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開示 | 念佛往生我能做得到嗎?——彌陀大願略說(第三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今天是二O一八年一月三號,我們還接著看我們的講義,第三段,《行篇》。前面我們講過信,講過願,今天我們講行。信、願、行是凈宗的三資糧,決定不能缺少的,這三資糧要是具足,決定得生凈土,所以它比什麼都重要。我們看看祖師大德給我們的開示。
「第十八」,四十八願裡面的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語氣非常肯定,一絲毫疑惑都沒有,願文是:「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迴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四十八願如果記不住,你就記我們這次講的五願。五願還記不住,希望你就記住這一願,記住這一願也能成功。諸佛菩薩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我們要能夠信得過,決定沒有懷疑就對了。
這小注裡頭舉的,「日凈宗古德較量諸經」,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的一切經,哪一部經最真實,這些經一比較「《華嚴》獨真實」;《華嚴經》跟這一部《無量壽經》來相比,那就是這部經為真實,把《華嚴》比下去了。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至心,講的是至誠。我們還是看前面,前面這一段,從哪裡念起?從第二段好了。「至心者,至誠之心也,至極之心也」。這個心非常抽象,怎麼講也講不清楚,什麼時候你見到心了,恭喜你。為什麼?你成佛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們通常只能有個概念,就是心起作用。心有分別,心有妄想。妄想、分別、執著,這是心的作用。心是什麼說不出來。心就是能夠起心動念,能夠分別、執著的那個東西,它沒有形相。它不是物質現象,也不是精神現象,所以怎麼講,也沒有辦法把它具體表白,沒有辦法。佛教給我們,特別是禪宗,要求我們把心找到,「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你就真的見到了。那心怎麼能見到?真誠。真誠到極處,真心就現前了。我們起心動念是妄心,分別、執著是妄心,你所能感官感覺到的全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不起,真心就現前。所以真心從哪裡看?從禪定。禪定就是要把妄心放下,真心現前,目的在此地。所以定到極處豁然大悟,那是真心現前。凈土宗有沒有這個方法?有。什麼方法?用這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是真心,把所有一切妄想雜念打掉,讓你的心只留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時間久了,其他的念頭沒有了,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在,那就是真心現前,那就恭喜你,你見性了。所以這至心,我們把這文念一念意思就能懂,至誠之心。修行人怎麼樣才能夠明心見性,怎麼樣才能夠見佛、見菩薩、見極樂世界,真誠到極處就是的。
這裡引用《金光明經文句》:「至心者,徹到心源,盡心實際,故云至心。徹者,徹底。到者,達到。」好比遊子到家,在外面飄零無依無靠,現在能回到老家來,多麼歡喜!所以,「心源者,自心之本源」。就是《三字經》上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那個本善就是心源,心源本來是善的。「盡者,窮盡。實際者,即本經中真實之際」。讀了這兩段,我們想想不假,佛所說的是真的。真實之際我們要相信、要歡喜,就是本經當中所說的三種真實裡頭第一種,真實之際。「信樂者,信順所聞之法,而愛樂之,即信心歡喜也」。
「善根者,身口意三業之善,固不可拔,又善能生妙果,生余善」,所以稱它為善根。接著我們看,「心心者,純一之心也,凈念相繼之心也」。念佛人,參禪的人,觀想的人,都是以這個為核心。「迴向者」,回是迴轉的意思,向是趣向,方向、目標,「迴轉自身所修功德,而趣向於所期」,這叫迴向。先把名詞術語的意思搞清楚。
下面引《往生論》底下說,《往生論注》下卷有解釋,什麼叫迴向?「回己功德,普施眾生,共見阿彌陀如來,生安樂國。」我們學佛,我們成就不是只成就自己,希望我們的成就,能夠擴大到遍法界虛空界。我的成就普施給眾生,我往生極樂世界,我帶著大家一起去,我們都去見阿彌陀佛,都到極樂世界去,這就是願中迴向兩個字的意思。「願生我國」,就是迴向的目的、迴向的目標,「願我一切眾生,往生極樂世界也」。我們每天早晚都是如是迴向,代父母師長、歷劫冤親,及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禮佛三拜,求生凈土。我代替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做最後的這個迴向,不是自私自利,大公無私,我往生,大家跟我一起往生;我見佛,大家跟我一起見佛;我成佛,大家跟我一起成佛,這就對了。
下面講到「十念者,如《觀無量壽佛經》曰:具足十念」,這個具足十念是念佛,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佛號,具足這個十念,一句是一念,念十句。每天你沒空閑念佛,只要你念十句,早晨念十句,晚上念十句,一生不間斷,也能往生。《箋注》裡頭說:「十遍稱名也。」望西大師說:「經十念頃,專稱佛名,為十念」,說得很清楚,這個十念就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經此六字頃」,這就是一念。以上經論的意思相同。「乃至十念」,那就是「稱念名號,下至僅得十念者,亦得往生」。這句重要!十句怎麼樣?十句能往生,所以說乃至。「若能多念,則多多益善矣」,愈多愈好。有人一天念十萬聲,我們不能念那麼多,我們一天念十念,早晨念十念,晚上念十念,一天都不缺,養成習慣了,到時候他就念佛了。早晨起來,一醒過來,念阿彌陀佛十聲;晚上睡覺之前,念阿彌陀佛十聲;這就對了!
願文的後面有一句,「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五逆罪極重,沒有比這更重的,所以稱之為五逆罪。殺母、殺父、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是經上講的五種最嚴重的罪業,這個罪業都是墮無間地獄的。「罪惡極逆於理,故謂之逆。是為感無間地獄苦果之惡業,故又名無間業。犯此逆者」,身命終了的時候,「必墮無間地獄」。無間地獄的壽命多長?是一大劫。「一大劫中,受無間苦」,所以叫無間地獄,真正苦不堪言。
善導大師《觀經疏》裡頭,還有一個解釋,認為五逆謗法不得往生,是佛止惡的意思,是佛的方便說,不是事實。為什麼?佛慈悲到極處,智慧德行圓滿,哪有見死不救的道理?這個看法、這個想法很好,很難得。四十八願裡面,除了謗法、五逆之外,他的障極重,「眾生若造,直入阿鼻」,就是阿鼻地獄,「歷劫周慞,無由可出」,出不來。「但如來恐其造斯二過,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攝也」。如果真造了?真造了,佛還是度你,還是救你。但是雖然得生極樂世界,七寶池中花沒開,所以它華合,就是沒開,逕於多劫。前面講一大劫花才能開,不像一般往生,生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是這麼個意思,不是佛不度、不救你,是因為你的業障太重,障礙你自己在極樂世界七寶池中花不能開。這個裡面有三種障,第一個,「不得見佛」,見不到菩薩,見不到這些阿羅漢。第二,「不得聽聞正法」。第三,「不得歷事供養」。除這三樁事情之外,他沒有其他的痛苦,真的不錯了。
《合贊》也說:「言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是乃就未造之機,且抑止之而已」。若已經犯了,犯了後悔,阿彌陀佛還是攝受你,一個也不漏!這個意思是說:「所言除者,實為止惡之意,使未造惡者,不敢造也」,是這個意思。「若是已造者,但能回心,懺悔念佛,則仍舊攝取,無有遺漏也。可見彌陀大願,攝機無盡。」話說得好!我們要記住,遇到這個法門人人都得度,沒有一個不能往生,這個經、論、註解可以給我們做證明。
「又善導大師云:弘誓多門四十八,遍標念佛最為親。人能念佛佛還念,專心想佛佛知人。」多親切,沒有比這個更親切的了;這樣親切的人,我們要不要親近他?何況經裡頭又說:「唯有念佛蒙光攝,當知本願最為強。」信、願、念佛,希望大家牢牢的記住。
「善導大師約四十八願為真實五願。若論至約」,至約是再把它簡化、簡單,一願能夠代表四十八願,那就是第十八願。第十八願把四十八願,統統包含住了。善導大師,阿彌陀佛再來,不是一般大德,我們不能不知道。日本《甄解》說得很好:「四十八願雖廣,悉歸第十八願。」好!「又云:謂由此願故,使眾生生無三惡趣之土,不更惡趣」,不更再墮落三惡道了;「具相好,現神通,而得滅度,入光壽海故。是以此願特為最勝矣。」無比殊勝!
又《箋注》裡頭講:「故知四十八願之中,以此」,此是十八,以第十八願,「念佛往生之願,而為本願中之王也。」第十八願,能夠圓滿包含四十八願,所以四十八願之王,具相好,現神通,得滅度,入無量光、無量壽海,所以這個願特別殊勝。末後《箋注》裡頭說,故知四十八願之中,以此念佛往生之願,而為本願中之王也。第十八願是四十八願之王。「此願顯彌陀之究竟方便,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不可思議功德。以名號即實德,聲字皆實相故。」這個後頭兩句是說理,什麼道理最後給我們說出來了。名號就是實德,自性本具真實圓滿的大德;聲字,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的聲字就是實相。不必懷疑,就是實相,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我們在此地念佛,極樂世界佛在那裡知道我們,決定不會把我們漏掉。所以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夠遇到這個法門,能夠遇到這部註解,遇到這些祖師大德,把這些信息告訴我們,我們獲益太大了!這一生決定得生凈土,毫無疑惑,就對了。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今天是二O一八年一月三號,我們還接著看我們的講義,第三段,《行篇》。前面我們講過信,講過願,今天我們講行。信、願、行是淨宗的三資糧,決定不能缺少的,這三資糧要是具足,決定得生淨土,所以它比什麼都重要。我們看看祖師大德給我們的開示。
「第十八」,四十八願裡面的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語氣非常肯定,一絲毫疑惑都沒有,願文是:「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迴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四十八願如果記不住,你就記我們這次講的五願。五願還記不住,希望你就記住這一願,記住這一願也能成功。諸佛菩薩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我們要能夠信得過,決定沒有懷疑就對了。
這小註裡頭舉的,「日淨宗古德較量諸經」,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的一切經,哪一部經最真實,這些經一比較「《華嚴》獨真實」;《華嚴經》跟這一部《無量壽經》來相比,那就是這部經為真實,把《華嚴》比下去了。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至心,講的是至誠。我們還是看前面,前面這一段,從哪裡念起?從第二段好了。「至心者,至誠之心也,至極之心也」。這個心非常抽象,怎麼講也講不清楚,什麼時候你見到心了,恭喜你。為什麼?你成佛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們通常只能有個概念,就是心起作用。心有分別,心有妄想。妄想、分別、執著,這是心的作用。心是什麼說不出來。心就是能夠起心動念,能夠分別、執著的那個東西,它沒有形相。它不是物質現象,也不是精神現象,所以怎麼講,也沒有辦法把它具體表白,沒有辦法。佛教給我們,特別是禪宗,要求我們把心找到,「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你就真的見到了。那心怎麼能見到?真誠。真誠到極處,真心就現前了。我們起心動念是妄心,分別、執著是妄心,你所能感官感覺到的全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不起,真心就現前。所以真心從哪裡看?從禪定。禪定就是要把妄心放下,真心現前,目的在此地。所以定到極處豁然大悟,那是真心現前。淨土宗有沒有這個方法?有。什麼方法?用這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是真心,把所有一切妄想雜念打掉,讓你的心只留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時間久了,其他的念頭沒有了,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在,那就是真心現前,那就恭喜你,你見性了。所以這至心,我們把這文念一念意思就能懂,至誠之心。修行人怎麼樣才能夠明心見性,怎麼樣才能夠見佛、見菩薩、見極樂世界,真誠到極處就是的。
這裡引用《金光明經文句》:「至心者,徹到心源,盡心實際,故云至心。徹者,徹底。到者,達到。」好比遊子到家,在外面飄零無依無靠,現在能回到老家來,多麼歡喜!所以,「心源者,自心之本源」。就是《三字經》上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那個本善就是心源,心源本來是善的。「盡者,窮盡。實際者,即本經中真實之際」。讀了這兩段,我們想想不假,佛所說的是真的。真實之際我們要相信、要歡喜,就是本經當中所說的三種真實裡頭第一種,真實之際。「信樂者,信順所聞之法,而愛樂之,即信心歡喜也」。
「善根者,身口意三業之善,固不可拔,又善能生妙果,生餘善」,所以稱它為善根。接著我們看,「心心者,純一之心也,淨念相繼之心也」。念佛人,參禪的人,觀想的人,都是以這個為核心。「迴向者」,回是回轉的意思,向是趣向,方向、目標,「回轉自身所修功德,而趣向於所期」,這叫迴向。先把名詞術語的意思搞清楚。
下面引《往生論》底下說,《往生論註》下卷有解釋,什麼叫迴向?「回己功德,普施眾生,共見阿彌陀如來,生安樂國。」我們學佛,我們成就不是只成就自己,希望我們的成就,能夠擴大到遍法界虛空界。我的成就普施給眾生,我往生極樂世界,我帶著大家一起去,我們都去見阿彌陀佛,都到極樂世界去,這就是願中迴向兩個字的意思。「願生我國」,就是迴向的目的、迴向的目標,「願我一切眾生,往生極樂世界也」。我們每天早晚都是如是迴向,代父母師長、歷劫冤親,及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禮佛三拜,求生淨土。我代替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做最後的這個迴向,不是自私自利,大公無私,我往生,大家跟我一起往生;我見佛,大家跟我一起見佛;我成佛,大家跟我一起成佛,這就對了。
下面講到「十念者,如《觀無量壽佛經》曰:具足十念」,這個具足十念是念佛,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佛號,具足這個十念,一句是一念,念十句。每天你沒空閒念佛,只要你念十句,早晨念十句,晚上念十句,一生不間斷,也能往生。《箋註》裡頭說:「十遍稱名也。」望西大師說:「經十念頃,專稱佛名,為十念」,說得很清楚,這個十念就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經此六字頃」,這就是一念。以上經論的意思相同。「乃至十念」,那就是「稱念名號,下至僅得十念者,亦得往生」。這句重要!十句怎麼樣?十句能往生,所以說乃至。「若能多念,則多多益善矣」,愈多愈好。有人一天念十萬聲,我們不能念那麼多,我們一天念十念,早晨念十念,晚上念十念,一天都不缺,養成習慣了,到時候他就念佛了。早晨起來,一醒過來,念阿彌陀佛十聲;晚上睡覺之前,念阿彌陀佛十聲;這就對了!
願文的後面有一句,「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五逆罪極重,沒有比這更重的,所以稱之為五逆罪。殺母、殺父、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是經上講的五種最嚴重的罪業,這個罪業都是墮無間地獄的。「罪惡極逆於理,故謂之逆。是為感無間地獄苦果之惡業,故又名無間業。犯此逆者」,身命終了的時候,「必墮無間地獄」。無間地獄的壽命多長?是一大劫。「一大劫中,受無間苦」,所以叫無間地獄,真正苦不堪言。
善導大師《觀經疏》裡頭,還有一個解釋,認為五逆謗法不得往生,是佛止惡的意思,是佛的方便說,不是事實。為什麼?佛慈悲到極處,智慧德行圓滿,哪有見死不救的道理?這個看法、這個想法很好,很難得。四十八願裡面,除了謗法、五逆之外,他的障極重,「眾生若造,直入阿鼻」,就是阿鼻地獄,「歷劫周慞,無由可出」,出不來。「但如來恐其造斯二過,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攝也」。如果真造了?真造了,佛還是度你,還是救你。但是雖然得生極樂世界,七寶池中花沒開,所以它華合,就是沒開,逕於多劫。前面講一大劫花才能開,不像一般往生,生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是這麼個意思,不是佛不度、不救你,是因為你的業障太重,障礙你自己在極樂世界七寶池中花不能開。這個裡面有三種障,第一個,「不得見佛」,見不到菩薩,見不到這些阿羅漢。第二,「不得聽聞正法」。第三,「不得歷事供養」。除這三樁事情之外,他沒有其他的痛苦,真的不錯了。
《合贊》也說:「言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是乃就未造之機,且抑止之而已」。若已經犯了,犯了後悔,阿彌陀佛還是攝受你,一個也不漏!這個意思是說:「所言除者,實為止惡之意,使未造惡者,不敢造也」,是這個意思。「若是已造者,但能迴心,懺悔念佛,則仍舊攝取,無有遺漏也。可見彌陀大願,攝機無盡。」話說得好!我們要記住,遇到這個法門人人都得度,沒有一個不能往生,這個經、論、註解可以給我們做證明。
「又善導大師云:弘誓多門四十八,遍標念佛最為親。人能念佛佛還念,專心想佛佛知人。」多親切,沒有比這個更親切的了;這樣親切的人,我們要不要親近他?何況經裡頭又說:「唯有念佛蒙光攝,當知本願最為強。」信、願、念佛,希望大家牢牢的記住。
「善導大師約四十八願為真實五願。若論至約」,至約是再把它簡化、簡單,一願能夠代表四十八願,那就是第十八願。第十八願把四十八願,統統包含住了。善導大師,阿彌陀佛再來,不是一般大德,我們不能不知道。日本《甄解》說得很好:「四十八願雖廣,悉歸第十八願。」好!「又云:謂由此願故,使眾生生無三惡趣之土,不更惡趣」,不更再墮落三惡道了;「具相好,現神通,而得滅度,入光壽海故。是以此願特為最勝矣。」無比殊勝!
又《箋註》裡頭講:「故知四十八願之中,以此」,此是十八,以第十八願,「念佛往生之願,而為本願中之王也。」第十八願,能夠圓滿包含四十八願,所以四十八願之王,具相好,現神通,得滅度,入無量光、無量壽海,所以這個願特別殊勝。末後《箋註》裡頭說,故知四十八願之中,以此念佛往生之願,而為本願中之王也。第十八願是四十八願之王。「此願顯彌陀之究竟方便,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不可思議功德。以名號即實德,聲字皆實相故。」這個後頭兩句是說理,什麼道理最後給我們說出來了。名號就是實德,自性本具真實圓滿的大德;聲字,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的聲字就是實相。不必懷疑,就是實相,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我們在此地念佛,極樂世界佛在那裡知道我們,決定不會把我們漏掉。所以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夠遇到這個法門,能夠遇到這部註解,遇到這些祖師大德,把這些信息告訴我們,我們獲益太大了!這一生決定得生淨土,毫無疑惑,就對了。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台北華藏衛星電視台2018-01-03
推薦閱讀:
※聽到此經,就得佛授記:若人聞是經, 乃至持一偈,永脫於諸難,得到安隱處
※全球著名的6個燈塔,美到不行,讓你內心得到平靜
※身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竟然只有一首詞得到好評!
※婚後將就的女人,只配得到將就的人生!
※想得到太多,註定不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