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偶發事件的處理藝術
08-03
課堂偶發事件的處理藝術課堂偶發事件,是指與課堂教學目的、教學計劃無關而出乎教師意料之外突然發生的、直接影響和干擾課堂教學過程的無關刺激事件。課堂偶發事件具有如下特點:①突發性,即它往往是突然發生、意料之外的;②偶然性,即它是偶然發生的,不是經常的和固定的;③新異性,即它是課堂教學中一種無關的新異刺激,干擾或破壞課堂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④不定性,即它表現不一,有時明顯,有時較為隱蔽;⑤兩極性,即對它處理是否得當,將會帶來積極或消極兩種不同的結果。所以,處理課堂偶發事件,既要體現科學性,更要體現藝術性。為此,就要運用以下教學藝術。(1)敏銳觀察,正確決策處理課堂偶發事件,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良好的決策能力。面對課堂偶發事件,教師首先要敏銳觀察,洞察事件的狀態、程度、影響,觀察學生對此的反應、態度、言行,了解或推測事件的原因,預測事件的結果或發展的趨勢,從而把握事件的性質,學生思想跳動的脈搏和發展的苗頭,以及課堂變化的趨勢。在此基礎上,做出準確的判斷,再迅速地、正確地決策。該淡化的淡化,該化解的化解;該疏導的疏導,該堵截的堵截;該當堂處理的當堂處理,該課後解決的課後解決,如此等等,運用教學藝術,使教學工作更具有針對性和計劃性、有效性。(2)沉著冷靜。以靜制動處理課堂偶發事件,教師要冷靜沉著,不急不躁,這才容易計上心頭,制怒戒躁,在平靜中思索,這是運用教學藝術的前提;沉著自製,善於支配情感,這是優秀教師堅強的心理品質的一個共同特點。所以,教師不要一遇到突發事件就賭氣發火,大動干戈,批評訓斥,甚至停下課來就事論事地處理,這種針鋒相對或直接改變偶發事件結果的做法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利於教學機智的發揮和教學藝術運用的。因此,遇到偶發事件時,尤其是遇到「爆炸式」「動亂型」偶發事件時,有經驗的教師善於控制自己的情感,抑制無益的激情和衝動,心平氣和,泰然處之,以靜制動,冷靜地掌握全班,迅速使課堂安靜下來。善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耐心細緻的教育,態度嚴肅而親和,心胸平靜而理智,正確處理師生矛盾,緩解學生的對立情緒。這樣,既不影響課堂教學,又不放棄原則來姑息遷就學生的問題行為,更有利於教學藝術的運用。(3)正確教育,因勢利導『處理課堂偶發事件,教師要堅持正面教育,循循善誘,因勢利導。遇到課堂偶發事件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特點,結合教學實際,正面啟發,善於誘導,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民主平等。要說服而不要壓服;要疏導而不要懲治報復;要誘導攻心而不要簡單粗暴;要真心接受而不要強迫服從。為此,就要求教師遇到偶發事件時要耐心、動之以情、規之以矩、導之以行,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啟發自覺,幫助學生認識錯誤,從而有效地處理課堂偶發事件。(4)時效統一,及時高效處理課堂偶發事件,要講求時間和效益,既抓緊時間,又不偏離課堂教學目的,中斷教學進程,這是處理課堂偶發事件的前提和原則。為此,教師在處理偶發事件時應力求做到:一要儘力縮短處理的時間,把偶發事件消滅在始髮狀態,不使其蔓延;二要儘力限制、減少、消除偶發事件的消極影響,儘可能不影響全班,不影響教學,並迅速搞好教學組織,保證繼續上課;三要點到為止,見好就收,只要阻止、平息偶發事件即可,不要陷入無意的糾纏,沒完沒了,隨意發揮。如果在課堂上一時不能解決,或者不能完全解決,最好放在課後解決,以免引起連鎖反應或誘發新的偶發事件;四是儘力運用教學機智,化消極為積極,化被動為主動,把處理偶發事件作為教育學生的一個時機,既處理好偶發事件,又教育學生,以取得最佳效果。(5)化弊為利,長善救失處理課堂偶發事件,教師要變不利為有利,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有些偶發事件,表面上看干擾了課堂教學、破壞了課堂紀律、影響了教學進程、打斷了教師的教學思路,但其中往往包含著一些積極因素,這就需要教師充分認識和挖掘,並加以利用,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把處理偶發事件變成提高學生認識、激發學生情趣、磨鍊學生意志、培養學生品質,以及教育大多數學生的一次機會。特別是對因「後進生」的問題行為引發的偶發事件,教師更要揚長避短、長善救失,在壞事中尋找積極因素,利用積極因素來進行教育。這樣做,就可以既處理好了偶發事件,又教育轉化了學生。(6)幽默詼諧。化解矛盾處理課堂偶發事件,教師可運用幽默、詼諧,也能表現教師的教學機智。雖然教師為人師表,處理應嚴肅認真,但這不等於呆板生硬。一個教師如果成天板著面孑l,昂首闊步,擠不出一絲笑容,單純地限制學生,學生稍有不順眼,動輒批評訓斥、挖苦諷刺,這樣的教師是不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和親近的。在課堂教學中,有些偶發事件讓教師處於窘境,要進行查處會延誤上課時間、中斷教學進程,不予理睬又會喪失教師威信、分散學生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運用幽默、詼諧風趣,既顯示了教師的寬懷大度,又讓自己擺脫了窘境,也可自然輕鬆地緩解因偶發事件引起的課堂緊張氣氛,消除師生的對立情緒和矛盾,』活躍課堂氣氛,還可為學生創設自我教育的情境。(7)採用暗示,旁敲側擊處理課堂偶發事件,教師可採用暗示的方法,旁敲側擊。有些課堂偶發事件,特別是不顯著的、影響不大的、涉及面不廣的,教師不要中斷教學進程,停下課來處理,最好是採用暗示的方法,旁敲側擊,靈活處理。如語調的變化、目光的注視、少量的手勢、適當的姿勢、示意的動作等等。這樣,既可使學生的問題行為得到糾正,又不影響整個課堂,不影響其他學生,更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保證了課程的順利進行,而且對全班學生也會起到「隱蔽性」的強化作用。長此以往,教師就會樹立起自己的威信,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並為解決其他偶發事件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8)言語生動。語調多變處理課堂偶發事件,教師可以採用言語手段。遇到偶發事件時,教師要善於運用語言和聲調的變化,包括語音的高低、強弱、速度和停頓來組織、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處理課堂偶發事件。例如,當某些學生有違紀行為時,教師可突然停頓講課,或者降低聲音,給違紀的學生以暗示性的提醒;當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時,教師可加重語氣和聲調,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如此等等。(9)表情暗示,動作示意處理課堂偶發事件,教師可運用非言語手段。當課堂安靜不下來時,教師可走上講台,先用目光環顧四周,行注目禮,然後向聲音響亮的地方用手勢打招呼,這會收到較好的效果。有時教師在教室里巡視一下,儘管一句話沒說,仍然會收到維持紀律的效果。對容易出現問題行為的學生,教師可用目光經常注視,給予提醒;對破壞紀律的學生教師可流露出不滿意、殷切希望其改正的神色,或者做一個自然巧妙的手勢,示意其立即停止違紀活動,如此等等。處理課堂偶發事件的教學藝術,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運用。在課堂教學中,時常有偶發性事件,需要教師能隨機應變,急中生智,正確而迅速地做出判斷,採取最合理的解決方法,妥善處理。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基本的預見能力和應變能力,在處理偶發事件時,要做到沉著冷靜,判斷要正確、感情要剋制、行動要果斷、處理要謹慎,寬嚴相宜,掌握分寸。只有這樣,才能因勢利導,變不利為有利,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巧妙處理課堂偶發事件的方法有如下幾個方面。1趁熱打鐵法「趁熱打鐵法」是指在課堂教學中,當偶發事件發生時,教師應抓住時機,馬上給予處理,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此法往往能使偶發事件及時得到解決,並給學生以強烈的思想震動和深刻影響,對日後偶發事件的產生起震懾作用。2冷卻處理法「冷卻處理法」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對一些偶發事件給予暫時冷結,仍按照原教學計划進行教學活動,等到課後的其他時間再作處理的方法。此法能使教師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去考慮,選擇恰當的教育方案,能夠冷靜地處理偶發事件。3巧妙暗示法在課堂教學中,當偶發事件發生時,教師並不中斷教學活動,而是用含蓄、間接的方法悄悄地提醒當事人,消除影響教學的不利因素,使教學工作正常進行。採用此法,既不影響教學程序,又不損害學生自尊心。比如教師可通過目光注視、突發提問、身體移近等方法暗示學生集中注意。4大度寬容法課堂上有些偶發事件,往往會使教師感覺到自己的尊嚴受到挑戰,感情和威信受到損害。這時,採用大度寬容法將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寬容不是軟弱無能,也不是無原則的遷就,更不是對學生的不良行為的默認、縱容與包庇,而是要使學生在心靈深處反省。寬容要使學生體會到教師的良苦用心。5不恥下問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出現錯誤是難免的,發生這種情況時,教師要勇於承認錯誤,虛心向學生請教,師生共同探討,糾正錯誤。這樣,一方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為教師贏得了寶貴的時間。6隨機調整法課堂上有時由於各種原因,上課時打亂了原計劃的教學結構。例如,忘記了板書課題、講授後忘記小結等。遇到這種情況,如果從頭再來,時間不允許,如果立即補入某一環節,與教學進程不吻合。這時,教師可以靈活地調整課堂教學結構,不動聲色地巧妙進行補充、強調。既能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又能使課堂教學環節完整無缺。這樣,其教學效果並不比原計劃差。7「巧留空白」法上課時,某教師抽問一學生後,讓其坐下,沒想到該生一下子坐在地上。很顯然,是他旁邊那位同學悄悄移走了凳子。面對這一偶發事件,怎麼辦?這位教師馬上走上前,扶起摔倒的那位同學,一邊關心地問:「摔著了嗎?」一邊掏出手絹給他擦身上的灰塵。然後看一眼旁邊的那位同學,繼續上課。下課後,他把那位移凳子的同學叫到了辦公室,說:「你想對我說什麼嗎?」那位同學不語。過了好一會兒,老師又把剛才的話說了一遍,如此這般,那位終於開口了,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而且說要像老師一樣關心同學。這個案例中,移凳子的那位同學知道自己錯在哪兒,只是不敢承認。任課老師沒有興師動眾在課堂上處理,也沒有搞喋喋不休地說教,或苦口婆心地勸慰,而是稍加點撥,留下許多空白,讓這位學生去想,促其自我反省,最終促使這位同學鼓起勇氣承認了錯誤,並表示要像老師那樣關心同學。可見,高明的老師善於抓住機遇,巧設空白,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感悟,從而起到較好的「內化」作用。8「藉機導航」法一中學教師在講授《口技》時,因課文情節描繪所引,竟有一男生忘乎所以地學狗叫,頓時全班鬨笑,那男生嚇得屏息等待老師的懲罰,這位教師卻燦然一笑:「王剛同學情不自禁地模擬了狗的叫聲,這是為文中口技高超的技術所感染啊!下面我們還是繼續欣賞文中高超的口技表演……」這個案例中,這位教師表現了一種寬宏大度的胸懷和良好的職業修養,微笑之餘,不忘「藉機導航」,僅僅兩句話,既轉變了課堂氣氛,又很快將學生注意力引回到教學課題之中,保證了教學的正常進行,同時對該同學還起到了委婉含蓄批評的效果,真可謂一石數鳥,不能不令學生折服。9因勢利導法課堂中有些偶發事件的出現,已經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完全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想讓學生重新注意於原定的教學內容是十分困難的。這時教師可以轉而發掘事件中的積極因素,順應學生的好奇心,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因勢利導地開展教育或教學活動。這樣,不但保證了課堂教學的秩序,而且擴充了課堂教學信息,從而達到了教學目的。一位數學教師正在講關於質數與合數的基本概念,突然,教室外基建工地傳來「嘭、嘭、嘭……」的拖拉機發動聲,而且這聲音還一直響下去,使教學無法進行,學生也煩燥不安,張望窗外。這時,教師靈機一動,大聲講道:「現在大家開始數數,看拖拉機的響聲有幾下,然後回答你數的是質數還是合數。」這個案例中,學生注意力已遊離了教學目標。如果這時命令或強制學生聽講,不僅教學效果不好,而且會影響師生之間的融洽關係。這位教師因勢利導,巧妙地把環境中的噪音變成了有利於教學的情景,順應了學生的心理,使他們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學習中,加深了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10「幽默風趣」法上課鈴一響,同學們都做好了上課的準備,靜靜地等老師喊「上課!」只見生物老師掃視了一下全班,然後張開了嘴巴,隨著老師嘴巴的一動,同學們「唰」地一下全站了起來,卻突然發現老師並沒有喊「上課!」而是打了一個哈欠,大家不禁面面相覷。生物老師微微一笑,轉身寫下課題「條件反射」。然後,他就以此為例開始講解什麼是條件反射,條件反射形成的條件、原因等,學生學得特別專心。這位老師在教學中遇到了窘況。但他能輕鬆地把自己從窘況中解救出來,幽默風趣的把同學們起立這一動作詮釋為「條件反射」,並機智地將學生注意力引導到教學內容上來,學生還沒有開始學卻已經明白了「條件反射」的主要涵義,的確令人叫絕。11「旁敲側擊」法語文課上,教師正講得津津有味,教室里響起打呼嚕的聲音,一部分學生笑起來,教師不得不停下來解決這一問題,他看了看睡覺的同學,決定還是繼續講下去:「描寫生動,要使用象聲詞,繪聲繪色地描寫事物的聲音。繪聲,就是用象聲詞模仿聲音。比如,睡覺的酣態,就可以用現在的聲音來描摹。請你們注意傾聽。」教師做出傾聽狀,同學們都笑了起來,那睡覺的學生也被笑聲笑醒了。教師又說下去:「那麼你們的笑聲呢?該怎麼描摹?對酣睡聲是剛才×x×發出的響亮的『呼嚕』聲,笑聲就是大家發出的『哈哈』聲。」這個案例中,教師始終沒有正面批評那位上課睡覺的學生,而是在給以「面子」的基礎上,旁敲側擊,既沒有影響教學,又達到了教育的目的,還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真可謂自然天成,機智靈活。12「先揚後抑」法一位老師上課時,有一個學生在他背後模仿老師的動作,引起同學們的鬨笑。老師裝作不知。等課快結束時,老師講:「寫字要模仿,畫畫要模仿,寫文章也要模仿,模仿是學習的第一步。第一步做得好的話,第二步的創造就有希望,也有基礎。我想剛才×××模仿我的動作一定很像,否則引不起同學們的大笑,看來他將來說不定能成為一個表演藝術家。以後有機會的話,我們會請他為我們表演一下他的模仿才能。讓我也欣賞欣賞。剛才背後的模仿我是看不到的,所以嘛,以後上課……」(老師故意不說了。學生大聲說:「不做了」!)這個案例中的事件在平時教學中經常發生,不少教師在處理時,或簡單粗暴、或近於說教、或小題大做,一句話,枯燥無味,缺乏實效。這位老師的成功之處在於採用了「先揚後抑」的方法,先肯定再否定,讓教育的韻味濃濃滲出,從而使學生在反省中受到教育。13「自嘲解圍」法一位教師走上講台,同學們忽然大笑起來,他莫名其妙,後來坐在前面的一位女生小聲地對他說:「老師你的扣子扣錯了。」這時,這位教師自己一打量,發現第4顆扣子扣到第5個扣眼裡,然而這位教師卻煞有介事地說:「老師想心事了,匆匆忙忙趕來與你們——來——相——會,不過,這也沒什麼好笑的。昨天我們有的同學做練習,運用算術公式就是這樣張冠李戴的,應該改過來。」邊說邊把扣子改過來扣好了。這個案例中,教師遭遇到失態的情況,怎麼辦?批評學生?不該!馬上改過來扣好嗎?尷尬!這位教師頗具匠心之處在於用輕鬆幽默的自嘲方式為自己解困,既糾正了自己教態的失相,避免了窘迫,又批評了學生不認真做作業的毛病,同時還激活了課堂氣氛,這樣的教學機智實在讓人嘆服。14「將錯就錯」法一位語文教師講柳宗元的《小石潭記》,誤將「洌」板書「冽」。有的同學當場指出老師板書有錯。此刻,這位教師並末慌亂,靈機一動,乾脆以差錯為契機,要求學生仔細看課文,查查字典。經過查對、辨析,教師鎮定自若地進行總結道:「『洌』指水、酒清澈;『冽』指寒冷。可見一筆之差,義差千里,對此務必十分留意。」。這個案例中,教師偶然失誤,怎麼辦?這位教師機智地採用了「將錯就錯」的處理方法,巧妙地將失誤變成了教學機遇,變成了一堂難得的糾錯課,從而化弊為利。總之,教育無小事,課堂教學的意外情況是千變萬化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要學會處理課堂偶發事件的方法,應付瞬息萬變的事態,讓我們的課堂教學始終充滿活力!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