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第八十四師平型關抗戰情況考證

陸軍第八十四師平型關抗戰情況考證

高 斌 高士潔

七十五年前我們的父親高桂滋率領陸軍第八十四師4290名弟兄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八十四師和八路軍一一五師、晉軍獨八旅等部隊一起遲滯日本坂垣師團的侵華鐵蹄長達十日,為部署下一場戰役贏得寶貴的時間。但令我們不解的是,從1985年開始,高桂滋和八十四師遭到「擅自放棄團城口」的污衊。為還原這場戰役的歷史真相,給抗日部隊正名;為紀念84師在平型關戰役中犧牲、重傷、失蹤的2600餘名將士,讓英雄們九泉之下得以安息,我們查尋了一些有關平型關戰役史料。希望大家能根據這些史料得出正確的結論。

一、八十四師平型關戰役戰鬥經過

第十七軍八十四師自1937年7月9日參加抗日戰爭以來,經歷南口、晉北火燒嶺等一系列戰鬥,傷亡較重,且未得到任何補充。9月21日早10時,十七軍接到了布防團城口--平型關一線的命令。八十四師在僅有4291人的情況下,即由團城口進入內長城沿線布防。十七軍暨84師師部駐繁峙上台庄,84師前沿指揮所駐迷回村。9月22日(養日)。申(早7-9)時,十七軍奉命接防從東跑池1886.4高地(不含),經團城口、霸河口、上寺、講堂村至1981.4高地防務。其中,平型關(不含)以北經西跑池、團城口標高2l4l.96高地至西河口之沿長城線,為第八十四師防禦陣地(總長20公里有餘);左翼西河口(不含)沿長城線為二十一師李仙洲部防線⑴。八十四師的右翼--平型關之太戲山為獨立步兵第八旅孟憲吉部、附新編步兵第十一團守備陣地,獨八旅陣地迤南為第七十三師劉奉濱部⑼。黃昏,由於駐防平型關的守軍尚未到位,八十四師王新耀營臨時接替了平型關防務,並出關破壞汽車路。此時,敵尾追晉軍新十一團而來,與王新耀營斷路部隊在公路遭遇,大戰由此開始⑴⑶⑹。為掩護新十一團撤退,王營傷亡過重不支,亦退入關內⑴⑹。日軍在坦克車、裝甲車掩護下向平型關衝擊。八十四師和獨八旅奮勇拒敵,肉搏多次,將敵擊潰⑵。 9月23日(漾日)。

漾曉,敵約一師團(坂垣第五師團第11、41、21三個聯隊,一個野炮中隊及偽蒙軍)⑴⑹,分兩路進攻平型關和團城口。敵以大炮、坦克、機槍的猛烈火力向東跑池附近陣地猛攻。獨八旅的兩個連犧牲殆盡被迫後退,八十四師502團積極迎敵,激戰至寅時,敵未得逞。艾捷三團長因調度不及,親自率隊增援突破口時受重傷,營長李榮光陣亡⑸⑹。此時,已在關外布兵的一一五師師長林彪派聯絡參謀(袁曉軒)來見高桂滋。希望八十四師能堅守平型關三天,八路軍定能包圍殲滅敵軍,高欣然承諾⒀。坂垣師團系裝備優良的機械化部隊,他們不僅擁有飛機大炮坦克等重武器,單兵火力也非常強大。敵士兵一手拿著輕機關槍,一手拿面小旗,利用煙霧的掩護,象螃蟹一樣爬近我們的陣地。我們士兵的主要武器則是北伐時期生產的漢陽造和山西土製手榴彈。只有待敵人走近時,幾個手榴彈綁在一起扔出去,才能有較大殺傷力⑺。一度,八十四師與獨八旅主動還主動出擊。追擊敵人十餘里。繳獲機關槍六挺及其他的戰利⑹⑺品。但下午五時後,敵坂垣師團大部趕到,約五、六千人在飛機、大炮和數十輛唐克車助攻之下,不斷衝擊我方陣地。我方官兵因無堅固工事,多被彈片及炸開的石片傷及背部。黃昏,陰雲密布,細雨蒙蒙,繼而越下越大,士兵們沒有雨具,全身濕透浸泡在泥水裡。他們以血肉之軀堅守陣地。大家都知道這條線萬萬失不得,這裡既是山西的門戶也是通向大後方的捷徑。高桂滋命令師預備隊250旅全部投入戰鬥,士氣大振⑹⑺。敵攻八十四師陣地不得手,乃以全力攻東跑池以南獨八旅陣地,此地制高點1886.4高地旋被佔領。閻錫山懸賞一萬元奪回高地。為維持全局,八十四師呂曉韜團選拔奮勇隊,奪回1886.4高地(仍交晉軍防守)。團城口正面敵炮兵較多,23日向八十四師陣地終日炮擊,並不斷以小部隊攻擊團城口附近高地⑸⑹⑺。「左翼方面的平岩大隊於23日拂曉暫且攻佔了三角山(1886.4高地),但是敵軍佔據壓倒性優勢,因此為保住陣地已經到了死傷無數、彈盡糧絕的地步。此時,敵軍的一部分開始向我左翼迂迴,侵入後方。」 ⒅入夜,敵繼續攻擊八十四師防地,營長楊學武亦受重傷。二戰區平型關會戰紀要說:僅此一日「我高軍傷亡團長副營長數員,連排長三十餘員,士兵千餘。」⑸。

這時,二戰區總預備軍七十一師已在火線後面的迷回村待命,該師428團官兵清晰聽見八十四師官兵作戰時的喊殺聲、槍炮聲⑿。大公報記者孟秋江:「山中一夜鏖戰,敵人想佔領東跑池。突破了這一點,雁門關的天險就宣告破產,整個的山西就可從此動搖,必然影響全盤戰局。高桂滋先生說:「這真的到了最後關頭!」⑺

9月24日(敬日)拂曉,陰雨。敵又增兵五千餘,向平型關東西跑池1886.4團城口及講堂村各陣地猛攻。戰鬥愈趨激烈,漸入肉搏。我陣地失而復得,激戰終日。這時二戰區制定了一個當日出動十六個團的作戰計劃(並印發命令紙下發),擬配合關外八路軍,以六倍兵力聚殲日軍。據此,八十四師奉命將所守陣地向右延伸,即由平型關以北東西跑池、團城口、1980.49高地(含),平型關以北(不含1886.4高地)重要陣地均由八十四師防守⑸⑹⑺。但是,原定於六時出擊的十六個團,並未出動。一一五師也在23日晚臨出發前接到電報取消行動。只有八十四師「全線的兵,好象栽蔥,栽上就拔不下來」 ⑺。

在「彈藥消耗已盡,待彈不至,士兵赤手肉搏,悲慘萬分」 ⑴的情況下,軍長兼師長的高桂滋無兵可派,只好說:「別處給敵人突破,你們不能動,還是死守抵抗,打完了就算你們達到了任務。」 高一面連電閻錫山和孫楚,「陳明傷亡過重不能維持本日戰局,請增援固防。」⑴一面親赴迷回村督戰⑹⑺。但是「雖電准派遣,迄未加入」 ⑴50年後,團城口村民張正官仍清楚記得:「1937年農曆8月,我們團城口村駐紮了高桂滋的部隊,不久展開了平型關戰役,戰鬥非常激烈,最激烈的地方是我們村東一華里處的卧羊台(團城口關前台地)和杏窪嶺(梁)(東跑池村西)。。。。。戰爭結束後,我們就清理戰場。發現山上約有數千屍體,大部分是高桂滋的士兵,也有日本人。。。。」 ⒁。 「九月二十四日 第一大隊(尾家部隊)負責平荊關口左邊(實際是右邊)的1930號高地,第二十一聯隊第三大隊負責左邊的三角山,開始了攻擊,受到敵軍從左右小丘襲來的交叉炮火,24日、25日兩天,第三中隊長千田大尉等28人戰死,另有多名負傷者⒇」。

原定24日6時出擊的計劃已被延至夜12時,高建白旅長拿著二戰區發給的命令紙去找71師前線指揮官202旅旅長陳光斗質問。陳光斗則拿出一張記錄著郭宗汾轉閻錫山電話的命令紙--「非有本長官電話,不得出擊。」 ⑹⑺9月25日(有日)凌晨2時,1886.4高地再度失守,呂曉韜團長再選50名奮勇隊員奪回高地,生還者僅11名⑹⑺。凌晨,東跑池附近500團3營陣地已經沒有能戰鬥的兵,日軍端著槍直衝到邵春起營長面前。邵營長拿起手槍自衛,大腿被敵彈貫穿,勤務兵抱著邵春起一起滾下山坡。而該營排長郁鳳祥以下數十名弟兄陣亡⑽。「25日,旅團終於佔領了該地附近約二公里長城線的正面⑻」。。。「七時,大雨如注,晉軍出擊計劃又因雨推遲⑹」。「郭師行動因雨遲緩,午前八時,該師各部正在準備攻擊之時,八十四師團城口附近陣地,受敵猛攻不支,逐漸向後撤退」⑼。「同日拂曉,我調集重兵分路出擊。敵亦向我團城口以北高軍陣地猛攻」。

八時,115師在喬溝阻擊日軍應援部隊,取得輝煌勝利。但晉軍十六個團仍然沒有出擊⑹⑺。十時,敵乘雨反攻之際,陳光斗派來增援的兩個連終於來了。但這兩連援軍臨進陣地時,見敵我肉搏壯烈,立即後撤。致八十四師代理團長杜文卿搶堵突破口時壯烈犧牲⑹。此時團城口陣地也發生潰退。502團3營機槍連連長邱仰岳說:「於二十五日上午十時為止,李仙洲的部隊抽調不動,孫楚又不接替防務,炮兵不發射支援,我方陣地上之守兵盡留了些焦頭爛額缺臂斷腿極少數的官兵。因而槍聲漸稀,敵人識破我們已無力再戰,又發起了最猛烈的進攻。到了此時,我們無可奈何中,放棄職責,撤退下來。。。。。⑾」此時至下午一時,八十四師全線數處被敵攻破,下級幹部傷亡十之六、七,無人指揮。彈藥已經全部耗盡,焦頭爛額、缺臂斷腿的士兵們槍管里塞滿雨泥,只得憑手榴彈和石塊來堅守據點,各自為戰⑹⑺。高桂滋再次向二戰區和第六集團軍求援,希望挽回敗局,但援軍始終未到⑴。午後3時,1886.4高地再度失陷,東跑池一帶制高點落入敵手⑸⑹⑺。

二戰區戰報中說:「(25日)唯高軍出擊不利,仍退回原陣地以西固守」。

「右翼方面的尾家大隊也在23日以後開始了對這一帶的制高點1930高地的進攻,遭到了敵軍的猛烈反擊,24日第一中隊、第三中隊(中隊長千田忠中尉陣亡)蒙受了巨大損失,在此情況下仍於25日佔領了此處。」 ⒅ 「九月二十五日,凌晨3點命令出發。雨還在不停地下,冷風涼颼颼的。部隊一步三滑地前進著。我們協助第四中隊,對撤退了700—1000米的敵軍進行22輪猛烈的掃射,而敵軍利用長城線頑固的抵抗。我軍傷亡較重,暫且集合,稍作停頓後向大營鎮方向出發。」⒅

9月26日(宥日)晨,敵集中炮火,飛機協同,猛轟八十四師前沿指揮所所在地--迷回村。此時八十四師的多數官兵已在敵機炮火猛烈掃射下壯烈犧牲。下午,高建白旅長派奮勇隊接出深陷敵圍的呂曉韜團長,全師後撤⑹。9月27日八十四師收容殘部後,向當面之敵反攻。因傷亡過重(全師不足二千人),奉二戰區之命,轉移至靈丘西北的王成庄⑴。9月29日日軍突破茹越口,閻錫山下令全線撤退。忻口戰役中,劉茂恩、林蔚、衛立煌等均報告八十四師傷亡過重,喪失戰鬥力。

二、關於八十四師在平型關作戰情況的幾個說明

(一)、八十四師沒有在9月24日夜擅自放棄團城口陣地1、 二戰區戰報、電報,均沒有高桂滋在24日夜放棄團城口陣地的記錄。相反,二戰區平型關會戰紀要和電報均有八十四師在25、26日的作戰記錄。如:「唯高軍出擊不利,仍退回原陣地以西固守。」 ⑸ 「(26日)17軍軍部及84師師部繁峙上台庄,250旅、251旅在團城口附近。」⑵ 「本午八四師傷亡較重,全部潰退」 ⑷。2、 高桂滋部下從未有人指證高桂滋曾在24日晚下令撤退。相反,他們的親歷如:「25日凌晨,八十四師奮勇隊再次奪回1886.4高地。。。。代理團長杜文卿為搶堵突破口壯烈犧牲。。。。」 ⑹證明八十四師25日仍在苦戰。

3、 行定遠《戰鬥在平型關的第四二八團》記述:該團於25日晨「經八十四師陣地出關,後衛部隊經過團城口時,太陽已經出來。。。。。」 ⑿更證明八十四師25日還在戰鬥,並沒有在24日夜棄守。

因此,八十四師陣地在25日曾出現局部失守的原因是傷亡過重,彈盡援絕,得不到相應的支持。所謂「高桂滋放棄團城口」以及八十四師為報復友軍沒有增援撤出陣地等等,純粹是某些人的臆斷和杜撰。

(二)、為什麼日軍主力要進攻東跑池、團城口?

1、根據日軍《步兵第十一聯隊史》:「迄今並無機會對山西軍實施徹底的打擊,因此得到情報的師團長認為這是個絕好的機會,將步兵三大隊交給步兵第二十一旅團長指揮,命令他將敵軍追擊至比大營鎮還要往西的繁峙縣」⒅。1936年蔚代公路通車之後,從靈丘到大營鎮及繁峙的汽車並不是從平型關經過,而是經過東西跑池之間的杏窪梁,這一帶的制高點是東跑池村北的1886.4高地。坂垣師團是機械化部隊,所以他進攻目標是大營鎮和繁峙,必定要通過東跑池。團城口也是通往大營鎮的一個隘口,團城口不能走汽車,卻有一條由渾源南下的大車路,可以任山炮通行。2、以上兩條路恰恰都通過八十四師陣地。因此可以說,在平型關戰役前期(26日前)八十四師守御著主陣地。在《二戰區平型關會戰紀要》:「二十三日晨,敵約一師團分兩路進攻平型關及團城口。以唐克車數十輛,沿汽車路進攻蔡家峪。」 ⑸和《第七集團軍傅作義部南口會戰、至太原守城戰鬥詳報》:「敵今晨對平型關八十四師陣地攻擊甚急。。。。團城口高師正面之敵系坂垣師團。似完全為機械化部隊,步炮約四千餘人。。。。。。東跑池汽路附近我陣地受敵攻擊數次,但均被擊退。⑼」等戰報中,都可以清楚看到八十四師陣地的重要性。

3、八十四師在平型關戰役前期的堅守,既殲滅大批日軍,又為整個戰役的運籌贏得寶貴的時間,是對115師取得平型關大捷最重要的支持。 (三)、陳長捷的《平型關戰役經過》究竟有哪些參考價值?1、 陳長捷此文雖然介紹了一些閻錫山策劃平型關戰役的經過,但陳長捷於9月27日才到大營,他對27日前的戰鬥情況並非親歷,他所敘述的戰爭經過不是語焉不詳就是錯誤頻出。比如:他說高桂滋在24日夜「由於錯覺而怨憤,擅自放棄團城口,鷂子澗、東西跑池各部亦均退迷回村」⒆顯然與《第二戰區平型關會戰紀要及經過》大相徑庭。再比如,陳長捷說「在郭軍到達前,高部的團城口、鷂子澗、西泡池間陣線,雖不斷受敵炮擊,守軍依託強固陣地,配備稍疏,尚無重大傷亡。⒆」而閻錫山卻在給蔣介石的密電中報告,僅23日一天「我高軍傷亡團長副營長數員,連排長三十餘員,士兵千餘。」可見陳長捷是信口開河。2、 陳長捷所謂「郭宗汾出擊被阻」究竟發生在哪一天?陳文:「軍主力經迷回村,越第八十四師陣地,直出團城口攻擊敵人。部隊於半夜出發,在靜謐行動中,絕不虞高部早已稍稍地放棄了陣地。⒆」 如果郭宗汾部於9月24日半夜或25日凌晨出發,何來「時值八路軍於前一日抄擊敵後,於東河南以西地區,殲敵近一個聯隊。⒆」?如果郭宗汾部在八路軍抄擊敵後之後的半夜即25日半夜出發。那麼顯然郭宗汾沒有執行 25日凌晨出發命令。正如續范亭先生在《三年不言之言》中所說:「××軍官到師部去看他(指郭宗汾)時,他還在被窩裡睡覺,並且說:『昨夜天氣不好,所以未曾行動。』⒂」。3、 陳長捷說對的一段話:「閻錫山和孫楚未能明了團城口高軍告急的真象,他們多少是不盡相信八路軍林師已插進敵後,造成了特別有利的形勢。在對全局情況的迷惘下,自認出於慎重處理,對高桂滋說:即派郭宗汾預備軍增援;對八路軍說:待預備軍到達平型關,即從北翼團城口出擊。實際只命郭宗汾的預備第二軍到大營,聽孫楚相機使用,仍留陳長捷的預備第一軍在代縣,而不以全力堅決出擊。舉措失著,致誤戰機。」(四) 平型關戰役失敗的原因1、正如陳長捷所言,平型關戰役的失敗恰是二戰區最高指揮官—閻錫山「不以全力堅決出擊,舉措失著,致誤戰機」的結果。證據一、陳光斗拿出一張記錄著郭宗汾轉閻錫山電話的命令紙----「非有本長官電話,不得出擊。」證據二、總預備隊71師428團於25日晨出團城口後,明知八路軍已向日軍開火,卻不參加戰鬥,團長王榮爵謊稱前線戰況危急,反被郭宗汾表揚。可見,郭宗汾真正領會閻錫山的意圖----「出擊」是假,保存實力是真。2、 李仙洲9月25日給蔣介石密電中指出:「此間作戰不利原因:(一)指揮官能力薄弱。(二)指揮不統一。(三)上下欠聯絡。(四)友軍互不相信,各不相救,致敵各個擊破。。。。。晉軍戰鬥力較差,殊不可恃。」⑷ 李仙洲所指的指揮官正是閻錫山,閻錫山既不甘心讓日本人搶走自己苦心經營幾十年的地盤,又不願意犧牲晉軍實力去保衛熱土。他就是晉軍既不增援八十四師,又不遵守與八路軍的約定,按時出擊的始作俑者。李仙洲建議中央除派五師以上精銳部隊外,還應該派大員前來指導。軍令部採納了他的意見,派衛立煌來二戰區指揮忻口戰役,就是為避免閻錫山只拿別人放在刀口上(另據《彭德懷大傳》披露9月20日閻錫山曾動員一一五師與八十四師一起守平型關正面,被周恩來回絕了)。3、 有人認為允許七十一師延後出擊是傅作義的失誤,這是不了解晉軍的「規矩」。孟秋江在《大戰平型關》中有段話:「山西軍隊沒有縱的系統,一個團長可以與最高長官直接來往,指揮官不能夠絕對指揮,這是山西隊伍不能作戰原因之一。」 ⑺ 9月23日午前5時傅作義奉閻錫山命令協同楊、孫總副司令指揮平型關軍事後,「極端主張的,應乘敵增援未到之前,將總預備隊增加於團城口方面,連同平型關方面所有各部隊,全線出擊」 ⑼。但在24日晨第六集團軍總部的聯席會議上,他的主張被否決了。4、 是不是真的如孫楚所說「部隊都粘上了,哪有餘力出擊!」盧宣朗認為:「孟憲吉旅面臨敵人的壓力並不很大,但因它是孫楚的基本隊伍,所以孫也強調該處受壓很兇,同樣很危險」⒃。獨八旅第六二二團營長秦駉見八路軍已開始出擊,即給本營下命令,準備向當面敵人反攻。但始終沒有接到反攻命令⒄。(五)、關於平型關戰役史料的秘密1、二戰區為什麼要在1939年8月補寫平型關戰役經過?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有兩份二戰區關於平型關戰役的戰報,一份是《第二戰區平型關會戰紀要及經過》,另一份是《平型關八次爭奪戰經過》。《平型關八次爭奪戰經過》的收發時間是二十八年八月二十二日,也就是1939年8月22日補呈的。第一頁上有一個批語:「要件。十一科妥為保管並將作戰經過概要酌予修改」。說明在這之前已經有一個作戰經過概要,需要修改。不僅這份是補呈的,《第六集團軍晉北平型關會戰戰鬥經過詳報》和《第七十一師平型關會戰戰報,也是補呈的。因此,二檔沒有八十四師或十七軍平型關會戰詳報,絕非偶然。2、 《晉綏抗戰》中的《在團城口抗戰的第十七軍》和陝西政協文史資料第18輯中《由南口戰役到平型關大戰》有什麼不同?這兩篇文章都出於高建白1964年的回憶錄,內容基本相同,但對照之後才發現,《晉綏抗戰》中的《在團城口抗戰的第十七軍》高建白原稿中的時間全部往前改了一天,比如把25日改成24日,還加註了一些錯誤評語。該書編輯為什麼這樣做呢?因為《晉綏抗戰》是全國政協委託山西省政協編的,編《晉綏抗戰》的人在1985年編山西政協文史資料彙編第四十輯時,根據陳長捷「高桂滋24日放棄團城口」的說法,繪製了一幅平型關戰役示意圖。所以,他就是要把高建白回憶的文章往錯里改。好在高建白的手稿已經找到,出版於1985年8月的陝西省政協文史資料第十八輯《由南口戰役到平型關大戰》是忠實於作者原稿的。此外,我們還分別收集到1927年測繪的平型關地圖和1930年測繪的大營鎮地圖。歡迎大家使用。三、我們的希望平型關戰役是「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的最好例證,從中華民族的立場出發,全面研究平型關戰役的成敗,才是客觀的,誠實的。正如近代史研究所曾精忠先生所言,應該站在大中華的角度去研究抗日戰爭史。希望我們的專家們,我們的抗日戰爭史研究學會,不僅僅研究八路軍的抗戰史,還要揭示更多的抗日戰爭歷史真相,祭奠先輩,無愧子孫。附錄一:八十四師的歷史:八十四師前身是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軍(歸武漢政府指揮),後改番號為第四十七軍。1928年日軍佔領濟南,「五三慘案」發生,四十七軍和日軍激烈交火,軍長高桂滋幾乎陷圍被俘。北伐成功後,四十七軍被整編為第133旅。1930年初高桂滋通電反蔣失敗,蟄伏山西。以後由張學良向蔣介石疏通,才被編為第三十二軍轄下的八十四師,參加了1933年初的長城抗戰。八十四師在長城抗戰中擔任二十九軍右翼—冷口一帶防務,此役,八十四師堅守陣地傷亡一千餘人。1937年「七七事變」後,高桂滋請纓抗戰獲准。7月10日,全師(除工兵連繼續綏德無定河橋工程和少數軍官因病不能隨隊外)經山西開赴南口戰場。8月7日,軍令部發表高桂滋升任第十七軍軍長的命令,轄八十四師(師長由高桂滋自兼)和二十一師(師長李仙洲),統歸十三軍軍長湯恩伯指揮。平型關戰役結束後,二十一師脫離十七軍建制。八十四師在南口戰役中擔任十三軍左翼防務。8月17日、20日,八十四師在赤城附近的井兒溝、喜峰砦全殲由沽源進犯的,由日本藤井少將指揮的偽蒙軍兩個教導團。斃敵六、七百名,俘敵280名,繳獲迫擊炮6門,輕重機槍13挺,步槍91支,手槍31支,戰馬120餘匹,日本旗幟5面,藤井僅以身免。這次戰鬥被歷史學家稱之為自抗戰開始以來的第一場勝利。《全民抗戰氣壯山河》第240-241頁----李新、陳鐵健主編8月26日南口我軍全線撤退,八十四師擔任斷後任務,在沙城、長安嶺一線,掩護友軍撤退。8月28日八十四師在10餘架敵機輪番轟炸和敵炮轟擊下突出重圍,唯張兼善營全營壯烈犧牲。該師官兵在涉渡桑乾河時,又遇山洪暴發,沖走成群官兵,全師尚餘4842人。9月12日,八十四師在山西廣靈火燒嶺、大白山一帶,遭遇敵坂垣師團及偽蒙軍3000餘人進攻。雙方爭奪制高點大白山,戰況激烈。13日,敵猛攻我火燒嶺陣地及木場高地,我斃敵四百餘名,將敵擊潰。但右翼因晉軍七十三師潰退,陷於包圍,不得不於20時奉命撤退。此役八十四師傷亡551人。因此,八十四師參加平型關戰役的實際人數不超過4291人。《第十七軍八十四師廣靈會戰火燒嶺戰鬥詳報》

附錄二:參考書目:⑴ 2005版《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第536頁高桂滋致蔣介石密電(1937年9月27日)。⑵ 2005版《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第529-543頁閻錫山與蔣介石往來密電。⑶ 2005版《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第530頁介景和致黃紹竑密電

⑷ 2005版《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第531-532頁李仙洲致蔣介石密電(1937年9月25日)⑸ 《第二戰區平型關會戰紀要及經過》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藏檔案。⑹ 《由南口戰役到平型關大戰》陝西文史資料第18輯133-134頁--高建白。⑺ 《大戰平型關》--孟秋江----1937年10月《大公報》。另見《西線風雲》2009版第125—126頁。⑻《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一卷第二分冊第51頁(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著)⑼《第七集團軍傅作義部南口會戰、至太原守城戰鬥詳報》一一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藏檔案⑽《我對平型關大戰的回憶》—邵春起,1985年8月《阜陽史話第五輯》79-82頁⑾ 《抗日戰役中平型關戰鬥之一角》—邱仰岳,原稿藏陝西省政協文史資料檔案室⑿ 《戰鬥在平型關的第四二八團》--行定遠,山西文史資料第四十輯第164-165頁⒀ 《高桂滋傳略》—齊天然、苗滋庶,陝西政協文史資料第22輯⒁ 1988年11月繁峙縣政協文史資料⒂ 《三年不言之言》--1944年8月6日延安版《解放日報》⒃ 《晉綏抗戰》--《第六集團軍總部見聞》盧宣朗⒄ 《獨八旅第六二二團平型關抗戰見聞》秦駉--山西省文史資料彙編第七輯⒅ 日軍《步兵第十一聯隊史》

⒆ 《平型關戰役經過》陳長捷 --《晉綏抗戰》第25-54頁 ⒇ 日軍《步兵第十一聯隊第四中隊志》


推薦閱讀:

考證「紅山文化」的前世今生4
有考證的三皇五帝時期
劉德偉::1931年顧順章家屬事件的首次詳細考證
左宗棠柳庄風水——楊國金考證左公陽宅(足跡二)

TAG:陸軍 | 考證 | 抗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