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害羞者的心理世界
害羞,似乎正在以某種方式滲透到生活的各個角落。我們周圍的大部分人都認為:不願讓人知曉的秘密公之於眾是令人難堪的。而當我們發現,這樣的事情不單單發生在自己身上,很多人也曾有同樣的經歷時,我們的感覺就會好很多,心情也會舒暢些。
害羞者的自身感受是什麼樣的呢?先讓我們傾聽一位成功的旅行者和自由撰稿人沙瑞麗·雷達的心路歷程。
沙瑞麗·雷達的心路歷程
因為害羞,我吃盡了苦頭。我清楚地知道它是怎樣開始的:我開始變得消瘦、喜歡待在家裡,到了十來歲的時候情況變得更嚴重了,我變得越發消瘦和難看——我也清楚地知道,研究者和我訪談的害羞者都對害羞帶來的恐懼感和瘋狂感有些誇張。但我知道那種真切的感受:不論身處何方,我都局促不安,甚至能夠感覺到吞咽困難,講話變得異常艱難,手常常不由自主地顫抖,明明是滿頭大汗卻又感覺渾身發冷,平時熟悉的事情變得模糊不清,而且,我不斷地幻想各種可怕的事情可能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比如因為在公眾場合做了丟臉的事而丟掉工作。
當我與毫無惡意的人(甚至是孩子)待在一起時,我也會聲音顫抖、講話含混不清。因為不敢面對收銀員,所以我竭力避免去商店;和送牛奶的男士閑談時也會十分緊張;甚至給我孩子的小夥伴做爆米花時,我都不能接受他們注視著我的眼神。我深知害羞者的感覺:如同一個赤身裸體、蹣跚在大街上的人被衛星電視在全球範圍內轉播一樣。
當害羞者說起他們害羞的反應時,大部分人會提到三個方面。首先,他們會開誠布公地對別人說「我很害羞」;其次,他們有緊張的生理反應,比如臉紅;最後,他們會不可避免地感到尷尬和難為情。仔細研究害羞的這些特點,我們便可以深入到害羞者的個人世界。
何時沉默是金
害羞者從幾個角度展示了他們的害羞行為。在生活中很多方面害羞者的羞澀都有所表現:至少80%的人認為,即使發現其他人的錯誤,害羞者絕不會說出來;將近半數的害羞者認為,與他人眼神接觸是一件困難甚至不可能的事情;40%的害羞者的典型反應是,「就算我不能說什麼,至少我可以保持沉默。」他們認為自己說話聲音很溫柔,比如害羞的老師講課聲音低細,而老師的害羞又波及學生。另外有一些害羞者會避免與他人接觸,或者受到邀請參加某項活動卻無法付諸行動。
在過去的10年中,傑羅德·菲利普斯教授和他的同事一直致力於沉默與害羞的研究。菲利普斯認為,沉默寡言不僅僅是指有意地躲避在公共場合發言,而是一個更廣更深的問題。即使教給害羞的學生在公共場合發言的實用技巧,一些人還是不能夠和他人順利交流。事實上,大約有1/3的學生在掌握了溝通技巧後會更加焦慮。雖然他們已經學會怎樣去溝通,但是還需要學習溝通的內容以及為何要溝通。
對於害羞的人來說,要努力克服心理的那種羞意,慢慢的「走」出自己的世界。
推薦閱讀:
※青春期普遍存在的心理矛盾
※培養你的平衡心理
※心理學家語錄集20則(38)
※餘生很貴,請對自己好點
※心理調節:世界很煩躁,淡定的心態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