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社會學概論》複習資料(名詞解釋 問答題)

每周三#考研咋整#—專註於社會學考研,回複數字6查看往期內容

一、名詞解釋

1、社會化:是指人接受社會文化的過程,也就是從一個「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長為「社會人」,並逐步適應社會生活的全部過程。

2、角色集:在社會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與其他角色聯繫在一起的。這樣一組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角色,我們稱之為「角色集」。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僅僅承擔某一種社會角色,而總是承擔著多種社會角色,他所承擔的多種角色又總是與更多的社會角色相聯繫,這就構成了角色集。

3、社會:就是以共同的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而相互聯繫的人類生活共同體。

4、社會運行:指社會有機體自身的運動、變化和發展。表現為社會各要素之間、各個層次之間、各個子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們在各方面功能的發揮。

5、社會互動:是指社會上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群體與群體之間通過信息的傳播而發生的相互依賴性的社會交往活動。

6、符號:符號就是指能夠有意義地代表其他事物,例如:聲音、語言、文字、圖畫、手勢、姿態、表情等等都是符號,它是一種意願標誌。

7、集合行為:又稱集體行為、大眾行為。是指一種人數眾多的自發的無組織行為。帕克認為,集合行為是「在集體共同的推動和影響下發生的個人行為,是一種情緒衝動。

8、初級群體:所謂初級群體又稱為直接群體、基本群體或首屬群體,指它的成員相互熟悉、了解,是以感情為基礎結成親密關係的社會群體。典型的初級群體有家庭、鄰里、朋友和親屬等等。

9、群體凝聚力:又稱為群體內聚力,是指群體吸引成員,把成員聚集於群體之中並整合為一體的力量。

10、社會組織:對社會組織一般有兩種理解:一是廣義的組織,泛指一切人類共同活動的群體,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級群體;另一種是狹義的組織,它是相對於初級群體而言的次級群體,又稱為正式社會組織。它是指人們為了達到某種共同的目標,將其行為彼此協調與聯合起來,形成的社會團體。

11、組織管理:指運用權威來協調組織內部的人力、物力以實現組織目標的活動,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組織的活動效率,這種效率除了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之外,還有賴於組織自身的管理。

12、社會地位:在這裡,具有社會意義的社會屬性就叫社會地位,指的是社會關係空間中的相對位置以及圍繞這個位置所形成的權利與義務關係,社會地位就是社會關係之網中的各個紐結。

13、社會流動:所謂社會流動是指人們在社會關係空間中從一個地位向另一個地位的移動。由於社會關係空間與地理空間具有密切的聯繫,因此,一般把人們在地理空間的流動也歸於社會流動。

14、社區:社區是進行一定的社會活動,具有某種互動關係和共同文化維繫力的人類群體及其活動區域。

15、社會變遷:是指一切社會制度(包括社會的根本制度和各種具體的社會制度)、社會結構、社會組織、人口、人的環境以及道德、法律、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風俗習慣、時尚等一切社會現象的突發的、急劇的變化,或演進的、緩慢的變化,都叫做社會變遷。

16、社會現代化:是指一個特殊的社會變遷過程,一般指社會在科學技術發展的帶動下,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逐步脫離傳統社會的發展過程。

17、社會保障:顧名思義就是社會向社會成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社會保障最基本的涵義是,政府通過立法,社會團體、社區等通過政府授權以現金、物質、服務等形式向因精神和勝利的殘疾、年老力衰、以外傷亡、失業、多子女負擔者以及他們的家屬提供旨在維持他們最基本和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也有的國家和地區在此基礎上再提供一些面向全體公民的福利設施、服務和物質資助。

18、社會問題:社會問題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社會問題,泛指一切與社會生活有關的問題;狹義的社會問題特指社會的病態或失調現象,即在社會運行過程中,由於存在某些使社會結構和社會環境失調的障礙因素,影響社會全體成員或部分成員的共同生活,對社會正常秩序甚至社會運行安全構成一定威脅,需要動員社會力量進行干預的社會現象。

二、問答題

1、為什麼同齡群體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答案:所謂同齡群體是指由那些在年齡、興趣愛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較接近的人們所自髮結成的社會群體。兒童和青少年剛剛步入群體之中,受到同齡人趨同的興趣、愛好的吸引,以及想獲得同齡群體的認同的心理影響,使這個群體對於兒童和青少年有著重要的影響。這個群體的人們來於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社會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價值觀念,因此,影響力不容忽視。在同齡群體中,兒童感受到一些不同於家庭和學校環境中的新的東西。首先,在同齡群體中的大多數活動不是由某種權威事先為他安排好的,他可以以一種獨立的姿態,在平等的基礎上與他人交往,這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的獨立意識,學會靈活地扮演多種社會角色,增加人際交往和解決人際衝突的能力。其次,個體在同齡群體中接受大量亞文化的影響,形成較為明晰的亞文化意識。

2、簡述社會化的意義。

答案:可以從兩個方面談人的社會化的意義。(1)從個人角度來看,首先社會化是個人得以適應社會參與社會生活,在社會環境中獨立生存的必要前提。因為,人需要社會化,學習社會生活技能,了解人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掌握社會各種制度、習俗傳統等行為規範,以獲得社會成員的資格,適應社會生活,在社會中生存發展。其次,繼續社會化是個人適應社會變遷所必須的途徑。人類社會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總是處於變遷之中,這種社會變遷會造成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發生相應的變化,使人們無所適從,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緊張,嚴重的甚至影響到個人的生存和發展。因此,人需要繼續社會化,以便於重新適應變化和發展了的社會。(2)從社會角度來看,社會化是人類社會運行及人類文化不斷延續和發展的前提條件。因為,沒有經過社會化的人也就沒有社會,社會就不能維持其正常的運行;如果沒有社會化,社會及其文化就不能保持一致性,共同的社會目標也就無法實現;沒有社會化,社會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續和發展下去。社會的發展規律是這樣的,新的一代總是從上一代人那裡接受社會文化。

3、簡述角色失調與社會運行發展的關係。

答案:人們在角色扮演中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正像社會的運行常會產生不協調一樣,在社會的角色扮演中也常會產生矛盾,遇到障礙,甚至遭到失敗,這就是角色的失調。角色失調主要通過以下幾種形式與社會運行發展相互影響:(1)角色衝突。指在社會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間或角色內部發生了矛盾、對立或抵觸,妨礙了角色扮演的順利進行。角色衝突會妨礙或破壞社會運行中人們的正常生活秩序,應該儘力避免。它會影響社會的良性運行和發展。(2)角色不清。是指社會大眾或角色的扮演者對於某一種角色的行為標準不清楚,不知道這個角色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和怎樣去做。這往往體現在社會運行發展的急劇變遷過程中,因為新的角色、新的職業出現,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權利義務要求,角色承擔者不知如何是好,影響社會角色行為。這體現出社會運行對角色失調的影響。(3)角色中斷和角色失敗。前者是指一個人前後相繼所承擔的兩種角色之間發生了矛盾;後者是指角色扮演過程中發生的一種極為嚴重的失調現象。它們的發生即可能是個人原因,也可能是社會原因,但最終都會影響到社會的正常運行。社會角色在社會互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關係到社會的運行狀態,是我們應該了解、關注的問題。

4、什麼是社會學?

答案:目前國內外學術界對社會學的概念解釋有很多種,在對這些概念進行了比較分析之後,我們發現社會學有這樣一個特點:即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社會是以共同的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而相互聯繫的人類生活共同體。社會作為一個整體有著自身的結構特徵和運行特徵,始終存在著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之間的相互影響、制約關係與作用。而作為社會主體的人,其社會關係與社會行為是社會運行和發展的基礎。因此,在社會運行和發展中如何形成相互之間的和諧,以及影響、制約社會運行與發展的因素為何,就成為社會學研究的目標對象。為此,我們給社會學作出了這樣的界定:社會學是關於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條件和機制的綜合性具體的社會科學。我們可以把定義觀點濃縮為五個字:即「社會運行論」。

5、社會的功能是什麼?

答案:人類社會一經形成就要發揮其作用,這種作用我們稱為社會功能。社會的基本功能有以下方面:(1)整合的功能。在同一社會中,不同的社會關係、社會群體、社會內外的文化、體制等多方面都有可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矛盾,社會整合功能就是發揮著協調各個部分相互之間的問題與矛盾,使社會出現協調運行和良性發展的局面。(2)交流的功能。人類創造了語言、文字、符號等交往的工具,使個人之間、家庭之間、群體之間、國家之間的交往成為可能。社會為人類的交往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場所和規範,為人類互動提供了條件並使其合理地進行。(3)導向的功能。任何社會都會有一整套行為規範,如:道德、法律等,用以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調整人們之間的關係,規定和指導人們的思想、行為的方向。(4)繼承和發展的功能。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人類一代代的更替,而社會卻是長存的。人類創造的物質和精神文化會通過社會而得到積累和發展。

6、簡述抽樣的方法。

答案:抽樣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非隨機抽樣,另一種是隨機抽樣。隨機抽樣是按照概率原理進行的,在研究方法內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被選中,因此,能夠控制抽樣的誤差。非隨機抽樣是不按照概率原理進行抽樣,無法知道樣本分布的情況和代表性,它是根據調查者自己的判斷或偶然遇到的調查對象進行抽樣,然後對樣本進行調查。該方法簡便易行,省時省力,只是無法知道總體的規模,無法判斷樣本的代表性。有這種方法調查的結果,只能作為研究整體的參考,不能把樣本調查的結論推及總體,有局限性。研究者多採用隨機抽樣的方法。7、闡述當前我國青少年社會化失誤所產生的犯罪現象的原因。答案:青少年犯罪是一種社會病態,主要源於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在這種特定的環境和背景下不一定都會犯罪,只有在這種條件下才可能有出現社會化過程失當的人。現在和將來,我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對於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來說,面臨著一些不利於他們社會化的條件和因素:例如:1、轉型期,尚未理順的社會價值觀念體系、社會規範體系,會影響或干擾他們的心理成長和思想成長。象現在許多人,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過分強調自我,個性,(在思想、行為、利益分配等方面,我行我素)而忽略了與社會、與群體、與他人的相互協調,造成矛盾或衝突。2、當前的社會轉型,面臨著政治、經濟的改革,觀念的衝突、規範的衝突不可避免,這對於社會化過程中的青少年的成長也是十分不利的(例如,一段時間,青少年的理想和追求出現誤區,忽略人生的遠大理想,以為金錢至上。追求短期效應,個人利益至上)。3、我國目前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生活的貧窮與慾望的上升,成為影響社會犯罪率的直接或間接原因。據調查,我國現在,犯罪年齡趨於小化,犯罪手段更趨於惡劣、殘忍。十幾歲的孩子,可以因為一個足球把人殺死。十幾歲的孩子就可以形成很有組織的犯罪團伙,等等,這些事實不得不讓人們深思。因此,社會的轉型必然會影響到正在社會化過程中的青少年,這個問題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否則,我們可能會因為社會的轉型而犧牲一代人,這是一個慘重的代價。

8、什麼是代差?結合實際闡述代差給社會帶來的影響。

答案:代差也有人稱為代溝,是指兩代人之間在思想、價值觀念、生活態度以及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別。從社會學意義上理解,代差反映的是在兩代人生活的這個時代里,整個社會結構、社會生活的變化速度和程度,也反映出兩代人在社會化各階段上的差異。整個社會系統變化越迅速、越深刻,那麼兩代人在各自的社會化中所形成的個人信念、個性、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等的差異也就越大、越寬。在社會發展的轉型時期,整個社會系統正在經歷著急劇而深刻的整體性的結構變化,同時帶動社會的規範體系、價值標準、行為方式也發生令人驚心觸目的變化。這一切導致廣大社會成員,特別是新、老兩代人之間的思想觀念、興趣愛好、行為方式等等方面的差異對立和衝突。一個社會如果對此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的話,就不能有意識地加以調適,必然造成親子之間、家庭成員之間、甚至兩代人之間的衝突,引起種種社會問題。對其加以解決,以避免造成更大的社會矛盾和社會衝突,就必須要有一個客觀的認識。首先,我們認識到代差在各個時代、各個社會中是客觀存在的。因為社會是發展的,有發展就有變化,有變化,就有差異。其次,對代差的性質要做具體的分析。不能一概否定老的、舊的、傳統的,要客觀、理性的分析、理解。第三,不同社會、不同社會歷史條件下,對不同的代差狀況也要採取不同對策。如何控制或引導由代差引發的問題或矛盾,最終要以能否達到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為基準。因此,我們要正視它的存在,充分認識到它在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9、你認為成功的角色扮演者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為什麼?

答案:社會上沒有一個人是不承擔一些社會角色的。當他具備了充當某種角色的條件時,就會去承擔這個角色,並按照這個角色要求的行為規範去活動,這就是我們說的角色扮演。一個成功的角色扮演者需要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社會角色的確定。在角色扮演中,首要的任務是角色確定,也就是說,我是誰,我在社會中到底充當著什麼樣的角色。如果搞不清楚我是誰,我在社會中到底充當著什麼樣的角色的話,那麼你就不可能去扮演好這個角色。每個人在社會中隨時都面臨著這個問題,即我是誰?角色確定不當,就會出現角色扮演的失誤。其表現為不能勝任角色、不能承擔合適的角色、選擇了不適當的角色等。(2)社會角色的表現人們在確定了所要擔當的角色後,直接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怎樣把這個角色表現出來。這需要如下一系列環節:首先,道具、布景的設計、安排對角色的成功表現起著重要作用;其次,一個成功的角色要有合適的衣著、儀錶和言談舉止;最後,角色的台前、台後表現要與社會角色表現上相互配合。(3)社會角色的扮演以上都是從靜態角度來說的,而一個成功的角色扮演還表現在一個動態的過程。角色扮演通常要經歷三個階段:首先是對角色的期望。人們在承擔某種角色時,首先遇到的是社會或他人對這個角色的期待。只有較好地把握住角色的期待,才能按照角色期待扮演好這個角色。其次是對角色的領悟。人們對角色的扮演雖然受社會期望的影響,但是在更大程度上是他們自己對角色的認識、理解,即對角色的領悟。只有充分理解好自己的角色,對於一個角色扮演的評判標準,以社會的評判為準的,而不以個人的評判為準,才能很好地扮演這一角色。最後,對角色的實踐。對角色的實踐是角色領悟的進一步發展,是在個人實際行動中表現出來的角色。在很多情況下,對角色的領悟與實踐是一致的。在角色實踐中,也常常出現角色的建設,就是在一些沒有預料的情況下,角色扮演者靈活地創造出了適時的角色扮演,這是在社會轉型、變化發展中需要的一種角色扮演,有助於角色的成功扮演。

10、社會運行條件對實現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有什麼影響和作用?

答案:  (1)社會運行指社會有機體自身的運動、變化、和發展。表現為社會各要素之間、各個層次之間、各個子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們在各方面功能的發揮。社會運行大體上包括縱向和橫向兩個方向的運行。縱向運行是社會的變遷與發展,表現為社會的延續、變異、中斷等不同的運行軌跡。橫向運行指社會發展某一階段上,社會諸要素、社會諸系統的7相互作用。表現為在社會整體中,社會各要素、各系統的區別是相對的,它們相互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叉、滲透。同時,這些要素、系統之間還有著相互的制約與影響,存在著相互的促進和轉化關係。這就是我們的現實複雜的社會體系。協調橫向間的關係,最終達成社會的良性運行。人類社會一般說來,社會的運行和發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即社會的良性運行、社會的中性運行、社會的惡性運行;與之相對應的是協調發展、模糊發展和畸形發展。(2)社會運行主要有如下幾個條件:一是人口條件。它是社會運行的基礎條件之一。人口條件包括:人口的數量是否適度、人口的質量如何、人口的增長速度,人口的聚集密度等因素。人口條件直接關係社會的運行:人口過多,就會導致就業問題、吃飯問題;人口結構的不合理,導致社會問題增加,例如,老年社會,如何解決老年人,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人口性別比例失調,會產生社會的不安定,犯罪率上升等問題;人口質量偏低,影響社會的發展進程,文化素質、體能素質等;以及人口發展與生產發展的適當比例關係,人口數量與生產資料的數量相互關係等,對社會的發展起著加速或阻礙的作用。二是生態環境條件。生態環境是社會運行的另一個基礎。生態環境包括地理位置、氣候、地貌和各種自然資源。人類要依賴與自然環境,不同的自然環境能起到加速或阻礙社會發展進程的作用。因此,人類與其所生存的環境能否協調發展,能否合理的利用、開發、保護環境與自然資源,關係到人類社會的未來發展。這也是近年來,世界各國關注的人類生存的至關重要的問題。三是經濟條件。它是社會運行的決定性條件。一個社會的生產力如何,生產方式怎樣,是否有較為完善的、合理的經濟運行體制與秩序,關係到社會成員的利益,社會的公平,以及社會發展。例如,我國目前,經濟體制的轉換,怎樣迅速地建立起有序的經濟秩序,完善經濟分配體系,縮小社會成員間的貧富差距,提高社會成員的滿意度,直接關係到我國社會的運行和發展問題。四是政治條件。政治狀況如何,對社會運行有著直接的影響,因為,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建國以來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的道路,是十分正確的。政治空氣、政治體制直接關係到經濟的運行,同樣也關係到社會的運行。五是文化與心理條件。我們可以把人口、環境、經濟看作是物質條件,那麼,文化心理條件則是精神條件。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的和諧統一是十分重要的。在社會中,人們在相互交往中建立了生產關係和社會關係,形成了一定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這些觀念和規範影響、制約著人們的行動,構成了影響社會的運行的相關因素。同樣,社會心理也直接關係到社會成員對社會事物的心理反映與心理承受能力,關係到他們的社會態度,以及社會行為取向。因此,我們說,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生活條件就構成了社會運行的主要條件和基礎,條件的優劣、條件之間的匹配程度直接關係多社會的運行狀態。

11、闡述社會學與其他社會科學之間的相互聯繫與區別。

答案:  (1)社會學與歷史唯物論的關係。社會學與歷史唯物論的關係是具體的社會科學與哲學社會科學的關係,是特殊與一般的關係。從研究對象上看,歷史唯物論研究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社會學則研究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條件與機制的特殊規律。從科學層次看,歷史唯物論是對包括社會學在內的各門社會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社會學則沒有這麼高的概括程度。社會學是在歷史唯物論指導下的研究。從作用上看,歷史唯物論是考察整個社會的具有普遍意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而社會學則著眼於從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特殊觀點研究社會。他們兩者是一般與特殊的關係,理論上指導與被指導的關係。(2)社會學與單科社會科學的關係。社會學和政治學、經濟學、教育學、心理學、法學等具體社會科學的關係,是綜合性的科學與單科性科學的關係。社會學所研究的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條件和機制,涉及社會整體,涉及社會整體與它的各個組成部分,以及各個部分、各個層次之間的相互關係。換句話說,社會學研究涉及整個社會系統,涉及系統與各子系統以及各子系統、各個層次之間的關係。而政治學、經濟學、教育學具體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比較單一,只涉及各個有關子系統內部的規律,不具有社會學那樣的綜合性。但是兩者又有聯繫,因為,每個子系統內部各因素之間也有一個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問題。在這個意義上,社會學與其他具體社會科學的關係是特殊與個別的關係。這樣,我們就可以把全部社會科學大致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次是像歷史唯物論這樣的哲學科學,我們稱它是一般社會科學;第二層次是社會學、歷史學這樣的綜合性社會科學,我們稱它們是特殊的社會科學;第三層次是經濟學、政治學、教育學、法學等專門的社會科學,我們稱它們為個別社會科學。全部社會科學是在分一般、特殊和個別三個層面看研究社會的。社會學是一門綜合性的社會科學,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和其他學科存在著相互關聯。(3)社會學與其他綜合性社會科學的關係。社會學與其他綜合性社會科學如歷史學、管理學的關係,是特殊跟特殊的關係。歷史學和社會學的區別在於:第一,歷史學面向過去,社會學則面向現在和將來;第二,歷史學研究各個社會的發生、發展、衰落、滅亡的規律,主要是一種縱向科學;社會學研究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條件和機制,主要是一種橫向科學。管理學與社會學之間的區別在於:前者側重從管理的主體方面來研究問題,而後者研究人、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係等主要是為了客觀地說明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條件和機制。

12、結合實際談談學習社會學的意義。

答案:就社會學的學習而言,其意義之一是社會學的認識功能或認識意義,即全面客觀地認識社會,並且實現改造社會的目的。認識社會是向人們提供科學的社會知識,告訴人們社會現象是什麼,為什麼,將來會怎樣變化,也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社會學的三大功能,描述功能、解釋功能、預測功能;社會學提供現成的社會知識,而且通過社會學的視角、社會學方法,幫助人們獲得新的社會知識。其意義之二是社會學的實踐功能或實踐意義。社會學在幫助人們掌握科學的社會知識的基礎上,幫助人們在維持和改善現存社會結構、社會制度、改革不利社會發展的社會體制方面避免盲目性,增強自覺性,使自己的社會行動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規律性;社會學用自己的研究成功,對科學地管理社會,制定正確的社會政策提供根據,以及經過論證的實際建議,為社會的改革發展服務,為社會的經濟建設服務,促進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我國當前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社會的運行和發展面臨許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不僅關係到社會的發展,也與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繫,因此,我們學習社會學,可以利用社會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去認識、分析、解決我們周圍的問題,以便於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與社會發展。

13、社會互動的維度研究意義何在?

答案:對社會互動本身的構成進行分析,找出一些指標來描述特定互動的狀態,就是互動維度研究。一般來說,互動有五個維度,其研究意義也正是通過其內容實質體現出: (1)向度。向度反映社會互動的方向,表示互動雙方的關係的性質,主要包括情感關係,是親和還是排斥,是融合還是對立;利益關係,是一致還是衝突,衝突程度多大;地位關係,是平等還是不平等,權利分配的格局如何。不同方向的互動在模式上、結果上都不大相同,在一定的條件下,互動方向也可能發生變化,研究這種條件和機制是調解人際衝突的重要前提。 (2)深度。反映社會互動的程度,表明互動雙方相互依賴的大小。人們可以從互動雙方利益關聯的大小、情感投入的大小、互動延續的時間長短和互動規範的複雜程度等幾個方面來分析互動的深度。一般而言,利益大,情感投入深,時間持續久,規範較為複雜,則是深度互動。反之則只是表面的互動。 (3)廣度。反映社會互動的範圍,表明互動雙方交往領域的大小。有些局限於特定的範圍,有明確的行為規範,如上課就是為了傳授知識,學習知識。有些互動則涉及很多方面,互動方式也較靈活,如朋友之間、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大都是全面的互動。 (4)頻度。反映一定時間內發生社會互動的多少。互動頻率的差別往往影響到人際關係的深淺和好壞。 (5)強度。反映存在情感投入的社會互動的強弱,表明互動雙方交往時情感的強烈程度。情緒控制的大小與互動參與者的個性有關。

14、簡述集合行為的特點。

答案:集合行為,又稱集體行為、大眾行為。是指一種人數眾多的自發的無組織行為。集合行為一般具有下列三個特徵:(1)人數眾多。它是同一時間內採取相同行動的許多人共同做出的。(2)無組織性。它通常是自發的、非理性的,變化無常的,很少處於均衡狀態。(3)行為者相互依賴。集合行為中,個人都不是獨立地行為,而是與他人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我們還可以從與組織行為的比較中來理解集合行為的特點,就其發生原因而言,組織行為是解決那些程序化了的經常事件,而集合行為往往是處理某個社會突發事件;就行為方式而言,組織行為一般遵循正常的社會規範和角色關係,而集合行為往往採取非常規的方式;在互動特點上,組織行為一般是經過組織層次產生的制度化行為,而集合行為是通過個人情感相互刺激產生的;從持續時間看,組織行為是長期的重複行為,它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達到長遠目標,獲得長期利益,而集合行為持續時間短,主要是為了應付突發事件。

15、結合實際闡述集合行為對社會運行、發展的影響。

思路:一是要結合實際,二是比較深入、具體地說明集合行為對社會運行、發展的影響。

16、比較正式群體與非正式群體之間的不同作用。

思路:首先,你要先解釋清楚這兩個概念,然後,再說出它們各自的作用,並對各自的作用進行比較,就可以了。

17、簡述群體規範是如何形成並發揮作用?

思路:先要解釋什麼是群體規範,然後再說明群體規範的形成及其作用。

18、簡述初級群體的基本特點。

思路:先解釋什麼是初級群體,然後,解釋初級群體的特點。

19、為什麼初級群體是不可替代的,現在初級群體又有什麼變化?

思路:先要說明初級群體的作用或功能是什麼,因為,只有知道初級群體的作用或功能,才可以說明它的不可替代性。第二步,再解釋現在我國社會轉型中初級群體的變化是什麼。有時在回答問題時,看起來問題比較複雜,其實,你把它問的問題分解開來,就好回答了。

20、韋伯的分層標準是什麼?你怎麼評價這個指標?

思路:這道題你先要回答韋伯的分層標準是什麼,然後,要談談你是怎樣評價這個標準的。

21、主要的分層方法有哪些?

思路:你要回答出分層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然後你再分別說出這些分層方法各自的使用情況。

22、結合實際論述在我國當前社會轉型期間社會分層結構如何調整?

思路:先要回答社會學意義上的社會分層是什麼。然後,再結合我國現階段的社會轉型情況說明社會分層結構的變化和調整情況,包括結構調整的思路,結構調整的指導原則,以及變化。

23、論述社會流動的類型,並說明不同類型的社會流動對社會及個人有什麼影響和作用?

思路:先要回答出社會流動的類型,這些流動它們各自的特點,然後,根據這些流動的特點分別回答出它們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與作用。

24、怎樣才能實現合理的社會流動?

思路:先要回答出什麼是合理的社會流動。然後說明合理的社會流動對社會影響。再根據合理的社會流動對社會的影響,提出如何實現它,包括實現合理的社會流動的原則、途徑。

25、簡述社會制度的基本特徵。

思路:只要說出社會制度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徵的內容就可以了。

26、社會制度構成因素是什麼?這些因素是怎樣發揮作用的?

思路:先要回答出什麼是社會制度,然後再說明社會制度的構成因素有哪些,是什麼?怎麼發生作用,就可以了。

27、結合實際談談如何更好地發揮社會控制的積極作用,實現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

思路:這道題你先要回答出什麼是社會控制。然後說明要想發揮社會控制的積極作用,必須注意社會控制的三個維度的問題,那麼三個維度是什麼呢,你分別說明解釋一下。緊接著你再回答考察社會控制是否適度的三個角度,通過這三個角度,結合實際地來說明社會控制的積極作用。

28、結合實際談談社會越軌對社會運行和發展的影響與作用。

思路:你先要說明什麼是社會越軌。然後,解釋社會越軌行為都有幾種,它們各是怎樣的。再根據它們各自的特點談它們對社會運行和發展的影響和作用。其實許多看似複雜的問題,分解以後再看就不難了。

29、社區的特點是什麼?

思路:先解釋什麼是社區,然後,再說明社區的四個要素,而每個要素就是社區的特點。

30、簡述文化因素對社區有什麼影響。

思路:先要說明文化因素,然後,再解釋其影響。

31、簡述我國城市社區發展狀況。

思路:先要說明城市社區的特點,然後,再根據城市社區發展特點論述城市社區發展理論。並說明我國的獨特性。

32、結合實際闡述在社區發展中,人所起的作用。

思路:首先要闡述社區是什麼,然後,再說明社區發展中人所起的作用。人對社區發展所起到的作用分別從人口因素、社區群體、個人體系等三個方面來加以說明。人口因素主要表現在人口的數量、結構、素質、人口密度分布、人口的流動與遷移等方面,你要從這幾個方面結合中國實際來加以論述就可以。

33、結合實際論述我國社區發展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

思路:結合實際題。先要敘述清楚社區的環境都包括什麼。然後分別論述這些環境因素對社區發展的影響與作用。在論述中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

34、社會變遷包含哪些方面?

思路:先要說明社會變遷是什麼,然後說明社會變遷包含哪些內容或方面。

35、文化傳播是怎樣引發社會變遷的?

思路:先要回答任何社會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然後說明在社會變遷中,內外文化,新舊文化必然會相互碰撞,這就是文化傳播。

36、結合實際闡述如何理解社會現代化的概念?

思路:一是要結合實際,二是要闡述對社會現代化的幾種不同理解,以便於更好地理解認識這個概念。

37、結合實際論述我國社會現代化的特徵和問題。

思路:先要說明社會現代化的特徵是什麼,有哪些,然後,針對這些特徵闡述其問題。

38、結合實際談談發展中國家現代化所面臨的問題。

思路:這又是一道結合實際的題,首先要說明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必然具有發展中國家所具有的特性。然後再結合我國實際說說具體所面臨的問題。

45、簡述社會問題的破壞性和集群性。

思路:解題的基本思路:這道題問的是社會問題中的破壞性和集群性這兩個基本特徵,你只要把我們課堂上講的社會問題的破壞性和集群性的基本特徵、影響是什麼,主要的表現如何,說清楚就可以了。

46、研究社會問題的主要理論有哪些?

思路:這道題問的十分明確,就是問你研究社會問題的主要理論,因此,你只要把研究社會問題的四種理論是什麼,它們是怎麼說的,講清楚就可以了。

47、怎樣看待社會問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思路:問你怎樣看待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社會問題。回答這個問題時,一是要回答問社會問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什麼。二是要談出你怎樣看待它們。因此,你要結合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把社會問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講清楚。實際上也就是談談社會問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間的相互關聯。

48、結合實際談談我國的人口問題是如何影響社會運行和發展的?

思路:這道題是一道結合實際的題,這要求你在學習時,注意中國的人口大致情況,以便於可以結合實際加以論述,你首先要知道我國現在的人口問題是什麼?它的基本情況。然後,再根據我國現代的人口問題和情況,結合社會學的社會運行和發展理論展開人口問題與社會運行和發展之間相互關係的論述。也可能你對人口最新的統計數字並不十分清楚,但是,你要知道一些最基本的知識,例如:我國人口數量多,質量比較差,文盲半文盲比例比較多,老齡化等。

49、結合實際談談我國的環境問題,你認為怎樣才能根治環境問題?

思路:這道也是一道結合實際的問題,首先你要知道我國的環境問題是什麼,有什麼影響?然後,再結合這些問題論述怎樣根治它們。

50、結合實際談談社會問題對社會運行與發展的影響。

思路:這道題也是一道結合實際的題,社會學之所以被人們認識,並廣泛地學習利用,就是因為它有很強的實踐性,應用性。回答這道題,注意一是要結合實際,你需要舉出一個社會問題實例,然後結合這個實例來談;二是要用社會學的運行理論去談這些問題對它的影響。

51、社會化的基本內容包括哪些,請解釋說明。

答:社會化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第一,促進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培養完美的自我觀念。個性是個體的基本精神面貌,自我是個性的核心內容,它們是社會化的產物,對個體的社會活動起著決定作用。經過社會化而形成發展起來的個性和自我的一個基本特徵就是符合社會價值標準,只有符合社會價值標準,個體才能順利進入社會,其行為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同。因而,遵循社會價值規範,培養完美的自我觀念是社會化的重要內容;第二,內化價值觀念,傳遞社會文化。未經社會化的生物意義上的個體,通過社會化掌握社會群體的生活方式,將社會價值體系和社會規範內化,形成符合社會文化的價值觀信仰和行為方式,成為承接社會文化和延續社會文化的一個載體;第三,掌握生活技能,培養社會角色。社會化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社會角色,使其在社會生活中承擔特定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個體要承擔和勝任某一社會角色,就必須學習一定的基本生活技能和某些專業技能,並在學習和掌握的過程中培養對角色的理解。

52、社會角色的扮演包括哪些內容?如何才能扮演社會角色?

答:角色扮演包括三個階段:對角色的期望,即角色扮演者了解社會或他人對角色的要求和期望;對角色的領悟,即角色扮演者自己對角色的理解;對角色的實踐,即角色扮演者扮演角色。要實現對角色的扮演,角色扮演者必需首先具備布景和道具,布景和道具不僅是角色扮演必需的物質條件,而且是角色的標誌,證明了角色的有效性。很好地設計布景和道具是成功扮演角色是重要條件;其次角色扮演者需要適當的衣著、儀錶與言談舉止,衣著和儀錶是人們識別和承認角色的外在標誌,言談舉止是角色內在品質的體現,是人們識別角色的主要依據。因而,適當的衣著、儀錶和言談舉止是成功扮演角色的重要內容。最後需要台前台後的區別表演與社會角色表現上的配合。台前表演是表演者正式展示給觀眾的內容,是有序的、得體的,而台後表演則是台前表演的準備,是不願讓觀眾看見的內容,所以在角色扮演中,一般應防止觀眾到台後來。另外,一個社會角色的成功扮演還需其他社會角色的積極配合。

53什麼是群體凝聚力?如何分析影響群體凝聚力的各種因素?

答:群體凝聚力也稱群體內聚力,將指群體吸引其成員,把成員聚集於群體中並整合為一體的力量。群體凝聚力的形成有三個層次:人際吸引、成員對群體規範的遵從、成員認同群體目標並將群體規範內化為自身的行為準則。可見,群體凝聚力的形成和凝聚力的強弱的最主要影響因素,是成員對群體的認知程度、認同程度和群體自身所具有的吸引力。就成員個人而言,群體對其凝聚力的大小可從以下三方面分析:其一,群體自身對成員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成員是否感受到這種吸引力;其二,成員與群體間的利益關係是否遵循了互惠性原則,保持一致;其三,群體的關係結構是否具備一致性和互補性,即成員能否在群體中尋找到與自身志向、愛好、觀念、信仰等相一致的夥伴,或別的成員能否與該成員在性格、氣質和能力等方面形成一定的互補。另外,影響群體凝聚力的還有環境因素,表現在群體外部衝突所形成的壓力。當一個內部凝聚力較弱的群體,遇到來自外部激烈衝突的巨大壓力時,凝聚力會大大增強。

54、什麼是組織中的非正式結構?它對於組織成員和組織活動有何影響?

答:非正式結構是指未經明確規定而從組織成員的活動及相互作用中自發產生的關係形式。非正式結構的產生主要是因為成員對於情感的需求,而在互動中結成正式結構之外的具有共同興趣、愛好和利益的利益群體。這種在組織正式結構中的非正式的利益群體,一方面能夠使組織成員獲得認同和情緒上的支持,在工作中得到幫助,從而使成員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而且,它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使在結構上缺乏一定靈活性的正式組織應付外界環境的突變。但另一方面,當非正式結構的利益和目標與正式結構不一致或發生衝突時,非正式結構會有礙組織的正常運行。

55、如何分析和理解我國現階段存在的社會分層現象?

答:我國目前的社會分層與資本主義的社會分層有本質的區別。表現在:在我國廢除私有制後,社會各階層的矛盾主要表現為人民內部矛盾,不再帶有階級對抗的色彩;由於消滅了私有制基礎上的根本的不平等,我國社會中的社會垂直差距大大縮小,整個社會的平等程度高出資本主義社會;由於不存在根本利益的對立,社會各階層之間關係呈現出功能互補性,總趨勢是日益接近,社會結構日益一體化。但我們不能就此認為我國是一個完全平等的社會,事實上,我國目前社會仍存在著不平等現象。以機會均等原則為分析尺度,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平等:首先,由於用於保障機會均等的制度、措施、規則的不完善,使機會均等原則無法實現或遭到破壞,這是機會均等未能實施而產生的不平等。其次,人們在享有相等機會的前提條件上存在著差距,在行使自身權利的手段上存在差別,從而產生事實上的不平等。總之,制度、規則的不完善,社會差別的存在以及機會均等原則自身的性質都有可能造成我國現階段的社會不平等.


推薦閱讀:

宋詩選注名詞解釋
櫥櫃的組成 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 人性、人的階級性、社會形態、社會經濟結構、社會制度等
中國書法名詞解釋大全(轉)
攝影一些相關名詞解釋

TAG:社會學 | 社會 | 筆記 | 名詞解釋 | 解釋 | 複習 | 答題 | 名詞 | 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