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性的本質與三重境界
論人性的本質與三重境界
人生哲學 2009-11-13 13:13 閱讀人性並非簡單的善與惡,善惡僅僅是一種視角,而且是社會性視角。高度不夠。
人性也並非是理性與非理性那麼簡單,因為目的結果論在實踐中並不是最佳視角。
什麼是俯視人類的最佳視角呢?利益的背後是人的三重屬性
地鐵里每天都可能發生的小摩擦和衝突,其實表現的是一種動物性利益的零和博弈。甚至連博弈都談不上,而是一種動物性的自我保護本能。這種感悟讓我突然意識到,人-的動物性一面是很常見的,人面臨威脅時,瞬間反應一定是基於動物性的本能保護。比如髒話,或者肢體反應,或者怒髮衝冠。這種東西很難用善惡或者明確的攻擊目的來-衡量。
由此,真正的視角應該是從超越人類與動物界的高度來看人性背後的利益,人的利益來自人的三重屬性。人的動物性、社會性和神性。動物性是人作為動物界的一個物種的-屬性。社會性是人作為人類的一種屬性。而神性則超越自然與人類,作為宇宙一份子的屬性。
*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性衍生出三大典型需求,依次是慾望,權力和信仰。人們如何發揮三種屬性,哪個屬性更佔主導,也決定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凡人的慾望世界,政客的權力世界,宗教家-的信仰世界。「凡人」的生命意義在於基因與文明的一對一傳承,「政客」的生命意義在於幫助周圍有限的人獲得成功,並傳播文明,而「宗教家」則是為最多的人傳播文-明與信仰。然而人的真實境界不是取決於你做什麼,你是政客(或領導)不代表你就處在權力世界,你是傳教士不代表你是宗教家。處在哪一重境界不在於你做什麼工作,-而是你內心的三種人性是如何分配,誰來主導的。擁有普渡眾生情懷的打工者一樣可以進入神性的信仰世界。而一個墮落的神父本質上仍然是一個被慾望奴役的凡人。貪污-腐化的高級政客和企業高管比比皆是。
*三大宗教與三個基本矛盾*
人的三種屬性面臨三個基本矛盾。人與自己的矛盾意味著如何控制慾望,人與人類社會的矛盾意味著如何分配彼此權力,人與宇宙的矛盾意味著如何履行使命,實現世界大-同。分別有三個宗教來試圖解決,依次是佛教,儒學,(基督教與科學)。因為三大宗教的重心不同(雖然原教旨差異不大)導致了三種結果。佛教重在向內看,強調自我-修為,導致了人在「道」和終極問題上的思考。儒學和基督都是向外看,一個分配權力,一個改造世界,所以都利於「術」的發展,儒學導致了中國政治智慧的巔峰,基督-則使得以物理為核心的西方科技在全球獨領風騷。當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尤其是能源技術,基因生物,以及智能機器人達到一定階段時,如果人類不毀滅,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將不再是資源(比如走出地球),而是全球政治文明與管理問題,這也是為什麼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漢尼斯·阿爾文在88年提出「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二十五個世紀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另外,在中國,儒釋道三種哲學一直並存發展下來,也說明中國歷史在智慧上是兼容並包的。這造就了連續的五千年文明,華人的智商和財富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不僅僅是-因為勤奮。而近百年的衰敗是咎由自取,比如為什麼中國智慧的巔峰是2000多年前?為什麼古代中國的詩詞歌賦如此發達,韻律平仄嘆為觀止?就像飽暖思淫慾一樣,-人一旦富貴必然開始想干別的,提升境界,自己小康之後,第一步就是分配權力,管理和領導別人,第二步實現世界大同。個人如此,企業和國家也如此。中國,古羅馬都-努力過也都失敗了,美國取代英國之後,這半個世紀也把自己的能量折騰的夠嗆。最後,大多英雄晚年皆皈依於佛教或重新反躬自省,和自己玩去,直到一切結束。
*與馬斯洛的對話*
回到現實,當我們看待一個人的行為表現時,動機不是簡單的善惡或者理性感性,而是他是基於動物性的慾望本能,還是基於社會性的權力影響力,抑或基於神性的世界大-同呢?
同樣,你會發現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就更加進步(德魯克亦十分贊同馬斯洛)。在1970年馬斯洛把需求層次由5個修改為7個,進一步豐富了理論。在我看來,這些-需求層次仍然可以從三重屬性中得到對應。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needs)和安全需求(safetyneeds)都屬於動物性的一面,而隸屬與愛的需求(belongingnessandloveneeds),自尊需求(self-esteemneeds)屬於社會性一面。而知的需求(needtoknow),美的需求(aesthetineeds),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needs),則有些神性的味道了。而且從馬斯洛的學說中,你可以看到這位大師充滿善意和人文關懷,應該講,每個人其內在的三種屬性權重都不相同。也因此決定了-人生的境界高低。
從這個意義上,斯蒂芬·柯維的四項天賦(身體/頭腦/情感/靈魂)也比較接近。
*壓力多來自動物性反應,動力多來自社會性和神性自覺*
多數情形下,人的瞬間反應與動物無二,比如大部分地鐵里的衝突多屬此類。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就是試圖解決人如何通過習慣來提升自己的境界,多用社會-性和神性發力,無論何時何地,每個人在刺激與反應之間都有選擇的自由,而不是用簡單的動物性本能來反應。
大部分共識都是愚見,那是立場和利益調和的產物。真知灼見往往是隱藏著的,如同真相一樣。索羅斯的「反身性」理念與我大學時的「集體非理性」論文是一個東西,他-在二戰時逃亡的刺激與這次金融危機感覺一樣。這些皆是源於一種動物性的危機本能。從源頭角度講,壓力激起了人的動物性危機本能,而動力則多是來自人類使命感的自-發自覺。壓力雖然能製造,卻瞬間即逝,所以逼著你不斷製造壓力,而動力雖不易產生,卻能持久,綿綿不絕。這種差異反過來告訴做管理和做領袖的,壓力有其價值,比-如通過界定責任來達到持續穩定的壓力,但壓力不可濫用,經常人為製造壓力的後果可能有兩個,一個是機器式的麻木,一個則是爆發反抗。動力則不然,動力是喚醒每個-人內在的心聲,當每個人的神性被喚起時,人會自驅動,而且效果遠不是外在的壓力所能比擬的。
推薦閱讀:
※從手指間縫隙看你的個人性格運勢
※如果為了生存,要求立馬撤離你的城市,進行逃亡,根本沒有時間收拾行李,你一定會帶走的是什麼?
※你聽過最毀三觀的一句話是什麼?
※中國人對人命的觀念是如何的?
※假如從知乎用戶里隨機選取500人參加像臨高啟明一樣的穿越,去過去建立一個國家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