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及兵馬俑(連載十二)
神秘的冥居——秦陵的地下宮殿②
關於秦陵地宮的結構,要從中國古代陵墓的建築談起。中國古代陵墓的建築大體有一個發展過程。從古代到東漢以前的墓室是豎穴式,即由地面挖下去一個大方坑,棺槨在方坑中央,四周是陪葬品,然後埋上土。春秋以前的墓上沒有封土堆,與地面平齊,所以叫墓。據說,孔子愛出遊,擔心回來後找不到父母的墓,於是在墓上堆了三尺高的土,以此作記號,回家後容易找到。從此,人們仿照聖人的做法,在墓上堆起了土。於是,有錢有勢的人在墓上堆的土越來越高,所以叫陵,普通老百姓的叫墳,有人叫山。秦始皇陵在秦時叫麗山。東漢以後,才用磚夯起墓室。隋唐以後,帝王及貴族的墓室很大,有用磚砌的,有用石砌的。這樣,只要找到了墓道,順著墓道進去,就能找到墓室內的棺槨和陪葬品。
鳳翔雍城秦公墓
秦陵墓室也是豎穴式的,墓內的埋藏情況,從鳳翔雍城秦公墓及兵馬俑坑的建築可以推斷出來。雍城秦公墓深24米,墓底長40米,寬20米,由底層到地面有三層台階,墓道長270米。秦始皇的墓深也在20米以上。這一點從李斯在始皇三十六的報告中可以知道。他向始皇上書說:驪山墓已經很深,連火也點不著了。這大概是因為太深的緣故,墓室里缺氧。所以,秦陵墓室的底部應該比雍城秦公墓大一些。
歷來史書中也多有關於秦陵地宮的神秘記載。在汗牛充棟的史料中,我們認為只有司馬遷《史記》一書的資料較為可信。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說:秦始皇陵地宮挖得很深,直到地下水層,用銅液澆灌,並塗以丹漆,上面再放棺槨。地下宮殿中有文武大臣的位次,還有數不清的珍奇異寶。地宮門上專門設置有弩機等暗器,以防止有人盜掘。墓室頂上繪有天文星宿圖像,地面下則模擬山嶽九州的地形,又灌注巨量的水銀做成江河大海,以機械動力使之川流不息。用娃娃魚膏做成蠟燭,長明不滅。這段關於秦陵地宮的簡短記載,不由引起人們遐想聯翩。
雖然秦陵地宮仍埋在地下,我們今天還看不到它的真實情況,但司馬遷距秦始皇僅70餘年。他寫《史記》時,親自遊歷全國名山大川,又遍覽皇室藏書,還訪問了許多老人,因而對秦始皇時期的情況應該是比較熟悉的。此外,今天的考古發現也一再證實司馬遷對於秦始皇陵的記錄是可靠的。例如關於地宮中水銀,據說是為了防止屍體腐朽。今天的研究人員採用地球化學探礦方法,對秦始皇陵封土堆中水銀含量進行測量,結果表明其含量大大超過周圍地區,說明兩千多年來,地宮水銀一直在不斷散發,直到今日仍發生作用。關於墓葬中"上具天文"的情況,在西漢墓葬中已大量發現,應該是受秦始皇陵的影響。關於"以人魚膏為燭"的問題,在今天的北美洲太平洋沿岸,仍使用娃娃魚的油做蠟燭。據說當地有一種名叫"艾烏拉霍"的魚,體內含有大量脂肪。它除了作為人們的美餐外,還可以拿來當燈來點亮照明。當地人們捕到這種魚後,先把它晒乾,用一根線穿身當做燈芯,然後把它掛起來當燈用。出海人經常用它來照明,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魚燈。從《史記》的記載來看,中國人早在秦代以前,就已經發明了長明燈。
高大的封土堆之下,埋葬著秦始皇的屍體。黃泉路上多坎坷,地府凄凄,螻蟻切切,陰風侵骨,鬼魅招魂,為實現肉身不朽的夢想,始皇在地宮中大量灌注水銀,棺槨周圍,還有大臣和宮女陪伴著他。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陵墓中神秘的地下宮殿,排有文武百官的位次,像咸陽的宮殿一樣,並有大量的"奇器珍怪徙藏滿之"。墓道安放有弩機暗器,以防止有人盜墓。墓室內穹廬頂部繪有天文星宿圖像,地面有模擬的山嶽九州地形,又灌注大量的水銀做成江河湖海的模型,以機械動力使之川流不息。
史書記載墓中有所謂"機弩矢",其實就是射殺盜墓人的一種特殊機具,還有一種"人魚"煉成膏做成蠟燭。這種蠟燭點燃很久也不會熄滅。我們想像所謂"機相灌輸"設計的動機就是要求永動不息。永動機的設計當然是妄想,可這種"機相灌輸"到底是一種什麼形式呢?我們再看列入國家863計劃的秦陵遙感考古和物探勘查報告說,在地宮上方有高溫度異常,這就引發我們產生一些聯想,不知道這是哪種因素引起的現象。對於司馬遷的這一記載,長期以來人們多抱有將信將疑的態度,然而近年來的考古發掘證明,司馬遷的記載基本是可信的。
秦陵地宮,埋葬著秦始皇帝的棺槨,還有許多珍奇寶貝,有30箱金蠶,有金銀做的鳧雁。秦陵地宮有這麼多的寶藏,難免會有人盜墓。為防止盜墓賊光顧,專門在墓門口做了機關暗箭,如果盜墓人接近,便會箭萬齊發,盜墓者必死無疑。
關於墓中的埋葬,還流傳著一些神奇的故事。傳說項羽入關以後,曾派部隊大規模地挖掘秦陵,挖陵時有些金雁飛出墓室,一直向南飛去。到三國吳國寶鼎年間(公元266——269年),張善在日南(今越南廣治省廣治河與甘露河合流的地方)做太守時,有人把得到的一隻金雁給他。張善根據金雁上面身上刻的字,推斷出是秦始皇陵墓內的陪葬品。這雖然是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但說明秦陵內的文物已經流失於外,而且遠在雲南之南。至於說到金雁製造精巧,非常好看,而且能夠飛起來,也是可能的。因為在春秋時代,據說工匠魯班已經製造出了會飛的木雁,這隻能飛的木雁一直飛到宋國的城上。那麼,幾百年後的秦國工匠能夠造出會飛的金雁,這也是可能的。
秦陵墓頂以明珠為日月星辰,象徵著秦國統治區域內的廣闊空間。為什麼要繪出日月星辰的圖像呢?因為古代的科學家很早就開始研究日月星辰的運行。例如,戰國時代就有人以恆星為背景,對天空星象進行觀察,而且把天象和人事結合起來,認為天上的列星對地上人的禍福有很大關係。所以,歷代帝王陵墓中都有天象的示意圖,當時叫做星圖。秦陵地宮沒有挖掘,地宮中的星圖是什麼樣的,還不得而知。其實,考古發現最早的星圖,是湖北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上的星圖,這屬於戰國早期的墓葬。稍晚一些的墓葬有洛陽西漢墓、西安交大西漢墓等都發現有星圖。
秦陵地宮以水銀為江河大海,象徵著秦國統治區域內的土地。江是長江,河是黃河,海是秦始皇東巡時到過的東海。這應該就是一幅秦代的疆域模型圖。為什麼要把疆域模擬到地宮裡呢?因為古人十分重視自己國家的地圖。韓非說過:本國的地圖是不能隨便獻給別人的,獻了地圖,國家便要削弱。荊軻刺秦王,就是以獻燕國的地圖為名,才得以接近秦王座前。因此,國君經常在國內的山川附近祭祀,求得神靈的保佑。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經常在各地巡行,到處祭祀山川。這樣,把秦國的疆域模型放在墓內,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中,也放有《地形圖》、《城邑圖》、《駐軍圖》。相比較而言,秦陵的地圖模型,做得非常精巧。它用水銀做江河,用機械轉動,使之川流不息,如江河奔流,極富動感。雖然地宮還未發掘,但陵中存在大量水銀的事實,已經被現代科學所證實。
1981年和1982年,北京的科學工作者將地球化學中勘察汞含量的技術,應用於秦始皇陵的考古研究,測量結果發現秦陵封土下土壤中的汞含量,大大高於附近的其他地方。秦陵其他地方平均汞含量是35PPB,而秦陵封土中心的汞含量為70--140PPB,最高的地方達到280PPB,是秦陵其他地方土壤中汞含量平均值的4倍。這說明,秦陵地宮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的記載是可信的。李白有詠秦始皇陵詩曰:"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古人稱銅為金,秦始皇的銅棺埋在封土下二十多米的地方。
銅車馬
墓室外面,封土的西側是銅車馬坑,儘管始皇身處地宮插翅難逃,但他依然幻想暢遊外面的世界,然而,擺放在此的5套車馬整裝待發了兩千多年,也沒能移動分毫。好不容易等到坑被打開,車輛、馬匹早已破碎不堪,留下一堆精美的青銅碎片,一數,竟然有三千多件。
秦陵內城西門外是珍禽坑。
外城東有馬廄坑和殉葬墓以及兵馬俑坑。
從秦陵的地面建築、地下建築及埋藏來看,秦始皇陵的建築,是按照地下王國構造設想的,整個陵區是國家的象徵,封土及內外城是都城。陵園區內,有咸陽宮的縮影,有朝廷的象徵,有飼養珍禽的苑囿,有供應皇帝飲食的飤官官署,還有象徵國家權力的軍隊。可以看出,秦陵規模宏大,布局嚴謹,結構複雜,功能齊全。
秦始皇帝陵
秦始皇帝陵現在還不到打開的時候。厚厚的黃土仍然深深地掩埋著墓中所有的秘密。
來源:《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推薦閱讀:
※為什麼秦始皇兵馬俑那麼逼真,反到出土的漢俑卻沒有那麼逼真?
※劉邦朱元璋當皇帝後,都大肆屠殺功臣,為何秦始皇卻一個都沒殺?
※秦始皇暴斃前發生的三大怪事
※秦始皇為何不早早殺掉嫪毐?細思極恐
※秘不發喪,秦始皇死後屍體變「海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