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劍:制度轉型與理論轉型——評蕭功秦《超越左右激進主義》

當前位置:主頁 >讀書 >榮劍:制度轉型與理論轉型——評蕭功秦《超越左右激進主義》發布時間:2012-09-08 14:05 作者:榮劍 字型大小: 點擊:474次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可謂是蕭功秦「新權威主義現代化理論」的見證者,也是這套理論的推廣者。蕭功秦是目前中國學術圈內少數幾個能寫文章,能對現實問題發表意見的學者之一。這麼說是因為從1990年代以來,學者的創作和學術生產遭致權力和市場的雙重侵蝕,國家基本壟斷對學術的財力支持,大學教授為博得國家各種課題資助,幾乎全數陷入意識形態生產陷阱。而蕭功秦則是少數幾個幸免於難的學者,近20年來他沒有得到過一分錢的國家資助,他的學術研究是獨立人格的體現。這種獨立性不僅表現在對國家意識形態的態度上,還表現在他力圖擺脫當下日趨嚴重的左右對立思維模式,倡導「中道理性」的立場上,體現出他一以貫之的溫和、理性和穩健的思想路徑。蕭功秦研究的主題是一以貫之的,這20年來他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儘管概念上有一些調整。總的來講,不管他以前所概括的新權威主義,還是現在所概括的新保守主義,實際上還是抓住了中國制度安排的總特徵。這個總特徵,在我看來就是國家主義,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國家主導的社會(市場)發展模式。蕭功秦現在試圖以「新保守主義」來重新概括,以區別於以前的「新權威主義」,其實學理細分的意義不大。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進行表述,拘泥於概念的創新反而會導致一定的理論混亂。至少從現在來看,所謂「新保守主義」遠沒有「新權威主義」更具理論解釋的有效性。新權威主義在1980年代初次登場時,它在學界是缺乏認同的,在當時不斷高漲的要求政治體制改革的呼聲中顯得格外「保守」。現在則不同,國家強有力的控制能力被許多人視為中國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進而國家主義的制度安排被視為具有合法性和正當性。在此社會和思想背景下,蕭功秦的新保守主義主張按理說能夠擺脫其在1980年代時的窘境,成為社會共識,甚至成為執政党進行新的改革的理論依據。但按我的說法,蕭功秦兩個「主義」提出後,均是「生不逢時」。執政黨的意識形態並不認可用「威權」、「保守」這套敘事方式來自我定位,這套話語按黨的傳統標準來看也沒有合法性。我對蕭功秦說,你的整個概念系統,實際上和中國的制度運行脫節,始終處在自說自話狀態。這需要我們反思。過於學術的話語表達,對中國現實制度的解釋往往是有限的。實際中的中國運行,可能和你講的是一回事,但理論和實際又無法重疊。因此,我們必須重新審視理論的有效性。比如張木生重提新民主主義,他的潛在前提是,執政黨的理論優勢沒了,需要重新建構。現在所謂的政治儒學也在找新說法。在我看來,現在沒有一個恰當的理論能夠概括我們現有的制度改革,大家都在找理論資源。但能不能把理論創新或理論的重新發現和現實變革結合起來,目前還沒有破題。制度要轉型,理論也要轉型。強調理論轉型,對蕭功秦來說,是否意味著他現在應放棄新保守主義這套說法?從話語策略上講,我們都不能再繼續講新保守主義了,不能再為國家主義提供學術支持。不能因為為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為了把釣魚島拿回來,為了解決南海問題,所以我們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繼續維持威權化治理。20年前,講國家主義也好,新權威主義也好,都有利於社會發展。但20年後,再繼續說時,我認為會繼續固化現有體制的弊端,我們不能再提供這樣的學術支持。知識分子需要有新的價值判斷。我始終不懷疑蕭功秦的憲政情懷以及他對民主、自由、正義等普世價值的追求。他始終把新權威主義或新保守主義視為一種過渡性制度安排,他設計的威權體制轉型的路線圖,最終走向的是大多數人期待的局面。但是中國歷史上的制度轉型何曾有過理性的時刻?現在它能按我們想像到的最好方式運行嗎?
推薦閱讀:

第三方理財機構生死轉型路!
民企轉型高科技要靠「三流」
普通銷售如何轉型顧問式銷售(一)?
宋及遼夏金元:儒學的轉型

TAG:制度 | 理論 | 超越 | 轉型 | 主義 | 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