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會導致哪些疾病?氣足,身體健康

我深深的體會到:天地要陰陽和諧,人體要氣血平衡。

天地和諧了,才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而人體要氣血平衡,才會精神抖擻,百病不侵。

如果天地不和諧,那天地間不是洪澇就是乾旱,莊稼沒有收成,災民四面八方蜂擁而至,社會自然不能安寧。如果氣血不平衡,那一會心臟氣短,一會這不舒服,那頭暈的,整天渾渾噩噩的人哪裡來的健康?所以健康不健康還是得看看氣血是否調和。

?

那麼什麼是氣?從中醫角度看,人體有肝氣,肺氣,脾氣,腎氣,衛氣營氣,宗氣等,氣就是人體的動力,人活一口氣養生先養氣。

氣是生命之本,「氣聚則散,氣散則亡」,所以說氣是生命的精髓,養氣就是養根,《難經》里說「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由此可見,只有將氣養好了,身體才會硬朗結實,血自然也會通暢,通暢了自然也就會充足。

那怎麼養氣呢?那先了解一下,為什麼會氣虛吧!原因有四:1、氣虛,2、陽虛,3、痰濕,4、濕熱。

氣虛,本身不夠氣,這種人需要1、靜心,不要思緒萬千。

2.可以用黃芪,党參,西洋參煲水喝,每天堅持。用蓮藕煲湯,蓮藕有補脾胃之氣的作用,更能生髮元氣,用來熬粥也是可以。

3.喝粥,常見的粥,比如:大棗粥,蓮肉粥,党參粥,都是可以補脾補氣。

?

陽氣就是人體一團生命之火,萬物生長靠太陽,人的溫暖靠陽氣。陽氣包括腎陽,脾陽,心陽等。腎陽不足,生命之火弱小,所以會體涼畏寒怕冷;同時腎陽不足,腎水就不能蒸騰上升,化為腎氣,導致腎氣不足,所以小便清長,而且出現陽痿。這種人需要去找老中醫調理身體,如果是自己調理的話就可以用枸杞子,巴戟天,鹿茸煲鴿子。不過吃鹿茸記得三個月以內不吃魚腥。

?脾陽不足,脾胃無力消化食物,所以會大便溏薄;這種人可以用党參,米仁,黃芪,芡實,蓮子,山藥與瘦肉熬粥,長期服用,嚴重者還需老中醫專治。

有一種人,本事氣足,但由於身體內部有痰濕,阻礙了氣的升降出入,於是,氣漸漸弱了。痰,分內痰外痰,外痰就是每天嗓子里那種黏黏糊糊的東西。內痰是吐不出來的,在人體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痰是肺脾腎運化所產生的廢棄物,這種東西成千上萬的細菌。中醫有「肺為貯痰之氣,脾為生痰之源」一說。

濕,就是水,大自然界中,雲聚而為雨,雨降而為水,水匯而為江河,最終歸於大海。陽光普照,大海里的水受熱蒸騰上升,化為雲,雲又聚而為雨。。。。周而復始,循環往複,這就是大自然中水的運行。那麼,人體內水的運行又是怎麼樣的呢?水進入胃後,水的精氣便向上運輸到脾,脾將水之精氣上傳肺,肺氣肅降,調通水道,又將水下輸於膀胱,這樣上下循環。水和津液便滋潤了整個身體。如果脾肺功能鬆懈,水運行不及時,水停留在了身體某個地方,就形成了濕,現在就知道濕是什麼了,就是留在身體的死水。

?

痰濕就是痰與濕結合。流水不腐,腐水不流。如果水的新陳代謝正常,痰就會隨著水被帶出體外。如果水的代謝不正常,痰與濕結合,形成痰濕,所以脾肺的運化失調,就會造成痰濕,痰濕久了進一步形成了氣虛。所以脾肺的正常影響著身體的各個部位的運行周轉。

脾肺運化失調就需要用:茯苓,芡實,蓮子,米仁,陳皮,赤小豆煲水喝,每天兩次,同時少吃魚肉,魚生濕,肉生痰。多吃冬瓜青菜水果。

?上面講了死水濕,如果與熱相結合,就形成了濕熱。濕熱蘊藏在人體內,排不出去,就會使膽氣上溢,口苦口乾,急躁易怒,濕熱內阻,陽氣從而被遏,因此人總感覺身重睏倦。

這類人,體內濕熱過盛,面部出現油垢,臉上就像一張油光紙,又油又亮,用手一摸,總感覺一層油似的,除此之外,臉上還會長出一些痤瘡粉刺。痤瘡很多情況是因為體內濕熱鬱積,排不出去,最後在臉上激發出來,這也是我們常說痘痘。濕熱性人食慾旺盛,能吃,但並不表示脾胃功能正常,相反是處於「胃強脾弱」,的病理狀態,體內濕熱影響到胃,胃有濕熱,中醫稱「胃熱濕阻」,胃受熱之後,其功能亢進,這時人飯量大增,動不動就感到飢餓。然而胃納過旺,就勢必加重脾運化負擔,脾有「運化水濕」的作用,脾的負擔過重容易造成「水濕內停」。所以這時候,也應該健脾利濕。這種人還是儘早去看中醫把體內濕熱去除,然後自己用點中藥煲煲水,調理調理,茯苓與米仁,芡實,淡竹葉,馬齒莧,赤小豆,綠茶煲水,具有健脾利濕,利尿解毒之功效。

推薦閱讀:

指甲小月牙與身體健康的關係8
維護身體健康的排毒六法則
請問 索達吉堪布 | 佛教對維護身體健康有何幫助?
教你1秒從唇色看身體健康
小動作就能檢查身體健康

TAG:健康 | 疾病 | 身體健康 | 身體 | 氣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