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飛翔的翅膀—鳥類的故事

飛 翔 的 翅 膀──鳥類的故事雁雀爭鳴  麻雀最有人情味——很久以前,全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區都有 麻雀,而它們的祖先可能屬於一千萬到兩千萬年前在非洲熱帶出現的那一群 雀。  麻雀的婚期是每年的三、四月份。婚後一年中可孵出一到四窩小麻雀。 和其他的小鳥不同,麻雀的配偶是終身的,而且這種從嘴到尾尖還不到 15 厘米的麻雀,也許是鳥類中最有人情味的,它喜歡與人類為伴,寧願住有人 住的房子,卻不願住空屋。  麻雀最聰明——據說麻雀的學習和記憶,竟和較高級的脊椎動物像老鼠 及猴子一樣快。  麻雀的壽命——麻雀必須有窠巢庇護才可過冬,要是沒有棲息處和食 物,在零度的氣溫下只能活 15 個小時。麻雀的壽命是比較短的。八隻剛能飛 的雛雀中,只有一隻能活到可以傳代。紀錄中最老的麻雀只活過了 11 年。 麻雀的功過——多少世紀以來,一提起益鳥,人們很自然地就會想起貓 頭鷹、啄木鳥、燕子、杜鵑、大山雀和喜鵲等等。可是,對於我國城鄉為數 眾多的麻雀來說,大家都認為是害鳥,因為它們會啄翻少許種下的新豌豆、 拔起秧苗和咬斷剛結的幼果,還要吃些糧食。但它們主要的食物還是來源於 害蟲和雜草籽。據資料統計,一隻麻雀每天能捕捉三四十條農作物的害蟲, 龐大的麻雀「隊伍」,每天捕捉的害蟲數量,更是大得驚人,在繁殖期間, 麻雀要捕捉蚱蜢、毛蟲等來哺育幼雀。麻雀的功過對比大致是:在城市的麻 雀可能利害相等,在農村的麻雀則害處可能略多於利。我國解放初期的 50 年代也曾大張旗鼓地捕捉麻雀,由於當時對麻雀的功過認識不足,現在則需把麻雀作為益鳥來加以保護。  麻雀紀念碑——大凡紀念碑,多是紀念名人的豐功偉績的。可是,美國 波士頓居然聳立著一座麻雀紀念碑!波士頓人為什麼要給麻雀立碑呢?這是 因為,在公元 1860 年以前,美國是沒有麻雀的,當時波士頓地區毛蟲猖撅, 使莊稼連年欠收,釀成災荒。當地的人們專門從歐洲引進麻雀來對付毛蟲, 從此,毛蟲得到了控制,才使當地居民免於飢餓。因此,波士頓人為了紀念 麻雀的功績,特立碑紀念。雁群救羅馬——某些鳥類通過馴養,可以成為人的警衛員。在歷史上,動物警衛員有著光輝的業績。在古羅馬,克爾特大軍曾偃旗息鼓夜襲羅馬要 塞,守衛者沉睡在城堡上,幸雁群驚啼,使守衛員驚醒迎戰。所以有了:「雁 群拯救了羅馬」的說法。  大雁看守倉庫——今天,蘇格蘭人利用大雁高度敏銳的聽覺和天賦的警 惕性,派大雁看守丹巴頓市威士忌工廠 50 英畝範圍內的威士忌保管場。這些 大雁忠於職守,一絲不苟,只要一有生人出現,便振翅撲天,嘎嘎大叫,猶 如向人高喊:「抓賊呀!」美國一些企業,也用大雁來看守倉庫。  野雁紀念碑——加拿大人非常喜歡野雁,在貫通加拿大東西海岸公路的 一個地方,人們特為野雁建立了一座紀念碑,碑頂上還聳立著一隻美麗的野 雁,讓來往車輛中的人都能觀賞到野雁的英姿。  忠於職守的斑頭雁——在我國青海省青海湖的鳥島上,聚居著 10 萬隻 鳥。其中有一種斑頭雁,對「愛情」十分「忠貞」,若其配偶不幸夭折,另 一方成了「單身」,便終身一輩子甘當集體的「警衛員」,為大家站崗放哨,並十分忠於職守。等到大家的幼鳥出世,便主動擔負起小斑頭雁的「保姆」, 在「孩子」的父母外出覓食、散步時幫助照管。但一時注意不到,淘氣的小 斑頭雁,有的跑到了別處。一會兒,「孩子」的父母回來,找不到自己的「孩 子」,便怒氣沖沖地跑到「保姆」身邊,連啄帶咬地進行懲罰。這個可憐的 「單身保姆」卻「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只是用腳撓撓面頰,好象是 在擦眼淚似的,然後用嘴整理一下羽毛,再重振精神繼續當「保姆」,給大 家站崗。孔雀翩飛  世界上只有兩種孔雀,一種叫印度孔雀(又叫普通孔雀),分布在斯里 蘭卡和印度;另一種叫綠孔雀,生活在我國雲南西雙版納、印尼爪哇、緬甸、 馬亞西亞、泰國和越南等地。在自然界中是沒有白孔雀及其他雜色孔雀的, 白孔雀是人們從野生的印度孔雀培育出來的一個品種。其他各色的孔雀都是 人們有意識地培育和飼養出來的。  通常,人們都知道孔雀艷麗無比,但對它們的生活卻知之甚少,不久前, 我國的一個生物考察組深入西雙版納的腹地,窺視了密林中的珍禽綠孔雀, 揭示了它們生活中的一些奧秘。  有趣的作息時間——生活在西雙版納的綠孔雀,有著準確的生物鐘。它 們多半在早晨 6 點左右「起床」,下樹活動。下樹後先要「梳妝打扮」一番, 修飾羽毛,振動翅膀,然後用鳥語「嗨—喔—嗨」互相通知,前往覓食之處。 待飽餐之後,它們常單獨或成群結隊到溪邊去飲水,並在溪邊沙灘上嬉水浴 沙,用泥沙來摩擦皮膚和羽毛。傍晚 7 時,它們開始返回棲息地,8 時後便 在棲宿的大樹周圍伸長脖子四處察看,見無敵情,方才「嗨—喔—嗨」地連 叫幾聲,躍飛在同一棵樹上,有時也分散在附近的大樹上過夜。綠孔雀是十 分謹慎的,上樹後,它們還不斷伸長脖子四處探望,側耳細聽,如見敵情或 聽到響聲,便展翅另覓新居,直到 9 時後它們才安靜下來,將頭藏在翼下入睡。  有趣的活動規律——夏天的中午十分炎熱,此時孔雀常隱藏在灌木叢中 休息,待下午稍為涼爽時,才開始活動。行走時雄鳥在前,昂首闊步,雌鳥 跟在後面,充當後衛,雛鳥夾在中間,泰然自若。雌鳥一邊跟著「丈夫」, 一邊又唯恐「幼兒」丟失,於是便不斷發出「咯、咯、咯」低微的聯絡叫聲, 以此相互聯繫。它們時或縱隊時或橫隊前進,平時大多是 5 至 10 只,三五成 群,邊走邊東張西望,警惕周圍的動靜,生怕遭到凶禽猛獸的襲擊。幼雛初生不久,羽翼未豐,不能上樹。一旦受驚,它們便躲到母鳥的翅膀下面。在此期間,母鳥很少上樹過夜,多在草叢間陪著「幼兒」。 孔雀開屏——春天來了,孔雀便開始求偶。這時,羽毛中的色素細胞會相互配合成一種「婚裝色」,因此,羽毛特別綺麗,呈翠藍綠色,下背閃著反光的紫銅色,頭頂直立一簇冠羽。在密林中,人們常見數只雄鳥圍在雌鳥 周圍,並把美麗的尾羽展開成扇狀,每枚尾羽頂端,都有寶藍色的圓斑(又 叫眼斑)。這時,那尾羽不斷抖動,相互摩擦而發出「沙沙」聲,好象在向 雌孔雀致意「求愛」,這便是有名的「孔雀開屏」。在交配季節,雄孔雀一 天至少開屏四五次,每次達 10~15 分鐘之久。  雄孔雀常常為爭得雌孔雀的歡心而發生混戰。搏鬥時,掉下來的羽毛飄 飛在空中,在陽光的輝映下,宛如彩煙騰空,繁花散落。結果,得勝者便被 雌孔雀定為「意中人」,斗敗者怯懦而退,只得另尋配偶。  美麗的羽毛——孔雀之所以會開屏,是因為它們受到環境與季節變化的 影響,體內激素促使色素細胞相互配合,為孔雀的羽衣「合成了」鮮艷的「婚 裝色」。色素細胞賦於孔雀羽毛特有的光彩,它含有一種顆粒狀和棒狀的黑 色素以及溶液狀態的脂色素。黑色素使羽毛呈黑色、褐色和灰色,脂色素則 使羽毛呈紅、黃和綠色。各種原色素又不同程度地互相摻合而結合成各種深 淺明暗的色調,如黑色素與黃色素結合成不同的綠色,黑色素與紅色素結合成不同的紅色等等。此外,羽毛還能順著光源和欣賞者的不同角度反射或折 射出五光十色。  孔雀羽毛不僅美麗,而且非常輕盈,又是堅韌耐用的外套,能保護皮膚 不受侵蝕。它還是一個『空氣調節器」,在寒冷的氣溫下,羽毛便鬆散開來, 以減少體熱散失,而在天氣溫暖的時候,則把羽毛放平以便散熱。  孔雀的羽毛是人們的裝飾品。在國外市場上,孔雀羽毛是羽毛中的上品。 我國清朝品級較高的大臣在紅頂子帽的後部有一根孔雀毛制的翎子拖著,這 種翎子只有經朝廷恩准後才能佩插。在清代 300 多年的歷史裡,能夠得到這 種特殊賞賜的,不過寥寥三四人而已,所以是一種代表極高榮耀的裝飾品。 孔雀的象徵與忌諱——英國人和法國人視孔雀為禍鳥、淫鳥,甚至連孔 雀開屏也被視為自我吹噓。但在東南亞國家卻把孔雀視為美麗的象徵。印度還把它定為國鳥。千里傳書是信鴿  鴿飛千里的秘密——信鴿神奇的飛行本領,數百年來曾引起人們極大的 興趣。目前研究的結果表明,鴿子具有遠比古人所能想像的更為非凡的能力。 美國康奈爾大學和德國的研究人員發現,鴿子能感覺到氣壓和地球磁場 的輕微變化,能見人所不能見到的光波,能聽數百英里外的低頻聲。生物學 家還發現,鴿子有類似天體「雷」或生物鐘的東西,因此即使在大白天,它也能準確地測定月亮變化著的位置,並且以此導航。 當一群鴿子在完全陌生的地方起飛時,最初幾乎都不能朝正確的方向回家。生物學家經過幾年的仔細觀察,認為鴿子開始起飛時的方向錯誤,能在 一至二天內逐漸改變到不偏離正確航線的 25 度。  最近,科學家發現在鴿子的頭部有一塊很小的組織,具有很強的磁性, 他們認為這是鴿子天生的磁場探測器。此外,地震發生前數星期,鴿子就能 預測到。  鴿子依靠它完美的導航系統,能在任何氣候和光線變化的條件下找到歸 家的航向。  鴿子認路的新見解——多年來人們對於鴿子是怎樣認路曾經嘗試給以解 釋,但眾說紛壇。已如前述,有人認為鴿子頭內含有磁鐵,鴿子認路是靠磁 場定位;或者認為鴿子身上有「月球雷達」,能感知月球運轉時引力場的磁 變化。鴿子頭內含有磁場也好,身上有「月球雷達」也好,雖能自成一說,但總覺有些玄妙。根據長期對鴿子及其生活習性的觀察,發現鴿子能認路主要 是眼睛的作用。鴿子眼球上有個金黃色的周邊線,瞳孔內有一顆金黃色的粒子,它象閃閃發光的衛星,又象貓眼的子午定向針。當鴿子飛行時,這顆小小的粒子象 閃電般追尋著鴿子的去向,很可能起著一種定向、跟蹤、掃描的作用。試看: 鴿子不動,粒子不動;鴿子飛移,粒子跟蹤,它彷彿象電動掃描機的指示信 息一樣迅速地轉動,準確無誤地畫出曲線,即跟蹤歸路圖,這極可能是鴿子 認路的主要原因。為了印證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我在 1973 年和 1979 年曾 重複進行過兩種實驗。第一種實驗是通過手術把鴿子的眼睛摘除;第二種實 驗是用多層黑布做一特製的頭套,把鴿子腦袋裝進去,只露出嘴巴,然後放 它們起飛,實驗結果,沒有一隻鴿子再能返回原來的巢穴。心臟出血鴿——在菲律賓的呂宋島和波利略群島上,有一種被生物學家看作世界奇鳥之一的鴿子。它身長 12 英寸,胸前的白色羽毛中有一塊紅色的 羽毛,這塊羽毛能經常變換顏色。另外,這塊變色羽毛又正好長在心臟的部 位,給人以一種傷口流血的感覺,所以,人們叫它「心臟出血鴿」。  鴿子傳送化驗樣品——利用鴿子傳遞信件和情報,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 史。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鴿子送信已逐漸被淘汰。  目前,英國的一家醫院,利用鴿子給化驗室運送血液和尿液等樣品,收 到良好效果。這家醫院選用了 12 對信鴿,迄今已運送了 100 多例樣品,無一 例發生差錯。一般情況,利用汽車運送化驗樣品,每 5 公里路程需要 25 分鐘, 每周需要 30 英鎊運費。利用鴿子運送化驗樣品,每 5 公里路程只需 5 分鐘, 每周有一個半英鎊的開銷就夠了,信鴿這種快捷、廉價的服務已引起許多國 家的注意,不久將會被世界各國廣為採用。    超級雷達——在茫茫無際的海洋里,要搜尋遇難墜海的飛行員,是一件 十分艱難的事。但經過訓練的鴿子,在飛越目標上空時,發現目標準確率卻 能達到 96%,而人僅為 35%。在美國海岸警衛隊服現役的三隻鴿子,在直升 飛機上發現目標後,會啄動信號開關。在雷達技術已經發達的今天,鴿子的 眼睛,竟是一架「超級雷達」。不僅如此,在紐西蘭的一家集成電路廠的成 品檢驗車間里,有兩隻銀灰色的鴿子監視在傳送帶旁,準確地揀出次品,甚 至發現印刷線路板上的虛焊點。鴿子的視神經是由上百萬根視神經纖維組 成,視網膜能完成多種複雜功能,如發現定向運動,鑒定顏色強度、掃描等。 科學家正在模似鴿眼的結構和功能,製成國防線上的警戒雷達。  鴿子的視域——鴿子的眼睛非常敏銳。美國夏威夷海軍海洋研究中心對 鴿子發現海上目標的能力進行了測試,發現其精確度高達 96%;而在同樣條 件下,飛行員的視覺能力,其精確度僅約為 35%。為什麼鴿子發現海上目標 的能力要比人類強得多呢?這是因為人眼搜尋目標時,其聚焦點僅占整個視 域的 2.5 度,而為了搜索寬範圍內的目標,就必須轉動眼球來逐次調整焦點。 但是,當在離水面 150 米的高度以 145 公里/小時的速度作巡邏飛行時,就無 法看清楚海面上各點的情況,以至很可能遺漏重要的目標。然而,鴿子卻能 輕而易舉地勝任這項工作,因為它的視域聚焦範圍有 70~80 度之寬,能將距離 610 米遠處的海上目標清晰地盡收眼底。  野鴿群造成的災害——日本首都管轄範圍內,有一個小小的縣城附近火 車站。有一次,在鐵路附近發生了一場火災,熊熊烈火燒毀了鄰近的一家街 道工廠,損失達一億幾千萬日元。這家工廠位於穿過鐵路的高壓線鐵橋下面, 無疑這是造成街道工廠災難的火源。於是這家工廠向防衛廳提出起訴,要鐵 路局賠償一切損失。經反覆調查核實,發現鐵橋一頭的上端有幾團金屬絲, 仔細一瞧,這不是人為放置的,而是一種鳥窩,並證實這些鳥窩是野鴿子的 窩。令人吃驚的是,鴿子窩的材料全部由這種金屬構成,它的成分主要是錳 銅絲。鳥類築窩的材料,一般是細樹枝和泥草,但鐵橋附近缺乏樹枝,野鴿 子很可能靈機一動,利用了被人們拋棄在地的錳銅絲作為代用材料,因為它 既輕又柔軟,容易彎曲,是很理想的築巢材料。一般認為這種金屬絲的電阻 低,可以耐相當高壓的電流,但防衛廳用這種錳銅絲做了實驗,證明只要通上 1,500 伏的直流電就會引起短路,從而導致起火,火團正是由此而生,解決了鐵路和工廠兩家的糾紛。至此,這場奇特的官司才宣告結束,街道工廠 只好自認晦氣。1982 年初,一大群野鴿突然侵入蘇聯黑海的一個民用機場,機場人員頓時慌亂起來。在這度假勝地蘇聯奇城的機場上,落滿了數以萬計的白鴿,人 們無論用什麼方法都不能將它們趕走。  這些白鴿原本在高加索山脈南麓過冬,由於惡劣的天氣變化,使它們無 法得到充饑的橡樹子和木堅果,於是被迫離開該地。當飛經黑海時,它們發 現奇城阿迪拉機場附近有一巨大的花椰菜農場,便落了下來。  機場職員們先是施放信號火箭,五顏六色的焰火併沒有使野鴿驚慌,於 是又齊放空炮彈,弄得機場劈劈啪啪。白鴿飛了起來,但並不離去,只是在 機場上空亂飛,遮天蔽日,機場官員當即將機場封閉。  飛越大西洋的鴿子——不久以前,在加拿大東部那佛斯科的亞半島,發 現了從英國起飛、橫渡大西洋來到這裡的一隻鴿子。鴿子不是候鳥,但它具 有如此出色的長距離飛行能力,使許多人感到不可思議,進而對這一新聞表示懷疑。為此,英國航海家庇登撰文於《新科學家》雜誌,作了如下的解答。 作為空氣動力學的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大氣中的氣溫差異會造成空氣團(風)的移動。這種空氣團在大海中移動時,如遇到障礙物(海浪、海輪、 海島等),就會上升形成一股強大的氣流,海鳥之所以經常在海輪上空盤旋 不已,正是巧妙地利用這股上升氣流托住自己的身體,以減少能量的消耗。 大海中也經常可以看到鴿群巧妙地利用這一性能翱翔天際。在大海中掠空飛 翔的鴿群,為了休息補食,也可能索性停留在海輪上,這一情景對於任何航 海者都是屢見不鮮的。  當然,鴿子能順利地飛越大西洋來到加拿大,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因為如此長距離的飛行,它必須戰勝飢餓、疲勞和天敵的追捕。  鴿子數數——有人做了這麼個實驗,每次給鴿子六粒穀物,一粒一粒地 給,而第七粒總是放在盤子里。一會兒鴿子學會數六粒穀物,當給它第七粒 時,它會拒絕啄起,這就是鴿子數數。  鴿子報警——一群群鴿子在芬蘭大森林上空盤旋著,響著動聽的鴿哨。 它們不是在遊戲玩樂,而是在執行特殊的報警任務。原來,它們是訓練有素 的守林鴿,每群「負責」巡視著方圓 100 公里的林區。如果遇到火警,它們 就馬上飛回地面,猛搖頭,向主人示意。鴿子看幻燈——科學家們教鴿子看幻燈片,看到有人時便啄一下鍵,啄對了便獎給食物,然後讓它們看一些未看過的幻燈片,上面有時有人,有時 只有物體,但不管幻燈上有一個人或幾個人,也不管長得什麼樣子,凡是有 人的畫面它便啄一下鍵,一共看了 1200 張幻燈片沒有出現差錯,很明顯,它 們對「人」的概念是明確的。鴿子紀念碑——1942 年,法國有一艘船在海上遇難,一切對外通訊全部中斷,船上的人生命危在旦夕。這時幸虧有一隻鴿子把營救信號傳送出去, 才使人們死裡逃生。人們為了感謝這隻鴿子的救命之恩,事後在巴黎為這隻 鴿子建立了一座紀念碑。同年,在英國,政府為紀念一隻鴿子將一艘英國潛水艇遇難的消息傳遞出去,使船和人得救,建造了一座青銅紀念碑。鸚鵡學舌」話鸚鵡  鸚鵡學舌——「鸚鵡學舌」是人們熟知的成語,比喻人家怎麼說,它就 怎麼說,毫無主見,不動腦筋,一味跟著別人學話傳話。  「鸚鵡能言」,早在 3000 多年前的《禮記》一書中就已有記載,古時候 還有「鸚鵡前頭不敢言」的說法,怕它聽了學舌,泄露機密。其實,鸚鵡並 非特別聰明,只不過善於模仿而已。  鸚鵡的發音器官(即鳴管)比其它鳥的發音器官要發達得多,鳴肌(發 音器官周圍附生的特殊肌肉)尤為發達,能在神經系統支配下收縮或松馳, 調節鳴音。但它只能機械模仿,不能與人「對話」,因它模仿人說活是無意 識的,也不懂是什麼意思。  《紅樓夢》第三十五回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林黛玉在瀟湘館廊下養的鸚 哥,每逢黛玉回來便叫道:「雪雁,快掀帘子,姑娘來了!」有時鸚哥長嘆 一聲,竟似黛玉素日吁嗟音韻,並學道:「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 誰?」我們在動物園內也常會見到在鸚鵡等會學舌的鳥類籠旁,有孩子們在 戲逗學話。此外,還有一些動物也有「表演口技」的藝術天才。不過這些動 物發聲不是通過口,而是通過身體的其他部位發聲。例如蠅子、黃蜂就是通 過翅膀的振動發出聲音的,嚴格說來,這種「口技」,應該稱之為「擬聲」。 一隻非洲灰色鸚鵡,是由英國倫敦一位婦女養的。在 1965 年至 1976 年 間每年都獲得「最會說話的鳥」的光榮稱號。這隻鸚鵡掌握了 1000 個單字。 盲人的嚮導——狗能為盲人引路,這早已為人們所熟知。然而,用鳥來作嚮導,這還是一件新奇的事。  美國鳥類學會專家試驗證明,鸚鵡完全可以為盲人引路,而且比狗引路 更為可靠更為方便。首先因為鸚鵡能學人語,它學會運用一些話。當盲人有 事外出時,鸚鵡就站在盲人的肩膀上,「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根據當時 的交通情況,靈敏地向盲人發出「前進」、「後退」、「停步」、「左轉彎」、 「右轉彎」、「車來了」、「注意」、「紅燈」、「綠燈」等等指令。因此, 盲人便可在人多擁擠的大街上行走自如。許多盲人都誇獎它比「嚮導」犬或 「電子盲人手杖」更為優越。近幾年來,有的國家已經開設專門供應「嚮導」鸚鵡的商店。鸚鵡的售價則根據它所掌握的語言數量來決定。用匙喝水的鸚鵡——馬來西亞柔佛州 的動物保護區內,有一隻名叫卡西姆的鸚鵡,它能用英語對每一個來參觀的 人說:您好!但更有趣的是,卡西姆還會用一隻小湯勺,把杯子里的水一勺 一勺地送到嘴裡。  靠腦支配說話的鸚鵡——在一些人的眼裡,鸚鵡只不過是沒有頭腦的「應 聲蟲」;它的學舌有口無心,完全是機械地模仿發音,人云亦云。最近,美 國珀杜大學的生態學家艾琳·佩珀伯格訓練的一隻非洲紅尾灰鸚鵡,卻推翻 了這種說法。這隻名叫「亞歷克斯」的灰鸚鵡聰明伶俐,能言善辨,在沒有 任何暗示的情況下,它能分辨出一系列物品並逐一說出其名稱。由於這隻鸚 鵡說話是受腦支配的,因而引起了一些生物學家們的興趣。  鸚鵡說話的技能並非一般。有人認為,鸚鵡是僅次於猩猩、海豚能與人 類進行意味深長交談的一類動物。  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莫勒早在 50 年代就曾做過類似的訓練,結果失 敗了。而艾琳·佩珀伯格的實驗卻成功了,這是什麼原因呢?據艾琳·佩珀伯格宣稱,她在教育訓練時使用的東西和玩物是鳥類熟悉、感興趣的物品, 所以辨認學習得較快。再則,艾琳·佩珀伯格並不象莫勒那樣在教鸚鵡辨認 非食物性的東西時,採取獎賞食物的方法來刺激它學習的興趣,而是因勢利 導,從本質上讓鸚鵡對所要辨認的東西發生興趣,有興趣才有記憶,這就是 成功的奧秘。  鸚鵡「雷達」——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軍隊經常遭受德國飛機的 轟炸。當時雷達還沒有問世。為了提前發現空襲的德軍,英軍專門訓練了一 批鸚鵡,讓它們擔當防空警戒任務。鸚鵡具有靈敏的聽覺,能準確地分辨出 飛機的馬達聲。每當德軍飛機剛一臨近,鸚鵡就用叫聲報警。  被判刑的鸚鵡——秘魯首都利馬法院最近受理了一起奇特的案件。被告 是六隻鸚鵡,因為它們經常污言穢語羞辱一位鄰居女郎。女郎不堪其苦,便 向法院起訴。法院以「破壞公共秩序」及「挑起社會衝突」罪,判處六隻鸚 鵡死刑。  鸚鵡警官——在美國洛杉礬的警官部隊中,有一位奇特的警官,不是人 而是鸚鵡,名叫皮爾特。這隻 3 歲的美洲鸚鵡,持有當地警察首腦簽署的軍 官證書,它的職責是在路口提醒孩子們在穿越公路時要注意安全,在家庭中 安份守己。這隻體長 45 厘米的鳥,已經給 4 至 12 歲的 3500 個兒童上過這方 面的安全課。它還會驕傲地出示它胸前佩戴的警察軍官證書呢。  「閑客」海鷗  「江浦寒鷗戲,無他亦自饒。卻思翻玉羽,隨意點春苗。雪晴還須浴, 風生一任飄。幾群滄海上,清影日蕭蕭。」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吟唱鷗鳥的 一首五言律詩。在詩人的筆下,海鷗是多麼的閑雅而又舒適,無拘無束,無 憂無慮。難怪宋代的李眆,給海鷗冠以「閑客」的雅號。  其實不然,說海鷗為「閑客」不過是古人的偏見。「閑客」不閑,請看 下面:  海鷗是勤勞勇敢的海鳥。其分布幾乎遍及全球,據統計,全世界的海鷗 多達 80 多種,我國就有 30 種以上。海鷗的適應能力很強,它能在熾熱的沙 灘上疾步如飛,在遼闊的天空中自由飛翔,在廣袤的大海上信步邀游。  海鷗是群棲性海鳥。紀律性、組織性都很強,能自衛。在我國山東膠東 半島東端北部海域的海驢島,聚居著無數的海鷗,曾有人打死一隻海鷗,惹 得海鷗鋪天蓋地而來,群起而攻之。  海鷗不僅身形矯健,鳴聲動人,而且能為人類興利除害。它們常喜聚居 于海中礁岩之上引吭高歌,給航海者發出「此處有礁」的信號。它們又喜出 入近海港口,每當濃霧瀰漫,航行迷向時,觀察海鷗的飛行方向,可作為尋 找港口的依據。海上的魚群是海鷗跟蹤的對象,這無疑給漁民提供了捕魚的 信號。海鷗是海濱、沙灘以至港口的義務「清掃員」。它們常常把這些地方漂浮、遺棄甚至堆積著的動物屍體、殘物收拾得一乾二淨。 海鷗是害蟲的剋星。有人統計過:一隻海鷗一天能吃掉 200 多隻蝗、蛾等害蟲;6,000 只海鷗,一天就能消滅蝗蟲 1.2 噸。蘇聯生物學家伊文林科指出:「一個包括 1,200 只成鳥的集群,在巢居地 3.5 月內,能消滅 25 萬 只田鼠、黃鼠和姬鼠。由此可見,海鷗是辛勤勞動的「忙人」,說它們是「閑客」是不公平的。  淡化海水的能手。海鷗有一種奇特的本領,它能夠使海水淡化。原來, 在它的嘴、眼之間有一種涎腺,能夠分泌涎液。這涎液就是它的海水淡化器。 海貓趣聞——「海貓」,顧名思義是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貓類,事實上, 它根本不是一種貓類,也不是貓的近親或遠親,更不是生活在海洋里的水生 動物。它是一種自由飛翔在日本局部沿海的海鷗,由於它的鳴叫聲有點類似貓叫,於是動物學家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海貓」。  對海貓而言,廣闊無垠的天空與海面是不存在領空與領海之爭的。然而, 每當送別嚴寒的冬季,迎來萬物復甦,百鳥爭鳴的春天,海貓開始發情、交 尾,進入繁殖期。成千上萬隻海貓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尋找和霸佔條件最優 越的繁殖地,就勢必經常發生奇特的領土之爭。  開始時,只有幾對海貓宣戰,後來參戰的越來越多,數量竟達成百成干 乃至成萬。戰場越打越大,從陸地躍到空中,又從空中急返陸地,你啄我叨, 你撕我咬,你逃我追。被啄棄的羽毛猶如雪片在空中亂舞,灑落於地面呈現 白茫茫的一片,成了勝利者營巢的材料。雙方交戰時不斷發出短促刺耳的嘶 叫聲,猶如吹角助陣,又像呼請援兵,直到敗者遺棄傷亡戰友,逃竄到遠方 不敢戀戰,一場大戰才宣告結束。最後,勝利者對這塊土地平均霸佔,各自 建造自己的巢,巢與巢之間只隔幾十厘米,互不侵犯,和睦相處,於是在一 塊土地上出現了各自建窩、集體繁殖的壯觀場面。    海貓的姻緣同樣令人感嘆不已。首先是雌海貓發出親妮的鳴叫聲,引誘 雄海貓,如果得到對方反應,雌海貓便提出配偶的條件:要雄海貓為其效勞, 奉獻大量美味可口的餌食,如果雄海貓滿口答應,並滿足這個條件,則雙方 姻緣一舉告成,反之告吹。  配偶成功後,雙方齊心協力營造新房。築巢材料除了上述被啄棄的羽毛 之外,還需要細小的樹枝,這些材料都由雄海貓負責採集。雌海貓則負責看 守材料,以防被盜。「新房」竣工後,雙方入房休息較長時間,然後雙雙飛 舞於空中,以歡快的鳴聲宣告新房大功告成,這是它們的領土,任何外者不 得侵犯。令人不解的是成千上萬隻海貓中,雄海貓是通過什麼信息來確認自 己的配偶呢?  海貓雙雙進入「新房」,正式進行交尾前,雙方還要在「洞房」前相互 低頭鞠躬 2~3 次,似乎在表示「永恆的愛情」。交尾過程中,雄海貓還會連 續發出「咯嘩、咯嘩」的鳴叫聲。其後,雙方就形影不離。育雛時先是雌海 貓吐出經過自己初步消化的餌食餵給幼雛吃;待幼雛稍大一點,雌雄海貓雙 方共同育雛。令人費解的是雌雄海貓不知通過什麼方式來辨認自己的幼雛。 特別是雌雄海貓遠方覓食而留下幼雛時,如果愛動的幼雛無意之中闖入他 窩,他窩的雌雄海貓會毫不留情地將其啄死,難道海貓沒有育雛的本能習性? 不然又怎會如此殘忍地扼殺非親幼雛?人類何時能進一步揭示大自然生物界 的這類奧秘呢?海鷗吃蚌。海鷗捉到蚌後,就用海草裹起來銜到海邊公路路面上,然後閃開,等汽車輾壓。一次有輛汽車駛過,沒有壓著蚌,急得海鷗沖著車子嘎 嘎大叫。司機只得倒回車,用車輪為海鷗把蚌殼壓碎,使海鷗吃到了蚌肉, 才算了事。海鷗紀念碑。美國西部有個鹽湖城,有一年蝗蟲成災,給當地居民造成了許多災難。後來,不知從什麼地方飛來了一大群海鷗,啄食了這些蝗蟲, 消滅了蟲害。當地居民為了感謝這些海鷗,特地為它們建立了一座紀念碑, 並在碑頂的地球儀邊刻上兩隻潔白、美麗的海鷗。不會飛的鳥——鴕鳥  鴕鳥運輸——西非不少國家喜歡用鴕鳥作運輸工具。茅利塔尼亞的加內 可鴕鳥站,養著上百隻長頸鴕鳥。頸上系有三色小旗的供載客之用;系有黑 色小旗的供載貨之用。載客的鴕鳥背上鋪設了五顏六色的背墊;載貨的鴕鳥 背上則裝有三斗式藤夾簍。這些鴕鳥一般只搞短途運輸,它們每天平均運載 客人和貨物達數百次。但也有搞長途運輸的,如甘比亞的菲德丁地區就設有 鴕鳥長途運輸站。這裡的鴕鳥體高腳長,能耐饑渴,是非洲的優良品種,每 只每次的行程一般都在 500 公里以上。  會牧羊的鴕鳥——非洲人用鴕鳥來管理羊群,真是世界奇聞。鴕鳥是世 界上最大的鳥,頭頸長得很長,翅膀卻很短,因此它雖屬鳥類,但不能飛翔。 鴕鳥叫聲宏亮,它的腳很長,跑得很快,它奔跑起來,連快馬都追不上。鴕 鳥雖沒有貓那麼靈敏,但經馴服,卻很聽使喚。  非洲開普敦牧場開始馴養鴕鳥來牧羊。有時,竊賊跑來偷羊,只要是被 鴕鳥發現了,它就會馬上邁開長腿飛奔過去,把竊賊趕跑。鴕鳥的力氣很大, 它的腳能踢倒人,甚至踢死人。有時鴕鳥過於賣力了,看到汽車駛過,也會 當作竊賊,窮追不捨。鴕鳥還能載人運貨,人們常騎它出門,它的背上可同 時騎兩個人。搬家時,把傢具放在鴕鳥背上,它會乖乖地馱著就走。能當「郵遞員」的鴕鳥——由於鴕鳥的腿長而健壯,疾走如飛,在非洲偏僻的鄉村,可以看到頭頸上掛著郵包的鴕鳥在健步奔走,它竟是一位特快 而忠實的鄉村「郵遞員」;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鴕鳥拉著一輛乘上飼養 員的小車,時速可達 80 公里。鴕鳥的「冤假錯案」——提起鴕鳥,就使人們想到一個流傳已久的故事。說的是鴕鳥遇到危險時,就把頭鑽進沙里,以為自己什麼也不看,就會化險 為夷,太平無事,人們把這稱為「鴕鳥政策」。今天,「鴕鳥政策」已成為 那種不敢正視現實、自欺欺人的蠢人的代名詞。實際上這是動物界的一樁「冤 假錯案」。南非奧茨胡恩市附近的一個牧場飼養鴕鳥已有 80 年的歷史,目前 飼養鴕鳥的數量多達 20 萬隻,卻從未有過鴕鳥把頭藏進沙里的情況發生。有 時鴕鳥也會把頭貼近地面,那是為了便於聽聲,或者是為了放鬆一下頸部的 肌肉。鴕鳥有時把頭伸進灌木林,只是為了覓食。這個牧場的職工波科克指 出,要是鴕鳥把頭鑽進沙里,很快就會窒息而死。鴕鳥的睡姿——在動物園的鴕鳥館裡,科學家度過了幾個漫長的夜晚。結果發現:每天晚上七點半到九點鐘,鴕鳥挺直著脖子,坐了下來,閉上眼 睛,開始進入朦朧狀態。一夜中有 1~4 次,它將脖子伸直擱在地上,每次持續 12 分鐘,至多不超過 15 分鐘。只有這時,鴕鳥才真正地進入熟睡。鴕鳥 以這種姿勢睡覺時,兩腿後伸,不像平時坐著那樣,將腿捲曲在肚皮下面。 然而,所有的鴕鳥不會同時進入熟睡狀態,總是有「值班」的。看起來,在 自然條件下的鴕鳥也是如此的,雖說在此以前還沒有人看到過熟睡的鴕鳥。 有趣的是,過去也有人看到過鴕鳥奇特的睡姿,不過是在完全清醒的情 況下。一次,鴕鳥倉皇逃竄,一下子就從視野中消失了。人們跟蹤追擊,只 見它坐在那裡,伸長的脖子貼在地面上,好象處於熟睡之中。尚未成年的鴕鳥最喜歡採用這一姿勢,但只要有人走近,它便馬上躍起,迅速逃跑了。 鴕鳥舞蹈家——鴕鳥生來就是個舞蹈家。雛鳥剛一出殼,僅僅能在地上站穩,就象成年的鴕鳥那樣,瘋狂地跳起舞來;它突然從一處奔向他處,旋轉著、扑打著翅膀,最後才坐在地上,結束這場舞蹈。 鴕鳥賽跑家——鴕鳥在奔跑時如果「心血來潮」,一步就可以跨過一米半。假使你坐在汽車裡追蹤鴕鳥,用計程表進行觀察的話,那麼就會發現, 它們可以不怎麼費力地,在一刻鐘乃至半小時內將時速提高到 50 公里,有時 甚至可提高達 70 公里。相比之下,別的野生動物是望塵莫及的。  逃亡者的回歸——在上世紀的後半期,有個叫加根別克的人購買了從蘇 伊士捉到的 16 只鴕鳥,由於沒有卡車,當時捕獲的動物大多是由馱隊步行運 送的。正當加根別克把這些鴕鳥從市場的小棚子里趕出來的時候,鴕鳥掙脫 束縛,飛快地逃跑了。  怎麼辦呢?加根別克的助手靈機一動,便趕了一群山羊、綿羊和駱駝去 追趕「逃亡者」。因為這群牲畜在好多星期的旅行中,是跟這些鴕鳥在一個 馱隊中行進的,所以鴕鳥一看到這些「老相識」,激動的鴕鳥便馬上安靜下 來了。一開始。它們高興地扑打著翅膀,進行瘋狂的舞蹈。然後,它們平靜 地走進牲畜群里,一起向車站走去。鴕鳥如此馴服地在山羊和駱駝之間走著, 就象有什麼看不見的力量在支配著。就這樣,這些鴕鳥什麼也沒有綁,經過40 天的長途跋涉,來到了車站。在那裡,加根別克和他的助手沒有費多大的 勁,就把鴕鳥捉住,裝進了指定的車廂。鴕鳥的家庭——據鴕鳥學家的觀察,鴕鳥實行的是一夫多妻制。一隻雄鳥通常有一隻主要雌鳥和四隻次要雌鳥。主要雌鳥容許次要雌鳥的存在,並 在同一窩中產卵。但是一經產卵完畢,較有經驗的髮妻——主要雌鳥,便把 妾侍們——次要雌鳥趕出窩去。在愛護兒女方面,雄鴕鳥不愧為熱情的父親,它先在砂子中挖坑,然後坐在上面,雌鳥把卵放在它面前,它便把卵堆在身下。在自然的條件下,一 只雌鴕鳥一次最多可產八個卵。在肯亞內羅畢國家公園中,人們曾經看到 幾隻雌鴕鳥在一個窩中生下了 42 個卵。當然,一隻雄鴕鳥是不可能把所有的 卵都蓋住的。最後,在這一大堆中有 16 只雛鳥破殼而出了。鴕鳥「國際」——鴕鳥研究者們發現,若干個鴕鳥家族往往聯合成群,有時一群可達 600 只之多。但在大群中,人們仍然可以看出各個家族來。走 近別的鴕鳥群時,鴕鳥總是作出「奴顏婢膝」和「恭順」的姿態——垂下尾 巴和頭部,於是它們便相互結識了。一個家庭有時可以從別家領來小的或未 成年的鴕鳥。有時候,幾隻當父親的鴕鳥帶來一些未成年的鴕鳥,相互聯合 起來了。這種鴕鳥「國際」,可以在幾天或一星期中長久地在一起遊逛。每 個鴕鳥群都挖抗進行它們所喜愛的沙浴,如同人類造公共浴室洗澡似的。所 不同的是,它們靠近地表下比較涼濕的沙子來散發身上過多的熱,以求得片 刻舒適。  鴕鳥的婚禮——每當婚戲時刻,在鴕鳥群里便開始了瘋狂的舞蹈表演。 雄鳥扑打著翅膀,誘使或簡直是驅趕自己選中的雌鳥離群而去。緊接著,這 一對便開始協調動作。雄鳥裝出啄食草的樣子,實際上是在乞求對方仿效自 己的動作。如果雌鳥並未照辦,婚舞便告終止,它們各自返回群里;如果對 方照辦了,雄鳥便愈來愈激動,左右交替地用翅膀使勁扑打著地面,弄得四 周塵沙飛揚,然後開始快速旋轉,並不時地發出沉悶的叫聲。這時,雌鳥便 把翅膀拖在地上,「奴顏婢膝」地圍著雄鳥轉。突然,雄鳥跳起,雌鳥馬上 撲在地上,開始交配了。鴕鳥是鳥類中最大的鳥——產於非洲的鴕鳥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鳥。其中,雄鳥身高可達 2.75 米,身長 2 米,體重達 156.5 公斤。由於兩翼已經退 化,加以軀體肥大,現已不能飛行。但因腳大,跑起來非常快,已如前述。 鴕鳥收藏家——鴕鳥喜歡收藏它喜愛的東西。但它好象害怕別的動物來 搶奪它們的玩物似的,經常把這些東西吞入肚子里,結果常因胃腸穿孔而死亡。最兇猛的鳥——鷹  老鷹的千里眼——「老鷹捉小雞」這個故事,在我國民間已流傳很久, 但在今天才揭開了它的「秘密」,老鷹為什麼能在千米高空一下子發現小雞 並一舉擒獲的呢?原來,它有一雙特殊敏銳的眼睛,人們稱它為「千里眼」。 鷹眼有兩個中央凹:正中凹和側中央凹。這兩個中央凹使鷹眼的視野近 似球形,在大部分視網膜上能得到聚焦的圖象。因此,鷹能在高空識別地下 目標。此外,鷹眼中央凹里有一光感受器,這種光感受器是由一種密度極高 的視覺細胞構成的,它的密度達每平方毫米 100 萬個左右,而人眼只有近 15萬個,因此鷹眼約比人眼敏銳。 人們根據鷹眼的這種奇特功能,研製成功了「電光鷹眼」。如果把它安裝在飛機上,就能使飛行員迅速而準確地發現和識別地面目標。如果將它安 裝在國境線上和機場邊緣,就能「監視」飛進來的飛機或導彈,成為一個神 奇的「哨兵」。  食猴鷹——在菲律賓的叢林中,生活著一種食猴鷹。它站著的時候,從 頭到爪將近 1 米高,是菲律賓的鳥中之王。它是一種巨大的猛禽,能把猴子 和其它中等大小的動物抓住撕成小塊。當然,人們也有辦法把它抓住,放在 動物園裡飼養,供人觀賞。但飼養要特別小心,有些不細心的飼養員曾被它 嚴重抓傷。食猴鷹的產地主要在棉蘭老島、呂宋島、萊特島和薩馬島等地。 會吃獅子的大兀鷹——在深山野林的動物王國里,獅子的兇猛和威武決 不亞於「獸中之王」的老虎。所以,其他動物對獅子望而生畏或拚命逃跑或 迅速躲避,以免遭滅頂之災;即使禽鳥,見了獅子也會展翅高飛,以免受難。 可是,有一個例外,這就是南美安第斯山裡的大兀鷹,它不僅不怕獅子,甚至還能把獅子吃掉!  這種生存在陡峭山峰、特別是懸崖絕壁上的龐然大鳥,頭尾體長可達 1.2 米,兩翅端距竟有 3.6 米。它長著一個堅鉤的「鐵嘴」和兩隻尖銳的利爪, 性尤兇悍殘忍,兔、羊、鹿等動物都是它的「家常便飯」。當大兀鷹遇到獅子時,它利用居高臨下的空間有利位置,採取突然襲擊的方式俯衝過去,嘴爪並用,「左右開弓」,經一番激烈角逐、殊死格鬥, 獅子終因無法施展其長處而「敗陣」,到頭來還是獅子葬身於鷹腹之中。 虎皮鷹——最近,日本發現了一種前所不知的珍稀鳥類——虎皮鷹。它僅棲息于山形縣米澤地區的環繞農田、草原的杉林、雜木林和防雪林的樹叢 中。由於它全身淡褐色的羽中嵌有類似老虎皮色的深褐色條紋,所以被稱為 虎皮鷹。它的頭上長有兩隻較大的「耳朵」(耳羽),但體型比一般的貓頭 鷹小。  經過 3 年多的精心考察,僅發現 7 窩虎皮鷹。每窩除了雌雄各一相配偶 的成年鷹外,都有四隻雛鷹。奇怪的是,它們從不自己動手築巢,長期就地 借宿於各種樹頂附近被廢棄的烏鴉舊巢。它們的習性與貓頭鷹相似,太陽落 山後開始活動,主食幾乎全是老鼠,因此它也是一種捕鼠能手。它們的婚配 很奇特,只要雄鷹在婚後向雌鷹提供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即可相配成親,過 著「柴米夫妻」式的生活。事實上婚後的雌鷹再也不出巢捕鼠,把生育、哺 育及守護雛鷹看成是自己的唯一職責。雄鷹為了維持小家庭的生計,每天夜 里忙碌於出獵捕食。雛鷹剛出世後由雌鷹吐出半消化的食物來哺育。雛鷹出 世後一個月,就離巢活躍於樹林之間向雌鷹討食,並自行撕食,也許它並不知道食物的真正提供者是雄鷹而並不是其生母,儘管後者是直接將食物傳遞 給它。出世後兩個月,雛鷹羽毛豐滿,眼睛長得滾圓,象玻璃彈子一樣,再 由雌鷹介紹讓它向其生父學習高超的捕鼠技能,當然這種學習是在地面上進 行的。  平時,雌鷹總是守護在雛鷹的身旁,形影不離,一旦發現險情,則拚命 鬆開自己的羽毛,似乎想借擴大了的體型來嚇退對方。  養鷹護倉——在蒙古巴顏烏列蓋省布爾干縣,有一個飼料倉庫主任,名 叫布·扎邁,他馴養了一隻老鷹,用以防止老鼠糟踏倉庫里的糧食。幾年來, 這隻老鷹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見鼠類就擒而食之,減少了飼料損失達 14 噸之多。  鷹是最兇猛的鳥——世界上最兇猛的鳥是美國的禿鷹,體長 1.2 米,習 性兇猛殘暴。幾十隻禿鷹在一起啄食一頭牛,3 個小時就可以把它吞掉;一 頭騾子要不了兩個小時就可以吃光。  「坐山雕」趣聞  坐山雕又名禿鷲、狗頭鷲,是世界上最大的飛鳥和猛禽之一,根據鳥類 學家們在它的「家鄉」——西班牙的安達露西亞、坦尚尼亞的塞侖格提以及 我國的阿爾泰山和西藏高原的考察,發現這一巨鳥有許多有趣的奇特行為。 猛禽中的弱者——禿鷲雖屬猛禽,但它的飛翔和捕食能力遠比一般猛禽 為弱。約翰 D·斯圖爾特博士在安達露西亞山區觀察,發現每天早晨鷹、隼、 鳶等猛禽都振翅在半空中盤旋低飛,以敏銳的目光、銳利的爪子,獵取蛇、 鼠、兔等果腹,唯獨禿鷲卻站立在危岩上屹立不動,靜待陽光把山石和地面 曬得灼熱,它們才開始從岩石躍起,借熱流翱翔,盤旋空中俯視覓食。因為 禿鷲的飛翔能力很差,要是沒有熱流之助,這種巨鳥的笨重身體在空中飛翔是很困難的。 專食動物屍體——禿鷲的嘴和爪沒有其他猛禽那樣銳利,一般不用爪去獵殺動物,也很少用爪去抓東西。它主要以動物屍體為主,在食物嚴重缺乏 時,偶爾也會捕捉蜥蜴、老鼠、白蟻、蚌錳等充饑。  鷲類在取食動物屍體時有三種不同情況:非洲白頭兀鷲和褶面兀鷲以屍 體的堅韌部分為食;魯培爾兀鷲和擬兀鷲主要吃屍體的柔軟部分;而禿鷲因 嘴巴不夠尖銳而啄不破死動物堅韌的皮膚,所以只好靜等其他鷲類吃過後, 它再去收拾地面上遺散的動物屍體碎片,而且吃的時間很長。百鷲爭食——據我國鳥類工作者的調查,禿鷲主要棲息在海拔 2000 米的阿爾泰山和 4500 米的西藏山地,而且多單獨生活,有時以 4~5 只小群取食 動物屍體。但不久之前,斯圖爾特在安達露西亞還曾發現百隻禿鷲圍繞一頭 死鹿,真乃奇觀。一隻禿鷲在空中游目四顧,當它發現地面上的鹿屍以後,先在目的物上空盤旋一時,其他禿鷲聞訊也在附近翱翔,每隻禿鷲大約相距 1.6 公里,各 守自己的疆域。第一隻禿鷲降落地面後,長嘯一聲,撲在被陽光曬得滾燙的鹿屍上啄食起來。緊接著有 8 只禿鷲隨後降下,它們把長頸直伸鹿屍的腹腔之內,啄食 內臟。這時,斯圖爾特才明白禿鷲的長頸為什麼裸露而不生羽毛,因為頸是 禿鷲身上唯一沒法弄乾凈的部分,禿鷲由此得名。大約過了數分鐘,又有 16 只禿鷲從空中停落爭食,總共 25 只禿鷲把鹿屍全部掩蓋,它們闊大的褐色大翼又推又擠,彼此結伴,卻又互相爭食。頓 時,另有數十隻禿鷲飛來,眼見地面已無法立足,它們只好停息在附近的樹 上等候,把粗大的樹枝壓得垂了下來。斯圖爾特數了數樹上的禿鷲,遠遠多 於地面上取食的禿鷲,兩處加起來足有百隻之多。  覓爭先辨死活——根據鳥類學家研究,禿鷲的「家鄉」具有高山、烈日 和動物屍體三個特點。高山是它們棲息之地;烈日為它們提供飛行所需的熱 流,同時把屍體曬軟變腐,便於它們啄食;動物屍體是它們的基本食物。  禿鷲的視力敏銳,雖然可以在空中發現地面上的動物,但它們是怎樣辨 別是死的還是活的?這個問題長期是個謎,引起了許多鳥類學家探索的興 趣。  原來,禿鷲主要以哺乳動物為食,而哺乳動物在平原或草原上休息,一 般都是聚集在一起,這就為禿鷲提供了目標,一旦發現單只動物離群躺著, 它即觀察躺著的動物有無輕微移動,如果沒有動靜,它就小心地在空中繼續盤旋窺視。據觀察,禿鷲的「察動」時間很長,至少要兩天左右。 這段時間裡,禿鷲未見動物有一點移動,它就飛低,從近距離觀察動物的腹部是否起伏,眼睛是否轉動。如果動物沒有任何動靜,禿鷲開始降落到 獸屍附近,並且「躡手躡腳」地走動著,但還不敢輕易「下手」。  這時候,禿鷲還凝神細察,疑惑不決,又飢又怕、張開嘴巴,伸長脖子, 兩隻翅膀展開準備隨時起飛。它走近一些,發出「ku—wa」,「ku—wa」叫 聲,看看沒有反應,就用嘴啄一下獸屍,又趕快跳開,再看看獸屍,還是沒 有動靜,就才放心地撲在獸屍上啄食起來。  在爭食中變色。禿鷲的體色大多是褐色。平時面部呈暗褐色,頸部裸露 部分呈鉛藍色。但當一隻禿鷲處於威脅狀態,在啄食動物腐屍的時間,它的 面部和頸部會變成輝煌的顏色,展示出佔優勢的地位。此時,如果另一隻強 大的禿鷲靠近,向它激烈地爭食,並且勝過它,它面部和頸部的色彩就立即 由紅色變成花白色,並且遠離原來的位置,當這隻佔優勢的「新客」奪取食 物並啄食的時候,它的面部和頸部同時呈現出輝煌的紅色,那隻處於屈服地 位的第一隻鷲便逐漸恢復它原來色彩。  根據禿鷲在爭食中的變色行為,人們可以正確地判斷禿鷲中的強弱以致 知曉它們是既結伴又競爭的鳥類。雄禿酷愛自己的「兒女」和「妻子」,每天辛辛苦苦地四處覓食,一家三、四口的食物,全靠雄鳥來獵取。據計算,一隻幼鳥,每天就要吃 3.6 公 斤肉。雄鳥覓食回到巢邊,張開大嘴,把吞下的食物全部吞出來,先給雌鳥吃較大的肉塊,然後細心地喂幼鳥吃碎腐肉漿禿鷲的食量很大,要吃到連頸部 都裝滿為止。所以雄鳥帶回來的食物常常給「家人」吃盡,自己只好餓著肚 子,促使它再忍飢而去覓食,直到太陽落山還在空中盤旋尋找食物,人們稱 它為鳥類中的「好爸爸」。名不副實的「千年鶴」和名副其實的「歌唱家」  人們常把松樹和鶴畫在一起,以「千年鶴、萬年松」的「松鶴長壽圖」 獻給花甲之年的老翁。  然而,鳥類學家卻指出「千年鶴」的提法毫無科學根據。據調查研究: 鶴的種類很多,但都只能活到二三十歲。即便是仙鶴王國中的「壽星」—— 前蘇聯西伯利亞地區的一種灰頂鶴,平均壽命也只有 43 歲。  丹頂鶴的婚變——丹頂鶴不僅形態美麗,而且性情高雅。成熟的鶴在確 定終身伴侶前,雄、雌總要對歌對舞,然後佔地築巢。雙方一旦結為夫妻, 就將偕老至終。但在鶴鄉卻發生了這樣一件怪事:  有一對在 1985 年春結成配偶的丹頂鶴,只隔幾個月就被四川峨眉電影制 片廠導演選中,在歷史故事片《劍女恩仇》中任「特邀演員」。同年的 8 月25 日,這對「夫妻」隨飼養員返回了保護區。9 月初的一天,被散放出去的 這對「夫妻」,「丈夫」沒有返回,只有「妻子」回來在家悲鳴。人們四處 尋喚,未發現蹤跡。第二天,養鶴人忽聽見扎龍湖船口附近有兩隻鶴鳴聲, 便急奔而去。只見那「丈夫」已和另一隻野生雌鶴結成配偶,養鶴人設法抓 住雄鶴,抱起就跑,野鶴急切地鳴叫著,在十幾米處尾隨。雄鶴回來後,三天不理睬雌鶴,那野鶴雖與雄鶴分離三天,卻堅定不移地在扎龍湖西岸一直鳴叫了三天三夜,後來養鶴人決定放了雄鶴,鶴籠的鐵 門剛一打開,雄鶴就一衝而出,它根本不回頭看「妻子」一眼,「妻子」察 顏觀色後並沒有跟隨它飛去。衝出鐵籠的雄鶴和野鶴在遠處葦地上又重逢了。三、四天後,它又領著「新娘」回門了。「新娘」顯得羞澀而緊張,不敢靠近鶴籠。 當成雙的丹頂鶴在歡跳時,雄鶴的「前妻」卻顯得十分沉默、孤獨。一貫忠於愛情的丹頂鶴,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悲劇?還有待於動物學家或鳥類學家來回答。 鶴紀念碑——鶴是德國巴伐利亞市的一種珍禽,人們非常喜歡它,為了使這種瀕臨絕跡的鳥能夠流芳百世,人們在市區用青銅製作了一座鶴紀念碑。  吶喊鳥——在北美洲的自然保護區里有一種美洲鶴,叫聲高亢嘹亮,傳 揚數里之外,當地人稱它們為「吶喊鳥」。金絲雀學校——在前南斯拉夫彼里茲連城有一所專門訓練金絲雀唱歌的學校,學校里收集的是來自歐洲和亞洲十多個國家愛唱歌的金絲雀。它們入 學後,被編成 6 個班,每個班各有 30 個「學生」。訓練的方法,主要是讓金 絲雀聽錄音磁帶播放出的優美顫音歌曲,讓它們學著唱。對於那些能勤奮好 學的「學生」,還要給予一定的獎勵。  壽命最長的金絲雀——一隻金絲雀在籠子里活了 34 年(1941~1975), 創造了鳥在籠子里生活最長的紀錄。  金絲雀合唱團——金絲雀,羽毛艷麗,鳴聲婉轉,自古以來多被人籠養 作為觀賞鳥類。但如今在前蘇聯,金絲雀卻以出色的歌唱演員姿態奇蹟般登 上了舞台。這要歸功於哈爾科夫市的福緬科。他早在青年時期就有組建一個 鳥類合唱團的願望,為此他先後馴養過黃雀、金翅雀、椋鳥,但都以失敗告 終。後來,他從一個朋友手中得到一隻好嗓子的金絲雀並開始馴養。他為這 只雄鳥找到了伴侶,繁殖了一窩又一窩的小雀。經過長時間的精選、淘汰,最後他得到了一批有音樂天賦的金絲雀。接著,他又以不懈的努力把這些小 鳥訓練成既能熟記音樂旋律,又能準確無誤發出音調的小歌唱家,創建了世 界上獨一無二的金絲雀合唱團。  在福緬科的家裡,人們驚異地看到,當主人打開電唱機,「夜鶯之歌」 的樂曲響起來的時候,一隻只活蹦亂跳的金絲雀即刻在鳥籠中的小橫樑上站 好,擺出一副嚴肅的樣子來。一隻小鳥隨著旋律首先發出了聲音,跟著第二 只、第三隻??也附和著唱起來,音調準確,婉轉動聽。  見多識廣的客人們為之驚嘆不已,他們立即發出邀請,讓他去莫斯科為 更多的人表演。  能擔任「管道檢查員」的金絲雀——人類的體溫是 37℃,鳥類的體溫一 般是 40℃。因此,鳥類的新陳代謝高於人類,由於鳥的耗氧量高,對於煤氣 之類與氧結合力強的氣體,也就很敏感。所以,有人利用訓練過的金絲雀到 煤氣廠、化工廠擔任「管道檢查員」。它們在檢查工作時,成績顯著,為工 廠的安全作出了貢獻。  金絲雀還有一個本領,就是它的羽毛色彩在烏類中是比較有趣的,它能 隨外界的食物變換而改變羽毛的顏色。如給它吃胡椒時,羽毛為棕色,給它 吃麻仁時,則變為黑色。  千里送鵝毛 水暖鴨先知  鵝的祖先——鵝與天鵝只有一字之差。看上去,鵝有天鵝般的嬌美體態, 但不要以為鵝就是天鵝的後代。實際上,鵝的祖先是橫空萬里的鴻雁。雖然 鵝從大雁馴化為家禽已經有 3000 多年的歷史了,但是鵝唱歌時,總是昂首引 頸,好象是向飛掠而過的大雁訴說家族之情。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養鵝的國家之一,在距今 2000 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就開 始養鵝。但古代「自淮而北極難得鵝,南渡以來,虜又奉使必載之而歸。晉 宋以前,雖南方亦不多得。」  晉安帝時,大將軍劉毅夢寐以求想吃一塊鵝肉。後來,庚悅送了一隻燒 鵝給他,他萬分高興,連連道謝不已。直到唐代,鵝的身價仍然是那麼高不 可攀。據清朝姚董的《康輶紀行》載:唐時鵝價每隻二、三千錢,這價格竟 相當於一頭大肥豬或兩隻大肥羊之價,真是駭人聽聞!  鵝一直是受人喜愛的家禽。它常常被人們詠頌在詩歌里,彩繪在畫面上, 更流傳在動人的故事裡。相傳,晉代的書法家王羲之就特別愛鵝。他從欣賞 鵝的長長脖子,激發出不少書法藝術的靈感。鵝的脖子一伸一曲,柔軟之中 有剛勁,曲直之中有雅態,正如行筆中的神采丰姿。目前飼養的鵝,和它們的祖先已有很大的差別。雁是最善於長空遠飛的鳥類之一,而鵝則是最不善飛的家禽。鵝的這種變化當然是由於人類長期馴 育的結果。鵝不同於雞鴨,它沒有蛋用型和肉用型品種之分。書換群鵝——相傳晉朝的傑出書法家王羲之遷居風光秀麗的江南以後,他的書法在社會上就很有名氣了。在會稽郡山陰那個地方,有一個道士,連 做夢都想王羲之給他寫一本《黃庭經》。但他與王一向沒有往來,怕冒然求 書,萬一碰壁,有損體面。後來得知王羲之愛鵝成癖,於是,他就設法弄來 一群大白鵝在水中放養,等待時機。一天適逢王羲之乘船路過,見到這群白 鵝在河裡嬉戲,看得發獃,不忍離去,很想把鵝買到手。當他提出這個請求 時,道士裝作不賣,卻說,如果有人給我寫一本《黃庭經》,我情願把這群 鵝相贈。王羲之滿口應承,就這樣,道士如願以償,王也得到一群白鵝。這 就是後人傳為佳話的「書換群鵝」的美談。千里送鵝毛——民諺:「千里送鵝毛,禮輕仁義重」。據明人徐謂《路史》一書中記載:「俗傳唐有土官派緬伯高向明皇貢天鵝,緬在沔陽給鵝洗 浴,鵝逃去,僅留下一根鵝毛。緬乃將鵝毛獻給皇上,並作口號曰:『將鵝 貢唐朝,山高路遠遙。沔陽湖失去,倒地哭號號。上復唐天子,可饒緬伯高。 禮輕仁義重,千里送鵝毛。』」  這個故事記述了唐明皇聚斂貢品,從上述「可饒」二字,懇切求赦,可 以想見當時為了聚斂貢品是以森嚴的刑律為手段的,反映了封建帝王奢侈享 樂的罪惡本質。  到了宋代,蘇軾在《以土物寄少游》中有「且同千里寄鵝毛,何用孜孜 飲麇鹿」的詩句;黃庭堅在答謝友人吳南雄送紙的時候,也寫了「千里鵝毛 意不輕,瘴衣腥膩北歸客」的詩句,這些都說明鵝毛在民間作為禮品互贈, 其意義已為世情交往所需。  胎生鵝崽——湖南省資興縣湯市鄉彭子村農民湖孟英家,從一隻宰殺的 母鵝肚子中取出一隻全身長滿羽毛的鵝崽,當時,鵝崽的雙腳還在抖動。通 常的鵝都是卵生的,鵝崽在肚子里胎生實屬罕見。    會鋤草的鵝——南美洲的一些農場主,飼養數以百萬計的白鵝,趕進棉 田,貪嘴的白鵝,拚命吞吃棉田雜草,而對棉株置之不理。因為棉株有一種 白鵝不喜歡的味道。據載,五隻白鵝可以完成 60 畝棉田的除草任務。  能喚主人名字的鵝——德國愛爾福特專區阿恩施泰特有一隻雄鵝,能用 清浙的聲音呼喚它主人的名字。  據德社報道,主人名叫彼得。他得到一對日本鵝,後來,雌鵝死去,雄 鵝就常與主人及其家人為伴,並隨主人上街散步。它呼喚主人名字,在城內 引起不小的轟動。  有趣的企鵝——在澳大利亞西南端一個叫菲利普的小島上,洶湧澎湃的 浪濤發出嘈雜的喧嘩聲。小島沙灘上插著一塊巨大的告示牌,上面用幾種文 字寫著「企鵝下午八點零五分登陸」。  果然第一隻企鵝在洶湧翻騰的波濤中出現了,人們對著手錶,分秒不差, 極為準確。  第一隻登陸的企鵝,儼然象位「領袖」,它先游到沙灘上,左顧右盼地 偵察一番,當認定沒有潛在危險時,它才把自己的部下領上岸。待它的 50 來個部下都上岸後,這位「領袖」單獨站在隊前,其餘的在後面排隊,三隻 一排,整整齊齊,宛如經過訓練的軍隊。在「領袖」嘎嘎的號令聲下,隊伍 整齊出發,直奔海灘沙丘。接著,第二隊的「領袖」出現了,它和第一個「領 袖」一樣,帶著部下尋找自己的屬地。企鵝一群一群地出現,一夜之間竟有 2000 只之多。  仙企鵝雖然個子矮小,可是在水裡游泳時卻靈活自由,快速如飛,其速 度每小時可達幾十公里。由於它的雙翼已經退化了,再加上它不習慣陸地上 的生活,所以在沙灘上走起路來搖搖晃晃,頭重腳輕,活像穿著燕尾服的紳 士。尤其那潔白的胸脯和藍色的脊背特別逗人喜愛。仙企鵝的生活是很有趣的,每到春季(9~11 月),它們來海灘挖洞穴居,不久雌企鵝生三隻蛋。孵卵期間,雄企鵝拂曉出海尋找食物,晚上回家, 把儲存在肚裡的東西吐出來餵養自己的「妻子」。小企鵝出殼後,它們的父 母雙雙下海覓食,自己待在家裡等待它們歸來。據說,仙企鵝無論離家多遠,從不會迷失方向,回家時分秒必准,也不會認錯自己沙丘上的家。  驅走天鵝的妙法——據蘇聯《在國外》1980 年第 27 期報導:距離丹麥 首都哥本哈根不遠的地方,有一座軍用機場。從溫暖國度飛來的天鵝每年春 天都出現在軍用機場周圍的沼澤和淺水湖上,在這裡築巢、產卵、孵雛鳥。 這些溫順的飛鳥似乎不會妨礙誰吧?可是,殲擊機起飛和降落時,如果與這 些天鵝相撞,就會造成機毀鳥亡。如何避免這種慘劇呢?生物學家根據天鵝 的習性,提出了一種巧秒的辦法。原來,天鵝選中營巢之地後,就不讓其同 類為鄰,如果看到其他天鵝已經先入為主,後來者也絕不與之相爭。於是, 人們製做了幾對假天鵝,置於距跑道五十米遠處。此法果然靈驗,飛近機場 的一群天鵝,看見地上的假天鵝後,就飛往他處,另覓棲身之所。  天鵝是一種以肥胖而出名的飛禽,在人們印象中,它飛行時一定很吃力。 其實,天鵝善飛,並可飛達 9000 米的高空,是世界上唯一能毫不費勁地飛過 珠穆朗瑪峰的飛鳥。  鵝守倉庫——英國丹巴頓市有個酒商訓練了一批鵝來看守倉庫。一旦有 外人靠近倉庫,鵝就不斷用叫聲報警,招來主人。    鵝守橋樑——鵝有個怪習慣,一見生人就叫個不停,可以起到報警的作 用。在越南戰爭中,美軍就利用鵝的這一習性,訓練鵝來看守橋樑,發揮了 很大的作用。  白鵝衛隊——英國蘇格蘭有個經營威士忌酒的瓦蘭庭公司,它有一個龐 大的儲酒倉庫,存有 1.3 億立升的 30 年醇酒,價值 3 億英鎊。管理人員為防 盜而煞費苦心,起初考慮用 10 條警犬擔任警衛,但因警犬耗費昂貴而作罷。 最後決定養 90 只鵝充當看守。據說鵝的聽覺比狗還靈,一有動靜,就會發出 叫聲,給管理人員報警。夏天鵝在園子內吃青草,冬天吃酒糟,所費不多。 這些鵝忠於職守。  俯衝能手——紐西蘭北島的基納珀角是澳大利亞的塘鵝保護區之一。這 種鵝全身雪白,十分美觀。在空中飛翔的塘鵝,一旦發現水裡的魚,在 30 米高的空中就能俯衝下來捕捉到魚,它俯衝的速度可達每秒 40 米。塘鵝起飛 的方式很奇特,它先把頭仰起,用胸部毛少的地方辨別風向,然後低下頭順 風跑幾步跳兩三下,再張開翅膀騰空飛起。塘鵝平時是以鄰為壑的,如果有 人誤入鄰居家,就會引起一場決鬥,一直打到對方認輸為止。  鵝紀念碑——歐洲古代歷史上流傳著關於有一隻鵝救了一座城市的故 事:在公元前 4 世紀,在歐洲大陸,好戰的高盧人進攻羅馬城,一個漆黑之 夜,高盧人悄悄地攀登卡匹托來那險峻的斜坡,有一個高盧人甚至爬到了最 高處。可是,就在這時突然響起一陣鵝的鳴叫聲,驚醒了全城的軍民,於是 萬眾一心,奮勇殺敵。這樣一來,高盧夜襲部隊被由鵝喚醒的羅馬士兵消滅 了。原來那些鵝是羅馬人獻給女神朱諾的,正好養在卡匹托來那的廟裡。這 以後,在羅馬人的口語里便增加了一句成語:「鵝救了羅馬」。根據這一傳 說,人們為了表彰鵝的功績,便在城中建立了一座鵝紀念碑。碑上站著一隻 引頸張翅正在大叫的鵝,提醒人們對敵人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在中國的歷史上也曾有過鵝立戰功的記載:據《幼學瓊林》中說,「李塑設謀平蔡,籍聲於鴨隊鵝群」。說的是中唐時期的大將李塑,領兵攻打蔡 州城和反將吳元濟,夜半至城下,城旁皆鵝、鴨池,塑令擊之,鵝、鴨群受 驚,叫聲震天,守城敵軍以為人多勢眾,大為驚駭,紛紛棄城逃命,李塑乘 機攻破城池,生擒元濟。鵝羽的名貴——前面介紹的「千里送鵝毛,禮輕仁義重」,是古代贈送親友的珍貴禮品外,鵝的潔白羽毛和朱冠紅掌,與大自然的碧水青天組成了 令人讚歎的畫圖,曾得到唐朝詩人駱賓王的青睞。「鵝,鵝,鵝,曲頸向天 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他讚美鵝的詩歌留傳千古。  鵝的羽毛被用來比喻白雪、飛絮,已是老生常談。但你知道嗎?唐寅曾 用「鵝翎」來形容女子潔白的手臂,「體修長而酥凝脂結,衽微傾而鵝領半 擘。」就出自他的《嬌女賦》。而幼鵝的毛色則常被用來描繪美酒和新柳。 杜甫就有詩云:「鵝兒黃似酒,對酒愛新鵝。」王安石則有詠柳句:「弄日 鵝黃裊裊垂」。鵝的絨毛可做成錦被,鵝的羽翎可製成毛筆,古人就是用這 種筆寫字的。  吃鵝的傳說——在古代,鵝是極其名貴的。《遼史·營衛志》就曾記載: 「皇帝得頭鵝薦廟。」當時,即便是達官貴人,也把吃鵝看成是一種極奢侈 的享受。據說,明朝有一位退休的御史,他的兒子,想請當朝的巡按大人吃 鵝。可又覺得御史、巡按都應是朝廷極廉潔清正的官,如此奢侈有損名氣, 便來了個換頭術,叫廚師把鵝的頭腳剁去,換上了雞頭雞爪,巡按大人方才心安理得的大嚼了一頓。他們為了名氣,只好捨棄了餚撰的珍品——鵝掌。 可那些不求清正之徒,是決不會放過鵝的腳的。君不聞宋朝詩人黃庭堅在《次 韻子瞻春萊》詩中曾垂涎三尺地寫下了:「驚雷菌子出萬釘,白鵝截掌鱉解 甲」。  水暖鴨先知——宋代蘇東坡在《春江晚景》一詩中有「竹上桃花雨三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的佳句,人們干古傳頌。桃花初綻,河鴨戲水,生動地勾 畫出一幅江南早春的秀麗景色。由於鴨子的耐寒本領大,因此江河剛剛解凍, 它們就迫不及待地跳進水裡,戲游自如。水溫回升的每一點變化,鴨子都是 最敏感的。  會上樹的鴨子——我國長白山地區生產的一種會上樹的鴨子,名叫中華 秋沙鴨,說起中華秋沙鴨,還有一段有趣的歷史。原來,這種鴨子早在 1864 年就被一個叫哥爾德的英國人發現了,他根據從我國得到的一個雄性幼鴨標 本,定名為中華秋沙鴨,並將它珍藏於英國倫敦博物館裡。  中華秋沙鴨是我國珍貴的鳥類,繁殖於內蒙西部的呼倫貝爾盟、黑龍江 北部的小興安嶺、東部鏡泊湖及吉林省長白山區。越冬在長江以南各省的江 河與湖沼中。有關中華秋沙鴨的生態習性和繁殖情況多少年來一直是一個謎。直到1978 年,在長白山區通過多年的觀察,才揭開了它繁殖的奧秘,原來它竟是 在樹上天然洞中繁殖的一種會上樹的鴨子。野鴨傳書——目前,在許多發達國家的城市裡,因交通堵塞投遞郵件困難,即使美國新研製的「電子郵件」,也因信息網路過於複雜而受到限制。 因此,鳥類信使便產生了。在鳥雀信使中,佼佼者不是鴿子而是野鴨。美國動物學家李·法邁爾確認,有些有特殊技能的野鴨子經過特殊訓練後為他當「郵遞員」,它能順利 地、準確地把主人的信件、氣象和其他科學情報送到遙遠的地區,並能為編 輯部傳送各種膠片。他說,野鴨子比鴿子飛得快,認定目標的能力也強些, 即使在暴風驟雨的黑夜,也從不迷失方向。特別令人驚異的是,它還能夠巧 妙地避開人們的捕殺。鳧的自我犧牲和智斗強敵——鬼是一種野鴨,屬鴨科,成鳥的體型雖如同鴿子,卻是同科中最兇猛的一種鳥類。它在孵卵期或育雛期,為了保護自 己的下一代,不僅勇於「自我犧牲」,還會巧妙地智斗強敵。春季是它們的 繁殖季節,通常,鳥類的窩巢是築在樹頂或樹叉上的。可是,鳧卻別出心裁, 用雙腳在地面上挖掘一個淺坑,鋪上枯草,在裡面安家。由於鳧的羽毛的顏 色和花草較為接近,所以其他動物往往難以發現其窩巢的所在。孵卵時,雙 親輪流值班,擔任警戒,以確保安全。有趣的是,一旦它們選好了窩巢地, 就會獨霸這一地區的領土甚至領空,任何其他鳥類和動物都不得「侵犯」。 如果外敵闖入或誤入它們劃定的領土或領空,負責警戒的鳧就會一邊發出「嘰 哩、嘰哩」的叫聲,通知它的同伴:領土或領空已受威脅,務必提高警惕; 一邊單槍匹馬挺身而出,根據不同的對手採取不同的戰略戰術。對於強者, 它會「拼搏加智力」,乃至作出「自我犧牲」;對於弱者,則毫不留情地「勒 令」其離開「國境」。例如,鳧遇到鳶侵犯它們的領空時,擔任警戒的鳧就 會在發出警告聲的同時,立即飛入空中,擺開架式與鳶拼搏,直至對方飛離 為止。如果遇到的是大鳶,鳧在拼搏過程中會偽裝被打傷,採取調虎離山計, 遠離領空以引誘大鳶進行追捕,然後設法逃脫。當然,有時鳧也會在大鳶的爪子之下喪命,犧牲者以自己的生命,保護了正在孵卵的「母子」或「父子」 的安全。  鵝鴨耐寒之謎——北風肆虐,天寒地凍。可在湖面游弋的鴨子卻毫不在 意,依然悠然自得地尋覓著食物。為什麼鴨子的腳伸在冰冷的水中凍不壞呢? 體熱會不會從這些裸露的部分大量散失而導致體溫的變化呢?這些問題曾長 期使人困惑不解。然而,最近科學家終於揭示了其中的奧秘。  科學家發現,許多鳥類如鴨、雁、鵝、雉等的腳部都有一套奇妙的動、 靜脈網。在這種網狀結構中,動脈血管和靜脈血管緊緊地交織在一起。當溫 度較高的動脈血流經這種動、靜脈網時,動脈血和靜脈血之間進行了熱交換。 於是,動脈血把一部分的熱量傳遞給了靜脈血,由靜脈血帶回體內。只有一 小部分熱量被耗用於維持足部的溫度,使足部不致凍傷。  這套精巧的「餘熱利用系統」能使鳥類體內熱量不致大量失散,避免低 溫凍傷,維持恆定的體溫。例如一隻雉雞,當氣溫在零下 17.8 攝氏度時,足 趾的溫度為 2.80 攝氏度,而體溫依然維持 41.1 攝氏度。難怪許多鳥類不畏 嚴寒,原來它們都是動物中的「節能專家」呢!  鵝鴨採金——我國廣西巴馬縣一農民過節殺鴨,清理鴨的內臟時,發現 鴨胃中有金粒,淘凈稱重約兩錢。接著又殺了幾隻鴨,雖然每隻中含金多少 不一,但都是黃金。後來人們根據這群鴨活動的區域進行追尋,終於在一個 水溝的上游,發現了金礦,從 1975 年即開始開採。我國古代就有利用鵝鴨採金的記載,唐朝劉恂在《嶺表異錄》中寫到:「廣州澮誆縣(今英德縣西北)有金池,彼中居人,忽有養鵝鴨者,常於屎 中見麩金片。遂多養,收屎淘之,日得一兩或半兩。」這樣大的黃金產量, 幾乎抵得上一個小金礦。鵝鴨為什麼能淘金呢?原來是鵝鴨在尋找食物時,最喜歡砂中貝、螺之類,為了適應消化需要,鵝鴨常常進食大量砂石,結果便把砂石中的黃也 一齊攝入。砂石在鵝鴨體內磨碎後即排出體外,黃金軟不易磨碎,滯留在鵝 鴨體內,天長日久,在鵝鴨胃中就積聚了相當多的黃金。鵝鴨之最——1.潛水速度最快的企鵝  有一種鳥名叫托冠企鵝,根據 1913 年 1 月的記時試測,一批這種企鵝在 水下潛游的速度達每秒鐘 10 米。對於很多種鳥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快的潛游 速度。2.羽毛密度最大的天鵝  有人曾經數過,在一隻會叫的天鵝身上有羽毛 25,216 根。這是世界上 羽毛密度最大的鳥。3.最耐寒的鴨子  在耐寒動物中如鵝、企鵝、海豹及白熊,只能在攝氏零下 80 度的低溫生 活,而歐洲北部挪威的極地鴨,能在攝氏零下 110 度的低溫下生活得很好。  「夜貓子」貓頭鷹  貓頭鷹——貓頭鷹學名叫鴞,是角鴞、耳鴞、雕鴞這類鳥的通稱。它的 兩眼不象一般的鳥長在頭的兩側,而是位於頭部前方,眼睛四周的毛羽又呈 放射狀,與貓相似。而它的喙和爪呢,又像鷹的一樣鋒利,因此,人們把它 叫做貓頭鷹。此外,有些人又根據它周身羽毛蓬鬆,多半在夜間活動,飛行 時無聲無響,鳴叫的聲音很不好聽等特點,把它貶稱為「鬼冬哥」。甚至還 編造了它一些很不光彩的傳聞。全世界的貓頭鷹約有 100 多種,我國有 20 多種,常在樹上或屋頂築巢。它的主要食物是鼠類,一隻大的貓頭鷹每日平 均食量為 352 克,每年要吃鼠類 1000 只以上,稱得上是捕鼠能手。一隻老鼠 最低估計每年盜食糧食 1 公斤,可見一隻貓頭鷹每年替人類從鼠嘴裡奪回糧食 1 噸左右。這個數量是相當可觀的。鎮鼠將軍  貓頭鷹白天看不見東西,好象瞎子一樣。可是到了夜晚,它的雙眼炯炯 有神,能看見地面爬行的老鼠。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貓頭鷹的視網膜是 由圓柱細胞構成的,它對黃昏或夜間的微弱光線特別敏感,它感受弱光的能 力比人眼強 100 倍。貓頭鷹不僅有一雙特殊的眼睛,而且還有一對不尋常的 耳朵。它對每秒鐘振動 8,500 次以上的高頻音波極為敏感。因此,它有了特 殊的眼睛和耳朵,從而使它成為鳥類中夜間活動能力最強的鳥,在黑夜中視 力很強,在寂靜的山林里,它可以清楚地洞察小田鼠的活動,使它成為「鎮 鼠將軍」並輕而易舉地獵取食物。世界上最大的貓頭鷹  在 10 萬年前,古巴島上最兇猛的鳥類要數善跑的貓頭鷹「奧爾尼滅加洛 尼克斯」,意為「巨爪鳥」。這種貓頭鷹有 7 歲的小孩那麼大,靠捕食與豚 鼠同類的大老鼠為主。它長著一雙健壯有力的長腳,但卻不會飛,因為它的 翅膀實在小得可憐。這種大貓頭鷹跟其他種類的貓頭鷹一樣,總是夜間出去 執行狩獵任務。另在北極地帶的大角貓頭鷹,可算得是貓頭鷹之王,體長足有 1.4 米,靜止時好象一個人蹲在那裡一樣。這種貓頭鷹非常耐寒,多半棲居在冰山雪 窟里,入夜才飛到開闊地帶去覓食。它那副威武的相貌,在一個圓闊的臉上, 襯上桔黃的大眼睛,閃閃爍爍,好像兩枝電燭。假使有人跑到它跟前時,它 就會向你示威,一邊豎立周身的毛,一邊磨擊它的嘴咯咯作聲。這種貓頭鷹 到了繁殖季節,常常到寒帶地區利用老鷹或烏鴉廢棄了的舊窠作為寓所,或 者就在懸崖峭壁的洞中居留。世界上最小的貓頭鷹  南美有一種和麻雀一樣大小的侏儒貓頭鷹。大多棲居在沙漠地區的巨大 仙人掌上,並常利用啄木鳥啄出的樹洞做窩,一個樹洞居然能住下六、七個 家族。這種小鳥的羽毛上有兩個黑點,當地人誤認為眼睛,故稱它為「四眼鳥」。貓頭鷹紀念碑  貓頭鷹是捕捉鼠類的能手,在德國是受法律保護的。一隻貓頭鷹一年大 約可消滅田鼠 1,000 只,每隻田鼠在一個收穫季節里,要糟踏糧食 1 公斤。 所以,一隻貓頭鷹一年相當於保護了一噸糧食。為表彰貓頭鷹的「功績」, 德國著名雕塑家蓋列爾,在漢堡公園建造了一座貓頭鷹紀念碑,碑上聳立著 一隻貓頭鷹的塑像,高 7 米,重 24 噸。會吃親娘的貓頭鷹  在貴州榕江縣平永一帶,人們常講:「貓頭鷹崽,大吃親娘」。開始, 人們以為是比喻那些忘恩負義、心毒手辣的不孝之子,然而,確有其事。  一天,有人上山砍柴,攀到一棵大樹腳,一股腥味撲鼻而來,抬頭一看, 樹窟窿里,酣睡四隻尚未長羽毛的小貓頭鷹。正要伸手,突然傳來「挖惡——挖惡」的聲音。原來,母貓頭鷹在旁邊的密葉中,向他發出「警告」。他 想等它長滿羽毛再來捉去不就更便宜!於是,每隔一兩天,他就匍匐於樹下 觀看。當他滿懷喜悅最後一次來到樹下時,窩頭空空,只剩下一串串帶血的 貓頭鷹羽毛,失望之餘,抬頭看看樹上,只見四隻小貓頭鷹,東一個、西一 個站在樹枝上,為此,貓頭鷹大吃親娘,至今使我深信不疑。貓頭鷹的報復  1985 年 4 月底,安徽省歙縣中學發生了一起貓頭鷹行兇報復,相繼抓傷、 撲擊行人的事情:該校紫陽樓前有一株百年古樟,樹洞內棲息著一對晝伏夜 出的貓頭鷹。4 月 26 日晚,這一對貓頭鷹卻一反常態,向行人襲擊。連日來,有 2 人被抓傷,10 多人遭撲擊。經調查得知,4 月 26 日下午,一隻小貓頭鷹從樹上掉下,被一學生揀走,老貓頭鷹怒不可遏,便向行人行兇報復。後經 該校師生送還了小貓頭鷹,這對老貓頭鷹便不再折騰了,樟樹下又恢復了平 靜。「森林醫生」啄木鳥  啄木鳥——啄木鳥的種類很多,全世界共有 200 多種,幾乎遍布全球, 我國有 20 多種。它有一個獨特的本領,能發現隱藏在樹皮底下及樹榦的害 蟲,並能把它啄出來吃掉,它是有功的森林「衛士」。啄木鳥每個冬季吃掉 越冬蠹蟲幼蟲,可占森林裡全部害蟲的 90%以上。啄木鳥的奇特習性很多, 現介紹幾種如下:  噗噗鼓聲起 鳥類中有許多發音方式,如黃鶯、畫眉和芙蓉鳥等,具有 良好聲帶,能發出婉轉的歌聲,非常動聽;而啄木鳥則永遠是:「噗、噗、 噗」那種單調的寡音,它是靠喉音與伴隨著擊木震動兩種音響互相激發而形 成奇特的聲音。當你在樹林中漫步,常常聽到這種「打鼓」聲,好似遠處一 座古廟裡傳出來的木魚敲擊聲,那樣虔誠、肅穆。有人認為這種奇特而響亮 的敲擊聲,是為了補償它由於聲帶不良而造成的鳴音不足。  對歌爭領地 生殖的季節到來,多少人被鳥類歌聲迷惑,認為是「甜蜜 的愛情」。誰知啄木鳥的「歌聲」竟是對「領土」的要求。  為了奪取雌性伴侶,一般野生雄獸採取殘酷的廝殺,而某些鳥類則很「文 明」,它們採用「對歌」方式。雄鳥們彼此各據一方,隔開一個中間地帶, 你唱過來,我對過去,好像將歌聲當作可以滾動的網球那樣一來一往,好不 熱鬧。在對歌時,這個中立地帶越來越不中立了,當一個鄰居急切地飛到這 個領地來,這裡的雄鳥就迎上前去,歌聲更響更急,迫使鄰居退到自己的領 地去。同樣,這裡的雄鳥驅入對方領地,也會遭到對方的「歌擊」而返回。 雙方經過多次較量,領地的疆界也就固定下來,彼此不得侵入,一般領地面 積為三、四畝。這種「鳥歌」一年一度,領地所有權解決以後,便開始築巢。雌鳥總是默不作聲,等待交配產卵。此種「對歌」是森林鳥類天賦的本領。因為,必 需佔有一定數量的領地,才可能有足夠的糧食。啄木鳥的「對歌」手段,就是那得意的擊木聲。當你聽到樹林中「噗、噗、噗」的聲響時,另一起「噗、噗、噗」應聲而起,好象山谷迴音一般。 注意!這是在宣布「逐客令」。在「領地」佔有後,它們各自還得到「邊境」 去放哨。這時雙方都顯得有些癲狂,只要遇到可發聲的東西,它們就去「敲 擊」,例如房子的金屬檐槽、鐵皮煙囪,啄起來就象一串開動著的機關炮, 一天竟可發出 500~600 回的「敲擊聲」!它們所佔的領地,要比一般鳥類大10 倍,這個地面就叫巢區。一般來說,啄木鳥的巢區為 500 畝。  擊鼓驅蟲 許多昆蟲都有獨特的防衛方法,危害樹木的害蟲在朽木通道 內隱匿得很深,這對一般捕蟲鳥來說都束手無策,而啄木鳥卻有一套巧妙的 辦法來對付它們,並能做到「斬盡殺絕」,不留後患。這跟啄木鳥的喙硬如 燧石,形如鐵鑿,裡面藏了一條細長靈敏的舌頭有關。當喙鑿開樹皮,舌就 象一條「激動」了的蚯蚓,快速婉蜒旋轉,再加上舌頭有粘液,可將小蟲粘 出。有的啄木鳥,舌尖還有細鉤,能把頑固的蠕蟲鉤出來。但也有為難的情 景,譬如啄木鳥的舌尖搭不著的深部通道,裡面的害蟲仍在逍遙法外。這時, 啄木鳥便拚命地敲擊樹木,發出特異的擊鼓聲。在這種聲波刺激下,蟲子四 處竄動,正中了啄木鳥的巧計。這種「擊鼓驅蟲」法,在我國古代有不少人 都觀察到並記載下來。如《博物志》說:「鴷(啄木鳥)能以嘴畫字,令蟲 自出」』《禽經》中說:「食蠹蟲,喙振木,蟲皆動也」。許多昆蟲的幼蟲  (蠐螬、尺蠖等)都害怕擊鼓聲,《七修類稿》中說:「槐樹生蟲,擂鼓於 下,則盡落」。這種物理驅蟲方法,是有科學道理的。  鼻孔生舌頭 有人做了一個頗有風趣的觀察,他們將朽木剖開,露出白 蟻的甬道,外面加上玻璃,用照相機的鏡頭靜候啄木鳥的到來。  精彩的場面開始了:一隻綠啄木鳥光臨這株病樹,它毫不理會附加的東 西,伸出長達 4 吋的舌頭,在蟻巢內粘取白蟻,顯得那樣的靈活和純熟,令 人驚嘆的乃是這支舌頭可隨蟻道轉彎。  對於啄木鳥舌頭的解剖觀察,我國古代有過記載,在《臨海異物志》一 書中,說到啄木鳥的舌頭長度為 5 寸。而《珍珠船》的記載里講到曾有一個 好奇的人,他把啄木鳥富有韌性的長舌取出來,當作裝訂穿板的線繩來用。 啄木鳥的長舌在嘴裡無法容納,但究竟如何安置,過去一直是個謎!如 今,這個謎揭開了。原來,啄木鳥的舌頭並不長,不過在它的頭部有一套自 動機關,而連接在舌根的卻是一條具有彈性的結締組織,姑且稱為舌根的延 長吧!這個延長部從齶下穿出來,伸展向上,繞過後腦殼,向腦頂的前部進 入右鼻孔固定,只留左鼻孔供呼吸之用。當這條舌根從後腦及下齶向外滑出 時,舌頭就可以伸展得極長。動物界為了完成有效的取食,竟「犧牲」一個鼻孔,這是極為罕見的事,但又確實是嚴肅的科學事實。  預防腦震蕩 美國科學家菲利普·梅伊利用特種電影攝象機獲得了一個 驚人的發現:啄木鳥啄樹的時候,它的嘴移動速度為 555 米/秒!簡單的計 算表明,啄木鳥的嘴啄到樹榦上的時候,鳥的頭部要承受比地球引力大幾千 倍的負荷。根據梅伊的數據,啄木鳥的頭部向前運動的速度幾乎是聲速的兩 倍。它以如此高的速度不停地啄樹,既不患腦震蕩,也不感到頭痛,實屬奇 跡。為此,科學家們對啄木鳥的頭部進行了解剖分析,終於找到了其中的奧 秘。原來它的腦子結構與一般鳥不同,大腦周圍有一層海綿狀的骨骼包圍著, 裡面含有液體,能起消震的作用。其次,在啄木鳥的腦殼外圍布滿了起減震 作用的肌肉。還有,啄木鳥啄樹的時候是嚴格地按直線運動的。  美麗聰明的小燕子  捕蟲能手——燕子是候鳥,最常見的是家燕和金腰燕。它們都以害蟲為 食料,主要的捕食對象是蚊、蠅以及螟蛾、螻蛄等,而且是邊飛、邊捕、邊 吃的。據觀察,一對燕子每年育雛兩次,一窩小燕子,一小時至少喂 15 次, 一天以喂 12 小時計算,一天共喂 180 次,平均每天要捕蟲 600 只以上。有人 捉住育雛期的雨燕,在它又闊又長的嘴裡,竟含有 370 只蟲子。因此,在一 個育雛期里,一窩雨燕吃掉的蚊子等昆蟲,可多達 25 萬隻。一窩燕鴴雛燕, 每窩按 4 只計,一個月要吃蝗蟲 16,000 只,約在 4 個月的繁殖期里,一窩 燕鴴吃的蝗蟲如果首尾相接地排列起來,可長達 3 公里。  剛剛出生的小燕,黃毛乳臭未乾,閉著眼睛,一天到晚總是張著嘴討食 吃,這時候,雙親餵養幼兒十分忙碌,就以一天喂雛 180 次計算,餵養雛鳥 的燕子確實要耗費很多心血。正如古代詩人所說:「須臾千來往,猶恐巢中 飢;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燕子斗麻雀: 燕子是很聰明的動物。如果麻雀強佔了燕子的窩巢,燕子就會邀集一大群夥伴,跟麻雀進行戰鬥。燕子們齊心協力,先把那個被麻雀強盜佔領的窩 巢大門看守好,不讓裡邊的麻雀鑽出來,然後你銜一口濕泥,我銜一口乾枝, 直到把窩巢太門全部封死,把麻雀活活地埋葬在窩巢里。燕子奇觀:  浙江省紹興市,在每年的 5 月中旬以後,一到下午 5 點左右,數不清的 燕子群紛紛向市區夜宿的地方靠攏。到 6 點左右,最熱鬧的市區上空一下子 聚集起無數只燕子,形成直徑約 100 多米的雲朵。燕群有時如掠天長劍,橫 空刺去;時而又如戰鬥機群,俯衝而來,在停宿處周圍的天空飛翔著、回蕩 著。這支浩浩蕩蕩的燕子大軍,又是一個大合唱團,吱吱喳喳聲,此起彼落。 有時樂曲因燕群遠去而慢慢轉輕漸無,叫人回味無窮。像這樣燕子大聚會的 奇景,在清末就有記載了。最近被列為「紹興十景」之一,科教電影製片廠 還專門到此拍攝了科教影片,同時也引起旅遊者的興趣,一些中外遊人專程 趕來參觀。燕子大廈:  美國伊利諾州,人們苦於蚊子的干擾,生物學家推薦燕子來滅蚊。為此, 他們給燕子建造「摩天大樓,稱為燕子大廈」。現在這座樓房裡已住滿了燕 子。一窩燕子能捕食蚊子上百萬隻,通常一隻燕子一個夏天可捕食蚊子 50~100 萬隻。 燕子的記憶:  燕子的記憶是很令人驚異的。它無論飛走多遠,每年仍能駕輕就熟地按 時返回自己的故居,飛行路線基本不變。在往返的路上,因它要歇腳、捕蟲、 飲水等,為了不把飛行路線弄錯,每到有泉水或蔭涼潮濕地方,就把羽毛插 在水源附近作為標記。這種標記卻給人們找水帶來很大的幫助。只要跟蹤燕 子的飛行路線及露宿的地方,特別是插有羽毛的地方,往往指示了下面不深 處有地下水,在這些地方打井往往獲得成功。其他候鳥如大雁、杜鵑等也都 有用羽毛作標記的特性。  家裡的「鳥」——雞  報雨雞——雞會報曉,這是人們都知道的,可是在非洲索馬利亞還有一種 黑羽花紋的長腳雞,不僅會報曉,還會報雨情。為什麼這種雞會報雨情呢? 據當地人說,因為這種雞的皮膚上汗孔較少,只有少量的水份從汗孔蒸發。 但是到了雨天,由於雨前空氣中的水份多,汗孔里排出的水份,不易蒸發, 而是化成水珠淌下來,雞羽被濕透,雞就感到不舒服,於是就會「咯、咯、 咯」地叫個不停。根據雞羽濕透和雞叫不絕的情況,當地人就知道快要下雨 了。  無毛雞——第一代無毛雞已由美國一所大學利用遺傳工程精心培育出 來。這種無毛雞身上沒有毛孔,不長羽毛,雞肉格外鮮嫩。因其散熱性能好, 可以抗炎熱,即使在非常炎熱的夏季也很少死亡。飼養無毛雞通常能夠節省 蛋白質飼料(羽毛的主要成份是蛋白質),又可節省拔毛的時間和費用。  母雞吞活蛇——在我國西南邊疆的洗馬河畔,雜草叢生,棲息著各種蛇 類。人們砍柴、割草都不敢輕易進入,而在這裡居住的張大媽餵養的一隻白 母雞卻通行無阻。一天,白母雞領著剛抱出窩的小雞去草叢裡捕蟲子吃,一 條青絲蛇爬進院子,向這群雛雞襲來。小雞驚叫起來,白母雞聽到呼救聲跑 著趕過來,青絲蛇一見白母雞,扭頭就朝草叢裡鑽,白母雞那肯罷休,扇動 兩下翅膀,飛快地追上去,用那老鷹一樣的鉤鉤嘴,朝著青絲蛇的頭部狠勁 地連啄了好幾下,那條青絲蛇扭動著細長的身子垂死掙扎著。這樣,青絲蛇 就成了白母雞的一頓美餐。據說,這隻白母雞有 9 斤 3 兩重,尖嘴帶鉤,已 發現它吞了 50 條蛇。最重的雞和壽命最長的雞——世界上最重的一隻母雞,名叫韋爾多,生長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重達 9.89 公斤,它斗死過一隻它自己生的、重 8.16 公斤的「兒子」,並啄傷了它的主人,它和狗打架,把狗叼殘廢了。在美國猶他州最近發現一隻火雞,體重達 34 公斤多。至今還未發現比它更重的火雞。  英國一位婦女餵養的一隻公雞,活了 48 年。另在伊拉克發現一隻母雞, 至今已活了 21 年,還很健康。這是目前世界上活得時間較長的兩隻家禽。長牙的雞——兩隻長有牙齒的雞正在華盛頓動物園展覽。這是日本科學家為了節省昂貴的飼料(如魚粉等),降低養雞成本,而研究培養的。他們 用誘發雞雛胚胎基因的方法,使雞的上、下頷都長出牙齒。這種牙雞可用粗 飼料餵養,據說能降低 20%的飼養費用,且肉實味美。  雞生雞——雞是卵生的動物。可是去年 8 月 29 日我國發現了一隻會生小 雞的雞。小雞是直接從母體內生出來的,剛生下來還活著,和正常的雞完全 一樣。  多腳雞——湖南省草埠湖農場有一職工的家養母雞,於 1981 年 3 月孵出 一隻三條腿的雞,由於主人以為「不祥」而不敢餵食,致使這隻兩斤重的三 腳雞於 1982 年元月餓死。  這種三條腿的雞,無疑是怪胎和畸形。在動物世界和人類中,出現這種 怪胎和畸形並不是個別現象。1956 年在陝西農村曾發現一隻四條腿的雞,走 起路來像老鼠一樣。  電子母雞——不管孵的蛋多少,雛禽總是差不多同時出殼的。這是個一 直未解開的謎。蘇聯莫斯科大學研究員吉洪諾夫進行了長時間的觀察,傾聽雞蛋的聲音,發現這些胚胎在蛋殼中可以互相傳送聲音訊號。胚胎髮育到一 定階段,會發出咔嚓、咔嚓的響聲,其它胚胎一聽到「領頭者」的聲音後, 也相繼咔嚓、咔嚓地響起來。這就是說,它們串連好同時轉為用肺呼吸,加 快成長為雛雞。  發現這個秘密,能大大簡化孵化的工藝過程。吉洪諾夫同其它專家合作, 研製成聲響發生器。當蛋放在孵化器中第 17 天時,把無線電電子裝置打開, 便能發出穩定的、強有力的「咔嚓、咔嚓」的聲響,它們聽從「電子母雞」 的命令,在一天之內就都自己脫離蛋殼。  辣味雞——在非洲羅得西亞山中,有一種野雞,它叫起來,聲音特別沙 啞和難聽,像敲破鑼一樣。這種雞膽小如鼠,喜歡躲在偏僻的樹梢上。  這種雞全身都有濃烈的辣味,把它捕來煮熟後,就像放許多辣椒粉一樣, 它的內臟尤其辣,因此取名「辣味雞」。當地人愛辣味,常利用這種雞膽小 的特點,敲鑼打鼓地把它嚇昏後捉住,美美地吃一餐。  戴眼鏡的母雞——除人以外,從來沒有聽到過動物帶眼鏡。可是最近, 科學家卻要讓母雞帶上紅色的塑料眼鏡,以便讓母雞更安靜和生產更多的 蛋。目前,美國佛吉尼亞多藝學院的科學家李夫頓正在研究眼鏡對雞行為的 影響,尤其注意下蛋率和飼料的消耗情況。據估計,雞群都帶了眼鏡後,至 少可使雞的死亡率減少 5%,從而減少蛋的成本。給雞帶上紅色鏡片的目的, 是使它們難以識別血液的紅色,結果使雞群變得安靜溫順了。從而減少了雞 的啄斗和雞的死亡率,增加了產蛋量,好處很。 一隻母雞腹懷兩隻雛雞——據《四川工人報》於 1983 年 9 月 13 日報道:四川省武警部隊駐樂山第一醫院出了一樁奇聞:一隻母雞懷有兩隻雛雞。雛 雞發育齊全,全身長滿羽毛,其形狀大小與剛脫殼孵出的小雞無甚差別。1983年 7 月該院小車司機崔進生從雞市場上買來一隻 3 斤多重的肥母雞,發現這隻雞跳叫不停,一周後,便萎靡不振,便稀、不進食,喂葯後不見好轉,崔 即將雞殺了。剖開雞腹後,發現雞腹肥大異常,在雞腹兩側各緊貼著一隻小 雞,頭朝上,全身被一層透明薄膜裹住。這兩隻雛雞已被醫院作為標本保存 以供研究。 雞吃沙子之謎——當你把雞的胃剖開時,就會看見裡面有不少沙子。如果你留心觀察,還會發現雞在食飽後或天晴時,在有沙的地方打滾,弄得滿 身泥沙,然後抖落。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雞沒有牙齒,必須藉助於沙粒 在胃內對食物進行機械性消化,然後利用消化液使食物變成營養物質,由腸 道吸收。如雞胃內沒有沙子,就會產生消化不良、生長受阻等現象。其實, 雞食沙子,從雛雞開食起就有需要了,同時,雞還有「沙浴」的習性。一般 來說,雞進行「沙浴」從孵出後 60 天左右就開始了,每次可持續 1~2 小時。 「沙浴」的作用可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還可擦洗羽毛,減少體外寄生蟲。 由此可見,生活離不開沙,必須給雞創造「食沙」和「沙浴」的良好條件。 雄雞報曉的秘密——把一組雄雞關進一間燈光如晝的房間,又把另一組 雄雞關進漆黑的房間,然後分別調節房間的光線,每當調節到拂曉的光影,雄雞便引頸長鳴,這說明雞啼和光線的強弱有關。 雞體內有什麼東西受到光線調節而引起啼鳴呢?如把雄雞的感光器官破壞了,雞在拂曉時仍然啼鳴,只有破壞了雞頭中的一種內分泌腺——松果腺, 那雄雞就不再啼鳴了。科研人員取出雞頭中的松果腺加以培養再用強弱不同的自然光照射第一個腺體細胞,觀察數天後將數據整理、畫面的曲線表明,腺細胞內的生化物 質和細胞膜內外的電位,都隨著晝夜光線的強弱發生周期性的變化,形成一 種生物鐘現象。以雄雞報曉時的光度照射松果腺,松果腺分泌的激素最少, 而以其他光度照射,特別是黑暗放大時,所分泌的激素比較多。這種激素與 啼鳴有關,稱為抑鳴激素。  未出殼的雞雛會「說話」——一組美國科研人員觀察到,破殼前 48 小時, 雞雛和母雞之間就已進行著「說話」。這種觀察推翻了一種歷來看法,即新 誕生的生物對雙親或者外部世界的認識只能通過觀察的信息渠道。實際上, 雞雛在破殼前兩天就已經通過各種聲音和母雞取得了密切的聯繫。科研人員 在錄音機和計算機的幫助下,分析了 7 種未破殼的雞雛發出的基本聲音類 型。例如,尖叫聲,好象在進行掙扎,因為這種聲音和被人抓在手中的剛剛 破殼的雞雛的叫聲一模一樣。還有反映心滿意足時的高調的吱吱聲、消化食 物時的聲音,以及想棲身於母雞翅膀下的低調聲音。當蛋殼中的雞雛發出慌 張的呼叫聲時,母雞會發出咕咕地反響或用移動身體來回應,結果雞雛便安 靜下來,不再發出這種聲音。  雞為什麼會賴抱——母雞的就巢性,一般常叫「賴抱」,母雞的這種特 性使產蛋量下降。就巢性與雞的內分泌活動有關。當腦垂體前葉分泌的催乳激素增加時,雞的卵巢萎縮,出現就巢現象。就巢性受環境條件的影響很大,多發生在溫 度逐漸增高的春末和夏季。此時幽暗的環境和產蛋箱里的積蛋若不及時取 出,更易誘發就巢性的出現。雞的就巢性能夠遺傳,除母雞對後代的就巢性有影響外,公雞對後代的影響還更大。例如,就巢性弱的來享公雞配就巢性強的考尼什母雞,其後代 的就巢率為 37%,而考尼什公雞配來享母雞時,就巢性則達 88%。當發現母雞就巢時,應及時改變環境,多喂些青綠飼料,將其放在涼爽而光亮的地方,不要放入產蛋箱。同時還可採取各種刺激方法催醒,例如: 縛腳,以雞羽穿鼻;注射或內服退熱藥物;使用對肌肉刺激性較大的藥物, 或內服含已烯雌酚等催醒藥品;電感應刺激;關入水牢中浸腳等方法都可促 使母雞離巢,若選擇留用種雞,必須逐代嚴格淘汰這一不良性狀,使之根除 就巢性。母雞與惡鷹的決鬥——1983 年 7 月 17 日 10 時,在四川雲陽縣渠馬公社的一個地壩里,一隻大老鷹箭一般地俯衝下來,逮住了一隻小雞回頭便飛。 就在這時,在旁的母雞(體重 4 斤多,年齡一歲半)竟一躍騰空而起,一下 子追撲到老鷹的背上,狠狠地啄其頭部,老鷹凄厲地慘叫一聲,飛出 20 多米 遠後扔下小雞,隨即在空中翻筋斗企圖甩掉母雞,但母雞在老鷹背上,死死 銜住其頸毛,雙爪抓得緊緊的,老鷹連翻幾下都沒有把雞甩掉。最後,老鷹 終於被母雞擊落在稻田裡,差一點被人活捉。  不怕水的雞——蘇聯科學家已經培育出一種不怕水的兩棲雞,這種雞可 以毫不畏懼地跳入水中,連續幾小時潛入水中啄食。  列寧格勒的一位研究人員說,經過一個完整的訓練過程後,雞的後代不 僅可以自由潛水,而且可以在水中生活。  有趣的鬥雞——鬥雞,很早以前就在亞洲流行了。歐洲的鬥雞活動是在 希臘的泰米斯托克利(是當時雅典的將軍和政治家)時期開始的。據傳,泰 米斯托克利將軍在同波斯軍隊作戰時,行軍途中看到兩隻公雞正在激烈廝鬥,而且都很勇敢、頑強。為了鼓舞士氣,他便把這個有趣的場面指給他的 部下看。後來,希臘人果然在那次戰鬥中取得了勝利。為了紀念這次勝利, 在雅典每年都舉行一次鬥雞盛會。顯然,它起先帶有一種愛國主義的色彩, 後來就成為一種普通的娛樂活動了。  仫佬族的鬥雞活動——鬥雞是我國廣西羅城仫佬族的一種節日活動,在 春節前不久,仫佬族開始帶著公雞出外旅他們不顧山路崎嶇,走得很遠。當 他們遇到善斗的公雞時,就相約鬥雞。倘若自己的雞斗敗,他們就把它賣掉, 把鬥勝的雞買進來。回家以後,他們對雞給以很好的照顧,但也給予嚴格的 訓練。他們飼雞以蛋和穀類的混合物,他們訓練雞多吃而不管陌生人的到來, 相信這樣能提高它們鬥爭的勇氣。  在慶祝的日子裡,鬥雞在開闊地進行。公雞們按重量分為幾群。四位裁 判員由鬥雞愛好者選出,每個裁判員跟蹤一隻公雞,每當它向對方攻擊一次 時,就用長柄勺從大盆中舀一勺水裝入一個瓶內。哪只瓶子里的水多,哪只 雞就被視為優勝者。  當一隻公雞戰勝所有的對手時,整個村寨就放起鞭炮、敲起鑼鼓向它的 主人表示祝賀。得勝的那家請全寨分享酒肉和香茶以示答謝。  公雞們往往要爭鬥十個小時,有時戰勝者們因受傷致死,會得到和人死 時同等的待遇:舉行葬禮,並念祭文表示哀悼。公雞啼叫比賽——在德國一個叫拉特洛夫的小城鎮,每年夏天舉行一次公雞啼叫比賽。比賽從一清早開始,時間為一個小時。比賽的最後一輪有 16 只「競爭者」參加。評判委員會的成員們手拿秒錶記錄著精彩的表演。一隻 曾於 1982 年獲得冠軍的公雞一小時啼叫 92 次,奪得第二名的公雞一小時啼叫 82 次,第三名一小時啼叫 69 次。這項傳統的比賽每次都吸引了大批的觀眾,有當地的居民,還有從外地專程趕來的人。 白雞斗蟒蛇——廣西梧州動物園平時以活雞喂一條 10 余斤重的蟒蛇。平時把雞投入後,雞隻能引頸待死。一次,飼養員將兩隻白雞投入,在死神面前,兩隻雞卻向蟒蛇發動了進攻,將它啄得遍體鱗傷,而蟒蛇卻退避三舍, 喪失鬥志。最後飼養員不得不將兩隻白雞捉了出來。群雞抓鼠——「一隻母雞一天逮住 6 只鼠,又被一群雞爭吃個凈光」,這件事在湖北省來鳳縣接龍區大溝鄉老茶村傳為奇談。一次,有人見到一隻 花母雞叼著一隻 3 寸長的老鼠拚命往前跑,大概是想獨吞,而後面有 3 只雞 緊追不捨。在追趕中,掙扎著的這隻老鼠還是被 4 只雞分而食之。隨著糧食 豐收,鼠患也特別猖獗。忽然到處亂跑的老鼠少多了,原來是這群長期圈養 的雞放出來後,見活食就搶,而這隻花母雞更為反常,老愛守在老鼠洞口等 候活物光臨。有一天,共有 6 只老鼠被這隻花母雞逮住,葬身在雞嘴下。  雞溜旱冰——阿根廷動物學家弗爾已成功地將 4 只羽毛艷麗的公雞訓練 成了「溜冰好手」。表演那天 4 只公雞腳蹬特製的微型旱冰鞋,弗爾說,他 只花了 3 個月功夫就完成了「公雞溜旱冰」的訓練計劃,這是因為鳥類的平 衡感都很強,只要人們稍加「指點」即能如願以償。             雞之最 生蛋最多的母雞1930 年,紐西蘭的一隻「奧爾平頓」品種的黑母雞,在 364 天里,生了361 個蛋,可算是世界上生蛋最多的一隻母雞。最長的羽毛  日本產的長尾雞,其中淡紫色的品種,羽毛最長。1973 年在一隻長尾雞 身上觀察到一根羽毛長達 10.6 米,因此便叫它長尾雞。最多的家禽  估計世界上目前約有 45 億隻雞,差不多平均每人有一隻雞。雞是世界上 餵養最多的一種家禽。雞的祖先是東南亞地區的一種原雞。最大的養雞場  世界上目前最大的養雞場在美國洛杉磯,佔地 41,000 多畝,擁有 44 幢蛋雞舍,每幢可養雞 10 萬隻,日產雞蛋 350 萬個。雞的視力最差  雞的眼睛和貓頭鷹恰恰相反,很不適應黑暗的環境。雞在夜間幾乎是寸 步難行,所以人們稱它為雞摸眼。  素不相識的親家  夏季的湖邊葦塘是使人流連忘返的處所,在那天水相接的一片碧綠叢 中,彩蝶飛舞、群鶯歌唱,實在令人神往。當然,這裡也是不寧靜的。突然 我們會看到一隻葦鶯怒沖沖地向著飛近的杜鵑猛烈進攻,緊追不捨地將杜鵑 驅趕得無影無蹤。而就在這個時刻,另一隻葦鶯卻在緊張忙碌地飼餵著比它 大得多的杜鵑幼鳥。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雄鳥竟然這樣對待自己的「親 家」,而雌鳥卻又無微不至地撫育著它的「養子」?還是先從杜鵑談起吧。 杜鵑又稱布谷鳥,人們根據它們的叫聲而稱為「喀咕」、「光棍好苦」 或「不如歸去」。有意思的是幾乎世界各地的杜鵑地方名稱,都是類似「喀 咕」這個音,可見它的獨特叫聲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了。杜鵑的外形和羽色很 像一隻小鷹,只是棲在樹上時身體比較平,不像鷹那樣近於直立。它是一種 攀禽,足趾像啄木鳥一樣地兩前兩後,稱為對趾型。平時最愛吃針葉林內的 一種有毛的害蟲——松毛蟲,這種有毛的昆蟲是其他食蟲鳥所不大愛吃的食物,因此杜鵑是很有益的鳥類。 我國勞動人民很早就已經認識了杜鵑,早在漢代就流傳著「望帝化為杜鵑」的傳說,講的是古代四川省有一個名叫杜宇的人,作了皇帝之後稱為望 帝,後來出征而死,化為杜鵑。後人在春夏季節聽到杜鵑徹夜不停的叫聲, 把它的求偶炫耀擬成一種凄涼哀怨的悲啼,激起各種情思。詩人杜牧《杜鵑》 詩中寫到:「蜀客春城聞蜀鳥,思歸聲引未歸心。卻知夜夜愁相似,爾正啼 時我正吟。」杜鵑的這種動人肺腑的「悲鳴」加上它的口腔上皮和舌部是少 有的紅色,古人誤以為它都啼得滿嘴流血了。《埤雅》「杜鵑苦啼,啼血不 止。」的說法,以及很多關於「杜鵑啼血」、「啼血深怨」的傳說,都用它 來比喻「多情」。宋朝文天祥在被押送到元朝都城的途中所作的「從今別卻 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充滿著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借杜鵑的典故表白 了堅貞不屈的精神——即使是死在燕京,也要變成啼哭出血的杜鵑,飛回江南。  杜鵑最特殊的習性,莫過於它的「寄生性產卵」了。它自己不築巢,而 是偷偷地將卵放在其他鳥類的巢內,由人家代它孵卵和撫育雛鳥。這種習性 自古就已經被人們發現了,古希臘亞里斯多德的《動物志》中就已詳細記載 了這種事實;我國也有杜鵑「不能為巢,居他巢生子」以及「生子百鳥巢, 百鳥不敢嗔,仍為餒其子,禮若奉至尊」的記載。它喜歡在小型雀類巢中產 卵,目前已經知道它能向一百多種鳥類的巢內產卵,大至烏鴉、喜鵲,小至 柳鶯,都不能倖免。那麼杜鵑究竟是怎麼將卵放到其他巢內的呢?一直是眾 說不一的事。有人說是直接產到其他鳥類的巢內;有人說是先產在地上,然 後用它那特有的對趾型腳,抓著卵放進去的;有人說是產在地上後用嘴叼進 去的;雖然這些說法中「直接產入巢中」是可能的,但這種機會畢竟不多, 護巢的主人不會給它有從容產卵的可能。而且為了等待時機而長期或不定期 的「憋」著卵不產,恐怕也不是容易的事。根據筆者在野外的觀察,用嘴叼 著放在其他鳥巢內的可能性很大。例如柳鶯的巢置於地表,是一種小型的球 狀巢,僅在側面有 3 厘米左右的巢口,它的巢內所發現的杜鵑卵,只能是用 嘴叼放進去。  杜鵑向其他鳥類的巢內產卵,是生物進化中長期適應的產物。在世界上 的每一地區內,該地的杜鵑主要向哪些種鳥類的巢內產卵,也是相對穩定的,因而它的卵型、卵色都與那些特定的「寄主」的卵相仿,這是通過漫長的自 然選擇、適者生存而實現的。有人誤以為杜鵑在任何地區都可以隨便向一百 多種鳥巢中產卵,而且好象還能隨機應變地產出模仿寄主的卵色和花紋來, 顯然是不正確的。所謂「卵的相似性」完全是相對的,絕對不應過份強調這 個特性。很多鳥類缺乏嚴格地辨別卵形和卵色的能力,孵卵本能使它不顧一 切地孵育著置於巢內的異常卵或物體(例如石子或玻璃球)。應該認為,現 今成為杜鵑寄主的那些鳥類,多少都具有這種特性。在野外可以經常遇到置 有杜鵑卵的鳥巢,其巢主的卵與杜鵑卵有很大差異,長白山所採的白腹藍鶲 巢就是一例。  從生物進化和適應的角度來說,杜鵑若想順利地實現寄生性產卵,必須 滿足以下幾個條件:首先是寄主的食性問題,巢主的食性必須基本上與杜鵑 的食性差不多,這樣杜鵑的雛鳥才能獲得合適的營養,從而迅速地生長發育 起來。其次是寄主的巢應該比較容易發現,是當地數量多、分布廣的優勢種, 這樣杜鵑才能比較方便地完成寄生性繁殖。此外,寄主卵的孵化期以及雛鳥 在巢的發育期,應該與杜鵑的孵卵期和雛期相一致,這樣巢主才能以其固有 的本能活動,在適宜的條件下,將杜鵑的雛鳥順利地撫養起來。因此可以看 到,不論在任何地區,杜鵑所寄生產卵的巢主都主要是食蟲鳥類;但種類並 不太多,而數量和分布都很出眾;它們的巢一般都是杯狀的,易於發現的。 例如我國大杜鵑的主要寄生卵的寄主就是大葦鶯。至於杜鵑的孵卵期和雛 期,更是一種出色的自然選擇事例了。從鳥類的系統分類和進化而論,杜鵑 是比較低等的,它與另外一些攀禽(例如鸚鵡)的親緣關係比較近。這些攀 禽一般都產比較大的卵,卵的孵化期需 20 天左右。但杜鵑的卵與其體型大小 相比卻要小得多,而且卵的孵化期也只有 12 天左右,和高等雀形目鳥類卵的 孵化期十分接近,因而恰好適合於尋求各種雀類作它的寄主。雀形目鳥類是 鳥類中蓬勃發展著的一個類群,有 5100 種之多,占現存鳥類的絕大多數,種 類。數量和分布均占絕對優勢,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正好成為杜鵑最理想的 「乳娘」了。當然,往人家巢里放卵也不是那麼輕而易舉的,既要偷偷摸摸、 又要選好便於下手的時機。鳥類學家通過細心的觀察發現,杜鵑產卵的時間 極為特別,它不像絕大多數鳥類那樣在清晨產卵,而是在午後產卵。為什麼 如此反常?其奧妙就在於一般鳥類取食和築巢、孵卵活動的最活躍時間是上 午,特別是對於孵卵親鳥來說,此時是它最戀窩的時光,幾乎根本不離巢, 由雄鳥銜蟲供喂。到了中午及午後,氣溫回升,巢溫也相應地比較穩定,因 而雌雄鳥都雙雙外出活動,而杜鵑恰好在這段時間產卵,將卵放在寄主的巢 內,也比較容易得手。此外有人認為,杜鵑的形狀像只老鷹,巢主見了把注 意力集中在加強自身的防禦上,從而給杜鵑以接近巢的機會。這些說法看起 來都有點道理,是否符合我國杜鵑的情況,還需通過觀察研究來鑒定。  杜鵑的雛鳥為晚成雛,破殼之後雙眼不能睜開,全身無毛,軟弱無力。 鷹鵑和翠金鵑是少數在大型雀形目鳥類巢內產卵的杜鵑,雌鳥向巢內產 2~4 枚卵,所孵出的雛鳥與寄主的雛鳥共同在巢內發育成長。而大多數在小型雀 形目鳥類巢內產卵的如大杜鵑和中杜鵑等,則只向巢內產一枚卵,所孵出的 雛鳥有一種獨特的本能活動,要將它身體所接觸到的東西拋到巢外。即使連 巢主的卵和雛也不例外,只要有觸及,就立刻產生一種反射活動:掉過屁股 來往後擠,把卵或雛擠到巢邊使其馱在自己的後背上。然後張開它那光裸無 力的翅膀,支撐著向上猛然站起,用脊樑托著巢主的卵或雛鳥,把它們一個個地翻到巢外,巢內最後只剩它一個獨享天倫之樂。儘管小杜鵑這樣忘恩負 義,它的義親卻全然蒙在鼓裡,育哺的本能活動使它拼著命去為小杜鵑找食。 待小杜鵑羽毛豐滿了,它的身體能比撫養它的義親大好幾倍,為了餵養它, 義親要把自己的腦袋都伸到小杜鵑的嘴裡,有時不得不站在小杜鵑的頭上才 能夠得著它的嘴。然而義親卻永遠也悟不到它是「上當受騙」了。仍然像對 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無微不至地加以關懷。這個例子再次證明鳥類的育雛,就 像其他生活習性一樣,完全是一種本能活動。當然,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 變的,總是有例外的情況。例如我國鳥類學家曾發現南方的一種杜鵑——噪 鵑產卵在紅嘴藍鵲的巢內,而紅嘴藍鵲的兩隻雛鳥並沒有被噪鵑雛鳥拋出巢 外,它們一齊接受哺育。當然即使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義親子女的前途也 不樂觀。因為親鳥育雛並不是按次序輪流,而是哪個鳥爭食最積極就喂哪一 個。小杜鵑發育迅速,身高體壯,食量又大,當然總是搶食在先,最終甚至 把它的「表兄弟」餓死。  有人以為所有的杜鵑全是寄生性產卵,其實不然。杜鵑科鳥類共有 128 種,其中只有 47 種是寄生性產卵,它們分布在亞、歐、非洲以及大洋洲。而 分布在美洲的杜鵑,絕大多數是自己築巢撫幼。它們用樹枝和草莖編成淺杯 狀巢,結構十分粗糙。每巢內產 2~6 枚卵,由親鳥自行孵卵和育雛。由此可 見,目前具有寄生性產卵行為的杜鵑,它們這種行為是在進化過程中從「築 巢孵卵和育雛」習性逐漸轉變而成的,是一種後生的特化現象。但究竟是什 么原因促使了這種特殊習性的發展,還不大清楚。在鳥類中除了杜鵑之外,還有沒有具備類似繁殖習性的呢?有!但是為數不多。就目前所知,世界鳥類中有 5 個不同科的成員有這種習性。美洲所 特有的擬椋鳥就是突出代表,它們也能在很多種小型鳥類的巢內產卵。此外 還發現有一種野鴨(黑頭鴨)能將卵產在其他野鴨的巢中,由巢主代孵。對 於擬椋鳥寄生性產卵行為的產生,曾經有一種推斷:擬椋鳥終年尾隨著牛羊 群活動,啄食它們周圍聚集的昆蟲。由於這些有蹄類終年到處遊盪、尋覓豐 富的牧草和水源,因而擬椋鳥也跟著到處流浪,得不到比較穩定的築巢、孵 卵和育雛的條件,從而發展了這種特殊的行為。我國共有 7 種杜鵑,其中以大杜鵑和四聲杜鵑最為常見。這兩種鳥類背羽都是灰色,胸腹部有明顯的黑橫紋,外形非常相似但鳴聲不同。大杜鵑鳴 聲為「喀咕—」「喀咕—、喀咕—」,有人擬其音為「布穀—」。最喜歡在 大葦鶯巢內產卵。四聲杜鵑的鳴聲為「喀—喀—喀—咕——」,人們擬其音 為「光—棍—好—苦—」或「割麥割谷」、「不如歸去」。它比較喜歡在林 間的一些小鳥巢內產卵,最常見的是灰喜鵲、伯勞、鶲和雀的巢。大杜鵑與 四聲杜鵑所產的卵大小相差不多,卵的長徑約為 24 毫米,寬徑約為 16 毫米, 卵的顏色因寄主不同而有變異。此外在我國山林地區還經常遇到一種大型的 杜鵑,稱為鷹鵑。它的宏亮的叫聲能達到數里之外,在山谷中回聲蕩漾、此 起彼落,頗為動聽。它的叫聲是一聲比一聲高,一種是「快回一去。快回一 去」,一種是打著嘟嚕的「柔—、柔—、??」很象抖空竹的響聲。它究竟 在哪種鳥的巢中產卵,過去還一直不清楚。近年來在北京百花山林區內解開 了這個秘密,原來它向喜鵲的巢內產卵!在這個喜鵲巢內共發現有 4 枚喜鵲 卵和兩枚鷹鵑卵。鷹鵑產的卵為橄欖灰色,上面布滿細密的褐色斑。不論從 形狀大小和顏色來看,都與喜鵲卵明顯有別。卵的長徑為 26.2 毫米,寬徑19.2 米,卵重 4.7 克。  人們一定很關心小杜鵑離巢以後的命運,例如究竟是追隨著義親活動 呢,還是設法去找它的同類?全不是。杜鵑幼鳥離巢之後,秋天已漸漸來臨 了,它比老杜鵑更早地動身南遷,隻身漂洋過海,遠到澳洲或非洲去越冬, 旅途長達幾千公里。這個完全陌生的路線,在沒有老鳥帶領之下,一次首航 成功,很少迷路。究竟是什麼因素指引它朝向傳統的越冬地區飛奔?靠什麼 來「導航」?這些還都是尚未解開的謎,有待於我們去揭示!  烏鴉的一家  清晨,農家大娘打開房門,驚動了對面樹梢上酣睡的烏鴉。烏鴉展開漆 黑的雙翅,邊飛邊發出「哇——哇——」的嘶啞啼聲,聽了叫人好不凄厲。 寂靜的夜晚,如若猛然聽到這樣的叫聲,更使人毛骨悚然。所以,人們往往 把聽到烏鴉的啼叫,當作是不吉祥的預兆,其實這完全是沒有根據的。  烏鴉又叫老鴰,全身烏黑髮亮秋冬季能集結成千百隻的大群,在城市的 公園林內以及高大建築物的樓頂過夜,清晨結隊飛到郊區田野覓食。烏鴉喜 歡在居家附近棲息,這種習性恐怕很早就已經形成了,因而它能夠適應人類 的干擾,對城市內的人群、車輛、燈光以及各種喧鬧噪音,都不感到驚恐。 有人認為這和烏鴉的腦子高度發達有關,從而主張烏鴉是鳥類中最高等的類 群。漢武帝《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生動地記述了烏鴉夜宿前選擇棲息場所的情景。如果仔細觀察這些過冬的烏 鴉群,就會發現它們是由好幾種不同的烏鴉混雜在一起的。到了開春季節, 這些混雜的烏鴉就各奔前程、天各一方了。就我國最常見的烏鴉而言,有禿 鼻烏鴉、白脖烏鴉、寒鴉和小嘴烏鴉等,其中除小嘴烏鴉外,另三種幾乎在 全國各地都可見到。禿鼻烏鴉是我國廣大農田地區最常見的一種烏鴉,在城鄉的高大樹上成群築巢,鴉群從十幾隻到上千隻不等,在人煙比較稀少的樹林中能有幾百個 巢聚集在一起,一棵樹上就可多達 30 個鴉巢,國外也有高達 1200 個巢的記 錄。禿鼻烏鴉通體烏黑,閃現有紫輝色光澤,它的成鳥上嘴基部沒有羽毛, 露出光裸的皮膚,因而鼻孔附近也沒有羽毛,「禿鼻」的名稱就是這樣得來 的。我國一些翻譯的文學作品中常提到的「白嘴鴉」,其實就是禿鼻烏鴉, 「白嘴」名稱的來源大概是由於禿鼻烏鴉上嘴基部的裸皮在陽光照耀下呈白 色之故,如果就烏鴉的嘴色而言,世界上絕無白嘴的烏鴉。有意思的是禿鼻 烏鴉的幼鳥上嘴基部披有很密的羽毛,只是到成鳥階段才消失了。禿鼻烏鴉 在春季常集成大群翻食田間播種的玉米、高梁和花生等,對秧苗也有危害; 但在 5~7 的 3 個月內,隨著蟲子數量的增多,它們就改為主要吃螻蛄和金龜 子等農業害蟲了,而且銜回巢去飼餵雛鳥,因而對農作物生長有利;在進入 收割期的秋季,對作物又有一定危害;待秋收之後和整個冬季,它們啄食散 落在田間的穀粒以及地下害蟲。所以禿鼻烏鴉與人的利害關係比較複雜,要 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來加以對待。在其造成危害的時期內進行適當的捕 打,控制數量,可以做到化害為利,並提供相當的肉和羽。但近年來禿鼻烏 鴉的數量急劇減少,是一件令人關注的事,這樣一種數量眾多的大型鳥類在 維持生態平衡方面一定起著相當顯著的作用,它們的數量銳減有可能破壞生 態系統的平衡。據田間觀察,以農藥拌種的春播作物能毒殺大批烏鴉,有時 在田頭可找到數以十計的死鴉。這些毒死的烏鴉已失去利用價值,若能因地 置宜地適時進行定量獵捕,合理控制數量,所捕的烏鴉也有一定的經濟收益。 禿鼻烏鴉從 3 月上旬開始築巢,巢材的收集主要由雄鳥負責,它能用嘴 折斷楊樹的嫩枝或銜取枯枝,由雌雄共同編巢。巢比較簡陋,大致象個抬筐, 外壁大多用 75 厘米左右長的粗枝搭成,內壁為細嫩的樹枝,最裡層是草莖、 樹葉、玉米皮、碎布和紙塊等柔軟物質。有的巢內還墊有很厚的馬糞層。巢 的內徑 24~33 厘米,外徑 60~80 厘米,巢深 10~20 厘米,巢高 23~30 厘 米。禿鼻烏鴉的卵為褐綠色,一次可產 5~6 枚,上面布有淡灰至深褐色細斑,卵殼不具光澤。卵的長徑 43 毫米、寬徑 28.5 毫米,卵重 17.5 克。 寒鴉是一種小型烏鴉,秋冬季節與禿鼻烏鴉等混雜在一起,在城區集成大群過冬,開春之後就分散到我國北部的深山岩崖洞穴中築巢。少數留居在 城市的高大建築物檐洞內繁殖,也能在樹洞中營巢。有人在長春市的樓房上 懸掛木製人工巢箱,招引它進入繁殖也獲得了成功。寒鴉有兩種不同的色型, 一種全身黑色,但典型的成鳥羽色,其腹部和頸部都為白色。與禿鼻烏鴉相 比,寒鴉除了體形較小之外,鳴叫的聲音細尖,飛翔敏捷、距地面較高,而 且常能將雙翅後掠,俯衝滑翔,看起來好象是噴氣式飛機。寒鴉從 4 月上旬 就開始銜啄麻、棉、破布、碎紙、獸毛和羽毛等物,在洞穴內鋪成氈狀的厚 墊。每窩一般產 5 枚卵,在青綠底色上布有稀疏的黑褐斑塊和淡灰細斑,鈍 端較密集。卵殼有明亮的光澤,此點與禿鼻烏鴉不同。卵的長徑為 34 毫米, 寬徑 25.5 毫米,卵重 6.4 克。  白頸鴉俗稱白脖老鴰,是華北以南平原及山區很常見的一種烏鴉,常在 村落附近營巢。這是一種大型烏鴉,通體黑色、有明顯白脖。白頸鴉在習性 上與其他烏鴉有些不同,喜歡離群索居,即使在秋冬季節也不加入其他烏鴉 的大群過冬,而始終是對棲生活,繁殖期也不成群營巢。白頸鴉巢的結構比 較簡陋,外壁由不太厚的枯枝編成,內以樹根、草莖和獸毛等做成襯裡,猶 如緻密的氈狀物。巢的內徑 18~22 厘米,外徑 29~37 厘米,巢深 10.5 厘米, 巢高 20.5 厘米。每窩產 5 枚藍綠色卵,上面布有深褐和淡褐色碎斑,卵殼具 有光澤。卵的長徑 43 毫米,寬徑 30 毫米,卵重 20.5 克。  鳥蛋的故事  鳥蛋的形狀大多是卵圓形,但也略有變化,主要與適於集中在一起便於 親鳥孵卵,或不易從鳥巢中跌落有關。例如鴞類與啄木鳥等的卵呈圓形,容 易集中在一團,便於孵化。又如海雀產卵于海岸懸崖峭壁間,它們的卵特別 細長,呈陀螺形,即使遇到風暴襲擊,卵會依長軸轉動,不易被吹落打碎。 鳥蛋的顏色和斑紋往往與隱蔽自身、不被敵害發現有關。如產卵于海濱 沙灘上的鷗、燕鷗、千鳥等,卵常為白底褐斑;產卵於泥沼地的鳥類則卵常 為污褐色;產卵於葦叢中的葦鶯,卵呈綠白色。杜鵑產卵於其他鳥巢中,色 斑類似假親鳥卵,被假親誤認為自己所產而代為孵化。啄木鳥在樹洞里產卵, 它的卵純白無斑。這樣,因為既無保護的必要,還有在黑暗環境中易被親鳥發現的好處。 鳥蛋的數目多少,與產下的卵所遇到的危險程度大小有關。南極的企鵝與在孤島絕壁上產卵的海燕。因該處極少遇到敵害,每次只產一個蛋。環頸 雉、秧雞等在地面上產卵,遇到的危險較多,一次產卵 10 枚以上。  雌鳥下蛋通常每窩總是同樣的數目。如知更鳥下 3~5 個,燕子下 5~6 個。如果有些蛋被拿走了,鳥類會再下幾個蛋來補充。雌鳥在這個情況下所 特有的「生殖儲備力」,幾乎令人難以置信。50 年前,一家名叫海鷗的雜誌 記載了一位鳥類學家的觀察記錄:一隻啄木鳥窩裡的蛋給人拿到只剩下一 個,這樣每天偷走它的蛋,這只不屈不撓的啄木鳥,在 73 天里居然下了 71 個蛋。信天翁一年只生一個蛋,因而它的繁殖是很慢的,孵化時間也是最長的,通常要 75~82 天;只有錫嘴鳥孵化時間最短只需 9~10 天。 多蛋雞——一般情況下,母雞每天生一個蛋,實際上卻有隔日產 4 個蛋的例外情況。遼寧省建材廠一工人於 1983 年 3 月買進一隻母雞,5 月 3 日開始產蛋,當天產蛋 4 個,而後每隔三日每日產蛋 4 個,每個蛋重一兩左右。 多蛋鵝——黑龍江省肇東縣奮鬥村農民孫某家養的一隻鵝,有一天連產4 只蛋。這 4 只蛋的形狀、重量、顏色,都與普通鵝蛋相同。  多蛋鴨——四川省溫江縣柳林鄉龍堰村農民吳某家養的一隻母鴨,一夜 下蛋 6 只,鬨動鄰里,人人稱奇。這些蛋呈青白色,比一般鴨蛋略小,共重7 兩。  公雞蛋——河北省易縣某社員養了一隻蘆花公雞,忽然變成母雞,並連 生了兩個蛋,每個蛋都重一兩多;河南沁陽山王莊公社張坡大隊也有一隻公 雞連生 8 個蛋;遼寧本溪有一隻黑紅花大公雞,忽然生了一個大雞蛋,重達3.25 兩,蛋皮呈粉白色,橢圓形,內有蛋黃。 公雞為啥能下蛋——公雞下蛋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屬於生物體內的性逆轉,是指生物體內的性激素失調或染色體畸變等原因改變了機體原來的性 別;另一種情況是包入性寄生胎,是隨著宿主的生長發育而緩慢長大,其存 活年限可隨著宿主年齡的增加而存活很久。  雙黃蛋——雙黃蛋就是人們常見的有兩個蛋黃的雞蛋。為什麼雞會下雙 黃蛋呢?這是因為在母雞體內有兩個卵黃同時成熟或成熟的時間距離太近, 在輸卵管內相遇,被輸卵管內的蛋白分泌部分泌的蛋白包在一起。這是母雞 生殖系統不正常的表現,往往是卵巢機能過分活動,成熟的卵子不斷地排向 輸卵管,而輸卵管又來不及分別用蛋白把蛋黃包裹起來。因此,兩個蛋黃在輸卵管上部逐漸接近,就被包在同一個蛋殼裡,成了雙黃蛋。 多黃蛋——世界上蛋黃最多的雞蛋,是美國紐約州某農場里有一隻雞,生了一個蛋,裡面有 9 個蛋黃。 無黃蛋——母雞的輸卵管受到寄生蟲、小血塊等異物的刺激,有時誤把它們當成蛋黃而分泌蛋白和鈣質,結果形成無黃蛋。 雙殼蛋——一隻快生蛋的母雞,如果受驚,就會發生輸卵管逆蠕動,因而有可能把將下的雞蛋再縮回輸卵管裡邊。這時輸卵管會再次分泌蛋白和鈣 質,把原來的蛋包起來,就成了雙殼蛋。  軟殼蛋——由於母雞生育機能不健全,或飼料中缺少製造蛋殼的鈣質, 就會生軟殼蛋。  兩頭尖的畸形蛋——這是由於母雞輸卵管的狹部過細和扭轉程度不一而 形成的。  長尾巴的雞蛋——1984 年 7 月 26 日,湖南津市二中學生張靜家的一隻 5 斤來重的麻花母雞,生下一枚畸形有尾蛋。蛋外有一層軟膜,叫卵殼膜,膜 內包裹卵黃和卵白,奇特的地方是在蛋的小頭端拖著一條足有一寸來長的軟 膜帶子,好似蛋長了一條「尾巴」。這枚畸形蛋,已製成標本保存。  另在廣州市郊,有一職員自養美國白種母雞兩隻,於 1984 年 4 月中旬白 種母雞生了一個蛋,重 73 克,蛋的粗端中央多了一條延伸的細管,成直角曲 折,顏色與蛋相似,管長 2.4 厘米,粗 0.6 厘米,管尖直徑 0.25 厘米,有乳 白色膠質堵塞孔口,很象雞蛋長了「尾巴」。甜味雞蛋——在義大利的撒丁島,當地人養有一種產甜蛋的雞。這種雞除食五穀外,還喜食島上一種柳樹葉,樹葉的含糖量為 25%。甜蛋雞的生理 構造與一般雞不同,在它體內有一根糖腺,專門吸收糖分,並把糖注入到卵 巢中,糖便成為雞蛋的主要養料之一。甜蛋的含糖量高達 30.7%,煮熟食用, 香甜可口。苦味雞蛋——江蘇省淮安縣城郊鄉有一隻母雞連續下苦味的蛋。這隻母雞的羽毛呈紅色,下的蛋有呈紅色的斑點。蛋的內部結構無異常,初入口時 無異味,再細品嘗則覺有苦味,而且越來越濃烈。彩色雞蛋——美國科學家用南美洲的南洋雞和美國農場的普通雞進行雜交,培養出一種下彩色蛋的雞。這種雞不僅能下藍色蛋,還能下綠色、草綠 色、粉紅色蛋。日本名古屋大學還培育出產紅蛋的雞。由於這種雞蛋的蛋殼 五光十色,很容易激起人們購買的慾望。雙殼雙黃蛋——美國新澤西州懷恩蘭有一隻白來享雞,有一次,生了一個雙殼雙黃蛋,重達 1.46 斤。 三殼三黃蛋——江蘇省無錫縣繅絲廠某職工,養的一隻老母雞,於 1981年 7 月 21 日生了一隻舉世罕見的三殼三黃蛋。這隻蛋從外向里按殼一白一黃 一殼一白一黃一殼一白一黃的次序,一層套著一層,足足有 4 兩重。  蛋燈——900 年前的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他早年在海 州夜裡煮鹹鴨蛋,其中的一個蛋明亮如燈,把整個房間都照得通明。把它放 在碗里,十幾天後,雖然腐爛不堪,但卻更加燦爛奪目。蘇州錢僧儒家煮的 一個鴨蛋也有類似的現象。  江蘇省建湖縣岡東鄉某社員家的一隻母雞,生了一隻與普通雞蛋大小一 樣的雞蛋,也能發出光亮,在漆黑的夜晚,在距離 10 米左右的地方,都能看 到雞蛋放在那裡。    蛋發光的原因,是由於寄生在它們身上的伴侶——真菌。寄生的真菌繁 殖得越多,光亮就越強,這就是生物發光。  鳥蛋博物館——德國有一個鳥蛋博物館,在那兒收集了各種各樣的鳥 蛋。這個博物館共展出 3 萬個鳥蛋。最老的蛋是 150 年前的,德國開辦鳥蛋 博物館,為的是對鳥類進行更細、更深的科學研究。  吃雞蛋的奇聞——全世界都有雞蛋,各國人民都知道雞蛋是一種富有高 蛋白的營養品。然而,在各國關於雞蛋,卻有著奇風異俗:  在奈及利亞,已婚的婦女,特別是未生孩子的婦女和希望生孩子的婦女, 她們最忌諱吃雞蛋。她們認為:雞蛋是一種使人絕育的東西,婦女一旦吃了 雞蛋,就會斷子絕孫。  在羅馬,卻恰恰相反,已婚的婦女如果想多生孩子,就要大吃特吃雞蛋。 她們認為:雞蛋是子女的象徵,婦女吃得越多,孩子就會越生越多。  南斯拉夫的青年男女,把雞蛋看成是一種神聖、純潔愛情的象徵。每逢 復活節到來的一個星期一,這天是青年們談情說愛的日子,正在熱戀中的女 青年,都要帶幾個煮熟的雞蛋去同自己心愛的男朋友一同吃掉,以示堅貞不 渝的愛情。  在土耳其,雞蛋卻是生殖的象徵。那些立志當尼姑的女人,是一輩子不 敢吃雞蛋的。因為這裡的人們認為:誰一旦吃了雞蛋,就意味著準備婚嫁, 要做媽媽。在摩洛哥,妻子是不能當著自己丈夫的面吃雞蛋的。誰這樣做,就是做了傷風敗俗的醜事。這位婦女一定要遭到丈夫的打罵,以及受到眾人的鄙視 和譴責。法國的農村姑娘在新婚那天,要偷偷藏幾個雞蛋在自己的衣服里,當新郎陪新娘入洞房時,新娘故意跌倒,把蛋摔破,以證明她能生兒育女,從而 討得新郎的歡喜。在我國江南的農村,女兒出嫁,母親要為女兒染紅蛋,並把紅蛋悄悄地放進一隻新馬桶里,叫「子孫桶」。過去子孫桶里要放 8 個紅蛋,含有代代(蛋)相傳,子孫興旺的意思。近年來,提倡只生一個小孩,所以只放一個 蛋了。鳥蛋花紋——鳥蛋上的花紋,早在遠古時代,就已取悅於古人。他們把一些蛋殼上的紋線摹繪到岩壁或陶器上,有的還塗畫到臉上,作為一種美的 裝飾。鳥蛋千姿百態的奇妙顏色,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原來,鳥在產卵前 5小時左右,帶硬殼的蛋已在輸卵管內形成,當大頭衝下的蛋在緩慢地向下旋 轉移動的過程中,輸卵管下端子宮壁上的色素細胞,就不停地分泌一滴滴各 種色素沉積物,並以不同的比例調合,一層層地繪畫出千百樣的蛋殼彩圖。 又由於各種鳥蛋的旋轉移動的方式不一樣,就各自有了獨自的藝術風格。再 加上蛋殼外面有一層透明保護膜,使蛋上的圖紋光彩閃亮,經久不褪。  長柄鴨蛋——1981 年 8 月 11 日晨 5 點,遼寧省撫順市化工一廠的女工 馮某,在她住地站東街五號樓外拾到一個長柄鴨蛋,蛋長 60 毫米,直徑 50 毫米,柄長 35 毫米,柄的直徑 2 毫米,和蛋殼顏色一樣。  啄木鳥互毀對方的蛋——大多數成群生活的動物都與自己的親屬進行著 廣泛的合作,然而,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啄木鳥姐妹們卻互相毀壞對方所 生的蛋。    在位於伯克利的加尼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觀察了 15 個橡實啄木鳥的 巢,並且監視了這些鳥巢的居民的生蛋行為。這些啄木鳥在研究期間所生的157 個蛋中,有 52 個被從巢中移走毀掉了。干這種壞事的通常是就要生蛋的鳥。  動物學家羅納德·穆梅和研究小組的其他成員把這種奇特行為歸於啄木 鳥間的繁殖競爭。然而,由對未被觸動的鳥蛋中的 60%總是要孵化的,這種 行為看來不會危及這一物種的正常繁殖。  人造雞蛋——人造雞蛋是一項科研成果。1982 年,香港和美國均已有人 造雞蛋上市,這種人造雞蛋的形狀、顏色、大小以及所含營養都和真雞蛋一 樣,如把人造雞蛋和普通雞蛋放在一起,有如「真假美猴王」,使人難以區 分。這種人造雞蛋的蛋殼是用一種無毒塑料做的,比普通雞蛋殼要薄些,但 富有彈性,不易破碎,因而便於運輸,人造雞蛋的蛋黃是用玉米面、牛奶、維生素 B1、B2、A 以及人體所需的各種鹽和礦物質等混合配製而成,吃法也一樣。人造雞蛋中沒有普通雞蛋所含的膽固醇,因此適宜老年人和心血管病 人食用。它所含的熱量同普通雞蛋差不多,三個雞蛋含熱量約 70 千卡。  電子鳥蛋——為了拯救瀕臨絕境的鳥類,科學家設計製造了電子鳥蛋。 電子鳥蛋的蛋殼是用玻璃纖維製成的,大小、色彩都與真鳥蛋一樣。蛋殼裡 裝有極其靈敏的溫度、濕度、光亮度、聲音與方位的感受器。這種發射器能 把收集來的關於鳥的溫度等各種情報發射出來,人們獲得鳥類生活習性和孵 化的有關信息後,便可以及時採取各種保護措施或人工孵化法,從而促進鳥 類的繁殖。最大的鳥蛋——1981 年,澳大利亞人維克·斯科茨在面臨印度洋的海灘上,發現一隻特大的鳥蛋,這隻蛋長 300 毫米,重達 6 公斤,有普通雞蛋的135 倍大,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鳥蛋。科學家認為,唯一能夠生出這種蛋的 只有大象鳥。這種巨型鳥曾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在歷史上早已絕種。這隻大鳥蛋現存放在澳大利亞的佩思博物館裡。  最小的鳥蛋——世界上最小的鳥蛋是蜂鳥的蛋,像個小蟲子,每次只生 兩個。又大又硬的鳥蛋——在沒有發現大象鳥蛋以前,人們只知道最大的鳥蛋是產於非洲的鴕鳥蛋,象個小孩的頭,每個蛋重達 1.5 公斤,相當於普通雞 蛋的 30~40 倍。現在與大象鳥蛋比起來就小得多了。鴕鳥蛋的外殼非常堅硬,簡直可與瓷器相匹敵,要打破它,非得動用鎚子或鋸子不可。雛鳥究竟是怎樣破殼而出的,至今仍是一個謎。關於鳥的故事  天鵝之鄉——新疆巴音布魯克有一個長 30 公里,寬 10 公里的湖泊,聚 居著許多世界珍禽、貞節之鳥「天鵝」,是我國有名的一個「天鵝湖」。這 里有三個品種的天鵝,即大天鵝、小天鵝和疣鼻天鵝。其中大天鵝最多,佔90%以上。天鵝以此湖為「家」,所以,人們稱巴音布魯克湖泊為「天鵝之 鄉」。並列為我國第二個鳥類保護區。  仙鶴之鄉——黑龍江省扎龍地區的鳥類資源十分豐富,最多的是鶴類。 目前世界上有鶴 15 種,我國就有 8 種,其中有 6 種分布在扎龍。在扎龍生活 的各種鶴類(如丹頂鶴,又名仙鶴、白枕鶴、蓑羽鶴、白頭鶴、白鶴、灰鶴 等)中,以象徵吉祥、長壽、美好的仙鶴的數量最多。因此,扎龍有「仙鶴 之鄉」的美稱。1979 年,扎龍被正式確定為我國第一個大型水禽自然保護區。 孔雀之鄉——孔雀是人們吉祥和幸福的象徵。雲南是我國的孔雀產地, 素稱「孔雀之鄉」。尤其是雲南的西南地區,孔雀歷史悠久,數量最多。有一個叫德宏的地方,在不少人家房前屋後的樹上,都有孔雀做的窩。 鴛鴦之鄉——福建屏南縣宜洋村有一條 11 公里長的白岩溪,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是象徵愛情和幸福的鴛鴦棲息的好地方。每年深秋,有 700~800 只野鴛鴦從北方到這裡來越冬。據報道,1982 年冬,前來聚集的鴛鴦超過 1000 對以上,是 30 多年來最多的一年。因此,白岩溪又名「鴛鴦溪」。宜洋村獲 得「鴛鴦之鄉」的美稱。鷹——雄鷹飛翔天際,它兇猛頑強,十分驍勇。因此,鷹作為很多國家的象徵而被畫入國徽。在印度尼西亞、阿爾巴尼亞、奧地利、美國、墨西哥、 葉門共和國、伊拉克、埃及、德國、波蘭、奈及利亞等國的國徽上,都有雄 鷹「盤踞」;墨西哥的國徽上畫著一隻鷹叼著一條蛇,停息在仙人掌上。其他鳥類——在世界各國中,把鳥刻畫在國徽上的比較多,除上述者外,還有馬里國徽的正上方是一隻展翅翱翔的飛鳥;丹麥國徽上有一隻天鵝;極 樂鳥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被看作是自由與幸福的象徵,因而取得獨立後,無論 是國徽、國旗、或是郵戳上,都畫有極樂鳥的圖案;澳大利亞的國徽上除畫 有一頭袋鼠外,還畫有一隻鴯鶓,因這兩種動物是該國的特有動物;肯亞 的國徽上畫有一隻鵜鶘和一條海豚;模里西斯的國徽上畫有多多鳥和一隻 鹿。關於鳥的成語鳥語花香、驚弓之鳥、鳥盡弓藏、鳥革翚飛、 作鳥獸散、愛屋及烏、南鷂北鷹、鳩居鵲巢、 鵲笑鳩舞、哀鴻遍野、草長鶯飛、鶯聲燕語、 勞燕分飛、刻鵠類鶩、趨之若鶩、不敢旁鶩、 杳如黃鶴、鶴立雞群、不舞之鶴、煮鶴焚琴、 別鶴孤蠻、風聲鶴唳、鶴髮雞皮、鶴髮童顏、 為叢驅雀、烏飛兔走、雞蟲得失、雞飛蛋打、 雞飛狗跳、雞毛蒜皮、雞口牛後、雞鳴狗盜、 雞犬不驚、雞犬不寧、雞犬升天、雞零狗碎、 淮南雞犬、呆如木雞、鬥雞走狗、偷雞摸狗、 指雞罵狗、殺雞取卵、殺雞嚇猴、山雞舞鏡、 牝雞司晨、味如雞肋、聞雞起舞、嫁雞隨雞、雀掘鼠、門可羅雀、明珠彈雀、為叢驅雀、 掩目捕雀、鴉雀無聲、燕雀處堂、燕巢幕上、 燕頷虎頸、烏飛兔走、火中鳳凰、鳩形鵠面、 駕飄鳳泊、鸞翔鳳集、鸞翔鳳翥、鳳毛麟角、 笨鳥先飛、草薙禽獮、鶉衣百結、單鵠寡鳧、 鵝行鴨步、飛鷹走狗、鳳鳴朝陽、鬼趨雀躍、 斷鶴續鳧、孤雲野鶴、泰山鴻毛、鸚鵡學舌、 烏合之眾、小鳥依人、雪泥鴻爪、一箭雙鵰、 精衛填海、搖鵝毛扇、衣冠禽獸、衣冠鳧獍、 以珠彈雀、鶯歌燕舞、鵬程萬里、判若鴻溝、 輕於鴻毛、窮鳥入懷、雞犬不留、雞狗不如、 割雞焉用牛刀、寧為雞口勿為牛後、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手無縛雞之力、閉塞眼睛捉麻雀、天下烏鴉一般黑、千里送鵝毛禮輕仁義重、燕 雀安知鴻鵠之志、槍打出頭鳥。最美麗的鳥  世界上最美麗的鳥是我國西藏的印配雉,尤其是雄的,全身閃爍著紅、 綠、紫各種顏色,光彩奪日,可算上「鳥中仙子」了。目前世界上最稀有的幾種鳥夏威夷群島的考愛食蜜鳥 少於 10 只; 模里西斯茶隼 僅存 24 只; 美國加利福尼亞禿鷹 少於 40 只; 紐西蘭的鴞鸚 不到 100 只; 西班牙的御雕 僅存 150 只。最大的飛鳥兩名阿根廷古生物學家在阿根廷的亞熱帶大草原上,發現了一種約在500~800 萬年前曾經生活在那裡的、現已絕滅的巨鳥的化石。這種巨鳥是人 們迄今發現的巨鳥化石中最大的一種。它體高 1.80 米,翅膀寬約 1.20 米, 雙翅展開後長達 7.50 米,最長的翅羽長 1.50 米,寬 18 厘米,體長(從喙到 尾端)達 3.40 米,估計體重可達 77.5 公斤。英國國家地理協會採集化石標本的古生物學家肯尼思·坎貝爾肯定這種巨鳥具有飛翔能力,因為它的翅骨大小適于飛行,且在翅骨上發現長有次級 飛羽(即生在前翅上供飛行的羽毛)痕迹。長有適于飛行的羽毛和翅骨的鳥, 如果它不會飛翔,它的翅骨數和翅骨尺寸都會減少或縮小。坎門爾估計這種 巨鳥的第一翅骨長 44 厘米,比人的臂骨還長。坎貝爾說,這種鳥只要一展翅 即可騰空而起,並利用上升熱氣流提高飛翔高度。  這種鳥長有鉤狀窄長的喙和適於抓住並把小動物整個吞下去的顎。它們 的食譜極可能包括鼠類、蜥蜴、蛇、青蛙、雛鳥和魚類。最大的蹼足鳥  鵜鶘是世界上最大的蹼足鳥。它的外形和姿態離「溫文爾雅」尚遠,不 過倒也給人篤厚和滑稽感。它在棲息時,顯得笨拙。匍伏在地上或浮在水面 上時,彎曲的頭頸縮在一起。雖然它的樣子醜陋,捕起魚來卻是能手。它的 嘴(或叫喙)長 30 厘米,嘴下懸著一個堅實的皮袋。憑著那張長嘴和那容量達 10 升的皮袋,它先將魚舀起,然後閉嘴把水排干,即得點心一餐。皮袋不 用時即收攏起來。有人以為它在捕魚時塞滿一袋,其實不然。若果真如此,沉重的皮袋會使它失去平衡。 鵜鶘頭大、翅膀尖,伸出的嘴猶如利劍,顯得前重後輕。只有當它展開細長的雙翅,幾下拍擊,翱翔空中,來回盤旋,才顯出其嫻熟的飛行技能。 它的雙翅跨長 1.8~3 米,飛行速度達 60~70 公里/時。翅膀最長的鳥有一種鳥名叫阿房鳥,它的兩翅展開(從左翼尖到右翼尖)時,長達 4~5 米,能夠持久飛行。  在澳大利亞海洋地區有一種候鳥叫信天翁,其翼展開達 3.10 米。1957 年在澳大利亞捕獲一隻信天翁,翼展為 3.60 米。這是迄今為止捕獲的一隻最 大的信天翁。  拉丁美洲安第斯山脈產的神兀鷲接近於信天翁那麼大,雄神兀鷲一般翼 展也達 2.80 米,有時達到 3.00 米。  此外,還有一種鳥叫禿鸛,其翼展有 3 米多,平均為 2.75 米。曾有人報 道說,在中非捕獲過一隻大禿鸛,其翼展達 4.60 米。1939 年 8 月,有人發現一隻啞天鵝,其翼展達 3.65 米。羽毛最少的鳥  產於古巴和墨西哥等地的蜂鳥,身上只有羽毛 940 根,是世界上羽毛最 少的鳥。但從單位面積來說,密度還是最大的。最小的鳥  世界上最小的鳥是產於古巴和墨西哥等地的蜂鳥,因與蜜蜂大小相近而 得名。體長只有 2 厘米,體重只有 1~3 克左右。這種鳥雖小,體溫卻在攝氏43 度左右,心跳每分鐘 615 次,更奇特的是它能快速的倒飛和不進不退的停於空中。翅膀最多的鳥  世界上翅膀最多的鳥是非洲的四翼鳥,有四隻翅膀。這種鳥生活在塞內 加爾和甘比亞西部到扎伊爾南部,是一種夜遊動物。一般鳥類只有兩隻翅膀, 而四翼鳥每隻翅膀上卻生出一根長長的羽翅。飛行時,這兩根羽翅就像兩面 旗幟,迎風招展。有時也可以收藏在身後「偃旗息鼓」。最多的鳥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乾旱地區的紅嘴「幾利鳥」,儘管每年約有1/10 被害鳥控制機構殺死。但因其繁殖快,現在的總數估計能達到 100 億 只,可以說是鳥類中為數最多的一種。鳥最多的地方  世界上鳥最多的地方是秘魯的欽查鳥島,擁有 600 多萬隻海鳥,每天吃 掉的魚蝦就有 1000 多噸之多。最昂貴的鳥類標本  1971 年 3 月 4 日,在倫敦的索斯比公司的拍賣室內,人頭濟濟,聲音嘈 雜,一具 57.2 厘米高的鳥類標本正在進行拍賣。最後,冰島的自然史博物館 竟出 23,400 美元的高價,將這具鳥類標本買了去。人們不禁要問,這是什 么鳥類,竟如此值錢。原來,這是 1821 年夏季在冰島捕獲的大海鳥標本,那 么,大海鳥又是什麼鳥類,為什麼會這樣值錢?  大海鳥是一種沒有飛翔能力的海鳥,在海雀科中數它最大。它體大如鵝、 形狀與企鵝相似。19 世紀前,在西北大西洋、冰島和紐芬蘭近海的海面上都 可見成群的大海鳥嬉戲和潛水捕食,最早知道這種大海鳥的航海的水手,由於他們的濫加捕殺,使大海鳥的數量急劇減少。到 1844 年,最後一隻大海鳥 在冰島的艾爾迪遭到人類的屠殺。從此,這種大海鳥在地球上便絕滅了。這 種絕滅了的大海鳥標本,當然就值錢了。愛鳥匯趣  目前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很重視鳥類的保護工作。因為人類和鳥類的 親密關係遠非自今日開始,其親密程度也令人咋舌。各國號召人民保護鳥類, 已成為人們的美德和高尚情操。有一些國家還把人民最喜愛的鳥定為「國 鳥」,已如前述。除此以外,有些國家還制定了各種護鳥法規,在每年春季 鳥類繁殖以前舉行愛鳥節,特別組織中、小學生遊行,宣傳益鳥的作用和愛 護鳥類的意義,併到森林、公園、校園和果園內去懸掛鳥的人工鳥巢、巢箱, 藉以招引益鳥,而且還經常開展評選愛鳥積極分子的活動。  鳥的安樂窩——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當地居民不論男女老幼對野生動 物都十分愛護。一些色彩艷麗的飛禽在雪地上嬉戲、尋食。不少住家在住宅 陽台或樹枝上懸掛一些器皿,內放食物,讓小鳥自由取食。  芬蘭總統府對面碼頭一角,是野鴨常年棲息場所。冰封的海面上仍然有 許多野鴨在憩息,有的人把一袋食物餵給圍在身邊的野鴨吃。多年來家庭、 學校的教育,社會輿論的影響,形成了一種群眾愛護鳥類的美德。  鳥類年——在德國,保護鳥類的辦法更為有趣,他們規定每年都是「鳥 類年」,即每年重點保護一種鳥類。如 1981 年為「黑色啄木鳥年」,1979 年為「鶴年」。每一個鳥類年,生物學家們都要對指定的鳥類進行一系列地 研究和重點保護,並提出種種保護措施,如開闢自然保護區等。據統計,德 國目前已建立自然保護區 1,100 多個。鳥類協會——英國人十分愛鳥,全國有各種鳥類 250 多種,其中有許多稀有鳥類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英國除政府設有全國自然保護委員會以外, 還有許多保護鳥類的民間團體,大都由一些鳥類愛好者組成。其中最大的是 英國皇家保護鳥類協會,有 35 萬多會員,並有 87 個鳥類保護區和一個少年 愛鳥俱樂部。鳥醫院——法國的聖保羅德萊昂市有一所鳥的醫院,它專門醫治那些因污染而瀕於死亡的鳥類。特別是近年來,沿海一帶的油輪嚴重污染海面,使 得附近的小鳥往往因粘上海上的油污而不能起飛,甚至中毒喪生。為了保護 鳥類資源,鳥類醫學家在這裡先用肥皂水將病鳥洗乾淨,然後進行精心治療, 使它們儘快恢復健康,回到大自然的懷抱。另外,法國布里塔尼亞半島海濱的居民,還專門為鳥類修建了一座浴池。  猛禽醫院——為了保護稀有猛禽免遭絕跡,幾年前,義大利帕爾馬省成 立了一所猛禽醫院。醫院的創建者和領導者是弗朗契斯柯·梅特扎捷斯塔博 士。建院的宗旨是搶救即將絕跡的猛禽的生命,哪怕在某種程度上補救蒙受 嚴重損失的猛禽免於滅絕也好。  義大利全國各地的許多受傷鷲、鷹、隼及其他一些稀有禽類都被送到這 所稱之為「猛禽醫療中心」的猛禽醫院來治療。在這裡,專家們成功地醫治 好了許多傷病的猛禽,使它們重歸大自然。國外愛鳥趣聞 美國人愛鳥在美國的大城市裡,鳥不怕人,鳥兒就在人們伸手可及的地方蹦跳啄食,人們對鳥兒也從不傷害。究其原因,是每個美國公民,從小就受到要保護鳥類的教育;美國有關法律也規定,凡傷害鳥類的,要受到法紀制裁。 為了招引椋鳥前來繁殖,美國加州在查爾斯湖修建了一座大廈。這座大廈高達 37 米,設有 44 個大型泥巢,可供給 5,000 多隻椋鳥留宿。 在美國伊利諾斯州有個小城市,因為蚊子特別多,人們想藉助燕子來滅蚊,於是修建了一幢有 1,028 間住房的大廈,以此讓燕子棲息。 澳大利亞人愛鳥 素有世界「奇異的天然動物園」美稱的澳大利亞,是鳥類的樂園。公園裡的天然鳥類,膽子大得敢與人同席共餐。如果遊人對它們的熱情置之不理, 不肯給些食物的話,不知是生氣還是抗議,它們便會「靜坐」示威,整整齊 齊地落在近處嘁嘁喳喳地叫個不休,倘若再不給食物,它們就會不再理你。加拿大人愛鳥  1983 年 8 月,美國紐約揚基棒球隊到加拿大多倫多比賽,球員溫菲爾德 投球時棒球正巧擊中落在場地附近的一隻海鷗身上,海鷗當即死亡,3 萬觀 眾大嘩。賽後,警察以傷害野生動物罪逮捕了溫菲爾德,他只好賠償 500 美 元了事。瑞士人愛鳥  在瑞士,鳥類受到法律保護。寒冬天鵝覓食困難,市民給它們送來麵包、 牛奶、餅乾、雞蛋;並幫助它們修建窩巢;還把病天鵝送到專設的醫院裡治 療。尼泊爾人愛鳥  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烏鴉可以大搖大擺地漫步街頭,車輛見了它們 要閃避而過,小孩子絕不向它投擲石子。每年燈節,市民還在庭院放好食物, 呼喚烏鴉來進餐。在印度和緬甸,烏鴉享受的待遇也同樣優厚。仰光城裡的市民任烏鴉到處走動,而且稱之為「無冕之王」。我國各地愛鳥周(月)廣西 2 月 22 日至 28 日 貴州 3 月的第一周廣東 3 月 20 日至 26 日北京 4 月 1 日至 7 日 江西 4 月 1 日至 7 日 湖南 4 月 1 日至 7 日 湖北 4 月 1 日至 7 日 雲南 4 月 1 日至 7 日 寧夏 4 月 1 日至 7 日 四川 4 月 2 日至 8 日上海 4 月 4 日至 10 日 浙江 4 月 4 日至 10 日 山西 清明後一個月陝西 4 月 11 日至 17 日 福建 4 月 11 日至 17 日 天津 4 月的第三周江蘇 4 月 20 日至 26 日 河南 4 月 21 日至 27 日 遼寧 4 月 22 日至 28 日 吉林 4 月 22 日至 28 日 黑龍江 4 月的第四周山東 4 月 23 日至 29 日 甘肅 4 月 24 日至 30 日 河北 5 月 1 日至 7 日 內蒙古 5 月 1 日至 7 日 安徽 5 月 1 日至 7 日 青海 5 月 1 日至 7 日新疆 5 月 6 日所在的一周古人愛鳥佳話 種樹招鳥  晉朝著名詩人陶淵明,不僅愛菊,而且愛鳥。這位不為五斗米折腰而歸 隱南山的田園詩人,以自己需要住房之切,深深體會到鳥兒也應有個安居之 地。於是,陶淵明便親自動手,在自家的房前屋後種起樹來,讓鳥兒成為自 己的「芳鄰」。陶淵明還寫了一首五言詩:「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群 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這說明只要人們與鳥為友,就能有一個「花影不 離身左右,鳥聲常在耳東西」的幽美環境。放鶴展翅飛  古時有一位名叫支道林的僧人,很喜歡白鶴。一天,有人送他一對白鶴。 支道林怕它們飛走,便剪短了它們的雙翼。白鶴本是一種展翅高飛,翱翔藍 天的鳥,因不能飛翔,低垂著頭,懊喪地瞅著自己那被剪短了的翅膀。僧人 心想:這對可愛的白鶴,既然有直上九霄之志,豈願做貧僧的玩物?於是, 他精心餵養這對白鶴,使它們的翅膀很快長齊了,然後選擇了一個晴朗的天 氣,放它們飛走了。愛鳥慈母心  北宋翰林大學士蘇東坡,平生熱愛花木,珍惜禽鳥。在他那坎坷的一生 中,留下了不少護花愛鳥的佳話。一年,蘇氏父子三人南行出川回京,舟行川江,涪州舊友送給蘇東坡一隻山湖名鳥。那珍禽紅頜藍脯,目光熠熠,異常秀麗,東坡愛不釋手。欲留, 恐它離群悲鳴。欲放,又怕它落入惡鳥之口,於是感嘆而賦:「終日鎖筠籠, 回頭惜翠茸。誰知聲嘩嘩,亦自意重重。夜宿煙生浦,朝鳴日上峰。故巢安 足戀,鷹隼豈能容。」愛鳥之心躍然紙上。最後,還是把那可愛的小鳥放歸 林中去了。  蘇學士愛鳥,出自良母自小的教誨。蘇母程氏生性賢淑,秉賦慈祥善良。 她常對兒女們說:「花在樹則生,離枝則死;鳥在林則樂,離群則悲。」正 是由於不忘母親的諄諄教誨,蘇東坡才深知「欲觀好花莫折枝,欲玩珍禽勿 籠囚」的道理,成了一位愛鳥之士。寄言勸胞弟清朝著名書畫家鄭板橋,曾在山東濰縣當過縣令。一年春天,他聽說其弟在家用竹籠養畫眉鳥,很是不安,於是給他寫了一封信說:「稱為了圖自 己之歡悅,將可憐之小畫眉鳥囚在牢籠中,太不合情理!自古文人雅士無不 愛惜珍禽異鳥,他們懂得養鳥之道——多種樹,使繞屋數百株,扶疏茂密, 成為鳥國鳥家。黎明時,聽一片啁啾,披衣而起,引來百鳥揚翚振彩,倏來 倏往,目不暇接,這豈能是你那一籠一羽之『樂』所能比的嗎?」鄭板橋並 在信末抄錄了歐陽修的一首題為《畫眉》的詩。詩云;百囀干聲隨意移,山 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叫,不及林間自在啼。鳥之巢  鳥類的巢同人類的住房一樣,也是形形色色,各有千秋,有些看來還頗 有點建築藝術。  大多數鳥類都是用樹枝、樹葉、草根、羽毛等築巢。而家燕則用河泥在 樑上或屋檐下築巢。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有詩云:「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 燕啄新泥。」在我國海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一帶,有一種 金絲燕,它是用海藻和津液在岩洞和岩礁上營巢。它的巢除供產卵育雛外, 還是極富營養的高級補品,就是有名的燕窩,對治療虛勞咳嗽、咳血、腎炎 等都有良好的效果,對止血尤有奇效。禿鷲常常將羚羊抓到懸崖絕壁上吃掉, 然後用其角築巢。青藏高原的採藥者都把禿鷲稱為「藥材收藏家」。  紡織鳥則把採集來的樹葉和草做成繩索,將枝條盤成環套成懸編吊巢。 方法是,用腳抓住繩子的一端,用嘴咬住另一端來回編製,並打上結實的扣。 有些紡織鳥還有做群巢的習慣。它們用粗樹枝做茅草屋頂,然後把一個個巢 掛在底下,猶如人類的集中住宅區一樣。鳥巢的形狀各種各樣,如: 樓式鳥巢——東印度有一種鳥巢是三層樓的:上層儲放糧食,中層是卧室,下層是孵卵室,樓房中間還有個小孔,象樓梯似的貫通三層。  三角鳥巢——塞普勒斯島的山雀築巢很奇特:上面平寬,兩直角平衡, 下面一尖角,活似人工雕塑的三角石。盒形鳥巢——地中海非洲沿岸有一種鳥叫眼鏡雀,它築的巢好象一隻首飾盒子,形狀頗為別緻。 搖籃鳥巢——黃鸝用乾草、枯葉、竹葉、葦莖等作材料,再用細根、卷鬚及蛛絲綴成巢,懸掛在樹梢上,隨風飄動,象小小的搖籃在輕輕飄蕩。  隧道形鳥巢——有一種翠鳥棲息在近水的樹枝或岩石上,以捕魚蝦為 生,它築巢在田野堤基的砂土中,築成隧道形,迂迴曲折,距水源很遠。縫葉鳥巢——縫葉鶯築巢用芭蕉或其他大葉子,捲曲縫成。葉上穿著無數小孔,貫以棉絲,兩端各作小結縫合,巢內形成圓形的深窩。 梨形鳥巢——雲南的太陽鳥成對在森林邊沿或溝谷邊坡地的矮灌叢間築巢,巢活象一隻梨子,懸吊在樹枝上。  其他鳥巢還有杯形、球形的、碟形的、袋形的等等。大的雕巢,直徑達 數米,可以並排睡下兩個人。大鵬鳥的巢是鳥類最大的巢,因為它生下的蛋 有幾十磅重,還有禿鷲的巢也算是巨巢,直徑超出兩米半,重達兩噸。最小 的鳥巢是蜂鳥的巢只有拇指那麼大,稱為拇指鳥巢,是用樹葉搭成的,築巢 是用最小的葉子,吐出涎沫粘在一起,干後的巢堅硬如鐵,其他如鶯類、鷦 鷯的巢,只有幾個厘米,工藝精細,巧奪天工。  金屬鳥窩——在瑞士索列伊爾市某鐘錶廠附近,有人發現一個奇怪的鳥 窩。它的主人是一種叫洕鶺鳹的鳥兒,專門從鐘錶廠的垃圾堆里把報廢的手 表元件揀出來,用作搭窩的材料。所以,這座「鳥公館」銀光閃閃,精緻無 比。  不同凡響的鳥兒傑作,引起該城居民極大興趣。大家決定把金屬鳥窩放 到博物館去保存起來,以供人們參觀、欣賞。  有幾種廣佈於歐、亞、非和美洲的山雀,是築巢的能工巧匠,它們把精 美的袋狀巢編織在細樹枝上,通常為近水的柳樹嫩枝的末梢,讓巢在風中水上自由擺動,使得那些食肉動物垂涎三尺而無從下手。由於巢的質地十分緊 密,歐洲的孩子拿它當拖鞋穿,東非人拿它作手提包。最奇特的莫過於園丁 鳥,它們的雄性用各種彩色的羽毛、漿果、鮮花乃至人類扔棄的玻璃和塑料 來裝飾窩巢,把巢收拾得像新房一樣美麗,從而博得異性的喜愛。
推薦閱讀:

請進來講個故事吧?
李白唯一存世的書法作品和背後的故事 書畫藝術收藏清風堂
睡前故事2%:兔子與魔王(其一)
在你身上發生過哪些刻骨銘心的事?

TAG:故事 | 飛翔 |