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小腳女人寂寞路

小腳女人寂寞路

  「錦繡春秋——清代、民國民間綉品展」上展出的清代「三寸金蓮」繡花鞋。
  在貴州有相當數量的小腳老太。這位90多歲的胡玉南老人一直保持著包裹腳布的習慣。在她們的童年,都經歷過一個痛苦的儀式:從5歲左右開始,雙腳就被緊緊地裹成筍狀,這樣才會在成年後有一雙漂亮的「三寸金蓮」。
  ▲現在中國健在的小腳女人,年齡最小的也在80歲以上。因為直至1912年,孫中山先生通令禁止纏足,才解救了深受纏足之苦的中國婦女。
  ▲多數老人都不願脫掉鞋子,向外人展示扭曲的小腳。江蘇連雲港的豐廣芝老人回憶起纏足時的情景至今仍心有餘悸:「把事先準備好的長長白布條,一圈又一圈緊緊地纏繞在雙腳上,使大腳趾向回彎,其餘四個腳趾向腳底彎,布越裹越緊,直到把腳擠成尖角形。開始裹腳疼得都無法下地行走,後來疼痛感麻木了,才漸漸可以下地……」
  福建泉州的一名老人在家門口自製三寸金蓮。在她們那個年代,一雙「三寸金蓮」繡花鞋的價格很昂貴,纏足女子大多選擇自己縫製,這個習慣就慢慢延續下來。
  96歲的陳娘因小腳無法走太遠,她一生沒出過遠門,只能在家門口附近晃蕩,干過最重的家務就是拿起腳邊的掃把掃掃地。
  ▲在雲南通海縣有一個「活化石村」,這裡的老太太都是「清一色」的小腳。她們會跳迪斯科,會舞劍、打拳,有人甚至還會表演「金雞獨立」。這支隊伍中的領隊楊吳氏5歲開始裹腳,11歲時,還當過童養媳。她展示自己的三寸金蓮,竟猶如小孩子緊握的拳頭那般大小,只有腳後跟和變形拱起的腳背,五隻腳趾全擠成一團壓在腳背一側。
  在天津還有個「高蹺老會」,原名「堤頭盛興京秧歌老會」,起源於清順治年間。表演的特點就是踩高蹺,但高蹺的「腿子」高三尺三,重七斤七兩,並以「三寸金蓮」為裝飾。老一輩藝人的一些高蹺絕技和曲牌唱段如今都快失傳。但近幾年又有年輕人喜歡上這種「踩高蹺」表演,每年還會有幾場大匯演。2009年5月,天津市已將其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山東濱州辛店,人們會見到一種叫「踩寸子」的演出,婦女們腳穿木板製作的「三寸金蓮」參加表演。據當地人介紹:這種「惠民大車」帶來的「踩寸子」表演起源於明末清初,盛行於清乾隆年間,每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才有得看。身著宮廷服裝的女孩們得踩在做成小腳形狀的木板上,翩躚起舞。
  如今在貴州,許多老年人做「三寸金蓮」繡花鞋的本事被充分利用起來,她們把原來「三寸金蓮」做成只有大拇指那麼點大,成為吸引觀光客的紀念品。在貴州安順屯堡工藝品市場,每對明朝小花鞋僅售2元。但68歲的吳菇秀老人說,由於工藝講究,這樣的鞋每天僅做得了一雙。
  ▲2011年8月,17名來自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的小腳老太太在昆明市南屏街廣場為市民表演歌舞。她們的「三寸金蓮」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她們年齡最大的有77歲,最小有57歲,有的從6歲就開始裹腳,有的從13歲開始裹腳。

  編撰/侯月平

  今年5月在湖北武漢博物館展開了一場「錦繡春秋——清代、民國民間綉品展」,在展覽現場,一雙雙製作精美、色彩豐富的繡花鞋吸引了無數參觀者的眼光。關於「最後的小腳女人」的故事近幾年一直此起彼伏,至今仍健在的小腳老太太已越來越少。

  始於南唐的「三寸金蓮」,曾是1000多年封建中國「女性美」的標尺,曾幾何時,似乎娶到有如此「一手掌握」的小腳的女人才是男人的一大幸事。而如今,雖然腳小的女人穿高跟鞋還是比腳大的女人更好看,但世界早已是大腳女人當道,正所謂「大腳走天下」。於是,當年審美標杆之一的「小腳」,便成了封建思想束縛的一大標籤。而小腳女人穿的繡花鞋則成了稀罕的「文物」,更有民間藝人把這小腳的文化衍生出了民俗表演,甚至是做成旅遊紀念品,讓它成為民間鄉里的一道風景。

  A

  最後的小腳老太

  若不纏足,嫁不出去

  B

  「小腳文化」的延伸

  拒絕扭曲,走向工藝


推薦閱讀:

男人要陽剛,女人要嫵媚,深蹲滿足你!
想讓女人愛上你,必須做好這5點
女人八字見了七殺,讓人憐憫又惹人疼愛
女人,你要小心種面具男
男人都喜歡什麼樣的女人?!佔三條就不愁沒人追!

TAG:寂寞 | 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