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學為何放棄標準化考試錄取

美國來信

南橋專欄

6月14日,《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高校排名中列第三位的芝加哥大學宣布,將不再看學生的SAT(學術水平測驗考試)和AC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成績來決定錄取。芝加哥大學新生錄取主任詹姆斯·農道夫稱:「考試不是一切,也不能終結一切……不能讓一個小小的考試成績……嚇走學生。」作為學校,不看成績看什麼?看長相嗎?還真可能,新的錄取材料包括兩分鐘視頻。

這種錄取的做法稱為「考試備選」(testoptional):學生在申請的時候可以提交自己的成績,也可以不提交。這種做法,一些但凡哺乳動物都能錄取的差學校早已實施,但是芝加哥大學這種名校這麼做還是比較罕見的,可能會被跟進。按照這種錄取方法,考得好的人照樣可以提交成績,考得不好的人大概不會提交。對於學校來說,這麼錄取的做法,攔不住優秀考生申請,貌似對他們壓力不大。實際上還是有影響的:考試考砸的學生,可以用平時課外活動、作文、牛人推薦等手段進入芝加哥大學,實際上縮小了優秀「考」生的入學機會。

芝加哥大學為什麼這麼做?據其官方說辭,這是為了給低收入、弱勢群體家庭創造機會。中國很多人認為高考是社會公平的工具,但美國的教育研究一般會斷定,考試成績高低對應著家庭收入高低。高收入家庭的孩子考試成績一般更好。低收入家庭由於頻繁遷徙,環境喧鬧、資源欠缺或是營養不足等種種原因,在標準化考試中一般難以出頭。如果讓大家在申請文書、教師推薦等方面去拼,可能貧寒家庭也一樣處於劣勢。

這麼做的另外一重考慮,是擴大學生的多元化。《高等教育內參》(InsideHigherEd)報道稱,2017年亞裔、白人、西裔、黑人的SAT閱讀部分平均分分別是569、565、500、479,亞裔和黑人相差90分之多。數學部分,亞裔、白人、西裔、黑人的平均分分別是612、553、487、477,高低之間相差135分之多。可是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入學學生SAT和ACT平均成績居高不下,阻嚇了在考試上處於劣勢的族群,尤其是西裔和黑人學生。如果考試成績權重過高,在考試上不利的學生會沒有太多機會。

芝加哥大學沒有說出口的考慮可能是,選用這種「考試備選」方式錄取之後,會避免一些法律糾紛和部分輿論壓力。不再要求SAT成績,不等於芝加哥大學手頭沒有成績。他們想要學生成績作為參考,可以直接去考試機構購買。亞裔尤其是華裔群體,曾經起訴過哈佛大學招生中存在歧視行為。錄取過程更趨主觀化,也就使得錄取過程更加「黑箱」,日後起訴他們存在歧視和偏見,取證更為困難。

新的錄取手段包括讓新生製作兩分鐘的錄像。這麼做,錄取官員可以根據膚色更直截了當地增加學校「多元化」色彩。亞裔孩子如果在表達上處於劣勢,申請美國名校更加不利。改變錄取方式的決定中,顯然有種族方面的考慮,各高校錄取官員並不避諱,只不過多以「多元化」洗白這種偏見和歧視。這一點亞裔族群可以不滿,但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SAT的發明人是卡爾·布里格姆(CarlBrigham),他是優生學家,曾著《美國智商歷史》一書,是臭名昭著的種族智商論的發明人。這種考試可以排斥一些當時學業不佳的族群,如義大利裔、猶太裔移民。布里格姆的學說也直接導致了一些反移民政策的出台。他可能也沒有想到,後來亞裔考試成績會碾軋白人。現在芝加哥大學的做法可能又是一種糾偏。

美國學校這種錄取方法,還有一種不能公之於眾的理由,就是提高排名。芝加哥大學屬於錄取淘汰率最高的學校之一,淘汰率越高在排名的提升中就越佔優勢。申請的人多了,錄取的人少了,學校排名自然上升。

在芝加哥大學之後,或許會有其他美國名校跟進,不再以考分唯一決定錄取。在美國,四面楚歌的華裔考生家長可能覺得鬱悶,不過也可能覺得釋然。有的家庭,為了讓孩子上好學校無所不用其極。我還聽說,有夫婦離婚之後,夫妻倆甚至讓孩子跟白人後爸姓,好讓自己的孩子名叫MarySmith之類而非張某李某,以便錄取中能減少因為華裔姓名而遭到的排斥。這一切犧牲是否值得?

對國內教育界來說,值得關注的是慢慢淡化標準化測試是不是大勢所趨。在中國式高考錄取和芝加哥式小視頻之間,有無更為公平合理的路可走?另外我也希望芝加哥大學的部分理由能引起教育界的反思。高考真的有利於貧寒家庭嗎?還是只是幻覺?今日很多農村和欠發達地區,學習條件和教學資源有限,貌似公平的高考對教育資源不足的學校和學生是否真的公平?這個敘事方式是存疑的。這一點和美國一樣,在標準化考試上,貧寒家庭一樣更處於劣勢。(作者系旅美教育工作者)

推薦閱讀:

大學迎新標語雷倒眾生(組圖(
【視頻】斯坦福大學公開課:人機交互研討
斯坦福大學跑步損傷公開課學習筆記

TAG:大學 | 考試 | 標準化 | 標準 | 放棄 | 芝加哥 | 標準化考試 | 錄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