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嚇教育扼殺靈性

孩子不聽話時,你會怎麼做?講道理、體罰或者嚇唬?嘗試過以上幾種方式後,家長們會發現恐嚇教育最輕鬆有效。恐嚇教育一般分兩種,一種是說狠話,比如告訴孩子「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另一種是編造一個可怕的角色嚇孩子,比如「不聽話的小孩會被大灰狼抓走」。從成年人角度看,這只是個玩笑,但會對孩子造成很大傷害。家長說狠話會降低孩子的安全感,影響其對家長的信任。對於尚未獨立的孩子來說,被拋棄意味著毀滅。父母對孩子說「不要你了」,等同於成年人突然被威脅要失去收入和房子,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當孩子多次被威脅,漸漸發現家長並不會這樣做。從此家長再說什麼,孩子都不再相信。編造一個可怕的角色嚇孩子,可能引起恐懼感,更會導致家庭教育權威錯位。心理試驗發現,通過人為手段讓孩子怕小白鼠,孩子會進而害怕一切白色有毛的東西。我們無法完全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也無法控制。如果父母把遵守規則的理由歸於外界,孩子容易形成受害者心理,只會在迫不得已時遵守規則,而不懂得主動尊重規則。恐嚇教育的本質是利用恐懼感對孩子進行控制,與此同時,孩子的靈性也會遭到扼殺。成長是孩子逐步探索外界的過程,對一切感到好奇、躍躍欲試,所以常會觸碰規則的邊界。如果孩子因為害怕而不再嘗試,將失去感知世界和發現自我的機會。那麼,孩子淘氣時應該如何教育呢?立規矩,說到做到。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應立規矩,給出實際可行的警告。比如,孩子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家長可以警告,再不停止會帶他離開,並取消接下來的活動。如果家長每次都能說到做到,孩子會產生敬畏感,學會克制。延遲滿足,保護靈性。孩子淘氣大多時候並非故意要惹怒家長,只是對某個東西好奇。比如,孩子在餐廳吃飯敲碗,家長應立即制止。但回家後,可擺出不同餐具給孩子敲敲看,滿足其好奇心。得到尊重的孩子,下次遇到類似情況,更願意尊重父母,學會等待。▲一出生就要查聽力中國婦幼健康研究會專家團新生兒聽力篩查是通過耳聲發射、自動聽性腦幹反應和聲阻抗等生理學檢測,在嬰兒出生後自然睡眠或安靜狀態下進行的客觀、快速、無創檢查。研究表明,正常新生兒和高危因素新生兒聽力損失發病率差異較大,正常新生兒為1%~3%,高危者為2%~4%。所有新生兒出院前均應接受聽力初篩,未通過的應在出生42天內進行雙耳復篩。未通過復篩的嬰兒,應在3月齡接受聽力學和醫學評估,確定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永久性聽力損失,以便實施干預。復篩未通過的患兒,應由聽力檢測機構進行耳鼻咽喉科檢查及聲阻抗、耳聲發射、聽性腦幹誘發電位檢測、行為測聽及其他相關檢查,必要時進行醫學和影像學評估,做出診斷。具有聽力損失高危因素的嬰幼兒,應根據可能發生的遲發性聽力損失狀況,制定個性化的聽力再評估時間和次數。通過篩查但具有高危因素的孩子,至少3歲內每半年進行1次聽力隨訪,如果懷疑聽力受損,應及時進行聽力學評估。
推薦閱讀:

互聯網+新時代,在線作業正成為教育產業變革代表作
子女教育必讀
【活動】開啟個人預約通道——WE Kids「世游闖關」活動
新時期素質教育再解讀

TAG:教育 | 靈性 | 恐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