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茬002.歐陽詢的堅鉤是一筆還是兩筆?
最近與幾位書友探討歐楷的鉤法,關於堅鉤,爭議最大,有人認為是一筆,有人認為是兩筆。
一筆的筆法,其實又分兩種。相同點是堅筆行至末端時筆向右靠,筆桿可微微向右傾斜,由中鋒偏向側鋒,筆尖靠筆劃左端,筆肚位於堅劃底端。區別是,一種是捻管,用側鋒沿左上方推出,注意筆尖方向是朝著鉤出尖的方向,這是孟繁禧的寫法,可以參考下面動態圖;另一種是筆鋒向左按下,向左平出,收鋒出尖,從按下到出鋒,筆尖有明顯的絞轉,筆尖是背向鉤出尖的方向的。
兩筆的筆法,就是二田的「跪筆彈鋒」,堅筆行至末端,提筆後筆尖由筆劃右側行至筆劃底端,筆鋒向左按下,向右彈出出尖。這和上面一筆的第二種方法有點類似,區別在於一筆筆尖在上,有絞轉,二筆筆尖在下,沒有絞轉。參考下面田雪松寫堅鉤的動態圖(鉤寫得不算好,但是這個筆法,這圖好在看得清楚)
討論筆法之前,先糾正部分人一些誤區。由於田在每日一題每日一字系列節目中說過,歐楷的鉤特點是內圓外方,如下圖所示,藍色處為圓,紅色處為方。
所以很多人認為歐楷堅鉤都是要內圓外方。其實不然,內圓外方是一個特點,但不是所有的鉤都這樣,有大量的短鉤,這個特點並不明顯,可以說內外都是方的,如下圖。因此,寫鉤的筆法應當是既可以寫圓,也可以寫方。上面說的三種筆法,我都看過書友可以熟練地寫出方、圓兩種,因此在這一點上,我認為三種筆法都是沒問題的。
OK,接著回來討論筆法。
支持一筆的理由很簡單,書法中一個筆劃一筆寫成,是很自然的要求,需要把筆尖完全提起,分兩筆寫的,有些人心理上是不能接受的。
但是我是支持兩筆法的,理由有三點:
1.歐陽詢的字是很小的。現在的人臨九成宮,一般都會寫到4.5厘米以上,有些老師會讓初學者先10厘米的方格來寫,但看九成宮原碑,會發現歐陽詢寫得很小的,小的只有硬幣大,大的也大概只有2.5厘米。用一筆法的兩種方法寫4厘米以上的字,都沒問題,但如果寫到2厘米,就會發現要用筆劃寫乾淨很難了,因為一筆法筆尖都會有明顯的絞轉,尤其是第二種方法。發生絞轉時,總有一小部分筆毛變化有點隨機性,比如有毛彈了出去,成了筆划上的毛刺。當字比較大時,這種絞轉的問題很容易隱藏在筆劃里,而且毛刺相對筆劃很小,一般不覺得是問題,但當字寫到九成宮原大時,就會發現這種毛刺非常礙眼了。在我有限的水平和見識里,還沒看到一筆法寫2厘米歐楷的堅鉤,寫得非常乾淨的。
2.歐陽詢的堅鉤非常短。一筆法中第一種,整個鉤都是筆尖和筆肚「捅」出(這種筆尖朝前的行筆,我已經覺得很不自然了),所以要使鉤夠短,鉤的出尖必須靠上,同時內圓不夠明顯;如果要使出尖靠中間,鉤的形態難比筆鋒鋪毫後更加肥胖,那就沒辦法短。而看九成宮原帖,歐陽詢的鉤是可以寫得即短、又靠中的。下圖是孟繁禧臨的九成宮,有四個鉤,可以對比一下看看我說的問題。而一筆法中的第二種,會相對好很多,但是在字寫得比較小的時候,也很難控住短鉤。
3.對於一筆法堅持一個筆劃不能分兩筆寫,我卻認為在行書中是不行的,但在楷書中,這屬於頓挫的範圍,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在熟練之後,兩筆法也只是順勢把筆尖提起一點,靠右行筆,順勢跪筆、彈鋒,並不像初學描字一般。這一點屬於觀念不同,不作過多討論。
4.歐陽詢是有行書傳世的。如果楷書是用一筆法寫成的,那在行書中沿用這種筆法是很自然的;如果楷書是用兩筆法寫成的,那行書中必然不能用這種筆法,那行書中的鉤,一定看不到楷書鉤法的影子。我截了歐陽詢行書千字文的一些字,這些應該是堅筆行至末端,折筆出鋒,並不是一筆法的筆意。
當然,歐陽詢的千字文,真偽還是有爭議的,但即使是造假,我相信筆力上會有差異,但筆法上一定得偽造。而且,我也承認,千字文中有個別鉤,是很像楷書的,比如下面聲字,只是相對數量太少了。再退一步,拿行書作品來推測楷書筆法也是有待商榷的,因此這一點依據,僅供參考。
最後我想說明,我只是認為歐陽詢是用兩筆法寫,並不代表我否定一筆法,恰恰相反,我看到有些高手用一筆法寫的大字非常漂亮,我是認為筆法是越豐富越好,百花齊放才是春。
朋友們如果就這一問題有精彩觀點,不管支持一筆法還是兩筆法,可以私信文章給我,我可以放在公眾號里供大家討論。
推薦閱讀:
※藝文類聚(唐)歐陽詢-卷二十七 人部十一
※唐代歐陽詢·楷書八訣三十六法
※歐體楷書解析歐陽詢楷書鉤的各種寫法珍藏帖
※中國十大名帖之.歐陽詢《仲尼夢奠帖》
※楷書學習,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的四個筆法特點
TAG:歐陽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