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是中醫「五勞六極七傷」

一、釋義:

  【解釋】:泛指各種疾病和致病因素。五勞 : 1.中醫學名詞,指久視﹑久卧﹑久坐﹑久立﹑久行五種過勞致病因素。 2.中醫學名詞。指志勞﹑思勞﹑心勞﹑憂勞和疲勞。  【出處】: 元 劉唐卿 《降桑椹》第二折:「太醫云:『我會醫四肢八脈。』 糊突蟲 云:『我會醫五勞七傷。』」  【示例】:《中國現在記》第三回:「任是你五勞七傷,一切疑難雜症,一經他治,無不手到病除。」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三章:「大同之世,生人最樂,內無五勞七傷之感,外極飲食、宮室、什器、服用、道路之精。」  【用法】:作謂語、賓語;泛指虛弱多病。二、造成「五勞七傷」的原因造成「五勞七傷」的原因很多,有的還與食品的「五味」、節令的「四時」,甚至風向的方位有著密切的關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五勞七傷」實際上是經常被人忽略的,所以才會「積勞成疾」。因此養生學認為:在養生時,要注意酸、甜、苦、辣、成的適量,切不可偏食;在生活起居上,要按季節的交替、冷暖,適時增減衣服,適當鍛煉,順乎自然。這些都是強身健體,預防「五勞七傷」的必要措施。歐陽修曾云:「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中醫里用「五勞七傷」來形容人身體虛弱多病。(一)、「五勞」:五勞者∶一曰肺勞,短氣面浮,鼻不聞香臭;二曰肝勞,面目干黑,口苦精神不守,能獨卧,目視不明;三曰心勞,忽忽喜忘,大便苦難,或時鴨溏,口內生瘡;四曰脾勞,舌 本苦直,不得咽唾;五曰腎勞,背難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黃而有餘瀝,莖內痛,陰囊濕生 瘡,小腹滿急。又有志勞、思勞、心勞、憂勞、瘦勞,亦名五勞。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中醫里特別忌「久」,強調任何事情不能過度,任何吃的東西不能過多。就是做任何事情不能淫,這裡的「淫」就是過度的意思。  1、久視傷血:是指人長時間用眼視物,不僅會雙眼疲勞,視覺能力下降,而且會導致人體「血」的損傷。中醫理論認為肝主血,由於肝臟的經脈聯繫於目,人的視力又有賴於肝氣疏泄和肝血滋養,故有「肝開竅於目」、「目為肝之外候」、「心主血脈」之說。因此,眼睛過度疲勞會傷肝,進而影響血的調節,就是「久視傷血」。比如說天天上網,盯著電腦看,就會造成肝和心的損傷。  2、久卧傷氣:老躺著不運動,氣脈就運行不起來,就會傷人的肺氣。  3、久坐傷肉:傷肉其實傷的是脾。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種人,就是所謂的懶人,他站著都覺得累,自稱站著不如坐著,坐著不如躺著。中醫認為這種人脾濕特別重,由於缺乏運動,他的脾的運化功能也很弱,才會出現這種現象。對於每天久坐辦公室的人來說,那樣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說到底是對脾的傷害。脾主運化,如果運化不好,就帶不走水谷精微,這樣就造成了脾虛或者脾濕氣太重,然後逐漸會感覺吃飯也不香了。  久坐就是長時間地坐著,這實際上也在消耗元氣。有人會問,我們沒動怎麼也耗散元氣?其實,天天坐在那兒不鍛煉也會損傷元氣,這叫暗耗元氣。但是,古人不主張過分鍛煉。久坐傷肉實際上是傷了脾,脾傷了以後會有兩種表現:越來越胖或者越來越瘦。思傷脾,思慮過度人就瘦。如果脾老不運化,人體內的垃圾和毒素就會逐漸堆積,人就越來越胖。糖尿病是大家公認的一個很難治的病,人們管這種病叫富貴病。因為糖尿病的患者大多不太活動,然後吃的東西營養過剩。如果想把這些東西代謝掉的話,還會傷到脾。  4、久立傷骨:如果老站著,就會傷骨。傷骨實際上就是傷腎。如果總站著的話,就會傷到的腰、腿、脛這些部位,所以這叫久立傷骨。  5、久行傷筋:久行的話就會傷筋。傷筋就是傷了肝。如果人體過分勞動,過分地鍛煉就會傷肝。  「五勞」發展到極致,並且長時間地難以治癒,漸漸地就成了癆病。  中醫之所以叫中醫,實際上就是行一個中道。它告訴大家:所有的疾病都跟太過與不及有關,把握好度才是最關鍵的。(二)、「七傷」:太飽傷脾;大怒氣逆傷肝;房勞過度,久坐濕地傷腎;過食冷飲傷肺;憂愁思慮傷心;風雨寒暑傷形;恐懼不節傷志,謂「七傷」。七傷者∶一曰大飽傷脾,善噫欲卧,面黃;二曰大怒逆氣傷肝,少氣目暗;三曰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四曰形寒寒飲傷肺,少氣咳嗽,鼻塞,五曰憂愁思慮傷陰寒、陰痿、里急精寒精少、陰下濕、精清、小便苦數、臨事不舉,亦名七傷。心,苦驚喜忘喜怒;六曰風雨寒暑傷形,髮膚枯夭;七曰恐懼不節傷志,恍惚不樂。七傷者,一曰陰寒,二曰陰萎,三曰里急,四曰精連連,五曰精少陰下濕,六曰精清,七曰小便苦數,臨事不卒。又,一曰大飽傷脾,脾傷善噫,欲卧面黃;二曰怒氣逆傷肝,肝傷少血目闇;三曰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腎傷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四曰形寒,寒飲傷肺,肺傷少氣,咳嗽鼻鳴;五曰憂愁思慮傷心,心傷苦驚,喜忘善怒;六曰風雨寒暑傷形,形傷髮膚枯夭;七曰大恐懼不節傷志,志傷恍惚不樂。1、太飽傷脾:這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應該很注意的問題。如果吃得太飽,就要傷脾。因為這樣會增加脾的運化負擔,讓它無形中又調出很多的精氣來。2、大怒氣逆傷肝:人在大怒的時候就會對肝臟損傷很大。大怒會傷肝,憋著、忍著也會傷肝。而凡事不動情,又不可能。所以,人確實活著很艱難,靠修為才可以化解這一切。3、房勞過度,久坐濕地傷腎:房勞過度就是說房事過多,這樣就會傷腎;「久坐濕地傷腎」,如果長期坐著,臀部都溻出汗了,那就是久坐濕地。坐辦公室的人,平常沒事哪怕伸伸懶腰都對身體有好處,但一定要清楚伸懶腰到底伸哪兒呢?其實,兩臂往上舉的時候伸拉的是膽經,膽經正好是生髮之機。所以雙臂向上多停留一會兒的話,就把膽經伸起來了,伸起來以後對人的生髮之機就很有好處。現在還有一種說法叫做拍膽經,就是從腿的環跳穴開始拍整個腿的側面。因為膽經是一條從頭到腳的經絡,要想讓自己的生髮之機全起來的話,就不能只活動上面而不活動下面。拍膽經和我們原先說到的撥心包經一樣,對人體都是很有幫助的,如果天天練習,久而久之一定會有作用。4、過食冷飲傷肺:我們現在很多人動不動就大口大口地喝冷飲,這對肺氣的傷害是很大的,而且也傷胃。有一些小孩子臉上有痤瘡,就是因為過分喝冷飲造成的。還有一種小孩子他也天天喝冷飲,但是他們的痤瘡卻不明顯。這是為什麼呢?就是說他的胃經的(陽明)燥火都已經生不出來了,不是說他沒有胃寒,而是他的攻出的燥火不夠。  目前還有一個西醫難治療的病症叫「潰瘍性結腸炎」,這種病也與「過食冷飲傷肺」有關。因為「肺與大腸相表裡」,如果過度食用冷飲,先是傷肺,然後就傷到大腸。這個病讓西醫很傷腦筋。這時候用抗生素吧,只會越來越造成大腸菌群的紊亂,到最後只好上激素。可上了激素後,又會造成骨頭的病變,結果就會越來越糟。激素為什麼會傷骨頭呢?在中醫看來,激素就是提前抽調元氣。如果病人元氣尚足的話,還是能有一定效果的。但如果元氣大虛,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因為元氣就藏於腎,而「腎主骨」,調著調著就調空了,要麼是股骨頭壞死。要麼是暴死,比如西方常年服激素的運動員就是這樣。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慎之又慎。《黃帝內經》的主旨是,讓我們怎樣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性,怎樣葆精嗇氣,怎樣做到不得病。因為只要一得病,就要耗散我們的元氣,就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人活一口氣」,這口氣是要養的,養成「浩然之氣」,就百毒不侵了。   5、憂愁思慮傷心:過分憂愁思慮的話就會傷心神。  6、風雨寒暑傷形:如果在穿衣服這方面,不知道調試的話,就會把形體傷了。傷形對身體的危害是很大的。   7:恐懼不節傷志:如果成天到晚害怕,然後不知道節制,這樣就會傷了腎,就是把志氣給傷了。六 極六極即氣極、血極、筋極、骨極、肌極、精極,均為虛勞重症。《雲笈七籤》卷三二:「五勞則生六極,一曰氣極,二曰血極,三曰筋極,四曰骨極,五曰肌極,六曰精極。六極即為七傷。」參閱 隋 巢元方 等《諸病源候論》指六種勞傷虛損的病證。「氣極」則短氣喘急;「血極」則發墮善忘;「筋極」則拘攣轉筋;「骨極「則齒浮足痿;「肉極」則肌削萎黃;「精極」則目暗耳聾。六極者∶出《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後病脈》:指六種極度虛損的病症。《諸病源候論·虛勞候》:「六極者,一曰氣極,令人內虛,五臟不足,邪氣多,正氣少,不欲言;二曰血極,令人無顏色,眉發落,忽忽喜忘;三曰筋極,令人數轉筋,十指爪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四曰骨極,令人瘦削,齒苦痛,手足煩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動;五曰肌極,令人羸 瘦無潤澤,飲食不生肌肉;六曰精極,令人少氣,吸吸然內虛,五臟氣不足,毛髮落,悲傷喜忘。」《千金要方》以六極為氣極、脈極、筋極、肉極、骨極、精極。種種區別,愈繁愈亂,按圖索驥,貽誤實多, 皆非求本之論也。要之,五臟不可不分,輕重不可不辨,氣血陰陽水火,不可不知,虛症之治,無餘蘊矣。若其強作解人,硬派名目,幾何而不至殺人於反掌間也哉?六極者,皮焦、肉脫,筋痿、骨重、津枯、脈數也。大抵勞怯之人有此症。皆因二火無制,煎爍天真,氣血精神日漸衰弱,遂成六極。凡治勞之法,須當辨其何臟虛、何臟實、氣虛、血虛、氣熱、血熱,真知灼見,治始無差。臟之虛者,其臟之脈,必虛而小。臟之實者,其臟之脈,必實而大。氣虛者,面白而無神。血虛者,面黑而枯瘦。氣熱者面紅而光,聲確而清,病甚於晝,脈浮而數。血熱者面赤而黯,聲確而濁,病甚於夜,脈沉而數。氣血俱熱者,病則晝夜俱甚,氣急而津枯。依此辨之,無不中的。六極之一:氣極    以氣虛為主證的勞傷虛損重證。六極之一。因臟氣不足,正虛邪襲所致。見《諸病源候論·虛勞病諸候》:「氣極,令人內虛,五臟不足,邪氣多,正氣少,不欲言。」偏虛者,證見短氣不能言,入晚甚,乏力,皮毛焦,治宜益氣,用訶黎勒丸、鐘乳石散、益氣丸等方。偏實者,證見喘急胸滿,易怒,心腹脹滿,口燥咽干,發熱,唾血等,用麻黃散、前胡湯等方。六極之二:脈極(血極)血脈虧損的疾患。又稱血極。《備急千金要方·心臟》:「凡脈極者,主心也,心應脈,脈與心合,心有病從脈起。又曰,以夏遇病為脈痹,脈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心則食飲不為肌膚,咳脫血色白不澤,其脈空虛,口唇見赤色。」常伴見面無血色,頭髮脫落,易怒,言語不快,驚跳不定等症。治宜益氣養血,用人蔘散、地黃湯、補榮湯等方。六極之三:筋極    肢體筋脈牽掣拘攣,痛如扭轉。出《靈樞·陰陽二十五人》。由陰血氣血衰少,風冷外襲或血分有熱所致。發於小腿肚,甚則牽連腹部拘急。《金匱要略·趺蹶手指臂腫轉筋狐疝蟲病脈證並治》:「轉筋之為病,其人臂腳直,脈上下行,微弦,轉筋入腹者,雞屎白散主之。」《諸病源候論·轉筋候》:「轉筋者,由榮衛氣虛,風冷氣搏於筋故也。」《素問玄機原病式·六氣為病》:「外冒於寒而腠理閉密,陽氣鬱拂,熱內作,熱燥於筋,則轉筋也。」《赤水玄珠·轉筋》:「尋常轉筋,四時皆有,不因霍亂而發者,其發多於睡中,或伸欠而作。丹溪謂此多屬血熱,以四物湯加蒼朮、紅花、酒芩,南星水煎服。」肝主筋,由於肝熱內盛,陰血不足,筋膜乾枯所致。《素問·痿論》:「肝主身之筋膜……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治以清熱、養肝、補血為大法。選用補血榮筋丸、補陰丸、家秘肝腎丸、紫葳湯等方。六極之四:骨極  骨弱髓枯的危重疾患。《諸病源候論·虛勞病諸候》:「骨極,令人酸削,齒苦痛,手足煩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動。」辨證治療應區別虛寒、寒熱。虛寒者,證見腰背痛,不能久立,屈伸不利,面腫而垢黑,發墮齒槁,或四肢常冷等,用地黃煎、麋角丸等方。實熱者,證見牙痛腦痛,耳鳴面黑,手足疼痛,大小便不通等,用三黃湯。六極之五:肌極(肉極)肌肉瘦弱較甚而無光澤,又稱肉極。《諸病源候論·虛勞病諸候》:「肌極,令人羸瘦無潤澤,飲食不生肌膚。」肌肉痿弱困怠的疾患。《備急千金要方·脾臟》:「凡肉極者,主脾也,脾應肉,肉與脾合,若脾病則肉變色。」證見體表如有鼠走感,多汗,四肢急痛,或軟弱,唇口壞,皮色變,治用薏苡仁散、石楠散、參苓丸等方。偏虛寒者,證見體重怠惰,四肢不欲舉,不嗜飲食,動則關節痛,右脅下痛引肩背不可轉動,用大黃芪湯、茯苓散等方。六極之六:精極  指臟腑精氣衰竭等疾患。見《諸病源候論·虛勞病諸候》。王懷隱曰:「夫精極者,通主五臟六腑之病候也。若五臟六腑衰,則形體皆極,眼視無明,齒焦而發落,身體重,耳聾,行不正」(《太平聖惠方·治精極諸方》)。可伴見羸瘦、驚悸、陽痿、遺精、白濁等症。宜用牛髓煎、磁石丸、巴戟丸等方。若見虛熱,煩悶,骨疼痛者,宜天門冬散、竹葉湯等方。附一: 五勞七傷一、五勞:一般有兩種說法:一指心、肝、脾、肺、腎等五贓勞損。另指「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不論那種解釋,都是因勞逸不當,活動失調而引起的幾種損傷。二、七傷:說法不同,其意有三:(1)一指七種勞傷,《諸病源侯論、虛勞病諸侯》:「一曰大飽傷脾;二曰大怒氣逆傷肝;三曰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四曰形寒飲冷傷肺;五曰憂愁思慮傷心;六曰風雨寒暑傷形;七曰大恐懼,不節傷志」。(2)指男子腎氣虧損的七種表現:《諸病源侯論,虛勞病諸侯》:「七傷者,一曰陰寒;二曰陰萎;三曰里急;四曰精連連;五曰精少;陰下濕;六曰精清;七曰小便苦數,臨事不卒。」《備急千金要方》謂七傷:「一曰陰衰;二曰精清;三曰精少;四曰陰滑;五曰囊下濕;六曰腰脅苦痛;七曰膝厥痛冷不欲行,骨熱,遠視淚出,口乾,腹中嗚,時有熱,小便淋瀝,莖中痛或精自出」。(3)道教對修道者所指出的七種禁忌:「一帶真行偽,淫色喪神;二外形在道,心抱陰賊,疾能妒賢,毀漫同學,攻伐師友;三飲酒洞醉,損氣喪靈;四心忿口凈,嗔喜失節;五不依科盟,漏泄天真;六身履掩穢,氣擾精混;七啖食畜肉,臭氣充於贓腑」。見《雲笈七籤·卷九十一》。另有七情內傷之說,七情即「喜、怒、憂、恩、悲、恐、驚」等七種情志變化。其直接傷及內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五勞七傷在金元之前無「癆瘵」之病名,《說文解字》釋「癆」:「朝鮮謂葯毒」;釋「瘵」:「病也」。「勞」與「癆」金元之前一直混而不別,雖然巢元方之《諸病源候論》有「勞、蒸、注」之分,但亦未能探及「勞」與「癆」之本源。迄及元·朱丹溪《丹溪心法》(成書於公元1347年):「癆瘵主乎陰虛,痰與血病。虛勞漸瘦屬火,陰火銷爍,即是積熱做成。」之論始,首先提出「癆瘵」之名及其病機並將虛勞、癆瘵分兩門辨治。朱氏之後元·葛可久之《十葯神書》(成書於1348年)的面世,其論癆瘵之詳備無人能及。至明清時代,醫家對癆瘵之病因病機論述頗詳,癆瘵從虛勞門中逐漸分離出來而獨成體系。明·張景岳《景岳全書》:「若勞瘵之虛,深在陰中之陰分,多有不宜溫補者。而不知勞瘵之損,即損之深而虛之甚者耳。」直擊勞瘵之病機、病性。清·周學海《讀醫隨筆》:「此外又有傳屍鬼注,世稱勞瘵,此乃蟲蝕怪證,不在虛勞之列。其治法須重用殺蟲攻血,亦不在虛勞治法之中,別出可也。」周氏此論明確地將勞瘵從虛勞中剔出並將「癆蟲」作為病之始因且提出勞瘵之傳染性。雖然,癆瘵之病因(癆蟲)、病機(陰虧火傷)、病性(具傳染性)與虛勞、虛損有所區別,但是,從上述諸家各論中亦可洞悉癆瘵一證往往也兼雜虛與損的證候,並且癆瘵常常是在虛與損的基礎上發展而成。此外如清·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所言:「虛損癆瘵,真元病也。虛者,氣血之虛。損者,臟腑之損。虛久致損,五臟皆有。五臟之氣,有一損傷,積久成癆,甚而為瘵。癆者,勞也,勞困疲憊也。瘵者,敗也,羸敗凋敝也。虛損癆瘵,其病相因,其實由於五臟如此。」清·梁子材《不知醫必要》:「凡人內傷元氣者,無非虛損之症。至於虛損之深,即成癆瘵。或骨蒸,或干嗽,或吐血,吐痰,營衛俱敗,尪羸日甚,積漸而來,以致本末俱竭。」清·姜天敘《風勞臌膈四大證治》:「虛是氣血不足,損是五臟虧損,勞是火炎於上。勞瘵者,既虛且損,復竭其力,而動於火以成其勞也。虛而未勞,但名不足;虛而且勞,其成瘵成蒸無不至矣。」清·林佩琴《類證治裁》:「經言:精氣奪則虛。凡營虛衛虛,上損下損,不外精與氣而已。精氣內奪,則積虛成損,積損成勞,甚而為瘵,乃精與氣虛憊之極也。」因此,在癆瘵的辨治上也不能脫離虛損之辨治大法。醫經載五勞六極之證,非傳屍骨蒸之比,多由不能衛生,始於過用,逆於陰陽,傷於營衛,遂成五勞六極之病焉。蓋儘力謀慮成肝勞,應乎筋極;曲運神機成心勞,應乎脈筋;意外過思成脾勞,應乎肉極;予事而憂成肺勞,應乎氣極;矜持志節成腎勞,應乎骨極。此五勞應乎五極者也。然精極者,五臟六腑之氣衰,形體皆極,眼視無明,齒焦發落,體重耳聾,行履不正,邪氣逆於六腑,厥於五臟,故成精極。[宋]嚴用和:《濟生方·五勞六極》虛者,皮毛、肌肉、筋爪、骨髓、氣血、津液不足也。若男女終日勞役,神耗力倦,饑飽越常,喜怒憂思,形寒飲冷,縱慾恣情,……五臟六腑何如不弱?五勞六極七傷,從此而始。何謂五勞?心勞血損,肝勞神損、脾勞食損,肺勞氣損,腎勞精損。六極謂筋、脈、肉、皮、毛、骨瘁損,是謂六極。七傷,《難經》言之甚詳,傷形與氣,謂之七傷。[明]樓英:《醫學綱目·虛勞》附二: 六極證治臟猶庫藏,主秘藏;腑如會府,主轉輸。臟實,則腑無不實;腑虛,則臟亦因而致虛。故六極者,由腑虛致臟虛,陰陽失度,榮衛走散,無以養筋脈皮肉骨髓,故六物皆極。極者窮絕之謂也,與《洪範》六極同意。犀角地黃湯治筋實極,咳而兩脅下痛,不可轉動,腳下滿,不得遠行,腳心痛不可忍,手足爪甲青黑,四肢筋急煩滿。生地黃 犀角(鎊,各一兩) 干葛 玄參 梔子仁 升麻(各三分) 大黃(半兩,蒸) 芍藥(一兩半)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時服。惡寒體痛,加麻黃;頭疼,加石膏煎半兩。烏麻酒治筋虛極,好悲思,四肢噓吸,腳手拘攣,伸動縮急,腹內轉痛,十指甲痛,數轉筋;甚則舌卷卵縮,唇青,面色蒼白,不得飲食。烏麻(十兩) 人蔘 防風 茯苓 細辛 秦椒(炒出汗) 黃 當歸 牛膝 桔梗(各一兩半) 乾地黃 丹參 薯蕷 礬石( ,各三兩) 山茱萸 川芎(各二兩) 麻黃(去節) 白朮(各二兩半) 五加皮 生乾薑(各五兩) 大棗 鍾乳粉(各三兩,別以小袋子盛)上為銼散。用清酒二斗半,同浸五宿,溫服三合,日再服。地黃湯治脈實極,氣衰血焦,發落好怒,唇舌赤,甚則言語不快,色不澤,飲食不為肌膚。麥門冬(去心) 生地黃(干,各五兩) 人蔘 茯苓 芍藥(各三兩) 葳蕤(四兩) 石膏(六兩)遠志(去心,十兩) 甘草(三兩) 白朮(三兩)上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時服。防風丸治脈虛極則咳,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哽,甚則咽腫。防風 桂心 通草 茯苓 人蔘 遠志(去心炒) 甘草(炙) 白石英 麥門冬(去心)上為細末,蜜丸,如梧子大。食前酒服三十丸。石南散治肉實極,肌痹,淫淫如鼠走,津液脫,腠理開,汗大泄,或不仁,四肢急痛,或復緩弱,唇口壞,皮膚變色。石南(一兩一分) 天雄(炮去皮臍) 山藥 桃仁(制炒,去皮尖) 芍藥 甘菊花 甘草(炙,各一兩) 升麻 葳蕤(各一兩半) 黃 辰砂(別研,各三分) 石膏( ,二兩) 山茱萸(一兩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大錢,食前溫酒調下。大黃湯治肉虛極,體重怠惰,四肢不欲舉,關節疼痛,不嗜飲食,食則咳,咳則右脅下痛,陰引背及肩,不可轉動。黃 桂心 巴戟(去心) 石斛(酒浸) 澤瀉 茯苓 乾薑(炮,各三兩) 防風 獨活人蔘(各二兩) 天雄(炮去皮臍) 芍藥 附子(炮去皮臍) 半夏(湯洗七次) 細辛(去苗) 白朮黃芩 栝蔞根(各一兩)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二盞,生薑七片,煎七分,去滓,食前服。前胡湯治氣實極,喘息沖胸,常欲自恚,心腹滿痛,內外有熱,煩嘔不安;甚則唾血,氣短乏,不欲食,口燥咽干。前胡(八兩) 半夏(湯洗七次去滑) 麻黃(去節湯) 芍藥(各四兩) 黃芩(三兩) 枳實(麩炒去瓤,一兩)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二盞,姜七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不以時服。鍾乳散治氣虛極,皮毛焦,津液不通,力乏腹脹;甚則喘急氣短息塞,晝瘥夜甚。煉成鍾乳(別研) 乾薑(炮) 桔梗 茯苓 附子(炮去皮臍) 細辛(去苗) 桂心 人蔘(各一兩一分) 白朮(一兩) 防風 牡蠣( ) 栝蔞根(各二兩半)上為末。每服二大錢,溫酒調下,食前。竹葉湯治精實極,眼視不明,齒焦發落形衰,通身虛熱;甚則胸中 痛,煩悶泄精。生乾地黃(五兩) 芍藥(四兩) 黃 茯苓 澤瀉 甘草(炙) 麥門冬(去心,各三兩)上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三片,淡竹葉十片,煎七分,去滓,不以時服。磁石丸治精虛極, 羸驚悸,夢中遺泄,尿後遺瀝,小便白濁;甚則莖弱核微,小腹里急。磁石( ,醋淬) 龍齒( ) 蓯蓉(酒浸) 茯苓(各二兩) 人蔘 麥門冬(去心) 遠志(去心) 續斷 赤石脂( ,醋淬) 鹿茸(酥炙,各一兩半) 地黃(干者,三兩) 韭子(炒) 柏子仁丹參(各一兩一分)上為末,蜜丸,梧子大。食前溫酒下三十丸至五十丸。三黃丸治骨實極,熱,耳鳴,面色焦枯,隱曲膀胱不通,牙齒腦髓苦痛,手足酸疼,大小便閉。黃芩(六兩,冬用三兩) 大黃(二兩,冬用四兩,夏用三兩) 黃連(春用四兩,夏用七兩,秋用六兩,冬用二兩)上三味搗,和蜜丸,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米飲下。麋角丸治骨虛極,面腫垢黑,脊痛不能久立,氣衰發落齒槁,腰背相引痛;甚則喜唾不了。
推薦閱讀:

名老中醫之路之(30 )哈荔田
【國醫精髓】陳輝老師講《中醫基礎》——五行學說
中醫如何治療前列腺炎?
中風病(腦梗死)恢復期中醫臨床路徑
嬰兒濕疹膏哪個好 中醫教你兒童寶寶日常濕疹護理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