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瘧疾的病機關鍵
黃帝內經中瘧疾的病機關鍵
【原文】
帝曰:其間日而作者何也?岐伯曰:其氣之舍深,內薄於陰,陽氣獨發,陰邪內著,陰與陽爭不得出,是以間日而作(1)也。
帝曰:善。其作日晏與其日早者,何氣使然?岐伯曰:邪氣客於風府,循膂(2)而下,衛氣一日一夜大會於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作也晏,此先客於脊背也。每至於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氣入,邪氣入則病作,以此作稍益晏也。其出於風府,日下一節,二十五日下至骶骨;二十六日入於脊內,注於伏膂之脈(3);其氣上行,九日出於缺盆之中,其氣日高,故作日益早也。其間日發者,由邪氣內薄於五臟,橫連募原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與衛氣俱行,不得皆出,故間日乃作也。
【注釋】
(1)間日而作:即間日瘧。因邪氣深入,留著於陰分,由陰出陽的道遠而行遲,不能與衛氣並行,陰與陽爭不能即出,所以間日而發。
(2)膂(lǜ):脊椎骨。
(3)伏膂之脈:即沖脈。
【白話詳解】
黃帝道:瘧疾有隔日發作的,為什麼?岐伯說:因為邪氣舍留之處較深,向內迫近於陰分,致使陽氣獨行於外,而陰分之邪留著於里,陰與陽相爭而不立即出,所以隔一天才發作一次。
黃帝道:講得好!瘧疾發作的時間,有逐日推遲,或逐日提前的,是什麼緣故?岐伯說:邪氣從風府穴侵入之後,循脊骨逐日逐節下移,衛氣是一晝夜會於風府,而邪氣卻每日向下移行一節,所以其發作時間也就一天遲一天,這是由於邪氣先侵襲於脊骨的關係。每當衛氣會於風府時,則腠理開發,腠理開發則邪氣侵入,邪氣侵入與衛氣交爭,病就發作,因邪氣日下一節,所以發病時間就日益推遲了。這種邪氣侵襲風府,逐日下移一節而發病的,約經25天,邪氣下行至骶骨;26天,又入於脊內,而流注於沖脈;再沿沖脈上行,至9天上至於缺盆之中。因為邪氣日見上升,所以發病的時間也就一天早一天。至於隔一天發病一次的,是因為邪氣內迫於五臟,橫連於膜原,它所行走的道路較遠,邪氣深藏,循行遲緩,不能和衛氣並行,邪氣與衛氣不得同時皆出,所以隔一天才能發作一次。
【按語】
瘧疾的病機關鍵在於衛氣與瘧邪的交爭離合,當兩者相遇而抗爭,則瘧病發作;兩者相離,則瘧病休止。根據發作時間分類有每日發、間日發、間數日發的不同。這主要是由於邪氣所中有淺深,與衛氣相逢的時間就有差別。瘧邪客於皮膚之內,腸胃之外,則當在經脈之中隨營血而運行。而衛氣行於脈外,晝夜周行於身之陰陽各二十五度與營相會。
故瘧邪與衛氣晝夜亦相合一次,則瘧每日發作一次。若瘧邪舍深內薄於五臟,深藏膜原不能每日與衛相遇,於是瘧有間日作至間數日而發作。
這些發作間隔的日數不等、發作時間略有提早或延遲,都突出了邪正相搏的發病機理。
文中「橫連募原」的募原,它的御邪機能,是在人體陰陽平衡,營衛和諧的基礎上構成的。如果受到某些條件的影響或不良因素刺激,導致人體陰陽失衡、營衛不和,則正氣紊亂、腠理不密,則募原御邪之功亦隨之失靈。瘧邪侵入人體,若內潛於募原,久伏不出,則症見寒熱之時長勢甚等。由於募原屬半表半里少陽之分,故後世論瘧,大多以少陽為主。如金元四大家以及後世醫家,無不重視少陽,並以小柴胡湯之類作為治瘧的要方。
【原文】
帝曰:夫子言衛氣每至於風府腠理乃發,發則邪氣入,入則病作。
今衛氣日下一節,其氣之發也,不當風府,其日作者奈何?岐伯曰:此邪氣客於頭項循膂而下者,故虛實不同,邪中所異,則不得當其風府也。故邪中於頭項者,氣至頭項而病;中於背者,氣至背而病;中於腰脊者,氣至腰脊而病;中於手足者,氣至手足而病。衛氣之所在,與邪氣相合,則病作。故風無常府,衛氣之所發,必開其腠理,邪氣之所合,則其府(1)也。
帝曰:善。夫風之與瘧也,相似同類,而風獨常在,瘧得有時而休者,何也?岐伯曰:風氣留其處,故常在;瘧氣隨經絡沉以內薄,故衛氣應乃作。
【注釋】
(1)府:此指風邪積聚的場所。
【白話詳解】
黃帝道:您說衛氣每至於風府時,腠理開發,邪氣乘機襲入,邪氣入則病發作。現在又說衛氣與邪氣相遇的部位每日下行一節,那麼發病時,邪氣就並不恰在於風府,而能每日發作一次,是何道理?岐伯說:以上是指邪氣侵入於頭項,循著脊骨而下者說的,但人體各部位的虛實不同,而邪氣侵犯的部位也不一樣,所以邪氣所侵,不一定都在風府穴處。例如:邪中於頭項的,衛氣行至頭項而病發;邪中於背部的,衛氣行至背部而病發;邪中於腰脊的,衛氣行至腰脊而病發;邪中於手足的,衛氣行至於手足而病發。凡衛氣所行之處,和邪氣相合,那病就發作。所以說風邪侵襲人體沒有一定的部位,只要衛氣與之相應,腠理開發,邪氣得以發作,這就是邪氣襲入的地方,也就是發病的所在。
黃帝說:講得好!風病和瘧疾相似而同屬一類,為什麼風病的癥狀持續常在,而瘧疾卻發作有休止呢?岐伯說:風邪為病是稽留於所中之處,所以癥狀持續常在;瘧邪則是隨著經絡循行,深入體內,必須與衛氣相遇,病才發作。
【按語】
本節強調了瘧疾發作的關鍵在於瘧邪與衛氣相遇。這與風病的發作不同,雖然兩者之間在邪氣入侵人體的機制和某些臨床癥狀上有相似點,但風病的癥狀在邪氣未除之前是長久存在的,而瘧疾的癥狀只在邪氣與衛氣相遇時才表現出來。
文中還提到瘧邪客於風府,循脊骨上下移行,與衛氣相合而致病。
這一病理解釋,為後世診治瘧疾提供了依據,臨床所見患有瘧疾之人,脊柱間確有一定的壓痛點,在壓痛處,進行針刺或推拿,有一定的療效。而且脊椎間的大椎、陶道、神道、至陽等穴,均為目前治療瘧疾的有效穴位。
黃帝內經上一篇:黃帝內經中瘧疾的病因,發病機制和癥狀
下一篇:黃帝內經中瘧疾的分類方法
推薦閱讀:
※吹一吹機關那些事【天涯】
※任志強給保障房扣帽有「機關」
※2013年檢察機關危害民生刑事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典型案例
※日本最大黑幫山口組創辦機關報 傳達最高領導講話
※桂傑:公證機關 你可不能失了公信(中國青年報 20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