚你是絕對「正確」的。這種分歧沒必要搞到大家撕破臉,撒點謊說不定能更好地規避矛盾和不愉快。

③ 魅力四射的人(attractiveness)

你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在都完美無缺,你身邊的人要如何自處?撒點謊抬高一些自己的身價(比如我獲得過這種獎項,高考成績托福雅思SAT/GRE分數很高,住在市中心全新高挑公寓房……),和你同處一樣的社交場合才能維持一種「平等」的舒服感。

④ 社會地位高的人(high social status)

這個和上一點異曲同工,和你相處的人會想盡辦讓自己的社會地位向你看齊,而這些「辦法」中當然也包括撒謊。

⑤ 處境艱難、狀態不好的人(in a bad place)

這樣的人比較容易招致「善意的謊言」,因為別人實在不想說實話讓你難過。

「這下明白啦,身邊好多人每天都說著不少謊話、他們說謊的原因我也明白了,這下要捉住說謊的人輕而易舉了吧?」

對此小編只能繼續表示:呵呵。

美國德克薩斯基督大學(Texas Christian University)的查爾斯教授(Dr. Charles Bond)和上面大家剛剛認識的加州大學Bella教授聯手為大家呈現了一個大數據:

他們找來了不同國家不同心理學家在不同人身上做的253個關於「謊言識別」的心理研究,把所有的數據都統一起來做了分析,結果發現……

人們只有53%的概率能準確識別自己聽到的話是真是假。

這和扔硬幣正反面五五開的概率有神馬差別?!難道要看一個人在不在撒謊就只能靠運氣了嗎?

未必。

美國中情局CIA前官員菲利普、麥克和蘇珊(Philip Houston, Michael Floyd and Susan Carnicero)這就教你幾招。

今後在和別人面對面交流的時候,若是發現對方在面部表情、動作神態、語言用詞等方面出現了以下多個特徵,你就要長個心眼了(特別是當你已經預計此人可能會撒謊的時候):

「謊言識別技能get!不過…… 要是我沒在和對方面對面說話,只是發微信、email之類的呢?」

別急!大名鼎鼎的心理學家Dr. James Pennebaker就率領團隊開發了一款「語言查詢和字數統計」系統(Linguistic Inquiry and Word Count,簡稱LIWC系統)。

LIWC系統經過多次人工智慧學習和謊言偵測訓練,已經能夠比較準確地找到文字里藏著的「謊言」。

Pennebaker教授總結出了文字謊言的3個特徵,這3個特徵還發表在美國心理協會官網上(APA,國際心理界最權威的組織,沒有之一)。大家趕緊學起來:

  • 第一人稱的明顯減少(fewer first-person pronouns)說謊者都很少願意用「我」、「我的」這類人稱代詞,因為內心實在是不想和自己扯的謊發生太多直接的聯繫。

  • 更多的負面情緒詞(more negative emotion words)謊言大多伴隨著「憎恨」、「不值得」、「悲傷」這類令人不舒服的詞語。Pennebaker教授解釋說:「這是因為說謊這種行為本身也多多少少讓說謊者本身感到不適和負罪感,這些負面情緒也難免在他們的文字中體現出來,而且可能他們自己也沒意識到這一點。」

    更少的排除類邏輯連接詞,例如「除去」、「……以外」、「但是」、「也沒有、也不是」(fewer exclusionary words, such as except, but or nor)這些詞的邏輯感很強,而要正確使用這些詞就必須分清楚自己寫的事情中,哪些是自己真正做了的、哪些是假的。可是撒謊的人一邊要想著這個慌怎麼撒才好,一邊就沒腦力來顧及這些詞的正確使用和背後的邏輯是否能說得通了,但要是用錯了的話,看自己寫下的文字的人又會覺得彆扭,那…… 索性就不用這些詞好了。

    OK,現在我們明白了大多數人說謊的頻率和原因、也get到了幾項幫助我們謊言的偵測技能,BUT……

    如果我真的發現自己身邊的人和我撒謊了,我該怎麼辦?我該假裝不知道嗎?假裝拆穿嗎?拆穿之後…… 又要怎麼收場?

    發現自己被騙,也許是一件讓你很傷心的事情。

    有誰甘願成為被騙的對象呢?

    特別是,說謊的人是和你很親密、你也很信任的一個人。

    又或者是,當你意識到自己被騙之時,你發現自己已經在謊言中生活很久了……

    一瞬間,你對「信任」二字都不再信任了。

    這種被騙的感覺讓你厭惡,但長時間以來這種謊言已經成為了生命的一部分,你難以剔除,更害怕傷害。

    那些不重要的說謊者,我們可以直接say bye bye;那些無關痛癢的謊言,我們也可以一笑了之。

    可若是說謊者和我們有斷不開的關係、或是我們不想斷的關係,比如一個多年的摯友、原本想要相濡以沫的愛人,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① TA騙我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是不是有些謊言背後的問題、甚至是痛楚,已經長年累月堆積在我們之間,而我從未發覺?

    ② TA選擇說謊是不是為了保護自己、保護我、或是保護他人?如果我要拆穿謊言,原來在謊言中被保護的對象是否會受到傷害?

    ③ TA是否有說真話的可能,或者說我有沒有為TA說真話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

    ④ TA的謊言是否觸及我的原則和底線?會怎樣影響未來我和TA的信任關係?我們還能繼續相處下去嗎?

    是的,這些問題很難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答案。

    信任是一種極為微妙的存在,我們每個人都對它有不同的標尺,但有同樣的期待。

    雙方標尺的校準,是營造健康長久關係的前提,但也正是在校準的過程中,可能出現許多摩擦和不愉快。而這些摩擦和不愉快,就是謊言和欺瞞的溫床。

    對這些問題的探索,是意識到摩擦、進一步校準、也讓彼此的信任更加堅固的契機。

    對這些問題的探索,能幫助你進一步發覺自己的內心,也幫助你在和ta的關係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畢竟,人這輩子註定要面對的那個最真實的人,是我們自己。

    「善意的謊言」,究竟該不該說?

    生活中似乎存在這麼一種「善意的謊言」,讓我們在說謊和坦誠之間難以抉擇。

    那就是:怕別人受傷。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醫生給你的親人下了不治之症的診斷,ta可能已經沒多少日子了…… 這個消息,你要不要跟ta實話實說?

    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

    小編邀請你在下面的評論區和大家分享你的思考:

    什麼情況下、怎樣的善意謊言是應該說的?又在哪些情況下,無論有多難啟齒,我們也必須咬牙說出實情?

    非常期待看到大家的留言,感謝大家的參與 :-)

    上期周刊(2017.11.20):
    搞笑諾貝爾獎得主:為什麼越low的人覺得自己越厲害?
    References / 參考資料:
    [1] National Geographic (2017). Original Sources Based On: RYAN MORRIS, NGM STAFF; SHELLEY SPERRY SOURCES: TIMOTHY R. LEVINE AND OTHERS,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016; EVELYNE DEBEY AND OTHERS, ACTA PSYCHOLOGICA, 2015; KIM SEROTA, OAKLAND UNIVERSITY
    [2] Dr. Bella DePaulo on Psychology Today (2017): Why Do People Lie to You?
    [3] Dr. Bella DePaulo on Psychology Today (2011): Who Lies?
    [4] Wanda Thibodeaux on Inc.com (2017): Tired of People Lying to You? Here"s Why They"re Doing It (and How to Stop Them)
    [5] Rachel Adelson on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4): Detecting Deception.
    Images Source in Section 1: National Geographic (2017), see Item [1] in References for more details. Translated from English to Simplified Chinese with no modification to its original content. This article is made free of charge to its viewers and is solely for non-commercial use. Copyright belongs to its original owners. To contact us, please email derek@xinli001.com.

    推薦閱讀:

    你的失敗,原生家庭拒絕背鍋
    二元世界帶來的心理狀態 | 認識你自己
    高冷、清高?少來,你是愛無能!
    為什麼佟麗婭會選擇原諒陳思誠?
    良好人際關係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很多人都不知道

    TAG:心理學 | 美國 | 心理 | 心理學家 | 撒謊 | 美國中情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