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胃癌的經驗概述

著名中醫腫瘤專家、柳州市中醫腫瘤研究所所長王三虎教授,學養深厚,經驗豐富,在長期的腫瘤實踐中,既強調辨病論治,專病專方,又善於權衡中西醫之長,衷中參西,對胃

癌的病因病機及治法方葯均有獨到見解。我有幸拜師學藝,耳濡目染,感受頗多,現就其治療胃癌的經驗整理如下。

1. 對胃癌病因病機及病程轉歸的認識

王教授認為,胃癌多因飲食不節,或暴飲暴食,或饑飽無常,日久天長,胃氣受傷,由輕到重,逐步演變而成。尤其是嗜食辛辣刺激之物的同時又恣飲冰鎮啤酒或冷飲,造成寒熱錯雜於胃,導致胃脘脹痛頻發。當然也有胃之寒熱,治不得法,寒邪未已,熱邪又見,或熱邪未已,寒邪又增而形成寒熱錯雜於胃者。再逢重大事件,精神壓力,或所欲不遂,郁怒難伸,氣機不暢,胃失和降,則形成寒熱膠結,夾瘀夾痰,難分難解,結聚成塊,盤踞胃脘而成。胃癌的病程轉歸,就是由寒熱膠結於胃,到脾之氣陰兩虛,再到脾腎陰陽俱虛證,終至五臟俱損,消耗殆盡的發展過程。王教授指出:通過臨床觀察,胃癌過程中表現出寒熱膠結者佔十之七八。實際上,《靈樞·五變篇》中已對寒熱之邪造成胃腸積聚有所論述:「腸胃之間,寒溫不次,邪氣稍至,畜積留止,大聚乃起。」但後代醫家對胃腸積聚的認識卻各有偏頗,強調熱的,如《醫學統旨》:「酒面炙煿,粘滑難化之物,滯於中宮,損傷腸胃,漸成痞滿吞酸,甚則為噎膈反胃。」 強調寒的,如《衛生寶鑒》:「凡人脾胃虛弱,或飲食過常或生冷過度,不能克化,致成積聚結塊。」 古人這些認識,正是王教授在長期臨床觀察的過程中,推陳出新,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地提出「寒熱膠結致癌論」的基礎。

2.對胃癌辨證及治法方葯的經驗

王教授指出,掌握了胃癌寒熱膠結,胃失和降,夾瘀夾痰,乃至脾腎兩虛的主要病機,才能整體把握疾病發展的規律,主動地詳細地尋找有關的證據。如寒熱膠結的臨床特點是,患者訴胃脘脹痛,遇寒加重,但又舌紅苔黃;或患者自覺胃中熱辣而舌淡苔白;或胃脘積塊,攻沖作痛,寒熱均可緩解,甚或寒熱均非所宜。臨床上寒熱往往並不是對等存在的,有時以熱為主,有時以寒為主,特別要注意寒像掩蓋了熱像,熱像掩蓋了寒像的情況,這樣才不至於見寒只治寒,見熱只治熱。而脾氣陰兩虛的辨證要點是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口乾腹瀉。腎陰陽兩虛證的辨證要點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低熱不退。還有,夾痰者,重在看舌苔;夾瘀者,重在看舌質。王教授根據胃癌的主要病機,提出了寒熱並用,辛開苦降,化痰祛瘀,溫補脾腎的基本治法。胃脘痞滿脹痛為主症者,以半夏瀉心湯為主方;腹痛腹瀉為主症者,以烏梅丸為主;夾痰者,合烏貝散;夾瘀者,合失笑散。低熱不退者以補中益氣湯為主方。在專病專藥方面,王教授多選用一些既有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有抗癌作用,又符合傳統中醫辨病論治的藥物。如最常用的補氣葯是人蔘,因為人蔘的抗癌作用已得到多方面的藥理實驗證實。針對癌毒,偏於寒的用蟾皮,偏於熱者用地龍、石打穿、石見穿。夾痰者,用山慈菇、土貝母,重用半夏、瓜蔞。夾瘀者,常用水蛭、當歸、桃仁。針對腫塊不消或化療後白細胞降低者用穿山甲。胃疼偏於寒者,用高良姜、香附;偏於熱者,用八月札、木蝴蝶。胃脹明顯者,用枳實、白芍、川朴。吐血或大便黑者,用血餘炭、三七,重用仙鶴草。

推薦閱讀:

汽車零部件開發術語概述
【關於精神分析的最經典概述】
癌胚抗原 - 概述
中國詩歌發展概述 (二)兩漢時期
景德鎮元青花窯址概述

TAG:經驗 | 中醫 | 中醫治療 | 治療 | 胃癌 | 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