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期刊審稿之痛

最近這個假期過得很辛苦,本來自己就有一堆事,又趕上接二連三地收到了近十篇英文雜誌的審稿邀請。我這個人面子比較薄,實在不好意思拉下臉來拒絕別人。可有些文章,說實話,審起來,真得很頭疼,尤其是好幾篇來自祖國親人們的稿件。

這裡不是矯情,對於英文寫作,雖然我也是從那個階段走過來的,但有些話還是要一吐為快,為的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按理說,英語的教學在神州大地上轟轟烈烈地搞了幾十年,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全民族的英文成績大幅度地提高,這是有目共睹的。十幾年前我在國內讀碩士的時候,第一篇英語科技論文,投出去後,被審稿人罵得鼻青臉腫,改得面目全非。那一刻,一直對自己英語很自負的我才真切地感覺到自己的英語水平差到什麼程度。

然而,十幾年以後,當我作為審稿人開始改一如當年的我一樣青澀的碩士,博士生的英語論文的時候,令我吃驚的是,我當年寫英語論文常犯的錯誤,在年輕一代的學生身上並沒有明顯地改觀,說得嚴重點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圖片來自網路

我在香港讀博士的時候,認識一個美國的留學生(交流生),這個學生開始經常受到我們的鄙視。原因有兩個,一是這小子英語太好了;二是,這小子太能寫了,屁大一點的事,他能翻來覆去地寫,能發好幾篇文章。更可氣地是,你還找不出證據批判他「一搞多投」。開始我們這些大陸來的學生不服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們之前受到的科技論文訓練其實都是中文的,更準確地講是中文的邏輯。

我們先從一篇文章的摘要說起。摘要,大家都清楚,是要簡明扼要地介紹你這篇文章的背景,方法,具體做了哪些工作和得到了什麼結果。無論中文還是英語要盡量把這幾個要素表達清楚就可以了。而我看過很多中文的文章經常有一些套話,「場面話」,比如說:我們這項研究對土木工程師將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等等。

而我們中國的學生也習慣性地將類似這樣的話翻譯過來放到摘要里。每當審這樣的英文稿件時,我都會毫不猶豫地把這句話從摘要中刪掉。因為你的研究有沒有價值,從你的方法,結果里一眼就能看出來,再加上這句話完全是畫蛇添足。

摘要過後就是引言了,英文叫Introduction。引言是幹什麼的呢?通常在引言里要介紹你的研究背景,也就是說為什麼要做這項研究,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哪裡?要回答這個問題,當然我們要回顧(review)以前的人們你這個研究領域做到了什麼程度。否則你的研究一查文獻別人早做過了,那就沒有什麼意義了。這就是科學研究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的原因。

那麼如何review別人的工作呢?這裡說一個(對年輕學子)似乎不應該說的秘密,說白了,這部分工作至少邏輯上是要一點點地給自己鋪墊。簡單地說就是別人做了什麼什麼工作,但存在哪些不足,我這篇文章就是要解決這個不足,是一個小小的進步。這裡注意,這種點評要非常小心,你的話批得太「重」,這顯然是在「得罪」前輩,沒準審稿人就是你這個要「批」的人。

當然說得太「輕」也不行,這會大大降低你文章的分量。那麼該怎麼說呢?這裡就要講究分寸,既要擊中要害,又要給人留足面子。再赤裸一點,review以前人的工作也是按照自己文章的「需求」。把所有相關的文章你都review了,多數情況下,你這篇文章也就不用寫了。這就是文獻看太多的弊端-被洗腦了。當然說了這麼多,都是在一個你對你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個非常全面的掌控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如此「靈活」。

而近些年,我審過的很多國內學生的英文文章,最主要的問題是,不會寫Introduction。最常見的情況是一個句子後面敢跟上十到二十個參考文獻,根本做不到對每篇文獻做出精準地點評,至於我剛才提到的英文的內在邏輯就更加談不上了。除此以外,我還經常看到Introduction里出現這樣的句子:鑒於這項研究在國外雖然已經很成熟,但在中國研究的人還不多,所以。。。。。。拜託!你現在投的可是國際期刊啊,誰管你中國到底達到了什麼水平?再說中國早就進WTO了,這是理由嗎?

第三部分,Methodology。這一部分,我看過的中國學生的文章,最大問題是不重視,或根本不懂什麼是引用。大家都知道,通常Methodology這部分會出現很多公式,按照英文寫作的規範,凡是你沒有給出參考文獻的公式,那就意味著是你的原創。而在很多我們中國學生的腦子裡,經常會認為有些公式是「常識」,沒必要都給出參考文獻。

其實這也是受中文寫作的影響。我們自古以來寫文章都崇尚「天下文章一大抄」,對版權,參考文獻的引用的意識向來都淡薄。所以把這個習慣自然而然地也就帶到英文寫作中了,一旦別人給指出了還會振振有詞地給自己辯護。但別忘了,這種遊戲規則是人家制定的,你想玩兒,就必須遵守,別無他法。

Methodology之後,就是結果的分析和討論了。說實話,這部分是我們中國學生做的最差的一個環節。有時候,你分明看到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並畫出了非常漂亮的圖表,但你再看看他的分析,通常就是很簡單的一句話帶過了(with the wind)。

有時候看著這麼草率,不負責任的分析,實在讓人痛心疾首。好幾次,我都心裡說,就憑這幾張圖,要是我來分析,我來寫,我絕不會投這個檔次的雜誌,我一定投到本領域最好的雜誌!然而事實就是這樣,看著這些理論也好,實驗也好的結果,你能想像得到作者們投入了多少經費,花費了多少心血,但為什麼對自己的成果這麼漫不經心呢?

看了太多這樣的文章以後,你會發現,很多作者不是不想深入分析,而是不知道如何分析,最後只能一筆帶過。這其實是一個自身整體科研素養的問題。

這裡給出一個小竅門,如果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分析,那就做一些比較,跟別人的工作去比較,找出其中的不同,然後分析為什麼有這些不同,將來如何改進。這樣你的英文句子會越寫越多,至少看起來會很「豐滿」。這個技巧我也是跟香港那個美國學生學的,相當唬人。

結論部分不提了,跟摘要的問題差不多。這裡,我想說說,英文文章這幾部分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這也是我們中國學生最不注意的。通常我們中國學生都是很機械地把這幾部分往那裡一放,其實寫英語文章跟寫中文文章一樣也是講究各段之間的邏輯關係的,這樣讀起來才能引人入勝,文章才是一個整體,也能體現一個人的文采。


推薦閱讀:

論文大燜鍋:JEP 如何審稿?
《監察法》二審稿全文公布!(附評論)|刑法庫
乾貨:如何有效回複審稿人的意見
期刊同行評議:是一項無償的義務勞動么?
人大法工委解釋立法法三審稿刪除稅率有關規定

TAG:期刊 | 英文 | 審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